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济南地区南倚泰山隆起,北临齐河广饶大断裂。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鲁西隆起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鲁西北坳陷的衔接地带,其地质构造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北部处于鲁西隆起与鲁西北坳陷的过渡地带,受新华夏和东西向构造的强烈影响,有广泛的岩浆活动,并发育有较多的东西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单斜构造的南部,前震旦纪片麻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广泛出露,上覆古生界地层以早期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叠加有北西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系的作用,断裂较发育但很少有褶皱和岩浆活动。

单斜构造中发育多条规模较大的北北西向断裂,如文祖断裂、东梧断裂、千佛山断裂、马山断裂等,此外还有北东向的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北北西向的断裂自东向西大至等距分布,将单斜构造分割为若干个断块。

济南南部地区这种以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受多次构造作用,南北有一定差异,而北北西向断裂发育,东西被分割成断块式的单斜构造即为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起到重要的作用,据801地质队和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基本确定西侧的马山断裂、东梧断层为不透水断层,东梧断裂和马山断裂构成了济南泉域的东西边界,介于两者之间的千佛山断裂、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为透水断层。东梧断裂以东到文祖断裂构成了一个新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下水补给明水泉域。

受单斜构造的控制,本区的地层由南向北呈较为明显的带状分布,地层有老变新,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此外,在泉域的东部有少量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出露。寒武系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的灰岩、泥质灰岩和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互层。奥陶系地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岩岩石。石炭、二叠系地层则主要为砂页岩、砂质页岩和砂质粘土岩。

地质总构造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固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济南地区地质构造奠定了济南地下水的特殊的南部补充、快速运输、市区排泄的输送和补给形式。

3.5 补给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补给区的构造和地层控制了该区地下水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的运动、循环。

⑴含水层的划分

根据含水介质的特点以及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动、储存特点,可划分出不同的含水层,各含水层受到相邻隔水层的控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循环条件,但又在区域地下水总循环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含水层划分见表3-1。

松散岩类空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如:玉符河上游地段)和山前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玉符河中下游地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在补给区中南部广泛出露,为主要含水层。碎屑岩夹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在补给区的中北部广泛出露,但由于该含水层灰岩与页岩成夹层和互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变质岩和岩浆岩裂含水层,地下水赋存和运动主要在岩石风化带的孔隙和裂隙中,富水性极差。

表3-1 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基本状况表

⑵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地下水的运动受到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制约,运动特征较为复杂。

南部太古界变质岩区,风化裂隙发育,但裂隙较小,储水空间有限,富水性差,水量较小。地下水运动受地形条件的控制,随地形倾向成散流状态无统一的水面,受沟谷切割,多以裂隙下降泉形式排泄,水循环特征表现为:就地补给,浅部运动,短途排泄。

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其地下水总的运动方向与地形产状基本一致,由南向北运动,但是由于含水层岩性及其组合的差异,水循环特征不一。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上统长山组以页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接受大气降水后,一部分向深部运动,一部分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泄补给地表水,这部分含水层地下水循环特征也表现为,就地补给,短途排泄,浅部循环。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厚度较大,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好,除接受大气降水外,还接受流过的河流河水的补给,其顶部和底部分别受上统崮山组和中统徐庄组页岩的阻隔,地下水一部分以裂隙下降泉出流,一部分地下水向深部运动,通过断裂及裂隙补给奥陶系裂隙岩溶水。上寒武系凤山组至中奥陶系八徒组灰岩,厚度可达1000米,由于构造的切割,裂隙、岩溶相互沟通,岩溶水之间有相互的水力联系,有统一的水位,可视为一个含水岩组,地下水除来源于大气降水外,还有地表水的渗漏和第四系空隙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和地形及岩层的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当地下水运动到北部受到火成岩体的阻挡,运动方向有所改变,造成

地下水富集,市区、东郊、西郊有泉水出露。

⑶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途径

济南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给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石灰岩裸露区的降水直接渗入补给,泉域范围内寒武、奥陶灰岩直接裸露区面积约600 km,地表岩溶发育(溶沟、溶槽、溶隙),易于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补给,根据不同的岩性区进行的试验资料,泉域内岩溶水的降水入渗系数平均值为0.383左右,其中最大的可达0.45,最小的为0.23 ,多年的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岩溶水水位每年的雨季普遍上升,枯水季节由于降水量极少,水位普遍下降,补给区的变化幅度可达20余米,排泄区的变化幅度在3-4米左右,地下水水位的升降说明了济南岩溶水每年得到短期集中补给,长期消耗,接受大气降水的能力较强。②地表水的渗漏补给,济南泉域补给区河流河谷发育,部分降水由于超过下渗能力或水库蓄满泄流,产生地表径流,在河流的渗漏段集中补给地下水。玉符河、兴济河、东泉泸河、大辛河、全福河等一般在雨季均有表流,可以大量渗漏补给地下水。③大气降水通过第四系间接补给。玉符河、兴济河等上游河段发育有粗砂夹砾石的含水层,且直接覆盖在石灰岩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后,可以在入渗补给岩溶地下水。

济南岩溶地下水的排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泉水,泉水是济南地区岩溶水的最重要的排泄方式之一,济南市区有著

名的四大泉群(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群)。②潜流,即以补给第四系含水层作为其排泄方式,较为明显的是在西郊玉符河,

北沙河形成的山前冲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局部直接与奥陶系地层接触,彼此有水动力联系。③转化为地表径流排泄,比较明显的是在西郊玉符

河一带,已知的有两个地点,一是在风齐—周王庄,另一处在老龙王庙

一带。④人工开采,人工开采已经成为济南市岩溶水的重要排泄方式,

近年来,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人工开采量在逐年增加。

3.6补给区与济南地下水的水动力联系

济南泉域补给区范围内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济南地下水补给区以岩溶地下水为主体较为特殊的储水系统。储水系统内厚度巨大的古生界沉积灰岩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区域断裂十分发育,加之补给区内石灰岩分布广泛,裂隙岩溶发育,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溶隙、溶孔、溶洞为主和部分管道组成的网络状储水空间。储水系统由寒武、奥陶灰岩构成的岩溶含水岩组,第四系松散层构成的孔隙水含水层,南部的变质岩构成了裂隙孔隙含水岩组共同组成。大气降水在南部山区以间接和直接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在北部则主要以泉水和地下水开采等形式进

行排泄,形成了具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功能的地下水系统。

从多年的岩溶水位监测资料表明:岩溶地下水总体上是由南向北径流,水力坡度在南部山区约为1.5—2.5%,进入山前地带,水力坡度变缓,为1.0—2.5%,且由东至西水力坡度成减小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摸清岩溶地下水的流向,山东师范大学和801地质队进行了大量的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的流向总体可概括为三种类型:①广大石灰岩分布区由于岩溶裂隙较为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后,通过岩溶裂隙下渗。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形成地表径流部分补给地表河流,部分则在较易渗漏的地段下渗。下渗的水流流向在局部呈扇状展开,区域内多个扇形的交叉重叠就形成了区域内地下水流向的交叉网状结构,总体流向由南向北;②玉符河和北大沙河这两条区内最大的河流,在渗漏较强的河段直接补给地下水,下渗水流的主要流向由东南向西北,补给济南市西郊水源地;③西郊水源地的地下水通过北部石灰岩和岩浆岩的接触破碎带,补给市区的地下水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说明介绍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 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

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第二节褶皱构造 第三节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变动:岩层形成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和变位(位移、倾斜、弯曲、断裂),其原始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两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单斜构造往往是褶皱或断裂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故不另列)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其产状 (一)岩层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面、底面、厚度称为岩层的三个要素。 (二)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述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二、产状要素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两个方向,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走向的一个方位角是30°,可称岩层的走向是30°,也可称岩层的走向为210°。 2、倾向:在岩层面上沿岩层面的倾斜方向垂直走向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面倾斜方向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倾向是射线,只有一个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倾向为30°,可称岩层的倾向为30 °。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之间的夹角。 三、产状表示方法 1.文字记述中,产状常用方位角表示:只记述倾向和倾角。例如:

120°∠32 °,表示岩层倾向为120 °,倾角为32 °。 2.平面图上产状符号如下: (一)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3. 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在地图上,其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 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在地质图上,其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岩层界线为一直线,其延伸方向不受地形影响,与地形等高线斜交。(三)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露头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3. 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露头线遵循“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共有三条法则 ①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下游; 在山脊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的上坡。 ③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济南地区南倚泰山隆起,北临齐河广饶大断裂。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鲁西隆起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鲁西北坳陷的衔接地带,其地质构造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北部处于鲁西隆起与鲁西北坳陷的过渡地带,受新华夏和东西向构造的强烈影响,有广泛的岩浆活动,并发育有较多的东西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单斜构造的南部,前震旦纪片麻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广泛出露,上覆古生界地层以早期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叠加有北西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系的作用,断裂较发育但很少有褶皱和岩浆活动。 单斜构造中发育多条规模较大的北北西向断裂,如文祖断裂、东梧断裂、千佛山断裂、马山断裂等,此外还有北东向的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北北西向的断裂自东向西大至等距分布,将单斜构造分割为若干个断块。 济南南部地区这种以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受多次构造作用,南北有一定差异,而北北西向断裂发育,东西被分割成断块式的单斜构造即为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起到重要的作用,据801地质队和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基本确定西侧的马山断裂、东梧断层为不透水断层,东梧断裂和马山断裂构成了济南泉域的东西边界,介于两者之间的千佛山断裂、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为透水断层。东梧断裂以东到文祖断裂构成了一个新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下水补给明水泉域。 受单斜构造的控制,本区的地层由南向北呈较为明显的带状分布,地层有老变新,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此外,在泉域的东部有少量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出露。寒武系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的灰岩、泥质灰岩和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互层。奥陶系地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岩岩石。石炭、二叠系地层则主要为砂页岩、砂质页岩和砂质粘土岩。 地质总构造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固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济南地区地质构造奠定了济南地下水的特殊的南部补充、快速运输、市区排泄的输送和补给形式。 3.5 补给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补给区的构造和地层控制了该区地下水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的运动、循环。 ⑴含水层的划分 根据含水介质的特点以及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动、储存特点,可划分出不同的含水层,各含水层受到相邻隔水层的控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循环条件,但又在区域地下水总循环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含水层划分见表3-1。 松散岩类空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如:玉符河上游地段)和山前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玉符河中下游地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在补给区中南部广泛出露,为主要含水层。碎屑岩夹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在补给区的中北部广泛出露,但由于该含水层灰岩与页岩成夹层和互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变质岩和岩浆岩裂含水层,地下水赋存和运动主要在岩石风化带的孔隙和裂隙中,富水性极差。

建筑构造课件楼地层

第三章楼地层目录 第一节楼地层的作用和要求 一、楼地层的作用▼ 二、楼地层的构造组成▼ 三、楼地层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楼地层结构层的构造 一、楼层结构的种类及特点▼ 二、现浇钢筋砼楼层结构构造▼ 三、装配式钢筋砼楼层结构构造▼ 四、地坪结构层构造▼ 第三节楼地层面层构造 一、楼地层面层的种类和厚度▼ 二、常见楼地层面层构造▼ 三、踢脚构造▼ 第四节顶棚构造 一、顶棚的种类及特点▼ 二、顶棚构造▼ 第五节楼地层变形缝构造 一、构造要求▼ 二、构造举例▼ 第六节阳台及雨棚构造 一、阳台构造▼ 二、雨棚构造▼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楼地层的作用和要求 一、楼地层的作用 楼地层的作用 建筑空间的水平分隔构件,隔气、声、光、热、水; 建筑水平承重构件,承托人及设备的重量,并传给墙 墙体的水平支撑构件,传递并共同抵御水平荷载。 二、楼地层的构造组成 楼层:上下使用空间的分隔构件,自上而下的构造为: 本层的地面,即楼面——空间装饰界面,维护、清洁及保护结构。 结构层,即楼板及梁——支撑和传递荷载的受力构件。 下层的顶棚——空间装饰和分隔作用 地层:使用空间与大地的分隔构件,自上而下的构造为: 面层,即地面——空间装饰界面,维护、清洁及保护结构。 垫层,相当于楼层的结构层,由于直接作用在土层上,强度及刚度要求也低些。 基层,即“素土夯实”。 提示: 视功能需要可附加功能层:如防水防火、保温隔热、减振隔离、防腐隔离、减躁隔声等层。底层地面不架空即为地层构造; 架空地面,与楼层基本相同,要加通风防潮措施。 地下室顶,与楼层基本相同; 三、楼地层设计要求 功能方面 分隔空间要求高度(间距)适宜 隔声减躁要求安静和满足听觉要求【楼地层的隔声减躁】 保温隔热要求舒适及节能 防水、防潮、防火【楼地层的防潮防水】、【楼地层的防火】 美观、人流导向、防滑等【楼地层的美观及其他要求】 结构方面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1 ????? ? ?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 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 ????? ?? ??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 ??? ??断裂褶皱 倾斜岩层 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 ?? ??? ?????=?????? >? ?=?

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 (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 、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 2 (1? ???? ???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 )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o ; 倒转岩层: 30o 第三节 地层概念 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 确定构造形态:如: 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阅读地质图: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二、绝对年代法: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即蜕变时间) 蜕变:放射性元素自形成之日起,就稳定地放射出a (粒子)、b (电子)、g (电磁幅 射量子)射线,并形成稳定的新元素。如:206 238b P U ???→?蜕变后形成 蜕变时间可用下式确定: ?? ? ?? += P D t 1ln 1 λ N45oE ∠30o s E 走向 倾角 倾向 135o ∠30o 倾向 倾角 4 3 2 3 2 1 2 1 2 3 2 2 1 2 6 5 2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建筑助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我们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前边讲过的岩石的片理等。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因而它们在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有密切的内部联系。 本节着重就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进行讨论。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 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 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 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 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 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单斜构造原来水平的岩 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 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 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图 1-11)。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 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 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 起。

(一)岩层产状 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称为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 向和倾角(图1-12)。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 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 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 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岩层的倾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 角,称为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角表示 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楼地层构造单选题模版

[题型]:单选题(纸质) [分数]:2 1.{ ()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A.现浇水磨石地面 B.水泥地面 C.木地面 D.预制水磨石地面 } 答案:B 难度:2 2.{ 商店、仓库及书库等荷载较大的建筑,一般宜布置成()楼板。 A. 板式 B. 梁板式 C. 井式 D. 无梁 } 答案:D 难度:3 3.{ 在下列隔墙中,适用于卫生间隔墙的有( )。(1)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2)砖砌隔墙 (3)木龙骨灰板条隔墙(4)轻钢龙骨钢板网抹灰隔墙 A.(1)(2) B.(2)(4) C.(1)(4) D.(3)(4) } 答案:B 难度:3 4.{ 以下哪组为整体地面?( )(1)细石混凝土地面(2)花岗岩地面(3)水泥砂浆地面 (4)地毯地面 A.(1)(3) B.(2)(3) C.(1)(4) D.(2)(4) } 答案:A

难度:2 5.{ 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面上铺设地毯 B.设置矿棉毡垫层 C.做楼板吊顶处理 D.设置混凝土垫层 } 答案:D 难度:3 6.{ 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楼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可不考虑变形问题 B.槽形板上不可打洞 C.空心板保温隔热效果好,且可打洞,故常采用 D.采用花篮梁可适当提高室内净空高度。 } 答案:D 难度:2 7.{ 阳台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mm。 A.110 B.120 C.130 D.150 } 答案:A 难度:4 8.{ 阳台外排水是在阳台外侧设置泄水管将水排出,其外挑长度不少于( ) A.70mm B.80mm C.90mm D.100mm } 答案:B 难度:2 9.{ 有水房间为防止房间四周墙脚受水,应将防水层沿周边向上泛起( )

作业四:墙、楼地层的基本构造2

作业四:墙、楼地层及基础的基本构造(简答题及作图题) 1.砖墙墙脚处水平防潮层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砖墙墙脚处水平防潮层有防水砂浆防潮层、混凝土防潮层和油毡防潮层。 1.防水砂浆防潮层砌体的整体性好,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受振动较大的砌体, 但易开裂,不适用于地基会产生变形的建筑中; 2.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抗裂性能好,且能与砌体结合成一体,适合于整体刚度要求 较高的建筑中; 3.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降低了砖墙的整体性,同时油毡易 老化,不能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2.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 3. 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勒脚的设计方式有:(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2)贴石材勒脚;(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 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 4.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基本形式? 具有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可以是不规则形状、便于留空洞、布置管线方面等优点,但有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等缺点。 1. 板式楼板 2.肋形楼板 3.井字楼板 4.无梁楼板 5.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4.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岩层及构造基本理论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一、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矿物组

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 ?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2.岩浆岩的成分及工程特性分析 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

地层结构法命令流

finish /clear /prep7 !----------------------------------------------------------------------------------------------------------------------------- !隧道轮廓 k,1001,,, k,1002,0,2.217 k,1,0,10.258 k,2,-5.832,6.629 larc,1,2,1001,6.5 !创建圆弧,第一端点,第二端点,圆心所在一侧任一关键点,半径k,3,-6.5,3.758 larc,2,3,1001,6.5 k,4,-6.429,2.629 larc,3,4,1001,9 k,5,-6.367,2.217 larc,4,5,1001,9 k,6,-6.179,1.134 l,5,6 k,7,-5.617,1.134 l,6,7 k,8,-5.174,0.874 larc,7,8,1001,1.802 larc,8,1001,1002,15.75 lcomb,2,3 !合并线 ! LCOMB, NL1, NL2, KEEP--------其中:NL1,NL2---拟合并的两条线号。NL1可为ALL,或元件名。 ! KEEP---是否保留输入的线及其公共关键点控制参数。 ! KEEP=0则删除NL1和NL2及其公共关键点,如果已经划分网格则不能删除,或者依附于其它图素也不能删除 ! KEEP=1则保留线及其公共关键点,但公共关键点不依附于新创建的线。 !该命令可以合并独立线或依附于同面上的线,合并后便于网格划分。 !可合并的线可为直线或曲线,以及直线与曲线,可共线或不共线。 !当为多条时,应为多条首尾相连的线。 !无论在何种坐标系下执行合并,合并后的线不改变合并前的空间位置。 lcomb,4,5 lcomb,7,8

地质构造描述方法

野外构造描述方法 一、褶皱描述 一般描述内容包括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位置;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合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及褶皱被断层或侵入岩体破坏情况等。 举例:大两会背斜,位于汉王山复式向斜南侧,西起于彭家沟,往东经大两会,于王家坪倾伏,长约49km;背斜走向近东西,开阔对称,两翼地层产状约50°—60°;枢纽具波状起伏,倾伏角约3°—15°。核部在大两会一带出露寒武系至三叠系岩层。在东、西两端枢纽倾伏处,次级褶皱发育,成指状分支,延伸不远,一般8—9km,随主褶皱一起逐渐倾伏消失。 二、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符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的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断层两盘出露的地层及其产状、以及地层重复、缺失和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还包括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力学成因等。 举例:奇峰—玉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与玉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伸出图外,图内全长18km。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20°—30°。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与玉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系和上石

炭系地层。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系和上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层短距约8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系T2之后,早白垩系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1 ????? ? ?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 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 ????? ?? ??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 ??? ??断裂褶皱 倾斜岩层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 ?? ??? ?????=?????? >? ?=?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作者: ————————————————————————————————日期: ?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

山东地层与构造

山东省境内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Ⅴ)内的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以怀远间断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部以奥陶纪灰岩夹白云岩为主地层系统,下部以寒武系灰岩、页岩夹砂岩为主地层系统。由于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的差异,故需按上、下两个层次进一步分区。 其一,怀远间断之下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在山东省为连续沉积,厚度750~1100m 左右,代表滨海——浅海近岸的沉积环境,属稳定区沉积类型。沉积物有紫色、红色等杂色页岩、砂质页岩、砂岩、灰色鲕状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白云岩,具泥裂、帐篷构造和波痕构造,产石膏矿并见石盐假晶印痕。由于寒武纪早期沉积继承了震旦纪沉积环境,只是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山东省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不断超覆沉积格局。据地层发育程度不同,可将山东省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分为三个分区三个小区(图5——1)。 (1)华北平原地层分区(Ⅴ84):均被巨厚的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仅在钻孔中偶有发现,下部常含石膏矿。研究程度较低,一般仅能划分出两个群级地层单位。 (2)鲁西地层分区(Ⅴ104):西北侧以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至广饶县南侧向南经青州市向东,经昌乐、潍坊北至昌邑南,与安丘——莒县断裂。东南侧以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广泛分布,地层连续,露头较好,研究程度最高,晋冀鲁豫地层区寒武纪地层层型多在该分区。据沉积特点分为三个地层小区。 ①潍坊——临沂地层小区(Ⅴ10-14):其范围大致包括安丘——莒县断裂以西附近地带。其西界就是朱砂洞组下灰岩段(原称五山灰岩)或李官组在西北部尖灭点的连线,大体北自昌乐,经蒙阴界牌、费县石井,南至枣庄。李官组、朱砂洞组下灰岩段、余粮村(页岩)段均主要分布在该小区,三山子组最下部c段白云岩在该小区厚度最大。 ②淄博——新泰地层小区(Ⅴ10-24):西界就是张夏组盘车沟段页岩在西部尖灭点的连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一、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矿物组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 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2.岩浆岩的成分及工程特性分析 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 MnO、CaO、K2O、Na2O等。 矿物种类影响:一般硬度大的粒状和柱状矿物含量愈高,则其强度越高,如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硬度低,解理非常发育的矿物含量

第3章--楼地层

第四章楼地层 一、填空题 1.楼板按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等多种类型. 2.楼板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3.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和4.现浇混凝土楼板按受力和传力情况可分为、、 等几种类型 6.预制板支撑于梁上时,其搁置长度不小于;支撑于墙上时其搁置长度不小于. 7.地面通常指底层地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8.地面根据面层所用的材料及施工方法的不同,常用地面可分为、 等四大类型. 9.踢脚板的高度为,所用材料一般与一致. 10.现浇水磨石地面为了美观及防止开裂,常用、分隔11.顶棚按构造形式不同有、两种类型 12.阳台按其与外墙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等三种类型,按功能不同可分为、. 13.凹阳台一般采用布板方法,凸阳台承重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4.挑梁压在墙中的长度应挑出长度. 15.栏杆的高度一般不宜,高层建筑不应低于,但不宜超过. 16. 吊顶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阳台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mm. A.110 B.120 C .130 D.150 2.阳台外排水是在阳台外侧设置泄水管将水排出,其外挑长度不少于 A .70mm B. 80mm C.90mm D.100mm 3.有水房间为防止房间四周墙脚受水,应将防水层沿周边向上泛起 A.至多150mm B.至少150mm C.至多130mm D.至少130mm 4.防水层遇到门洞时应将其向外延伸 A.200 mm以上 B.200 mm以下 C.250 mm以下D.250 mm以上 5.为防止积水外溢,有水房间地面应比相邻无水房间地面 A .高20~30 mm B.低20~30 mm C .高20 mm D .低30 mm 6.预制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梁上时,其搁置长度分别不小于 A .80mm, 90mm B.80mm , 100mm C .90mm, 100mm D .100mm, 100mm 7.板式楼板有单向板与双向板之分,当板称为单向板 A .长边比短边大2倍 B.长边比短边大3倍 C .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 D.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 8.空心板在安装前,板的两端常用混凝土或碎砖块堵严,其目的是_______。A.增加保温性B.避免板端被压坏 C.增强整体性 D.避免板端滑移 9.预制板侧缝间需灌筑细石混凝土,当缝宽大于_______时,须在缝内配纵向钢筋。

地质构造

三地质构造 在大构造上本区属于秦岭加里东复背斜褶皱带。出露的主要构造有略阳大背斜及处于不同部位的高角度断裂构造。构造线方向呈东西向延伸。 (一)褶皱 1.略阳大背斜 布满全区,大致在略阳大断层和高家峡角度不整合之间,以穿越法垂直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褶皱分为直立、倾斜、倒转、平卧,略阳大背斜为倾斜褶皱,构成本区构造的主要格架,轴向东西。核布地层是下古生界千枚岩及绿泥石石英片岩,两翼地层均为下石炭系略阳灰岩。由于褶皱强烈,翼部又发育有一些更小型的背斜和向斜几不整合地形,这种结构称为复式构造。 2.灵岩寺向斜 属于小型向斜,整体位于灵岩寺南角度不整合与略阳大断层之间,处于略阳大背斜之内,灵岩寺稍北,轴向呈东西,北翼产状SW205°∠50°,南翼产状NE25°∠65°。 3.蛇形褶曲 在略阳到汉中的公路上观察到蛇形褶曲。由两个背斜套了一个向斜组成。岩石成分为中厚层灰岩。

(二)断层 1.略阳大断层 位于略阳城南嘉陵江与八渡和河汇流处,倾向NE350°,倾角75°,上盘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下盘为石炭系石灰岩。而且缺失整个泥盆纪,这又是判断断层的一个重要依据。上盘作上升运动,下盘相对下降,为逆断层。又因为断层线的方向和褶皱轴的方向一致,又是判断是逆断层的第二个依据。岩层破碎带大,有镜面擦痕,断层角砾等,这些都是判断逆断层的依据。 逆断层的倾角较小,破碎带大,透水性强,对工程的影响极为不利,宝成铁路线几乎与断层线垂直的方向通过,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 2.吴家营正断层, 位于略阳城北高家峡口处,。地形发生了变化八渡河在此处发生弯曲;岩性发生了变化由下石炭统灰岩变化成中石炭统片岩;地层有缺失,南翼的灰岩厚度比北翼厚很多,断层一旁存在断层崖,均可作为判断断层存在的依据。断层走向NW85°,倾向NE355°,倾角70°。与略阳大断层走向平行。断层南面一侧为下盘,地层为下石炭系略阳灰岩;北侧为上盘,出露中石炭系千枚岩。下盘上升,下盘下降为正断层。正断层受拉应力行成。 ⒊灵岩寺南大断层 位于灵岩寺附近,略阳大背斜的南 端,受到地质构造的水平挤压应力,属于 逆断层。与略阳大断层相比,该断层的破 碎带的破碎程度小,岩性较好,透水性较 差,对道路工程的影响较小,为预防山上 的可能的碎落,宝成线经由处加盖有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