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730.02 KB
- 文档页数:24
电影学著名导师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
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
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
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
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
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
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
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
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远婴一、个人简历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2年秋至1984年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工作。
1984年春至2002年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至1988年,在俄国莫斯科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
200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 Goldsmith 学院传播学系访学。
2002年春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工作,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二、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开设课程:中国电影研究、女性电影研究、主持《当代学术前沿讲座》三、主要著作:《当代中国电影》(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她们的声音》(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新中国电影 50 年》(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 WTO 与中国电影》(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出版。
四、主要译著:《疯癫与文明》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规训与惩罚》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五、主要论文:《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6 期。
《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4 期。
《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3 期。
《历史与记忆》,《电影艺术》, 1991 年第 2 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
养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摄影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一、招生对象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或已工作的社会人士,具有摄影或相关专业背景,或者具备优秀的艺术素养及摄影实践经验。
2.应届毕业生需具有本科毕业证书或预计毕业证明。
二、培养目标
1.具备扎实的摄影理论基础和创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的能力,能够在摄影艺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3.能够积极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本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学术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
1.学术课程:包括摄影史、美学、艺术理论、现当代艺术、跨文化研究等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摄影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
2.实践课程:包括摄影实践、影像制作、艺术创作、策展设计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创作能力。
四、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硕士学位。
五、申请方式
1.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学历证书、成绩单、个人简历、个人作品集等申请材料。
2.申请人需通过校内考核和面试,综合考察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上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
一、先锋派运动1,先锋电影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危机○2现代艺术的兴起:追求内心感受、○3欧洲电影对好莱坞垄断建立的不满和反抗:战前,法国的百代、德国的公司;战后,好莱坞建立经典好莱坞电影体系。
○4寻求电影独立发展,又摆脱不了向传统艺术形式求救的心态:寻求新电影的合法性的同时,回归传统艺术,一种矛盾心态2,先锋主义的电影实验和实验电影:与激进的社会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森斯坦主张革命的艺术,需要有与革命相应的艺术形式。
19世纪后半夜,共产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一战前后,由于政治、经济和工业的高度发展,给人内心带来冲击,电影人士大多都是左翼人士。
20、30年代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的裂缝、4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的兴起……○2市场内的风格与市场外的实验:不被市场主流所认可和接受,独立于传统、主流的艺术体系,在两战之后,才被大众认可。
二、印象主义流派1,印象主义——动态造型艺术的诗意状态:瞬间对现象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客观记录。
19世纪——20世纪前后: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重新探讨人和社会的关系。
○1思想的革命与艺术的革命(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冲击,盼望一场艺术的革命。
19世纪中后期,“人对自然界的操控意识的加强”迅速兴起,但是却带来了巨大的后果。
○1从生活和大自然里发现美:表现自己对世界影响,瞬间的艺术感受○2视觉语言的音乐性,情节叙事的文学性:反对传统电影向戏剧、文学的情节性叙事○3印象主义电影的主要视觉语言探索:通过视觉语言的表达,做了很大的进步。
◇1心理描写◇2主观、移动与特技摄影◇3节奏性剪辑三、德国表现主义与室内剧○1表现主义——从绘画、戏剧到电影a,现代艺术对模仿原则的叛离:图像的扭曲。
b,内心现象——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c,焦虑与狂躁的冲突——德国的社会现实与民众的心理压抑的体现:德国发行的大额钞票,给社会带来的惶恐。
○2从《卡里加里博士》看表现主义的美学特征a,主观化的社会现实——群魔乱舞的银幕世界b,以畸变与风格化的空间造型体现冲突c,线条与光影的象征和情绪表达○3室内剧——有限的回归a,从《最卑贱的人》到《大都会》——表现主义视觉风格与情节性叙事的融合b,从创造主观性视像到风格化地再现现实四、抽象主义抽象主义与立体主义——科学与艺术,具象与抽象的辩证游戏○1电影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延伸○2立体主义○3立体主义电影:自然对象的非自然化○4抽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电影抽象主义的艺术形象——无直接现实对应物的艺术符号抽象主义具象与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对象的表达视觉的音乐与节奏。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目复习经验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形成了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2016年电影学方向复试分数线为345。
公共课单科线为34,专业课为100。
2016年电影学方向共有35人进入复试,最终刷掉20人,录取15人。
2017年电影学方向复试分数线为355。
公共课单科线为35,专业课为100,1252017年电影学方向共有27人进入复试,最终刷掉15人,录取12人。
611艺术概论主要以王宏建和彭吉象的《艺术概论》为主。
附加重点笔记资料及历年真题。
电影艺术史论参考书目如下《海翔智库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海翔智库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个性化2.独创性3.神来之笔4.道法自然5.审美疲劳6.孔子7.王羲之8.柏拉图二、简答(三选二)1.简析神似与形似2.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3.经典的魅力三、论述(三选二)1.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2.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3.分析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艺术史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第四代导演2.新好莱坞3.斯皮尔伯格4.作者电影5.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6.金鸡奖7.高概念电影8.左翼电影二、简答(三选二)1.制片人中心制三、论述(三选二)1.谢晋电影讨论及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1,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摄影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学术界和艺术界有所建树,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国内外摄影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要求:
1.培养周期为3年,研究生必须完成指定的课程学习和研究论文撰写,取得学分和学位证书。
2.研究生必须有较好的摄影基础和创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摄影作品集和创作计划。
3.研究生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和答辩,同时要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4.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展览,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三、课程设置:
1.摄影理论与批评:包括摄影史、美学、文化、社会等相关理论及批评方法。
2.摄影技术与实践:涵盖摄影器材的使用与维护、黑白、彩色等摄影技术、实践活动等。
3.摄影创作与实践:包括摄影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创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作品评审等。
4.摄影史料与文献研究:包括摄影史料和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和研究等。
5.艺术管理与市场营销:包括艺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艺术品的评估与鉴定、艺术产业的管理与市场化等。
四、学位授予:
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研究论文撰写和答辩等要求,获得学分并通过学位评审后,可以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硕士学位证书。
/ 新祥旭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导师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考研相关信息,现在是考研关键时期,新祥旭教育老师提醒同学们把握好时间,努力复习!合理而有效地攻克考研难关,胜利就在不远处!新祥旭教育在此祝大家考研顺利!毕根辉[男]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 业: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毕根辉(1956~),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河北沧州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讲《摄影技术》和《电视照明技术》两门专业课程。
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创作了大量的电视剧、电视专题节目、电视广告片等的制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出版专著《影视摄影技术》200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独立),译著《电影和电视制作》2000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合著),教材《摄影技术》2000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独立),论文集《电视照明理论与创作》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已完成科研项目:1998年9月广电部项目《摄影中漫射镜应用研究》(项目参与者)、1998年5月院级项目《面向21世纪摄影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负责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999年1月国家级项目《摄影造型技巧理论研究》(主要参加者)、1999年7月国家级课题《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研究》(主要参加者)、1998年4月广电部项目《电视新闻摄影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参加者)、2000年5月院级项目,重点课程《网络信息处理》(课题负责人)。
目前任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主要学术及团体职务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考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灯光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摄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艺术系列(广播电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考中传,找新祥旭.!新祥旭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新祥旭在中传艺术硕士 、新闻传播硕士 、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