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转型
- 格式:pptx
- 大小:105.20 KB
- 文档页数:35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详解】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6浙江·高考真题)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主要的抵抗行动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②③④D项正确;收复雅克萨之战是在康熙时代,不是中国近代,①错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3.(2022·1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
【关键字】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知识重组制度。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得出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技术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少。
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江或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较发达。
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
要与这些地区较早受到外来侵略、自然经济瓦解较早有关。
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封闭、落后,社会习俗变化不大。
误区警示1.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大任务,其中民族独立是前提,近代化是最终目标。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发展,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
民族独立是前提,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2.《资政新篇》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
《资政新篇》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因为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它只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也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事实上并未实施。
3.清王朝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它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虽然洋务运动的兴办客观上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这不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一直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北京文综)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 (2013·广州一模)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A. 北洋海军的参战B. 战争由朝鲜引发C.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3. (2013·潮州二模)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中日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 工业化B. 科技现代化C. 政治民主化D. 国防现代化4. (2013·重庆文综)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5. (2013·广州一模)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的立场相近的是( )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 “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D.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6. (2013·佛山一模)甲午中日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80家,其资本总额约为730万元。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考点碰撞】必修政治:一、两次鸦片战争(考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A\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B\时间:1840年至1842年。
C\影响:①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