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支气管定位方法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99.81 KB
- 文档页数:2
双腔支气管插管四种定位方法中的应用目的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准确。
方法限期普胸科肿瘤手术患者52例,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先采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如果对位不理想采用纤支镜法定位,并记录导管深度。
患者改变体位后,调整导管位置,观察插管肺分隔情况。
结果在这52例采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有50例对位良好,肺分隔通气良好,2例经过纤支镜定位良好,改变体位后有5例位置不当,经调整后到位。
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分隔成功率高,但纤支镜法定位更准确。
患者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标签:双腔支气管导管;肺分隔;纤支镜开胸手术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手术操作带来方便,而且可减少由于纵隔摆动造成的循环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在基层医院没有纤支镜的情况下,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简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快速、准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52例ASA Ⅱ~Ⅲ级普胸外科患者,年龄42~71岁。
手术种类:肺叶肿瘤10例,食管肿瘤42例。
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快速麻醉诱导。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用靜吸复合全麻,入室后连续无创监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监测cvp。
面罩吸氧去氮,全麻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1mg/kg。
诱导满意后插入适当型号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一般男患者选39号,女患者选37号,体型较小者选35号。
右侧双腔管的右侧有2个开口,近端开口应对准右上肺,对位较困难,所以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通过胸廓起伏、人工通气肺顺应性、双肺听诊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判断导管位置正确与否,确定在主气管后,旋转到位继续进管,进到29cm后双侧气囊充气,夹闭主管,采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
双腔管的定位方法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胸腔镜及微创手术的出现和推广,双腔支气管插管从最初主要目的是肺隔离,保护健侧肺,发展到如今主要目的是通过单肺通气技术,使术侧肺萎陷,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
单肺通气技术(OLV)即保护了健侧肺,又显著的改善开胸条件。
【1】单肺通气的前提是管端对位准确,对双肺能够实行完善的隔离,若管端对位不良或错位,那就有可能引起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不良,健侧肺受到患侧分泌物的污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位置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作一综述。
一.肺部听诊法. 本方法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与否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用听诊法判断DLT位置,受患者胸壁厚薄、呼吸音强弱及听诊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准确率十分有限。
1,定位标准【2】: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入为例,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分为3步:(1)证实导管在气管内:①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③听诊双肺均可闻及呼吸音,证明导管在气管内。
(2)证实左侧支气管插管的位置良好:①支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良好时;③钳夹双腔导管的左侧导管,再行听诊:右侧呼吸音(+),左侧(-),表明导管位置良好;左侧(-),右侧(-),表明导管可能进入过深(右侧开口也进入左侧),应将插管退出1-2cm再行听诊。
(3)证实右侧开口的位置:在证实左支气管插入位置良好后再进行。
①钳夹双腔导管的右侧管;②听诊双肺呼吸音,此时左侧(+),右侧(-),表明导管的右侧开口位置良好。
(4)改变体位后再重复以上检查,确诊导管位置正确后方可开始手术。
2,准确性:有学者认为,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时,用FOB 检查仍可发现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
;Allianme等[3]经听诊认为管端已在最佳位置后,再以FOB检查,发现78%左双腔管管端和83%右双腔管管端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型号选择和管端定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欧阳葆怡一胸科麻醉肺隔离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麻醉技术谓之肺隔离(separation of the two lungs)。
胸科手术麻醉时可出现以下问题:①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手术一般都在患侧向上的侧卧体位下进行。
患侧开胸后,因胸腔负压消失造成的肺萎陷和手术操作对肺的提拉与挤压,使患侧肺中积存的分泌物或血液引流到该侧肺的支气管和气管隆突部,重力因素使分泌物和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引起健侧肺感染扩散和血块堵塞。
②麻醉期间使用肌肉松弛药后行机械间歇正压通气,基本克服了反常呼吸和纵膈摆动的生理紊乱。
但在支气管手术时需将患侧支气管开放,局部漏气使正压通气无法进行。
③电视引导下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时要求术侧肺必须萎陷才能进行观察和操作。
上述情况下只有进行两侧肺隔离才能使健侧肺免受患侧肺的污染;当患侧肺和支气管开放时仍能保证对健侧肺的有效通气;仅对健侧肺通气能使患侧肺萎陷,从而提供清晰的术野,极大地促进了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行不同方式通气。
目前胸科麻醉行肺隔离所使用的器具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
二确保DLT在胸科麻醉时获得完善肺隔离效果的条件:㈠选择适合的能顺利插入气管和支气管的DLT;㈡DLT管端位置正确,在进行单侧肺通气时能获得该侧肺各肺叶的有效通气;㈢DLT插入后,支气管套囊所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三适合DLT的选择:㈠适合DLT的条件和导管选择偏细或偏粗的指征:1 适合DLT的条件(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⑴导管插入顺利,管端能正确到达或经调整后能到达预定支气管;⑵气管套囊注气2~6 ml后套囊内压< 25 cmH2O,正压通气气道峰压达30 cmH2O时无漏气现象;⑶支气管套囊注气1~3 ml后套囊内压< 20 cmH2O,正压通气气道峰压达30 cmH2O时两肺隔离良好。
2012年1月组别例数(人)定位时间(s)准确率(%)过深(%)过浅(%)错位(%)A 49107±2235(71.43)9(18.37)4(8.16)1(2.04)B4992±22*43(87.76)#4(8.16)#2(4.08)#0(0)#摘要:目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OB )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 )定位情况对比,探讨气流法联合听诊法定位与单纯气流定位法用于DLT 的定位情况及准确率。
方法:98例胸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气流定位法(A 组,n=49)及气流联合听诊定位法(B 组,n=49),记录术中定位时间、定位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B 组较A 组定位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定位时间、定位准确率与A 组有显著差异(P <0.05);同样,B 组插管操作后局部损伤情况及咽喉部不适感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气流法联合传统听诊法定位DLT 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减少反复操作导致的局部损伤,且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卓越优势,易于推广。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气流定位法;听诊定位法中图分类号:R32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001-02双腔支气管定位方法对比分析研究(附98例报道)邓洁**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621000)2011年11月25日收稿临床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chial tube ,DLT )插管技术不仅为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且能减少两肺的交叉感染,该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是目前实施肺隔离的主要方法之一[1]。
部分学者[2]致力DLT 定位方法的研究,如定位不满意将引起通气不理想、气道峰压增高及肺不张,而定位过程中反复调整也会导致气管壁黏膜损伤、喉头水肿等,故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3],同时也影响患者的预后。
听诊法和纤支镜在双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比较目的探讨听诊法和纤维支气管镜法两种定位方法比较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的应用比较。
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需行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患者50例运用听诊法和纤维支气管镜法两种定位方法比较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
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使用左侧双腔管40例,右侧双腔管10例,经听诊法确认导管已到位,但用纤支镜重新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的仅有17例(34%),其余的33例(66%),仍需要不同程度的调整,所有患者在改变体位后再次用纤支镜复查双腔管位置时发现有12例(24%),需要重新调整。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法是最准确的定位方法,是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金标准,它能克服以往听诊法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提高双腔管插管对位率。
由于目前纤支镜的国产化,纤支镜大幅降价,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标签: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纤维支气管镜法;听诊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技术不仅为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且能减少两肺的交叉感染,该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是目前实施肺隔离的主要方法之一[1]。
现对临床常用的听诊法和纤维支气管镜法两种定位方法比较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胸外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需行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岁~70岁,体重48~8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肺部手术35例,气管癌10例,纵隔肿瘤5例,纤维支气管镜(FOB)选用日本产OLYMPUS,外径3.6mm。
1.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常规实例心电图(EKG),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和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诱导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咪达唑仑0.1mg/kg,阿曲库铵0.5 mg/kg,芬太尼5 mg/kg和丙泊酚2mg/kg。
麻醉诱导后,面罩加压给氧5min,用喉镜直视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双腔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纯氧吸入,术中丙泊酚和阿曲库铵微量泵连续输注,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深度,双肺通气时,潮气量(VT)定为10 ml/kg,呼吸频率(F)为12次/min,吸呼比(I:E)为1:2,健侧单肺通气,VT为8 ml/kg,F为14次/min,I:E为1:2。
不同定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听诊法定位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的肺塌陷程度及血氧饱和度。
方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40例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60例用听诊法定位。
开胸后观察肺塌陷程度,单肺通气20分钟后观察血氧饱和度。
结果:纤维支气管镜组的肺塌陷程度,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听诊组。
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应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双腔支气管导管;血氧饱和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需行OLV的行左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患者,年龄35 65岁,体重50 70 kg,ASAⅠⅡ级。
双腔管的型号及大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35~39号。
其中60例为普通组,行DLT插管后以听诊法定位,根据听诊结果调整双腔管位置。
40例为FOB组,在FOB引导下行双腔管插管。
1.2 方法: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 0.2 mg/kg、维库溴铵0.1 0.2 mg/kg 和芬太尼4 6 ?滋g/kg静脉滴注。
麻醉维持采用1% 2%安氟醚吸入、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静脉注射,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情况按需调整给药。
患者入室后接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记录OLV后20分钟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当OLV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时,给非通气侧以1 3 L/min吹入纯氧,若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在90%以上则用FOB调整导管位置或放弃OLV。
开胸后观察肺塌陷程度。
若肺能完全塌陷,且不随呼吸增大,则为塌陷好,否则为不好。
判断导管位置的方法:(1)听诊法:气管气囊充气,听诊,调整双腔管位置至双肺都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再双侧肺分别行OLV,听诊、调整双腔管位置至通气侧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而非通气侧无明显的呼吸音。
(2)FOB法:将FOB插入右支,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开口处可见到气管腔,隆突,在明视下将左支气管导管插入左支气管,并见右支气管开口以及左侧支气管内已充气的蓝色套囊,恰好在隆突下约0.5 1 cm,然后将FOB插入左侧支气管导管,在导管管端孔可以见到左支气管,左上,左下肺叶支气管开口。
如何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计算定位方法【术语与解答】所谓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计算定位方法主要是根据上、下呼吸道的测量长度而确定的,尤其选择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行双肺隔离技术,其临床操作则是结合两种不同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结构特点而分别计算插入。
【麻醉与实践】笔者临床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计算定位操作方法如下:1. 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以左侧支气管末端至上切牙间距计算法定位(1)成年男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计算法:①国人(北方)成年男性声门至上切牙(门齿)弧线距离平均约为15.6cm(可参阅第五十六章第二节742.成人上中切牙至声门弧线间距是怎样测量出的?),而男性气管长度按12cm计算,上切牙至气管隆突间距应为15.6cm +12cm =27.6cm(约27cm),即插管前先在左侧双腔导管侧壁开口处(相当气管隆突处)至后端测出27cm,测量后约在该双腔导管的31cm处(图31-10),使双腔导管插入后将31cm定点处与上切牙对齐,一般可插入到位,即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开口约在左侧上、下两叶肺支气管入口处;②因为成人左侧支气管长度约4.8cm,因此,成年男性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总长度约为15.6cm(门齿至声门间距) +12cm(气管长度) + 4.8cm(支气管长度) = 32.4cm(门齿至左侧支气管末端距离),但以32.4cm计算值插入可能其管尖直接顶在左侧支气管末端的上、下肺叶开口处,故需采用折中长度31cm为妥(理论值),即男性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总长度应为31cm。
▲图31-10 A示意图▲图31-10 B实际计算效果图成年男性选择左侧双腔导管,以该导管气管隆突为插入计算定点至上切牙间距约27cm,但插入总长度约在双腔导管的31cm处(2)成年女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计算法:①国人(北方)成年女性声门至上切牙弧线距离平均约为14.17cm,而气管长度按11cm计算,上切牙至气管隆突间距应为14.17cm +11cm =25.17cm(约25cm),插管前先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侧壁开口处(相当气管隆突处)至后端测出25cm,测量后约在该双腔导管的29cm处(图31-11),使双腔导管插入后将29cm定点处与上切牙对齐,一般可插入到位;②之所以成年女性选择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总长度约为29cm,是因为成年女性左支气管较男性稍短(即成年女性左支气管短于4.8cm),所以插入总长度为14.17cm(门齿至声门间距) +11cm(气管长度) + 4.8cm(左支气管长度) = 29.97cm(门齿至左侧支气管末端距离),故折中后总长度约为29cm(图31-11)。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定位两种方法的比较
俞渭生;楼静芝;周其富;单立新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6(028)002
【摘要】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麻醉术中已广泛使用,管端正确定位
一方面是为获得满意的肺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单肺通气(OLV)时的有效
肺泡通气面积,防止缺氧。
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DLT定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使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
本研究通过肺部听诊法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法进行DLT定位,然后分别用FOB进行定位来评估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45-146)
【作者】俞渭生;楼静芝;周其富;单立新
【作者单位】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
科;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与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两种方法的比较 [J], 恽惠方;刘平;李立
2.双腔支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时导管型号选择和管端定位 [J], 欧阳葆怡
3.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三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J], 刘亚华;张冰;钟唯一
4.胸科手术麻醉行肺隔离术时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选择和管端定位 [J], 欧阳葆怡
5.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与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两种方法的比较 [J], 恽惠方; 刘平; 李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3种盲插管方法效果比较黄平;陈冰勇;罗珂;谢宾荣【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ree blind positioning methods of left-sided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intubat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ve patients whose need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left-sided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in thoracic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anterogade catheteriz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observation on bronchial balloon pressure to perform left-side endobronchial tube intubation in the balloon pressure group , the catheteriz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tube resistance in the tube resistance group ,and the catheterization was conducted by predicting the depth of endobronchial tub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body height in the body height prediction group .The completed rates and the time consumptions for separate lung in the first attempt ,the accur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eted rates for separate lung of balloon pressure group ,tube resistance group and body height prediction group were 91.43%,62.86%,65.71%,respectively,the time consumptions were (103.23 ±13.02) seconds,(114.66 ±26.54) seconds,(83.57 ±35.77) seconds,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accuracy were 0.91,0.59,0.65,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of balloon press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ube resistance groupand body height prediction group (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between tube resistance group and body height prediction group (P>0.05).The incidences of mucosal bleeding,hoars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 (P >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visual bronchial balloon pressure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ube resistance method and body height prediction for left -sided endobroncial intubation .%目的:探讨3种左侧双腔支气管盲插定位的临床效果。
不同定位方法在气胸患者双腔管定位中的效果比较刘志永;李荣江;丁翠青;姚长青;严香菊;王忠义【摘要】目的比较3种定位方法在气胸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左侧DLT插管的气胸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支气管气囊测压法(position by bronchial cuff pressure,PP)组、传统听诊法(position by stethoscopy,PS)组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position by fiber optic bronchoscopy,PF)组,分别使用PP法、PS法和PF 法对DLT进行定位.另选择非气胸胸科手术患者48例为非气胸(non pneumothorax,NP)组,使用传统听诊法定位.比较各组位置准确率、定位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 PP组位置准确率高于PS组,PF组位置准确率高于PS组和NP组(P <0.05).PS组、PF组和NP组定位耗时长于PP组,PS组和PF组定位耗时长于NP组(P<0.05).4组气管隆突和支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咽痛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胸可能会降低PS法的定位成功率并增加定位耗时,左支气管PP法比PF法或PS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3页(P459-461)【关键词】气胸;插管法,气管内;定位标记【作者】刘志永;李荣江;丁翠青;姚长青;严香菊;王忠义【作者单位】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麻醉科,河北衡水053000;衡水卫生学校解剖学教研室,河北衡水053000;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河北衡水053000;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麻醉科,河北衡水053000;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河北衡水053000;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麻醉科,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4气胸是胸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病种,其手术比例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