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目标与质量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7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对输血的需求增加,输血质量管理日益引起关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一种评估输血质量的方法,它对于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非常重要。
一、输血质量管理输血质量管理是指对输血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确保输血质量符合临床要求,并且尽可能的降低输血风险,最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输血质量管理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前的管理主要包括献血者筛查、血型鉴定、抗体检测等。
输血中的管理主要包括输血前的预备工作、输血时的严密监控和现场处理等。
输血后的管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纠正不良反应和对异常反应进行报告等。
二、持续改进评估持续改进评估是指通过不断的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最终把输血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方法。
持续改进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水平:评估输血技术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提高的空间,是否存在转化成份子技术的必要性等。
2.设备管理:评估输血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是否需要更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否规范等。
3.制度管理:评估输血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是否完善,是否需要更新等。
4.质量管理:评估输血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系统化,是否规范化,是否有待提高等。
三、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对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估的一种标准化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献血者管理:对献血者的选择、筛查、登记等进行评估。
2.库存管理:对血液制品的采购、接受、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膳食管理: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
4.质量控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审和外审等方面进行评估。
5.安全保障:对临床应急、血液传染病等进行评估。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功能检查科室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一、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包括确保诊断准确性、治疗规范性、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服务质量的客观性等方面。
2.保障患者安全。
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可靠,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风险。
3.提高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务实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4.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
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增加患者的选择意愿,进而促进科室的发展。
二、质量考核标准:1.诊断准确性。
医疗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比对病历和医学检查结果,评估医生的诊断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2.治疗规范性。
医疗质量考核还要关注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包括手术操作规范、药物使用合理与否、康复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通过对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患者康复效果的追踪,评估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3.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工作流程是否高效。
包括预约挂号的便捷性、检查等候时间的合理性、结果报告的及时性等。
通过对流程的测算和患者的反馈评估,评估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4.服务质量的客观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评估医生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医疗费用合理性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三、质量改进措施:1.建立规范的病历记录体系。
加强对病历记录的监督和培训,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规范化病历记录内容和格式,加快病历填写进程,确保患者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第一篇: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一.检查标准: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1.考核方法:查看输血科(血库)的职责、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文件及资料;教育和培训记录。
2.改进措施:⑴查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否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有无工作记录;检查临床输血是否是成分输血,血液制品使用是否合理;有无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的记录。
⑵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并贯彻落实。
加强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⑶制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等制度。
⑷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等规定并执行和落实。
⑸每年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掌握输血基本知识。
⑹每季度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二.设立输血科(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1.考核方法:实地查看输血科(血库)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及相关制度,抽查工作人员掌握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情况及备案。
2.改进措施:⑴加强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仪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⑵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输血科(血库)贮血基数要达到3天急症用血量,具备24小时为临床提供输血服务的能力。
⑶严把质量关,输血科(血库)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
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严禁非正常途径的各种血液制品进入输血科(血库)和临床科室贮存、解冻、配血、发放和使用。
三.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
2
3
4
五、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
5
2.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
3.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以输血适应症、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七项检查,以审核院内不正常用血情况。
4.分析全血和成分用血的使用情况。
5.估算输血科储备血或输血的比例。
6.评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症。
7.对院内有关输血的医、护、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8.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室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注: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科室,每项职责履行不到位扣10分。
6。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具备以下功能和服务能力:彩超、床旁b超及各类探头,能开展全身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或治疗;心脏运动机能、血流动力学、瓣膜和心壁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体腔的内窥镜检查;2.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提供每天24小时急诊服务和床旁服务。
3.建立临床医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后及时解决会议提出的问题。
4.报告项目齐全、字迹清晰、用词准确、符合专业格式、避免口头用语;报告医师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
(二)评价指标1.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功能科室服务满意度≥90%。
2.治疗饮食就餐率达到或超过95%。
(三)功能检查科室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b超工作满足临床需要,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
1.现场检查,24小时存在脱岗扣20分;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急危重病人床边b超自接2.现场查看或临床科室调查超声报告超过30分钟出到电话应10分钟内到位。
具报告扣5分;急危重病人床边b超10分钟不能到诊室保持环境整洁、诊查床清洁,为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查后或被污染位扣10分;时更换床单;凡进行穿刺、活检诊疗等侵入性操作前应对诊室进行空3.违反院感要求每次扣10分;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侵入人体组织诊疗器械应做4.查b超登记本、光盘等统计彩超检查阳性率,每下b超室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降1%扣5分;彩超检查阳性率应≥70%。
5.每月由党办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关于禁止非医放满意度调查表;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国家计划6.发现有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现象扣20分;生育委员会8号令),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专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相关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医疗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件和意外事故,保证患者的安全。
2.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医疗机构需要有效地组织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提供高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3.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便捷的预约和就诊方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
4.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的医疗服务,包括术后康复、复诊等。
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还需要考核一些具体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评估医疗机构的绩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考核标准:1.治愈率和有效率。
对于一些疾病,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治愈率和有效率达到一定水平,以证明医疗服务的效果。
2.不良事件发生率。
医疗机构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改进,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而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4.医疗质量评估指标。
通过使用一些评估指标,如病情转归、并发症发生率等,来评估医疗质量的好坏。
5.医疗过程指标。
通过监测和分析医疗过程中的指标,如手术时间、药物使用量等,来评估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效率。
6.科室间协作。
医疗机构鼓励科室间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的一些例子。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质量目标和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输血科医疗质量查核标准一、法例制度职责项目质量查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起码召开 1. 查会议记录,缺一次扣 5 分;两次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起码一次 2. 培训缺 1 次扣 10 分;组织管3.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输血科独立设查察资料,未展开查核或未向临床反应理或无书面通告扣 10 分;置。
按期对临床用血状况进行查核并实时反应或通告;成立并落实有关制度;拟订并严格 1. 查察文件资料,每缺一项制度或 1 项规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推行 24 小范或 1 项职责扣 5 分;制度管时供血服务; 2. 检查有关工作记录本和现场观摩操作,理发现有操作不规范现象扣 5 分;3. 查值班、交接班记录本,输血科24 小时内存在脱岗现象扣 20 分;成立临床输血申请、用血审查、会 1. 抽查输血病历,看输血申请、审查(主诊及受血知情赞同(输血治疗赞同治以上医师审查,大批用血医务科能否审率达 100%)制度;全血和成份输注核),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或未执行审查适应症 - ≥90%、成份输血率≥ 90%;手续每次扣 10 分;保证库存血量(周用血量50%), 2. 无输血指征每次扣20 分;每次输血未合理用签署输血治疗赞同书扣 20 分,填写不规知足临床需要;展开自己贮血、自血范每次扣 5 分;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 5 体输血,有质量和安全保障条件和举措;输血科发血和输注时执行双分;输血完成未将血袋条形码贴交错单或查对、双署名;不需交错配血申请单上,每次扣 5 分;输血袋在 24 小时内未实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
3. 从抽查的病历中,计算输血适应症和成份输血率,每降落 1%扣责任科室 10 分;4. 现场查察库存量,库存量达不到要求扣10 分;5. 现场查察临床输血: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查对扣 20 分,科室输血前未进行两人查对扣 20 分;6. 现场检查,发现自己贮血、输血有不规范现象扣 1 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展开监控活 1. 现场查阅,无质控小组扣 5 分;未正常动;展开惯例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展开质评活动扣 10 分;无室内质控和未间质评;血液进出库、储藏保存、参加室间质评各扣 20 分;质量控报废规范;进出库的查对记录、有 2. 查察进出库记录、储血冰箱温度监控等制储血冰箱温度监控;血液交接过程有关资料和记录,并现场查察进出库、储中,严格执行交接手续。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分值检查方法要点判定结果一、落实《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规的执行情况10分检查医院落实和执行法规措施到位,查有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和资料。
检查医院有无非法擅自采血。
措施不落实扣1分。
发现非法擅自采血全扣分。
二、具备有为临床提供24小时用血的服务能力,满足临床需要20分检查有关资料和记录1、输血科为临床提供的服务项目。
2、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用血的服务能力。
3、具备提供成分输血服务的能力。
4、具备提供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服务的能力。
考核要点一项达不到要求扣0.5分。
三、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20分检查有关文件及相关资料,1、输血质量管理组织、监测机制、工作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的执行情况。
2、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与规范,血液入库、核对、交叉配血与发出库的技术操作规程和登记制度。
3、血液在专用冰箱贮存情况及消毒,细菌培养记录4、抽查考核3-5名医生对输血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
考核要点一项达不到要求扣0.5分。
四、输血感染的监测和管理20分检查输血感染的监测和管理的有关资料1、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2、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考核要点一项达不到要求扣0.5分。
的报告程序和记录及处理规范。
3、血库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的血液,有规范的再核对检查流程。
4、定期对临床输血的适应症进行督查的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所采取的对策和整改措施。
五、医院用血管理制度落实20分 查阅有关资料,检查医院用血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1、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项目是否齐全、取血和输血核对制度执行情况 2、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考核要点一项达不到要求扣0.5分。
六、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0分 抽查5-10份病历了解医生对输血适应症掌握情度并查阅有关的资料 1、 开展成分输血情况 2、输血前检查项目齐全、审批、核对流程规范 3、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4、规范病人输血前签输血知情同意书程序5、急诊用输血的规定和程度考核要点一项达不到要求扣0.5分。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i据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
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
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
因此,除特殊情况以外,政治活动、政治学习不得请假,不得缺席。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输血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法律和规。
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
五、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
2.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
3.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以输血适应症、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九项检查,审核院不正常用血情况。
4.分析全血和成分用血的使用情况。
5.估算输血科储备血或输血的比例。
6.评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症。
7.对院有关输血的医、护、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8.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室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注: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科室,每项职责履行不到位扣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