三工程地质地层与地质构造
- 格式:pptx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43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自然环境灾害频发,当出现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不但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导致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质运动所导致的,其次人为干涉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为了有效的减小人为原因造成的灾害发生情况,就必须合理的利用地质学知识来对区域地质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以此来保障地质内部结构的稳定。
工程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对于研究地域地质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门学科都是以地质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对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基本研究,分析发现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地质研究中也进行了一些科技使用,而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地质工程当中会给原始的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当地质的情况发生改变时就有可能导致灾害的发生,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就必须通过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研究来减小地质灾害的问题。
1.常见的构造和特征构造简单来说就是地壳运动后所带来的地质形态,我们常见的倾斜岩层和褶皱等情况都可以说是构造地质。
不同的构造地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构造地质中地质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层变形和移位所产生的一种倾斜姿态。
褶皱这种构造地质的形成一般是由于岩石受到弯曲的力而产生的,不同的弯曲力所造成的褶皱形态不同,比如岩层受到挤压的弯曲力形成向斜,受到拉张的弯曲力则形成背斜。
除了褶皱和倾斜之外断层也是构造地质,断层是地壳受到应力而发生断裂、岩层产生错位的情况。
1.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1.构造对工程活动的不利影响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两门学科虽然都是对地质工程进行研究,但构造地质属于地质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建筑工程的一门学科。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规律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内因性地质构造和外因性地质构造两大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外因素作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特征,包括地壳的构造、地质体的形态、构造运动和构造形成的过程等。
地质构造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1. 内因性地质构造内因性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活动,包括地壳变形、地壳遗迹、构造运动等。
内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地震、火山活动、构造运动等造成的地质现象。
2. 外因性地质构造外因性地质构造是指由地表外力、气候效应、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程造成的构造特征,包括地貌、河流、湖泊、风化等。
外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由风、水、冰等外力造成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构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地质构造是区域性的。
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区域内的相似地质特征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质构造单元,如板块、地块等。
2. 地质构造是组合性的。
一个地质区域内常常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地质构造景观。
3. 地质构造是动力性的。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量大或小,构造运动迅速或缓慢,地形地貌的变化都与构造活动有关。
4. 地质构造具有时间性。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的历史产物,构造形成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形成的结果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 内因内因包括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球尺度的物质运动等。
内因构造是由地球自身的物质运动引起的,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2. 外因外因包括大气、水体、风、生物等地表的物质和作用力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
一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包括矿床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等实地勘探与开发类专业。
2.理论地质学类:包括古生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与基础研究类专业。
3.工程地质学类:包括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资源地质工程等与工程实用强相关的专业。
二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
(1)矿产资源地质
(2)地质工程
(3)石油天然气地质
2.理论地质学类: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岩石学与矿物学
(3)构造地质与地质成因
3.工程地质学类:
(1)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2)地质灾害与防治
(3)资源地质工程
三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矿产资源地质:
(1)金属矿产资源
(2)非金属矿产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2.理论地质学类-构造地质与地质成因:
(1)构造地质学
(2)地质成因学
(3)固体地球物理学
3.工程地质学类-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1)施工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
(2)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3)土壤与工程环境地质
以上就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的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内容,如有需要请补充或修改。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任务:1.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2.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3.选定地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作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什么是矿物和造岩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其他性质岩浆岩常见结构的名称: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2.按岩石中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 3.按岩石中颗粒相对大小来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岩浆岩常见构造名称: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状构造岩浆岩的简易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根据形成条件: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沉积岩的常见结构名称: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生物结构沉积岩的胶结物种类及胶结类型:1.硅质2.铁质3.钙质4.泥质5.其他(石膏)基地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沉积岩的构造名称: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主要的沉积岩有:1.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2.黏土岩类:泥岩、页岩3.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变质岩的构造种类:1.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2.块状构造3.变余构造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混合岩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风化分带: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摘要:在众多的领域之中,地质学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都是地质学重要的一部分。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但是其研究的主要的对象却是相同的。
近几年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多数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工程中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的而研究很有必要。
通过研究二者的基本关系,我们才能减少或者避免类似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基本关系一、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相互关系由于地表环境和地壳一直在发展变化,且人类的工程建设对地壳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经常发生,对地质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由于地球动力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作用力的方向、方式以及性质进行探讨,研究范围包括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显微构造;其目的是确定地质构造在空间层面的相互关系和在时间上的发育顺序,解释地壳演化和地壳运动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
工程地质在本质上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但它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各类工程建筑方面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是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考察各类工程建筑会导致地质出现何种变化及对其的影响,不仅如此,工程地质学还为最佳建筑场地的选定和优化地质条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虽然构造地质和建筑地质的研究都涉及了地质体和地质构造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研究目标的不同以及研究重点的不同,两门学科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的。
构造地质主要研究了不同地质在形态分布以及演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这也为工程地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开展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构造地质学中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成因理论也对工程地质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导向作用。
构造地质学通过对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地球板块的运动特征和全球的环境变化问题,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基本运动形式1⎪⎪⎩⎪⎪⎨⎧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知识归纳整理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断裂褶皱倾斜岩层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
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906060~30300ααααα:)()(::::直立岩层顶面朝下倒转岩层顶面朝上正常岩层陡立岩层陡倾岩层缓倾岩层倾斜岩层水平岩层一、岩层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2、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测量: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º ; 倒转岩层: 30ºN 135º30º E NW S 45º30ºN45ºE ∠30º s E走向 倾角 倾向135º ∠30º倾向 倾角倾斜岩层褶皱 断层倾角倾向 ααA O BDD’ π走向倾向 走向倾向 走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三节 地层概念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确定构造形态:如: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挑选和评价建造场地:阅读地质图: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土木工程地质知识点1.土壤和岩石的分类和性质:-土壤:根据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的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粉砂、粉土、粘土等不同类型。
土壤的性质包括颗粒分布、含水量、孔隙度、密实度、压缩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工程行为。
-岩石:岩石根据成因和结构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的性质包括密度、强度、溶解性、破碎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岩石的工程行为。
2.地层和地质构造:-地层:地层是指地壳中不同年龄和性质的岩石和土壤层。
根据地质历史,地层可分为不同的层序,如砾石层、沙层、泥层等。
地层的特征对土木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评估非常重要。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中的断裂、褶皱、隆起和下陷等变形现象。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
地质构造的研究对地理勘察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土壤和岩石力学特性:-孔隙水压力:土壤和岩石中的孔隙水会影响力学特性,特别是承载力和压缩性。
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变化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变形和破坏。
-滑动面和剪切强度:土壤和岩石的滑动面是导致坡面崩塌、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土壤和岩石的剪切强度是决定滑动面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岩土抗剪强度:土壤和岩石的抗剪强度是土木工程设计、边坡稳定性和基础设计的重要指标。
抗剪强度与土壤和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4.地质灾害和地质工程:-边坡稳定性:地质构造、地层和水文条件是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地质勘察和数值模拟,可以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以确保边坡的安全性。
-岩石和土壤的涌水问题:地下水的涌入会导致地下结构和基础的损坏。
通过地质勘测和防水措施,可以减少涌水带来的影响。
-地震作用:地震会对土木工程结构造成破坏。
通过地震勘测和地震设计,可以降低地震作用对工程的危害。
总之,土木工程地质知识点包括土壤和岩石的分类和性质、地层和构造、土壤和岩石力学特性,以及地质灾害和地质工程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绪言1. 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