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动线检查标准(输血科)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4
院感检查标准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减少院感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制定院感检查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检查范围1. 医疗机构内的各科室,包括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
2. 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室、护士站等。
3. 医疗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刀、注射器等。
4. 患者接触的物品,包括床单、衣物等。
三、检查内容1. 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 检查医疗机构的清洁程度,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 检查医疗机构的通风情况,是否存在异味或空气污浊。
- 检查医疗机构的垃圾处理情况,包括垃圾箱的清洁和垃圾分类。
2. 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 检查医务人员的穿戴情况,包括是否佩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
- 检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包括是否按规定洗手、戴手套等。
- 检查医务人员的发热情况,是否存在可能传染病的症状。
3.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检查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程度,是否按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
- 检查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存放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4. 患者接触物品的清洁情况- 检查患者接触物品的清洁程度,包括床单、衣物、餐具等。
- 检查患者接触物品的更换情况,是否按规定定期更换。
四、检查要求1. 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院感风险。
2. 检查应在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时进行,以真实反映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
3. 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
五、总结院感检查标准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情况以及患者接触物品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从而减少院感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院感检查标准进行自查,并定期接受监督检查,以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一、概述医院院感科检查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防止感染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院感科检查的标准,包括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估标准。
二、检查内容1. 医院环境卫生检查- 检查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度,包括走廊、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区域。
- 检查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情况。
- 检查医院垃圾处理和废物管理情况。
2. 医护人员卫生检查- 检查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手卫生、穿戴卫生服装、戴口罩等。
- 检查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传染病史等。
3. 患者感染控制检查- 检查患者的隔离情况,包括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病房的隔离设施等。
- 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包括手卫生、衣物清洁等。
4. 医院感染监测检查- 检查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感染病例的报告、数据统计等。
- 检查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检查方法1. 实地检查- 检查人员将实地走访医院各个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医护人员卫生检查。
- 检查人员将观察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度、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2. 文件资料审核- 检查人员将审核医院的卫生管理文件,包括清洁消毒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卫生培训记录等。
- 检查人员将核对医院的感染监测报告和隔离措施记录等。
四、评估标准1. 环境卫生评估标准- 医院内部环境清洁度达到相关卫生标准,无明显污染和异味。
- 医院设备和器械清洁度达到相关卫生标准,无明显污染和残留物。
2. 医护人员卫生评估标准- 医护人员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正确洗手、穿戴卫生服装和戴口罩等。
- 医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史,体温正常。
3. 患者感染控制评估标准- 患者隔离措施符合相关规定,包括传染病患者的单间隔离、病房的隔离设施完善等。
- 患者个人卫生状况良好,包括正确洗手、衣物清洁等。
4. 医院感染监测评估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感染病例的报告及时准确。
-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准确性高,数据统计完整。
院感检查标准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感染。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安全与质量,减少院感的发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院感检查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检查范围院感检查标准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疗养院等。
检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
2. 医疗设备:包括医疗仪器、器械、床铺等。
3.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人员等。
4. 患者管理:包括患者的隔离、洗手、消毒等。
三、检查内容院感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环境卫生:检查医疗环境的清洁情况,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家具等的清洁度。
2. 消毒措施:检查医疗设备的消毒情况,包括手术器械、注射器、床铺等的消毒是否符合标准。
3. 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检查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手套、隔离措施等是否符合规定。
4. 患者管理:检查患者的管理情况,包括患者的隔离、清洁、换床单等是否符合标准。
四、检查方法院感检查标准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察法:检查人员通过实地视察医疗机构的各个区域,观察环境卫生、消毒措施、医护人员操作等情况。
2. 询问法:检查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操作规范、消毒方法等情况。
3. 抽样检测法:对医疗设备、床铺等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其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五、检查结果与评价根据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优秀:医疗机构在各个方面都符合标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2. 良好:医疗机构在大部分方面符合标准,但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改进。
3. 合格:医疗机构在部分方面符合标准,但存在一些较大问题,需要及时整改。
4. 不合格:医疗机构在多个方面都不符合标准,存在严重问题,需要立即整改。
六、整改要求对于评价结果为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整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和技能。
攀钢集团总医院院感动线检查标准(1190分)得分:指标检查要点判定方法标准分得分扣分原因组织管理 1.有院感管理小组人员一览表;无一览表扣10分,一项信息不完整扣2分(姓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20分2.每季度有院感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有对存在问题的评估、反馈和改进记录。
无活动记录扣10分,不完整扣5分院感培训1.科室有年度培训计划 1.无培训计划扣10分50分2.按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有记录2.未组织培训扣20分,无记录(日期、地点、签名、主讲人、课件、图片、季度试卷、成绩、小结)扣10分,记录资料不完善扣5分3.培训内容的落实情况 3.培训内容抽问二人,10分/人手卫生1.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备置的清单与配置说明 1.无清单与配置说明扣10分,无其中一项扣5分130分2.医务人员无长指甲,上班时无佩戴假指甲、戒指。
2.不符要求扣5分3、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及宣传图示(重点部门水龙头为非手触式开关、干手装置、速干手消毒剂),宣传图示不少于3张3.一项未达到要求扣5分4.干手方式必须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
4.未按要求执行扣10分5.洗手时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净。
5.现场查看医生、护士诊疗护理工作中6个时机洗手,一个时机未执行或执行不完整扣5分6.科室每月有手卫生专项自查记录。
6.无自查记录扣5分,7.科室有领取手卫生物品登记(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巾)。
7.一项无登记扣2分。
消毒隔离1. 病室内能定时通风,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空气消毒,每周75%的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并有记录。
1、实际检查,触摸灯管未擦拭扣5分,无记录扣5分200分2.地面湿式清扫,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病室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显,使用后清洗、晾干备用。
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2、查看卫生员的现场工作,(如现场无污染,则询问出现污染的处理流程)不合要求扣20分3.病房应湿式清扫,一床一扫床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应进行消毒,并有登记。
综合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2019年版)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考核方法组织管理1、健全院感文档。
51、一项不健全扣1分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会议记录、每月自查记录。
2、无会议记录和自查记录各扣1分3、院感小组每季院感知识培训有记录及考核。
3、无培训考核记录扣1分人员环境管理4、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带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04、一项不符合扣0.5分5、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处理、报告。
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5、未及时处理、报告各扣1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6、严格掌握输血(血制品)适应症,节约用血,科学用血,减少血源性感染的机会。
6、一人回答不全扣0.5分7、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洁净区。
7、布局不合理扣0.5分8、采用湿式清洁,用后地巾、擦拭布巾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8、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手卫生9、查看操作时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109、一人次未执行扣0.5分方法不正确扣0.5分10、洗手设施完好齐全,手消毒剂、干手物品合格。
1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消毒灭菌11、储血室和实验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乙醇擦拭一次,有记录,有累计时间记录;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5011、登记记录不规范扣0.5分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操作台、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拖地两次,若被血液污染应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处理。
12、登记记录不规范扣0.5分13、每月进行各种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有记录,监测报告单齐全,监测结果达标。
13、无监测、无记录,监测结果未达标各扣1分14、储血冰箱专用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及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微生物。
1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医疗废物管理15、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损伤性废物置于锐器盒内。
攀钢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院感动线检查标准(1040分)指标检查要点判定方法标准分得分扣分原因制度与规范1、医院及科室制定的相关制度、职责、流程、操作规程并及时修订制度流程不完善扣10分,未修订扣10分20分布局流程与设施1.建筑位置合理,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避开垃圾暂存处、污水处理站、交通要道等处,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不知晓扣10分40分2.内设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各区必须分开,有实际屏障相隔,标志明显;不知晓扣10分3.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有交叉逆行扣10 分4.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人员出入三个工作区均应设分别设缓冲间(面积≥3㎡)不知晓扣10 分操作流程回收1.封闭容器、封闭回收;特殊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有标识和专门处理流程,符合规定要求未做到封闭回收12分50分特殊污染物品回收工具无标识扣13分2.不在诊疗场所清点器械;回收工具每次用后立即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在诊疗场所清点器械扣10分回收工具用后未立即清洗、消毒、干燥扣10分3、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的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封闭包装,由CSSD单独回收。
现场查看,不符合要求扣5分分类1.有清点、核查登记(查上一月),应在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的清点、核查。
未按要求进行清点、核查登记扣15分30分2.分类处理合理、规范(按污染程度、清洗方式、物品材质、精密程度)分类不合理扣15分清洗1.手洗防护得当、清洗步骤明确;精密、复杂器械应超声清洗。
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防护10分90分2.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刷洗操作不正确扣10分3.管腔器械应选择相应清洗工具并用压力水枪冲洗器械轴节未充分打开扣10分可拆卸部分未拆开后清洗扣10分管腔类器械未使用适当的清洗方式扣10分可追溯,每月有科室、手术室清洗、消毒的反馈信息,无记录扣10分4.机洗装框规范、选择程序合理,清洗记录完整。
十五、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细则(50分)
项目评价细则标分评价方法得分
控制输血感染措施1.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2.制定本科室专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实施
3.制定本科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4.有落实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
5.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
6.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
7.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
8.受血者输血前按照相关规定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
9.对输血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处理,记录符合规定。
10.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
程。
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
11.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12.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
改进成效。
1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50
查看资料,提问,一
项不符合要求扣2
分
1。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标题: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是指医院院感科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医院内各种设施、设备、环境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的程序。
通过严格的检查标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病例,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设施检查标准:1.1 设施的布局和设计是否符合院感科标准要求;1.2 设施的通风、采光、排水等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1.3 设施内的消毒、灭菌设备是否齐全,操作是否规范。
二、设备检查标准:2.1 医疗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正常运转;2.2 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2.3 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是否清晰明确,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三、环境检查标准:3.1 医院内的卫生情况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定期进行清洁消毒;3.2 医院内的废弃物处理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按规定分类处理;3.3 医院内的空气质量、水质量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人员检查标准:4.1 医护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健康体检,是否符合从业资格要求;4.2 医护人员是否严格遵守院感科的操作规程,是否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4.3 医护人员是否具备应急处理感染病例的能力和经验,是否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五、感染病例报告和处理标准:5.1 医院内是否建立健全的感染病例报告和处理机制,是否能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5.2 医院内是否有专门的感染病例处理团队,是否能有效隔离和治疗感染病例;5.3 医院内是否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和溯源,是否能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
结论: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是保障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检查标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病例,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院院感科应根据相关要求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标准和程序,不断完善和提高院感科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一、引言院感科检查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院感科检查的标准,包括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估标准。
二、检查内容1. 环境卫生- 检查医院各科室的清洁情况,包括走廊、病房、手术室、消毒区等。
- 检查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包括手术器械、监护仪器等。
- 检查医院的废物处理情况,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2. 感染控制措施- 检查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洗设施的设置、洗手液的配备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情况。
- 检查医院的消毒灭菌措施,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监测。
- 检查医院的隔离措施,包括传染病患者的隔离、隔离病房的管理和隔离用品的配备。
3. 医护人员行为- 检查医护人员的着装和个人卫生情况,包括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等。
- 检查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包括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操作、病房人员的患者护理等。
- 检查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院感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记录。
三、检查方法1. 定期检查- 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环境卫生、感染控制措施和医护人员行为的检查。
-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2. 不定期抽查- 随机抽查医院的各个科室,对特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抽查。
- 抽查结果作为医院院感科的考核依据,对不合格的科室进行整改。
四、评估标准1. 环境卫生评估- 根据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评估医院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效果。
2. 感染控制评估-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评估医院的手卫生制度、消毒灭菌措施和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效果。
3. 医护人员行为评估- 根据医院院感科的培训计划,评估医护人员的着装、个人卫生和工作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效果。
五、总结医院院感科检查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感染控制措施和医护人员行为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一、背景介绍院感科(院内感染科)是医院中负责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
院感科检查标准是指对医院院感科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导原则。
通过对院感科的检查,可以评估其工作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医院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二、检查内容1. 人员配备- 院感科应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感染病医师、感染病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人员配备应符合医院规模和科室需求。
- 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以保持专业水平。
2. 设备设施- 院感科应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 应有专门的会议室或者办公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 应有适当的信息化系统支持,用于院内感染监测、报告和管理。
3. 工作流程- 院感科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 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感染风险和异常情况。
- 应建立院内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应建立院内感染防控方案,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方面的措施和指导。
4. 感染监测与报告- 院感科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感染病例的采集、分类和分析。
- 应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
- 应建立感染病例登记和统计系统,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5. 教育培训- 院感科应定期组织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 应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 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6. 质量管理- 应建立院感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
- 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应接受外部评估,以评估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分析- 院感科应定期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方面的数据。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是指医院院感科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院感科检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
一、人员管理1.1 人员培训:医院院感科应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院感知识的培训、操作规范的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的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涵盖院感科检查标准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2 人员配备:医院院感科应根据医疗机构规模和工作负荷合理配置人员。
人员配备要求包括院感科主任、院感科医师、院感科护士等,以及必要的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
1.3 人员考核:医院院感科应建立科学、公正的人员考核机制,对院感科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考核结果应作为人员绩效评价和奖惩的依据。
二、设备和环境管理2.1 消毒灭菌:医院院感科应制定消毒灭菌管理规范,明确各类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要求。
对于高风险设备和器械,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灭菌,并定期开展验证和监测工作。
2.2 空气净化:医院院感科应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空气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2.3 废物处理:医院院感科应制定废物处理管理规范,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废物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和危害。
三、感染监测和报告3.1 感染监测:医院院感科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等,以及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评估。
3.2 感染报告:医院院感科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和疫情信息。
感染报告应包括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措施等,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3.3 数据分析和应用:医院院感科应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院感科检查标准一、背景介绍院感科(院内感染科)是医院中负责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部门。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医疗机构内的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
为了确保医院的卫生安全,院感科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检查标准,对医院内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院感科检查标准的目的1.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监测和评估,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医院内各个环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 合规管理: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医院的运营符合法律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院感科检查标准的内容1. 环境卫生检查- 对医院内各个科室、病房、手术室等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清洁情况、消毒措施、垃圾处理等方面。
- 检查是否存在污染源,如霉菌、细菌等,确保医院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检查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设备使用安全。
2. 医护人员手卫生检查- 检查医护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洗手液等。
- 检查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如洗手液、洗手器等,确保医护人员方便进行手卫生。
3. 患者感染情况监测- 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菌种等方面。
- 对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对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进行检查,确保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4. 医疗器械和消毒监测- 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消毒剂的使用、消毒时间、消毒效果等。
- 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 对医疗器械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
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评估- 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制度的完善性、可操作性、执行情况等方面。
- 对医院感染管理团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团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 对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对院感科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攀钢总医院血透室院感动线检查标准(总分:1000分)得分:指标检查要点判定方法标准分得分扣分原因科室相关制度1.医院及科室制定的相关制度、职责、流程、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和措施、医院感染监测制度、透析器的提取使用流程和登记制度、不良反应处理流程、透析器复用管理制度和流程、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感染控制指标、接诊制度、执行流程)缺一项扣0.5分)70分2、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2.未建立监测机制扣10分3、及时准确上报血液透析数据。
3.未及时准确上报10分4.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4.未建立监测机制10分5.透析设备应建立档案。
5.无档案扣10分6、科室有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和指标分析图表,有改进措施6、无自查记录扣5分;无指标分析扣5分无改进措施扣5分7、主管部门督导记录7、无督导记录扣5分布局流程与设施1.清洁区:透析准备间、干库房、湿库房,半污染区:透析治疗间、隔离透析间或隔离透析机、病人通道(包括更鞋)独立专用、病人休息室、工作人员通道(包括更衣更鞋),污染区:医用污物通道、医用污物间。
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设置复用间。
未按要求执行每条扣10分60分2.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并有区域标识3.每个血液透析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4.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III类环境的要求。
5.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应相对集中,数量不超过5名透析患者。
6.水处理机器信息:记录水处理技术信息、操作、运转、维修信息院感培训1.科室有年度培训计划 1.无培训计划扣10分50分2.按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有记录2.未组织培训扣20分,无记录(日期、地点、签名、主讲人、课件、季度试卷、成绩、小结)扣10分,记录资料不完善扣5分3.培训内容的落实情况 3.培训内容抽问二人,10分/人手卫生1.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备置的清单与配置说明 1.无清单与配置说明扣10分,无其中一项扣5分100分2.医务人员无长指甲,上班时无佩戴假指甲、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