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

实验针灸学

1、实验针灸学定义: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验针灸学的基本任务: 促进针灸学的发展是实验针灸学的主要任务;培养现代化的针灸人才是实

科研选题的种类:1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2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3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假说的重要性:建立假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科研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科学研究中离不开科学假说,凡是以客观事实和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能够揭示科学问题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的学说,就是科学假说。建立假说是选题的核心与灵魂,假说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科研工作的成败,假说水平的高低决定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

假说的特性:1来源的科学性2说明的推测性3解释的系统性4结论的可验证性

假说建立的步骤:1产生初始意念2形成初步假说3不断完善假说

4、假说的检验(1逻辑分析2实践检验)

经脉现象的定义:经脉现象,亦称经络现象,是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经脉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神经血管反应,循经感觉障碍

循经感传的定义:循经感传:系指用针刺,艾灸、低频脉冲电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得气”感,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能通过大脑感知的现象。分显性与隐性感传。

9.循经感传的特征:1) 感传路线四肢部与古典经脉主干循行路线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则差异较大。

2)感传感觉大多数以酸胀麻痛为主;少数出现流水感、蚁走感、冷热感等。

3) 感传速度速度缓慢是循经感传的一大特征,一般为 1~10cm/s,但个体差异较大。

4) 感传宽度通常呈带状,其宽度因部位而异,一般为0.5~5.0cm 或更宽。

5) 感传深度因部位而异,肌肉丰厚处感传线较深,似在肌肉中;肌肉浅薄处感传线较浅,似在皮下。6) 感传方向刺激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传导;刺激头面部或躯干部的穴位,感传向四肢传导;刺激经脉中途的腧穴,则感传一般呈离心性和向心型双向传导。 7) 感传阻滞针刺穴位引起感传时,在感传路线上进行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液体、触觉刺激,可以阻滞循经感传。 8) 感传效应当感传沿经脉到达所属络的组织器官时,相应组织器官的机能发生明显的良性或劣性的变化,多数和针刺疗效一致。故有人称此为循经感传的效应性反应。

9) 相对稳定对感传显著型的受试者所做的近、远期追踪观察表明,循经感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经脉和非经脉有什么不同特点?经脉具有电特性,热学特性,光学特性,声学特性,磁学特性,沿经同位素迁移现象等。

压迫冷冻感传组织后有什么针效,对临床有什么启示?局部冷冻降温感传组织后对循经感传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它阻滞了循经感传所诱发的肌电反应或脏腑效应,并且阻滞针刺的效应,针效被阻滞的程度与相关部位组织温度降低程度的呈平行关系。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大致有三种观点:(1)中枢兴奋扩散说;(2)外周动因激发说;(3)中枢外周统一论;

①中枢兴奋扩散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的,即感传的性质是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定向扩散,是“感在中枢,传也在中枢”。

②外周动因激发说,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外周,可能是由于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着的“动因”依次兴奋,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主观感受到的感觉,即“感在中枢,传在体表”。

③外周-中枢综合说,这种观点认为,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外周有循经的实质过程,中枢

有循经的功能表现,即循经感传是和中枢协同作用的结果。

循经皮肤病定义:沿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呈带状的皮肤病损,因为是“看得见”或“摸得着”的循

经现象,也有人称之为“可见的经脉现象”或“显见的经脉”。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痣、汗孔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单纯性血管瘤等 10 种,如肾经贫血痣、右心包经疣状痣;后天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湿疹、过敏性紫癜、硬皮病、银屑病、线状色素沉着、带状疱疹、皮下脂肪萎缩等 18 种,如右肺经神经性皮炎、右膀胱经神经性皮炎、右胆经皮下脂肪萎缩等。

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看法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观点:①“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②“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

③“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

七种代表性经络假说:1经络与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有关2经络与血管、淋巴管有关 3体表(经穴)—皮质—内脏有关4二重反射假说5轴突反射接力联动假说6第三平衡系统7脉管外组织液流动说

在穴位处的神经和血管与非穴位处有何不同?

穴位与神经:与非穴区比较,穴区神经分布丰富,穴区有丰富的感受器。

穴位与血管:与非穴区比较,穴区血管密度较高,并且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经穴处肥大细胞的分布特征人体一些主要穴位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穴区,且多沿经线走行方向上的小血管、小神经束和末梢神经分布。

针刺对经穴处肥大细胞的影响

(1)针刺可增加经穴处肥大细胞数量并促进其脱颗粒

(2)针刺促进经穴处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

(3)经穴处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

艾灸的作用机理有哪些?对临床有何启示?1物理作用(温热作用与辐射作用)2药化作用3创伤作用(指化脓灸)4综合作用(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针刺镇痛的定义:用针刺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针刺镇痛的作用是运用各种针刺方法来缓解或解除疼痛。

针刺镇痛的特点:

1适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疼痛

2镇痛作用具有多重性质

3起效快并有累积效应

4毒副反应小

5镇痛个体差异性

6镇痛程度有限性

7机体整体调控性

针刺镇痛有哪些经典的神经递质发挥了作用?(15-16分)

1 5-羟色胺:既是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又是具有致痛作用而炎症介质。在参与中枢和外周调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上行投射系统,对抗针刺镇痛;激活低位脑干发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下行投射系统则加强针刺镇痛。

3多巴胺:激活DA能系统时削弱对抗针刺镇痛作用。

4乙酰胆碱:外周和中枢乙酰胆碱能系统被激活时增加针刺镇痛效应。

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对临床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