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肺经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2
肺经11个穴位详解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肺经11个穴位详解,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中府穴拼音:zhōnɡfǔ拼音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别名解析:口禾髎。
禾,细长之物也。
髎,孔隙也。
该解析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
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
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意义脉。
运行: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运行内经脉。
气血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取穴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解剖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功能: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治法〗寒则通主治之,热则泻之。
〖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
〖生理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取穴图穴位图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计算器关税税率对联大全快递网点DNS服务器信用卡进度旅游景点格式转换衣服尺码亲属关系银行卡归属图书大全音乐专辑电影大全古籍大全银行网点军事百科武器大全日出日落民间谚语摩尔斯电码进程查询汉字转拼音XML格式化六十四卦驾驶行驶证音乐专辑电脑版|手机版|秒转为可读时间格式计算器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中医说百病始于气,人体的气若出了毛病,会引发各种疾病。
而人体的各种气,皆由肺脏调控。
因此,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针灸按摩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它上可以疏解肝经失调引起的气血郁结,中可运化胃肠的浊气,下可补肾中的亏虚。
所以学习中医经络保健,先从肺经的穴位开始。
肺经的穴位都能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还有,肺经与喉咙有关,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另外,肺经与感冒有关、与皮肤有关……肺经主全身之气,治疗全身之病肺经有11个穴位,而且都在胳膊和手上,与下半身的脾经是一条经。
1、生闷气揉云门穴其实,打通经络,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排除浊气。
云门穴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
为什么先讲云门穴呢?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找到这人上标志,其他穴位就好找了。
找云门穴方法,就是只穿背心,两手叉腰,对着镜子,就能看见肩膀的锁骨旁边有个窝,窝的中心点就是云门穴。
“云”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里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
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着肺经走到四肢,就会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等症状。
这时,使劲点揉云门穴,一般就会打嗝,郁气怒气就发出去了。
2、咳嗽气喘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体的气乱了,就爱咳嗽、哮喘、堵闷,会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边1寸处。
“中”指中气,就是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如果经常觉得气不够使,喘不上气来;或是大便时无力;或是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而中府穴就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如果身体的气乱了,爱咳嗽、哮喘、堵闷,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还可以防治心绞痛,经常有心绞痛的人,按中府这个地方肯定很敏感,因为这块有瘀阻,所以经常要通通中府穴。
肺经——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五法【转载】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一寸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上约纹是,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鼻衄喉痹刺可已。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2、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一、肺经穴位的主要功能(在大拇指根部,在号脉的地方,此处会感觉到动脉在跳动)太在古代是大的意思。
太渊就是很宽广很深的水。
在人体当中,太渊肯定是指气血藏得很深的地方。
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原同“源”,就是生命的源泉。
原穴贮藏的是肾的先天之气,脏腑经络的气血要得到原气才能发挥作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
1、寅时醒来寻太渊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的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是患过敏气喘的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
针灸学肺经详解
肺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经脉,也是五脏六腑中的“皇后”经。
它起于肺脏,从肺经穴往下行,经肩膀、上臂、前臂到手指,再沿手指背面返回手腕,最后上行到锁骨下,汇入肺脉。
肺经与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肺炎等。
同时,肺经也可以治疗皮肤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的功能。
在针灸治疗中,可选择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鱼际、天府等。
太渊是肺经的原始穴位,能够清热降火、滋阴润肺,对于咳嗽、哮喘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鱼际穴位位于手肘内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病等疾病。
天府穴位则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穴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总之,肺经是中医针灸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经脉,通过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改善呼吸、皮肤等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1 -。
肺经的循行路线和功能主治疾病肺经的循行路线肺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其循行路线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起始于手太阴肺经:从大拇指外侧的甲沟开始,沿着手臂内侧经过手腕内侧,直到肩部。
2.沿着肩胛骨外侧下行:经过肩胛骨外侧的肩井穴,再沿着肋骨下缘,途经胸部。
3.进入腹部:贯穿过腋下,进入胸腹之间的隔膜。
4.至胃经:沿着食道下行至胃经,与心经相交。
5.终止于大肠经:最后与大肠经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相连。
肺经的功能主治疾病肺经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同时也与调节水液代谢、血液运行等方面有关。
以下是一些肺经常见的功能和主治疾病:1.呼吸调节:肺经对呼吸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呼吸节律和调整气的运行,能够帮助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肺经的失调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状。
2.水液代谢调节:肺经参与水液的代谢和调节,对于体内水分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肺经失调可能导致水液代谢异常,表现为虚汗、肿胀等症状。
3.抵御外邪:肺经被认为是抵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通过阻止外邪侵入并排出体外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害。
肺经的疏通能力与体内抵抗力有关,失调可能导致感冒、咳嗽等症状。
4.血液运行:肺经通过调节气的运行与血液运行有一定的关联,肺经的疏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行。
肺经失调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等症状。
5.内脏调节:肺经与心经相交,两者互相调节内脏功能,保持器官的正常运行。
肺经失调可能对心脏、胃肠等内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肺经的循行路线和功能主治疾病对于中医学的健康观念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肺经的循行路线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肺经在人体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肺经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臂骨下廉,出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之端。
”上臂骨下廉之“臂”字,原缺拟补。
中府本经承肝经足厥阴之气,内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
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因名“中府”。
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
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
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略同。
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
《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
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
今言不得卧,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
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
本穴为肺藏之募穴。
按“募”字之义,汇也,聚也。
古时招兵,曰募兵。
即聚集壮丁,而拣选之也。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导气、提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
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呼气,或在吸气;总不离乎调理其气。
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
虽曰丘、陵、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
•【特定穴】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穴法】第1步:正立或正坐位,双手叉腰;第2步:在锁骨外侧下缘的三角窝处即是云门穴;第3步:从此窝正中垂直向下量1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症;②肩背痛。
•【艾灸参数】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经验应用】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②《马氏温灸法》: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针灸学》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共11穴)来源:中医世家 作者:中医教材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 中府 ZhōngFǔ[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 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 Yúnmén[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 Tiānfǔ[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4) 侠白 Xiábái[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第七单元~第九单元合并讲解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一、经脉循行体表:腋下—上肢内侧前缘—大指端(中府—少商)联系脏腑:中焦—络大肠—胃口—属肺—肺系(气管咽喉)二、主治概要1.胸、肺、咽喉部与肺脏有关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
1.尺泽合穴【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面部疾患。
③手腕痛。
3.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痛、胸痛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4.鱼际荥穴【定位】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掌中热;③小儿疳积。
5.少商井穴【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等肺系实热证;②高热,昏迷,癫狂;③指肿,麻木。
治疗无脉症首选()A.阳陵泉B.悬钟C.太渊D.膻中E.中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太渊主治:①咳嗽、气喘、咽痛、胸痛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患者外感风热,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
治疗应首选()A.列缺B.内庭C.太溪D.少商E.廉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少商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等肺系实热证;②高热,昏迷,癫狂;③指肿,麻木。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一、经脉循行体表:食指(商阳)——合谷——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迎香)联系脏腑:络肺——属大肠连接下经:鼻旁——足阳明胃经二、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腧穴命名释义一、手太阴肺经(11个穴)1、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肺之募穴。
治少气不得卧。
2、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禁针,误刺生晕,以其升散太过也。
但治壮人之郁则宜,若老人患郁,针此反伤正气,宜取丰隆引气降下,解郁而气不耗损。
3、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中府治内症居多,天府治周身外症居多。
4、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尺泽:尺,人之前膊腕横纹后一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
泽,沼泽,又宫名。
手太阴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
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本穴承以前各穴之意,以泽字立意,治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
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
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
6、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本穴为本经之郄。
郄即大孔窍也。
其功用最能开瘀通窍,为治孔窍病,最得用之穴位。
7、列缺:肺经络穴。
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人或巅顶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
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而天朗气清矣。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总以开瘀泻热为主,犹分洪流为多渠也。
故名“经渠”。
针厚道针灸第三十讲:手太阴肺经肺的形状及在人体功能我把整个太阴经比作异香扑鼻和国色天香。
肺开窍与鼻,喜香恶臭,有臭气小孩就会把鼻子捏住,不想闻臭,说明肺喜欢香,因此我给它起名叫异香扑鼻。
为什么叫它国色天香?肺经在整个人体里占的位置比较大,外面包裹着肋骨,非常漂亮;人体相当于一个国家,肺叶左二右三,也是造血的主要器官,一吸一呼,吐故纳新,是生命之源;肺主皮毛,肺好皮肤就好,肠胃就好,毛发也好,头发柔软,有光泽,身上皮肤柔美。
肺朝百脉,它五个叶和五脏都有联系。
肺的颜色实质是白色的,里面布满红色血管,看上去白里透红,非常漂亮,如高山上雪莲在寒冷中绽放;肺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居最高位,很像五朵洁白的云彩飘在天空一样;肺在肝叶上,肝是绿色的,是草木,所以我说它更像草原上一匹奔驰的骏马。
为什么把它比喻成马?十二地支,鸡入肝、羊入心、马入肺、猪入肾、牛入脾,所以我形容它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豪华高大。
从肺的经线上看,咱们也给它形容一下。
从肺经大的外形来看,像一只螃蟹,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就像两个大钳子;从单边看,肺的经线就像夹在肘窝里的一条套马杆。
咱们先用这种抽象思维来想象一下肺经,再看肺经上的十一个穴位,大家要根据这条经线按顺序一个个去认识各穴位的功能主治。
咳和嗽的不同表现与意义课本上讲肺经基本上都是治疗咳嗽胸满,面瘫,中风等这些作用,但是要理解并分清楚咳和嗽的不同表现与意义。
为什么会咳?因为气多血少,气进入血里,血里面没有空气,这两个物质交汇时它就咳。
饮水机里倒水的时候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你看这像不像咳。
嗽是什么?嗽是一种痰,从哪来的?是脾的运化失职产生的,万病之源在于脾,也可以说,万病之源在于痰。
咳不能只看做是肺的问题,虽然肺的表现是咳,但在临床中这个咳,有心咳、肺咳、肾咳、肝咳、脾咳,五脏都会有咳。
所以看似非常骨感苍白,但在这里面蕴含很多的内容,想把这五脏之咳和这个嗽治疗好,都要通过肺经的表现。
针灸推拿的方法完全可以治好咳嗽,我在临床中是百发百中的,所以说,当你理解了咳和嗽以后,然后再去看胸满,胸闷造成的肺气肿,肺栓塞,肺心病等,治疗起来思路会清晰很多。
肺经的经络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下行至脐联络大肠,,再上行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脏;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沿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腕后分支:从列缺穴处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4.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汗出中风,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胀,咳喘,胸部胀满,心烦,小便数而少,少气不足以息,手足心热。
5.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肺主皮毛,卫阳被遏,卫气抗邪,则发热恶寒;风性疏泄,营不内守,则汗出;寒邪侵袭,肺经经气不利测肩背痛寒,缺盆中痛。
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则肺胀,咳喘;肺气郁阻,则胸部胀满;外邪内扰则心烦;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则小便数而少;肺气虚则少气不足以息;肺阴不足,则手足心热。
6.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7.常用腧穴,左右共有11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穴位名称:中府 [经穴] 【定位】:在胸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针刺方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温和灸10-20分钟。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
②肩背痛。
③腹胀。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肺募穴,手、足太阴之会 【附注】:①本穴是肺募,故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②以下各经穴针灸方法条中,除禁针穴外,一般仅介绍毫针的常规针法;灸法中除禁灸穴及特殊灸法外,一般均可温和灸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红,不再一一列述。
③层次解剖,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或肌腱或筋膜)、血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