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PPT课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定义为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6)其他药物
22
PPT课件
(1)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2. 微创介入治疗
23
PPT课件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在选择神经阻滞药物时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目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利弊。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一、定义
2
PPT课件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 ~ 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 ~ 5‰ 。约9% ~ 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疹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的危险因素见表1。
12
PPT课件
PHN 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 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 周。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治疗1 周后,应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便维持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使用VAS 或NRS 对疼痛进行评价,通常,治疗后疼痛评分较基线降低≥ 30% 即认为临床有效,降低≥ 50% 即为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