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40.52 MB
- 文档页数:108
第八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 概念大家已有了岩石的概念: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它们是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应地下形成,地表看不见。
但现在大量突出地表,甚至形成高山,如五台山等由侵入岩或其变质岩组成;沉积岩,原始应水平沉积,地表大量倾斜、弯曲、断开。
这些说明地壳上岩石发生运动,发生机械运动。
一、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
引起运动的原因,将在本章最后一节讲述运动的结果为岩石变形、变位岩石变形——地壳中岩石变改了原有的空间位臵和形态。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包括褶皱、断裂两大类。
二、岩石变形的力学原理:(岩土力学中细讲,简单地说)同样,岩石在受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力的作用下,亦会发生类似的变形。
由于弹性变形不被保留,对地质构造无意义。
岩石的变形状态与岩石性质有关(成份、结构)与岩石所处的环境有关。
地表常温、常压下:页岩、泥岩、粘土岩(细、软)———塑性变形。
粗砂岩、石灰岩————脆性大,断裂。
地下高温、高压下:各类岩石都具有一定塑性(柔性)均可发生塑性变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野外能够看到砾岩、灰岩、石英砂岩等通常认为脆性很大的岩层同样有褶皱弯曲现象。
§2.褶皱和断裂我们讲了褶皱和断裂是由于岩石的运动改变了原有空间位臵和形态。
一、岩层空间位臵的测定地质上以岩层的产状来描述其空间位臵,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称产状三要素。
(一)产状三要素:1.走向:走向线———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注意:我们强调了两端所指的方向,因此走向的方位角有2个,相差18002. 倾向最大倾斜线———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上的向下延伸的线。
倾向———最大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表示。
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且与走向垂直。
走向 = 倾向 + 90°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0°—90°变化。
第8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名词解释构造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现代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海进海退沉积岩相整合假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变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直立岩层褶皱要素背斜向斜节理劈理断裂断层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推覆构造仰冲盘俯冲盘单面山猪背山方山地层穹窿构造层二、是非题1.地表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大多数以脆性变形为主。
()2.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永久的塑性变形。
()3.很高的围压可以阻止岩石产生破裂。
()4.包括岩石在内的任何固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变形。
()5.时间是岩石变形过程中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很难判断和度量它。
()6.一条断层总的位移量通常是一系列小的位移的总和。
()7.地壳可以在部分地区局部地上升;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个地区相对下降。
()8.地壳可以在部分地区局部地上升;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些地区相对下降。
()9.地质历史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遗留下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没有什么能在岩石中保留下来。
()10.断层面上最明显的相互平行的擦沟与擦痕仅记录了断层最后一次运动留下的痕迹。
()11.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12.许多的逆掩断层常常出现在褶皱紧密的地层中。
()13.一般说时代越老的地层其变形程度越强烈。
()14.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既记载了剥蚀作用发生的时间也记载了一次沉积间断。
()15.斜歪褶皱与倾伏褶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因此,一个褶皱不可能既是斜歪褶皱又是倾伏褶皱。
()16.一条断层的上盘是下降盘而断层的走向又垂直地层的走向,因而,这条断层的性质既是正断层又是一条横断层。
()三、选择题1.自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盖融化,尽管已过去了()年,北美东部仍处于“反弹”回升状态。
a.700年 ;b.1700年 ;c.7000 年;d.17000年。
2.垂直位移量沿断层走向逐渐消失的断层属下列各名称中的哪一种?()a.逆断层 ;b.正断层 ;c.倾向断层 ;d.逆掩断层。
《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学简介1.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历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地震、火山、地下水等。
1.2 地质学的任务和意义地质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评估和开发地质资源等。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历史、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
在研究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即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 地质学问题的特点地质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地球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2)长期性:地球的演变历程长达数十亿年,地质学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3)不确定性: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完全可知性,地质学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区域性: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质学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2.1 地壳中的元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包括铁、铝、钙、钠、镁等,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硅、氢、碳、氮等。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矿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断口、比重等。
这些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具有高硬度和强的光泽,而石膏则具有柔软性和特有的颜色。
普通地质学复习绪论:1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 地质学研究容有哪些主要方面●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的分科●研究地壳的开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及新兴学科●3 何谓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地质作用的动力是地球上的能,根据来源可分为能和外能,由此可将地质作用分为:1〕、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部进展,也可涉及地表。
主要类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展的地质作用。
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动力作用的实质是以各种形式的水、大气和生物为动力,塑造和改造地壳表层的过程。
根据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 "将今论古〞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原则。
这一原则为研究地壳开展史、古代地质作用的特点,恢复古地理环境,提出了分析、推理的地质思维方法,对现代地质学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和晶体的根本概念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晶体是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何谓类质同像和同质多像,举例说明一样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如,T、P〕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构造,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质二像。
矿物晶体构造中的*种原子或离子可局部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构造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