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考点训练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2•肇庆)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②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④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的沸点与气体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液体沸点越低,减小压强液体沸点降低.解答:解: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②正确;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2.(2012•岳阳)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解答:解: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3.(2012•岳阳)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A.气压大沸点高B.气压大沸点低C.气压小沸点高D.气压小沸点低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例1 如图3-3-2所示,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在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解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水被加热后,先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凉铁板又会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为液化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在本题的物理情景中,只能使水蒸气降低温度或增加水蒸气的量会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从而产生更多的水滴。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在铁板上放些冰块等,降低铁板的温度或打开壶盖,把铁板放到壶盖上方【解法点拨】要准确判断出液化,必须明确其初状态为气态、末状态为液态,而汽化为液化的逆过程,由液态变为气态,自然界中,雨、雾、露的形成以及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和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知识点2 沸腾例2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再将两试管放于沸腾的水中,则()。
A.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B.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C.两液体都会沸腾D.两液体都不会沸腾解析: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试管中的水从沸腾的水中吸热后温度能达到沸点,但由于此时试管中的水和试管外的水温度相同,所以不能从沸腾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而酒精的沸点为78℃,试管中的酒精吸热后能达到沸点78℃,而78℃仍小于100℃,因此酒精能继续从水中吸热,所以酒精会沸腾,故选A。
答案:A【解法点拨】对于沸腾应掌握以下两点:(1)沸腾的特点: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理解并应用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知识点3 蒸发制冷例3 夏天,人们在电风扇下吹风时感觉到非常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D.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解析:此题易错选B和D项,产生错选的原因是误认为电风扇吹风时感到凉爽是电风扇吹风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气温下降或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实际上打开电风扇吹风,室温即空气温度不会降低,只是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热量,使人感到凉爽。
第3.3课时汽化和液化1.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1)原因: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动能足够大的液体分子会挣脱液体内部其他分子的束缚飞出液面,形成蒸气.(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3)液体蒸发的特点①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即液体的蒸发不受温度限制.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即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表面,且过程较缓慢.③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有致冷作用.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也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有的液体容易蒸发,有的液体不容易蒸发.3.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3)特点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持续吸热.(5)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说明: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的方式来增大液体的沸点的.4.液化(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例如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气体的体积.如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气态,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为液体.注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如液态酒精受热可以变为气态酒精。
(2)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3.3汽化和液化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 同时沸腾B.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C. 稍后沸腾D.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大到水的沸点2.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B.乙图: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液化现象C.丙图: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D.丁图: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3.(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4.炎热的夏天,妈妈做饭前去冰柜里取东西时,看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吸热的是()A.打开冰柜时看到有“白气”上升B.冰柜的内壁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C.拿冰肉的湿手感觉“粘”到冰肉上D.一段时间后冰冻的肉变软了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_________;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8 (2)低(小) (3)减少水量(4)烧杯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特点:吸热;3.分类:蒸发、沸腾;4.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1)蒸发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2)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6.常见汽化现象:衣服晾干;【例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C.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A【解析】解: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吸热汽化变成了水蒸气。
故A正确。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了冰。
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A.液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答案】D【解析】解:湿毛巾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蒸发)现象。
3.3 汽化和液化知识梳理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知识点2: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设计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温度/℃分析论证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液化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答案】D【详解】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A【详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汽化和液化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难点是对液体沸腾特点的理解。
历年中考命题几乎都涉及本节知识,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汽化、液化现象,判断现象是属于汽化还是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重点是自然生活现象中汽化、液化的实例判断,探究观察水的沸腾规律。
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
一、汽化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如: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水烧开后逐渐减少等。
2.汽化方式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水烧开了,实际上是水“沸腾”了,水在沸腾时温度有什么变化呢?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直到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硬纸板、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停表等。
实验过程:a.用酒精灯外焰给水加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防止热量散失,在硬纸板中央穿孔,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b.当水温接近90 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沸腾前杯内气泡的变化情况。
c.继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记录三次,并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a.将温度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b.对应表中数据,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下:分析与论证: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得知,水沸腾前不断地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不再升高,停止加热后,水的沸腾立即停,说明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交流讨论:a.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附有好多气泡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
沸腾前水中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是因为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又液化了。
简单1、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晨雾散去,是液体的“雾”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D、冬天,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故D错误.故选C.2、关于沸腾现象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100℃时才能沸腾B.水可以在85℃时沸腾C.水达到120℃时一定沸腾D.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解答】A、B、水的沸点与表面气压有关,低于100℃时,如果气压足够小,水温低于100℃,比如85℃,也可能沸腾.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C、水的沸点与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足够大,水温达到120℃不一定沸腾.此选项错误;D、压强减小,液体沸点降低.此选项错误.故选B.3、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烂,是因为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锅内水的沸点_________100℃.(填“大于”或“小于”)【解答】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所以锅内沸点高于100℃,很容易把食物煮烂.故答案为:大于,大于.4、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1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2)当水沸腾的时候,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液体沸腾的特征是: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知道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解答】(1)AC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D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液体中,B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故选B.(2)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5℃.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95;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在实验时沸点低于100℃,可能是因为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的缘故.故答案为:实验室内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分析】液体蒸发快慢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液体自身温度,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本题按照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解答】由图可得,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液体自身温度不同.故选A.6、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故选A.7、图(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_________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_________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将甲乙丙图中提供的信息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去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甲图用火烤去烤锅上的水珠,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水分的蒸发.乙图是将手帕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水的蒸发.丙图是通过将水扫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答案为:乙;甲.8、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分析】从题目中提到的降温可以联想到酒精蒸发吸热.由此展开分析.【解答】向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酒精会蒸发,而蒸发要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使身体降温.故答案为:酒精蒸发,蒸发吸热.简单1.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水的温度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质量【分析】由图知:质量相同的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由此可猜想出小明的实验目的.【解答】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故选B.2. 如图所示一位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有以下三步过程:①手指在酒精中浸一下;②手指在水中浸一下;③“点燃”手指.请判断下列哪组操作顺序是最合理的()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酒精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以燃烧.水没有可燃性,为了保护手指,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时应该先在水中浸泡一下手指,然后在酒精中浸泡一下,最后点燃.故选C.3. 如图所示,正确反映“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是()A.B.C.D.【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排除C、D选项;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B项不合题意;故选A.4. 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操作图.关于此操作图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敏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B.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C.水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D.拿掉酒精灯后,杯中的水仍能持续沸腾【分析】(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3)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解答】A、如图,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错误.选项错误.B、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小.选项错误.C、水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选项正确.D、拿掉酒精灯后,杯中的水不能吸热,停止沸腾.选项错误.故选C.5.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前者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后者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只能暂时止沸B.两者都能彻底止沸C.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彻底止沸D.前者能彻底止沸,后者只能暂时止沸【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解答】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还能沸腾,故“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故选C.6. 小红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假设两次锅内的水一样多,鸡蛋也一样多,则两次相比较()A.第一次省时但费燃料B.第一次省时省燃料C.第一次费时但省燃料D.两次用的时间差不多,但第二次省燃料【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影响液体沸点的是气压,与火焰大小无关.【解答】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甲种方法浪费了燃料.故选D.7.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组别 1 2 3 4水的沸点/℃98.2 98.9 98.5 98.6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解答】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故选D.8.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解答】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B.9.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解答】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A.10. 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是需要吸收热量的.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解答】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答案为:熔化;汽化.11. 为了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把皮肤冷却到处于麻木状态,这种局部“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A.蒸发吸热B.沸腾吸热C.熔化吸热D.升华吸热【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由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要吸热.【解答】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就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液体氯乙烷的沸点为13.1℃,在常温下迅速沸腾,沸腾吸热,使实施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故选B.12.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和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现象要______.【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以及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解答】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蒸发现象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现象要剧烈.故答案为: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难题1. 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l)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分析】沙漠冰箱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来降低食物温度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围绕如何加快水的蒸发来展开的.【解答】(1)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2)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加快沙中水的蒸发;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2. 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分析】题干中的“油”是带引号的,说明不是普通的油,不同的液体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再升高的;魔术师的手放在沸腾的“油”中,手不会烫伤说明这种“油”的沸点比较低.【解答】A、魔术都是假的,魔术师是没有特异功能的,所以A错;B、魔术表演用的“油”不是我们常见的油,它的沸点比较低,而油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但不变,所以不能对手造成伤害,B是正确的;C、“油”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所以C错;D、手上沾有水,进入沸腾的“油”中,“油”会阻断水的汽化,水不会从油中吸收很多的热量,若是普通的油,沸点比较高,依然会将手烫伤,所以D 是错误的.故选B.3. 取一瓶放在室温下较长时间的水,打开瓶盖插入温度计.过一会儿之后,某同学拿出温度计观察其示数如图所示.则他读出的温度应该是______℃,当时的室温比这个温度______ (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②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解答】①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17℃.②温度计的示数为17℃时,室温比此温度要高一些,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沾有水,水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示数降低.故答案为:17;高;温度计玻璃泡沾有水,水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示数降低.4. 如图所示,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气球或給气球扇风,会观察到气球的体积明显缩小.请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分析】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气球或給气球扇风,这时酒精蒸发加快,要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入手对此现象作出解释.【解答】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气球或給气球扇风会增大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使酒精的蒸发加快,而蒸发需要从周围吸热,这样就降低了气球的温度,导致气球的体积缩小.5. 下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请按表判断.物质水银金铜纯铁钨熔点(℃)-38.8 1064 1084 1535 3410沸点(℃)357 2500 2360 2750 5900(1)金掉入铁水中会不会熔化?(2)灯泡里的灯丝通常用钨做成,这是为什么?(3)在-40℃时,水银温度计能不能使用?并解释原因.(4)从表格中的数据你还能发现什么?【分析】(1)首先会分析数据,能够从数据中确定给物质的熔点及沸点;(2)若周围温度高于物质的熔点,则物质不仅能达到熔点而且可以继续吸热,则会熔化.【解答】(1)由表格中数据知,铁的熔点为1535℃,而金的熔点为1064℃,所以金掉入铁水中会熔化;(2)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温度为2000℃左右,由表格中数据知,钨丝的熔点为3410℃,所以用钨丝做灯丝,这样灯在工作时不会熔化;(3)不能使用.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表格中数据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为固态,所以在-40℃时,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4)由表格中数据知,除水银的熔点较低外,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6. 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0 84 88 92 96 98 98 98(1)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分析】(1)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少,水的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收缩并且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所以体积变小;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多,水的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变成水蒸气加入到气泡中,使气泡体积变大;水沸腾前温度上升,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虽然此时继续吸热,但水吸的热全都用来使水变成水蒸气了,也就是水吸的热被沸腾的水蒸气吸走了;(2)作图象运用描点法;(3)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很多,是一道开放题.【解答】(1)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少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特征来判断,乙是沸腾前的图,甲是沸腾时的图;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2)首先根据时间-温度表格数据进行描点,如图,然后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3)这是开放题,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都是可以的.故答案为:(1)甲;98℃;不变;(2)如图:(3)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合理即可)7. “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所示,加热之后哪侧先沸腾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两边火焰温度相同,所以同时沸腾B.B由于油的沸点高,所以清汤先达到沸点而沸腾C.由于红汤液面上有一层油,使蒸发减慢,带走较少的热量,温度先达到沸点而沸腾D.无法判断,有时清汤先沸腾,有时红汤先沸腾【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及液体种类.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使麻辣红油汤蒸发慢,蒸发吸热少,所以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辣红油汤升温快,先沸腾.【解答】锅体两侧火焰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汤料吸收的热量近似相同.但由于红汤一侧液面上方有一层油,使蒸发减慢,带走的热量较少.两边汤料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所以红汤温度升高得快,首先沸腾.故选C.8. 如图所示,小试管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试管A内的水会沸腾B.试管A内的水不会沸腾C.试管A内的水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无法确定【分析】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有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液体就不会沸腾.【解答】火焰的温度比大烧杯B中水的温度高,所以大烧杯B中的水可以满足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可以沸腾.当大烧杯B中的水向小试管A中的水进行热传递后,两者温度相同.但小试管A中的水无法吸热,无法沸腾.故选B.9. 冬天,小明同学自己用手把校服洗净、拧过后,为了使洗过的校服尽快变干.他想到了一些办法,例如:太阳晒、火炉(火炕)旁烤、搭在暖气(地暖)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将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除上述事例之外,请你帮他再想出四种在屋子里有效可行的办法:(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分析】首先明确为了使刚洗过的衣服尽快变干,就是要加快衣服内水分的蒸发,然后再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采取措施.【解答】要使衣服尽快干,还可以利用洗衣机甩、用电风扇吹、用干毛巾蘸、用电熨斗熨或用电吹风吹等;故答案为:用电吹风吹,用洗衣机甩,用电熨斗熨,用电风扇吹.10.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0 5 0 3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B.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解:AB、夏天温度高时洒水,水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A正确、B错误。
C、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不能说吸收温度,故C错误;D、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严寒天气“泼水成冰”C.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露珠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D、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
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答案】C【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是()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B.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C.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C.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D.给墨水瓶加盖3.在生活中,人们常把盛食物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锅里的水和碗中的水是否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同时沸腾B.锅里的水先沸腾,碗中的水后沸腾C.碗中水的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锅里水的温度达到沸点,能够沸腾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D.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5.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熔化现象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6.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C.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7.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淮北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为全国人均的1/5,因而我市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8.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方式上与此相同的是()A.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B.湿衣服晾后变干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D.夏天吃冰棒解热9.在大海上要想获得淡水,可采用“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如图所示)。
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
例 1 如图3-3-2所示,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在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解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水被加热后,先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凉铁板又会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为液化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在本题的物理情景中,只能使水蒸气降低温度或增加水蒸气的量会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从而产生更多的水滴。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在铁板上放些冰块等,降低铁板的温度或打开壶盖,把铁板放到壶盖上方
【解法点拨】要准确判断出液化,必须明确其初状态为气态、末状态为液态,而汽化为液化的逆过程,由液态变为气态,自然界中,雨、雾、露的形成以及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和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知识点2 沸腾
例2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再将两试管放于沸腾的水中,则()。
A.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B.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C.两液体都会沸腾
D.两液体都不会沸腾
解析: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试管中的水从沸腾的水中吸热后温度能达到沸点,但由于此时试管中的水和试管外的水温度相同,所以不能从沸腾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而酒精的沸点为78℃,试管中的酒精吸热后能达到沸点78℃,而78℃仍小于100℃,因此酒精能继续从水中吸热,所以酒精会沸腾,故选A。
答案:A
【解法点拨】对于沸腾应掌握以下两点:(1)沸腾的特点: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理解并应用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知识点3 蒸发制冷
例3 夏天,人们在电风扇下吹风时感觉到非常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
D.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解析:此题易错选B和D项,产生错选的原因是误认为电风扇吹风时感到凉爽是电风扇吹风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气温下降或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实际上打开电风扇吹风,室温即空气温度不会降低,只是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热量,使人感到凉爽。
故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解法点拨】由于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会加快蒸发,有时会减慢蒸发,所以应从题目的出发,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考虑是由于受哪个因素影响而加快(或减慢)蒸发的,从而起到降温(或防止降温)的效果。
典型例题
例 4 “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3-3-3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烫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图3-3-3
解析: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因为汤水与大煲中的水沸点相同,两者能达到相同温度,但由于不存在温度差,因此盅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答案:不会;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当大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要继续吸热,但由于大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所以盅内的汤水不能从大煲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解法点拨】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若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但由于与相邻的介质温度相同而不能继续吸热,仍不能沸腾,相反若能使物体处于沸腾状态,不论吸收热量的多少,都能使液体处于持续沸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