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通州商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891.52 KB
- 文档页数:10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前言一、导语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
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一、朝阳区基本概况1.历史沿革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
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
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
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
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
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
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
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
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
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二、发展环境三、面临挑战第二部分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思路三、发展目标第三部分行业发展导向一、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第四部分空间布局重点一、首都核心服务区二、科技商务拓展带三、新城融合服务带四、生态旅游休闲带第五部分主要保障措施一、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竞争能力三、推动政策聚焦,健全政策体系四、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基础工作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是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6.《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注:本规划中的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五”时期,全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服务业快速发展,对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发挥了主体支撑作用。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第二稿)目录一、主要任务 (3)二、规划内容 (4)(一)街区划分 (4)(二)现状 (5)(三)功能与规模 (6)(四)三大设施安排 (10)(五)城市设计框架 (11)(六)规划实施 (13)三、成果要求 (13)(一)规划文本 (14)(二)规划图纸 (14)(三)街区图则 (19)(四)附录:相关标准 (22)1.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用地性质 (22)2.主要图纸绘图标准 (23)3.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的估算标准 (26)附表:北京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图例与绘图规范 (28)一、主要任务(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统筹综合考虑新城不同类型街区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有序安排新城土地储备、一级开发和现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尽快搭建新城全面实施的综合平台。
(二)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规模,合理确定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为分步、分街区、有重点的加快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提出上位要求。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是市政府批复新城规划的具体细化落实,新城规划确定规模、结构、框架等重大内容不得进行调整变更,原则上只能对一些具体和细部进行优化完善。
必须调整的,应做专题说明,并按规划调整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决定。
(三)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支持新城整治改造、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并合理调控已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快新城建设项目的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核心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促进控规逐步由纯粹的物质层面的空间安排转向公共政策,增强控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目的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就是要区分好控规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类用地,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有关文件和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我区已编制了《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规划》中相关内容公告如下:(一)批准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京政函〔2010〕119号)。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通州区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905.8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 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更新时点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三)主要规划调控指标1、总量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600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27500公顷(含城镇工矿用地19034.57公顷);耕地保有量33066.67公顷;基本农田指标为29600公顷,其中责任基本农田27733.33公顷、多划定基本农田1866.67公顷。
2、增量指标切实调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八大产业园区规划通州商务园通州商务园位于新城西北部,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是北京市规划的四大首都金融后台服务区之一。
北距首都机场10公里,西距CBD核心区12公里。
商务园的特色是依托温榆河和运河的自然优势,发展低密度、亲水生态、节能环保的高端商务办公区,主要发展国际化综合商务平台、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效率型国际总部基地、新型服务业孵化基地等主导产业。
入园企业有金融街控股公司、阳光财产保险公司等。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城东北部、宋庄镇南部,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
距首都机场13公里,距天安门24公里。
宋庄地区居住着3000多名艺术家,艺术种类众多,形成了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艺术家群落。
集聚区为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评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艺术原创展示交易、动漫网游、设计研发、创意设计、会展休闲、文化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
入园重点项目有三辰卡通动漫产业园等。
中关村科技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位于通州西南部台湖镇,紧邻亦庄开发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
基地已纳入中关村科技园管理体系,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双重优惠政策。
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先进装备制造业、智能仪器仪表、激光技术、数控机床、印刷机械、医疗设备、半导体材料等主导产业。
入园企业有李宁公司、北京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利丰雅高印刷包装(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等。
中关村科技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位于通州西南部马驹桥镇,紧邻亦庄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前身为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现已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并充分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惠政策。
园区已形成以汽车零部件、环保、电子信息、都市产业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入园企业有北京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北京捷宸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等。
辽宁建材2008年第9期北京通州商务园办公楼超大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1工程概况北京通州商务园办公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358m2,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总高度8.6m。
幕墙玻璃分格为1200mm×4500mm,采用8+12A+8mm双钢化中空L OW-E玻璃,室内及室外外露面采用银灰色氟碳喷涂。
对于超大玻璃幕墙,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
常规的设计尺寸建筑分格长、宽中最大边长不超过2m。
换句话说,单边最大尺寸超过2m的尺寸或2m2以上可以作为超大玻璃幕墙。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全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和点式玻璃幕墙。
本工程为隐框玻璃幕墙。
2工程设计特点玻璃幕墙的设计必须满足“四性”要求,即水密性、气密性、风压变形性、平面变形性。
由于超大玻璃的板块分格较大,需要一些特殊的设计措施才能满足以上基本要求。
实际上,安全可靠性在超大玻璃幕墙的设计中显得优其重要。
2.1玻璃板面设计超大玻璃的板面设计控制,主要以强度和刚度为主。
一般情况下,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的强度可以通过调整玻璃的厚度来增强,比较容易解决,但超大玻璃的挠度往往很大,不易控制,所以需要根据边界支承条件,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
除了按照规范采用手算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如CADPM软件、A NSYS、S AP2000等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精确地进行玻璃面板应力、挠度的控制,以达到最合理的板面配置。
2.2支撑体系设计幕墙采用铝型材龙骨作为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主要由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竖向立柱和水平连接的横梁构成。
铝合金立柱的型号为6063-T6,其它铝合金型材为6063-T5。
由于玻璃板块较大,每块重量达2.214kN,所以增大竖向立柱截面尺寸,达到70mm×250mm,满足设计要求。
横梁尺寸较小,往往其强度和刚度不易满足超大玻璃的设计要求。
这样我们需要将横梁结合超大玻璃的受力特点进行专门设计,要进行铝合金横梁截面优化,设计出满足超大玻璃的刚度及强度的要求的型材,即开模设计。
通州新城规划 2005-2020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新城发展定位与策略5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9第四章新城规模34第五章空间布局与分区指引35第六章产业发展与就业39第七章住宅与社区43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46第九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50第十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58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64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73第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78第十四章城市设计引导87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92第十六章实施政策与机制96第一章总则第1条背景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
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新城规划以总体规划层面为基本技术平台,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题研究、节点设计等为支撑。
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建设新城区,把新城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
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切实保障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2)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水、节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解决好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