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程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31
机械维修基础知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什么叫机械的故障在结构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机械的故障,是指机械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经济指标)偏离了它的正常状况。
如某些零件或部件损坏,致使工作能力丧失;发动机功率降低;传动系统失去平衡和噪声增大;工作机构的工作能力下降;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增加等,当其超出了规定的指标时,均属于机械的故障。
机械的故障表现在它的结构上主要是它的零件损坏和零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破坏。
如零件的断裂、变形,配合件的间隙增大或过盈丧失,固定和紧固装置的松动和失效等。
2、按故障发生的时间性分类,故障可分为哪两类答:按故障发生的时间性分,故障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进性故障。
(1)突发性故障主要是由各种不利因素和外界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特点是具有偶然性,一般与机床使用时间无关,因而是难以预测的。
但它一般容易排除,因此通常不影响机床的寿命。
(2)渐进性故障主要是由产品参数的劣化过程(磨损、腐蚀、疲劳、老化)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发生的概率与使用时间有关,且只是在产品的有效寿命的后期才表现出来。
渐进性故障一经发生,就标志着产品寿命的终结。
因而它往往是机械进行大修的标志。
由于这种故障是逐渐发展的,因此,通常是可以进行预测的。
3、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分类,故障可分为哪两大类答: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分类,故障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
(1)功能故障机械产品丧失了工作能力或工作能力明显降低,亦即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因此称为功能故障。
这类故障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感受或测定其输出参数而判断出来。
关键的零件坏了,机械根工不能工作,属于功能故障;生产率达不到规定指标,也与功能故障有关。
这种故障是实际存在的,因而也称实际故障。
(2)潜在故障和渐进性故障相联系,当故障在逐渐发展中,但尚未在功能方面表现出来,而同时又接近萌发的阶段,当这种情况能够诊断出来时,即认为是一种故障现象,并称为潜在故障。
第一章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一)机械零件的失效(重点)识记:机械零件的四种失效形式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为避免非正常失效采取的措施。
(二)设备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一般)识记:设备修理的方式、设备修理前的准备工作程序图和具体内容。
(三)尺寸链(重点)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组成;尺寸链的分类;尺寸链的解算(重点在装配尺寸链解算)。
(四)修理基准和典型修理作业(重点)理解:修理基准的选择、修理尺寸链的分析方法、修理程序的安排、典型修理作业(机床大修工艺流程图)。
(五)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次重点)理解:判断机床精度是否需要修理的因素;确定零件修换应考虑的因素、修复零件应满足的要求。
第二章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一)机械设备的拆卸和零件的清洗与检验(次重点)识记:机械拆卸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拆卸后的清洗和检验。
应用:常用零部件的拆卸方法。
(二)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方法(重点)理解:机械装配的一般工艺原则,常用的五种装配方法。
应用:典型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和装配后的调整。
第三章机械修理中的零件测绘设计(一)零件测绘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般方法(次重点)。
识记:机械设备修理中零件测绘设计的特点程序和草图绘制方法。
理解:测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零件测绘图号的编制,轴、套盘箱体等类型件的测绘方法。
(二)常见齿轮测绘(重点)。
应用:圆柱齿轮的测绘、第四章机械失效零件的修复技术(一)零件的修复工艺概述和方法(重点)。
识记:零件的修复方法(修理尺寸法、机械修复法、电镀修复法、热喷涂修复法、焊接修复法、粘接修复法)。
理解:零件修复的优点及修复工艺的选择。
(二)刮研技术(次重点)理解:刮研技术的特点、常用的工具和器具。
应用:平面刮研、内孔刮研技术应用。
(三)机床导轨的修理工艺(重点)应用:导轨面局部损伤的修复,机床导轨副的刮研修复法,导轨的精磨和配磨.第五章机械设备修理的检、研具的选用(一)检具的分类和应用(重点)理解:平板、平尺、角尺和检验棒的一般结构分类和使用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程1. 课程简介机械设备维修是一门涉及到维护、修复和保养各种机械设备的技术。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机械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包括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保养维护、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机械设备维修技能,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2. 课程内容2.1 常见故障诊断和修复•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故障修复技巧和注意事项2.2 保养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目的•保养计划和维护记录•常见保养工作和检查项目2.3 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常用维修工具和设备介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维修现场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2.4 维修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维修案例分析•维修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经验总结•案例及解决方案分享交流3. 学习方法3.1 授课方式•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概括和总结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实操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班级讨论:安排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
3.2 学习资源•课件资料:提供相应的课件资料,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演示的内容。
•案例分析:提供真实的维修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习指导:提供学习手册和维修手册,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3.3 评估方式•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操练习: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检验学生在维修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维修案例分析和报告写作。
4.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熟悉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理解保养维护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掌握常用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和解决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维修问题。
5. 参考资料•《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教程》•《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手册》•《机械设备维修实操指南》以上是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程的大致内容和学习要求。
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精品文档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引言: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机械设备维修方式;机械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一、工程机械维修制度在公路施工企业中,长期实施的是“计划预防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
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度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执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役龄寿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
但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的先进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
然而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无疑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测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