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
针灸实验报告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

篇二: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

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

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

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

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

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

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

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

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

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

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

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

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

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

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 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

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手

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

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

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

1、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

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8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

常见的经络现象

(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①循经性感觉障碍;②可见的经

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

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①机械压迫②局部降

温③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④皮肤触觉刺激⑤外加磁场刺激

第三节:

3、牵涉痛特征:

①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

②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失。

③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

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

④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

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

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

的主治病症,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

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

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

后外侧区

第二章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早期性

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

数,5时间因素

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

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①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

②艾灸壮数、③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④灸量、⑤灸时、⑥灸质

第三章

1、疼痛特点:①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

复合感觉。)②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③疼痛还具有“经验”

的属性。④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①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

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

射。

②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

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③酸痛、胀痛、

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以

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2、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k+、h+、组织胺、乙酰胆碱、5—ht、缓激肽、sp

3、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

进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

觉和痛反应。

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⑴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①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②针刺既

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③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

的情绪反应;④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

⑵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

达到65%~180%。

⑶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

有相对的特异性。

⑷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至最大值一般需

20~40min,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

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min左右。

⑸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刺镇痛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刺激参数等

的影响。

5、针麻特点:①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②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与医生配合。③生

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④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作用:①辅助镇痛作用,②镇静作用,③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④抗创伤性休克作用,

⑤抗手术感染作用,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⑦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缺陷/局限性(针麻“三关”):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肌肉松弛不够。

6、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1、针感感受器的兴奋,2、针刺信

号的外周传入纤维(针刺传入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中的ⅱ类、ⅲ类纤维传导。)3、同神经电

针镇痛的外周机制。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论述题)

第四章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

1、举例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肿瘤免疫、白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等):

⑴针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①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调节:例如针灸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内关,可使血中白细胞

总数上升,并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

②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或合谷穴,均能提高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吞噬能力。

⑵针灸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能使老

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

⑶针灸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例如电针荷瘤大鼠足三里、合谷和三阴交,可以提

高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下降

3、针灸的抗炎作用(三个方面)(论述题):(1)对渗出的影响: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

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症渗出物;减轻炎症灶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和淋巴

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2)对变性的影响:针灸可控制和缩水炎症

灶坏死面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的变性病变。(3)对增生的影响:针灸

可促进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进程;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同时抑制其过度增生。

第五章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论述题)

1、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③改善脑电活动,④抑制免疫炎性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⑤保护受损神经元(a、降低自由基水平,b、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c、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d、抑制钙超载)

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①影响血糖水平(双向调节)、②影响血脂水平(降低)、

③改善胰岛素抵抗、④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a、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b、改善神经病变)

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针刺内关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状态,③调节心电活动,改善心电图指标,④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⑤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肺功能,②对多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③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④调整免疫功能

第六章科研方法

1、医学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①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建立假说;②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③科研设计;④观察实验与验证;⑤整理资料,实验结果的分析;⑥撰写论文与发表。

3、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可行性、效能性。

基本程序(了解):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建立假说、4确立选题、5选题的说明

5、实验设计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四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篇三:实验针灸学实验

第二章实验针灸学实验

实验一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

【实验材料】

兔台、动物秤,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注射器、镊子、玻璃分针。

【实验步骤】

1. 称重:用动物秤称重,以千克(kg)计算。

2. 麻醉:以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的标准,于耳缘静脉注射,实行全身麻醉。应注意:

(1)在实验中,常选用耳外缘皮下静脉进行注射,拔去耳背外缘部分的毛,用手指轻弹血管,使静脉扩张。

(2)术者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静脉近心端耳部,使静脉充盈,另一人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的远端,并把住头部,避免家兔躁动。

(3)术者手持注射器,尽量在血管的远侧端,与血管的角度呈15度左右,将针头刺入静脉。然后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将针头夹持固定在耳上,另一手缓缓推动注射器筒芯,将药物注入静脉。

(4)如果注射阻力较大或出现局部肿胀,说明针头没有刺入静脉,应立即拔出针头,在原注射点的近心端重新刺入。

(5)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首先需将注射器内的空气驱尽,以免将空气注入静脉形成气栓。

(6)此外,注射速度应尽量缓慢而均匀,以免扰乱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而致家兔死亡。

3. 手术:

(1)将麻醉后的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于颈部正中,上腹部及大腿内侧剪毛。

(3)在颈部沿正中线切开皮肤5~7cm ,用止血钳于正中线分开肌肉,暴露气管,在气管两侧可见到与气管平行的左右颈总动脉,伴颈总动脉而行有神经束,其中包含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减压神经。(粗细: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

要点:①分离颈神经时用左手托起颈部,使颈部组织充分暴露。②用止血钳、玻璃分针轻轻剥离组织,然后用四根线分别将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作以标记。

(4)于剑突下3~4cm纵行切口,剥离空肠。

(5)于下肢股内侧纵行切口,剥离股动脉,坐骨神经。

(6)观察子宫(雌兔)。

4. 处死: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气体栓塞致死。

【思考题】

1. 在麻醉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针刺(灸)“素髎”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针刺(灸)“素髎”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进而理解“素髎”穴用于急救的部分机理,并掌握动物血压测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动脉插管、静脉套管、动脉夹、常用手术器械1套、20ml和5ml注射器、5号注射针头、艾条、兔台、量筒(100ml)、烧杯(500ml)、三通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5%枸椽酸钠、纱布、棉球、缝线。

【实验步骤】

1. 调整生理记录仪及血压换能器至正常工作状态。动脉插管通过一段胶管(不宜过长)与血压换能器相联,换能器另一开口与三通管联结牢固。经三通管向血压换能器压力仓及胶管和动脉插管中注人5%枸椽酸钠,勿使其中有气泡。

2. 取家兔1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剂量于腹腔注射麻醉。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台上,颈部及腹股沟部剪毛备皮。

3. 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长约 2.0~3.0cm,穿入双股缝线,先于远心端结扎,用动脉夹夹住动脉的近心端,用眼科剪在动脉中部剪开一小口,用注射器注入少许5%枸椽酸钠,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

4. 切开腹股沟处皮肤,切口 2.0~3.0cm,分开肌肉,在股静脉下方找出较细、颜色淡红的股动脉,分离出股动脉2.0~2.5cm,穿双股结扎线,结扎其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其近心端,在其上用眼科剪剪一小口,注射入少许5%枸椽酸钠,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以备放血。

5. 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凝血,在耳缘静脉注入5%枸椽酸钠适量(1ml/kg)。约3分钟后,打开颈部动脉夹,记录一段正常血压为对照值。兔正常血压通常在13.3kpa(100mmhg)左右。

6. 待血压稳定后,迅速于股动脉处放血,使血压下降至 6.6kpa(50mmhg)左右,立即停止放血,并量出其放血量,放血量约为体重的2%左右。

7. 待血压稳定在某一较低水平后,针刺(灸)“素髎”穴,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

8. 停针刺(灸)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15~20分钟。

9. 比较针刺(灸)后血压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1. 注射麻醉药时,前1/2量可较快注入,待动物较安静后,后1/2剂量应缓慢注入。同时注意兔的呼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注射。

2. 在分离颈总动脉时,小心勿损伤其附近的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减压神经),勿损伤通向甲状腺的血管。

3. 注意动脉插管与颈动脉的位置,勿使其扭转而影响血压测量。

4. 气候较冷时,要有手术灯照射动物以保温。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 若欲验证针刺(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需注意哪些实验环节?

2. 请设计一个验证穴位功能相对特异性和补泻手法效应差异性的针灸升压抗休克实验。

实验三针刺对家兔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影响

【实验目的】

熟悉动物心电图描记方法,学会一种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复制,验证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2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毫针,g—6805电针,兔台,手术器械一套。

【实验方法】

1. 两只家兔一只作实验兔,一只对照,分别称重。

2. 将两只家兔以20%氨基甲酸已酯5ml/kg于腹腔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台上。

3. 于家兔胸骨处剪毛。

4. 将黑色检测电极联于右下肢、白色检测电极联于左上肢、红色检测电极联于胸骨柄左侧1cm处。

5. 将检测电极与微机连接,记录心电图(程序:开机→输入信号→选择通道3→心电图→描记心电图,增益选择、显速、参数设置视实验情况而定)。

6. 将实验家兔电针“内关”处理20分钟,于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u/kg),于注射后1’、3’、5’、10’各记录数据一次,对照兔除不做针刺外,其他处理与实验兔相同。

7. 比较二者心电图变化之异同。

【思考题】

1. 垂体后叶素导致心肌缺血的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内关”穴可治疗心肌缺血?

实验四针刺对实验性肺水肿家兔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本实验在于了解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及针刺对其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台、手术器械1套、气管套管、5ml和1ml 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5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15mm毫针、缝线、棉球、纱布。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后,按5ml/kg由耳缘静脉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

2. 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并在颈部、剑突下剪毛备用。

3. 作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插管;剑突下切皮,连接膈肌放电测量装置(注意:连结膈肌

的针灸针互相不能接触)。

4. 由呼吸和膈肌放电测量装置记录家兔呼吸运动正常值。

5. 由气管沿管壁缓慢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0.5ml/kg,分别记录注入葡萄糖后即刻,5

分钟,10分钟时呼吸波形,观察其呼吸频率、幅度的变化;膈肌放电情况变化。

6. 针刺家兔的足三里穴,加电针5分钟后出针。分别记录行针时,取针后5分钟,10

分钟的呼吸波形。

7. 再次按半量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记录数据变化。针刺家兔的合谷穴,持续运针5

分钟后出针。分别记录行针时,取针后5分钟,10分钟的呼吸波形。

8. 对比二穴对哮喘模型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呼吸波形如接近正常状态时,可向气管内补注50%葡萄糖注射液0.5ml。

实验五针刺不同穴位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

【实验目的】

针刺对能量代谢有明显影响。本实验在于观察针刺对健康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以及

不同穴位是否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实验对象】

20克左右小白鼠9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50ml广口瓶9只、15mm毫针6支、秒表9只、钠石灰、胶布若干。

【实验步骤】

1. 小白鼠禁食12h。

2. 在广口瓶内分别装入钠石灰2g,盖上盖子备用。

3. 9只小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做好标记。

4. 实验时,分别将每只小白鼠用胶布固定在木制实验板上,a组小白鼠针刺双侧足三里

穴,b组小白鼠针刺双侧环跳穴,手法以捻转为主,平补平泻,行针5分钟后拔针。c组为对

照组,除不给予针刺外,余同针刺组。

5. 将上述处理后的每只小白鼠分别装入盛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迅速盖紧盖子,立即用

秒表开始计时。

6. 随时观察瓶内小白鼠情况,发现小白鼠呼吸停止,立即按下秒表,记录死亡时间。

7. 从小白鼠开始装入瓶内至呼吸停止为小白鼠耐缺氧时间,比较各组小白鼠耐缺氧时间

有无差异。或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按上述实验分组后分别整理,以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进

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

【注意事项】

1. 小白鼠装入瓶内后,瓶盖要塞紧,必要时用蜡烛熔化封住瓶塞四周,防止漏气。

2. 钠石灰要新鲜干燥。

3. 每只小白鼠体重尽量相近,差异保持在±1g范围内。

【思考题】

针刺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影响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实验六针刺对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的影响

【实验目的】

胆石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针刺“日月”、“期门”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能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胆囊、胆管运动和奥狄括约肌活动。本实验以奥狄括约肌肌电活动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其调整作用。

1. 掌握奥狄括约肌肌电的记录方法。

2. 观察针刺“日月”、“期门”穴对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的调整作用并进行比较。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台、30号1寸毫针、手术器械1套、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浓盐酸、液体石蜡。

【实验步骤】

1. 家兔禁食18~20小时。

2. 兔称重,麻醉(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颈部、上腹部剪毛备用。

3. 做气管插管手术,接人工呼吸机。

4. 在剑突下正中做8cm切口,暴露奥狄括约肌。用直径200μm铜漆包线2根,两端分别用细砂纸刮去漆膜约lcm长,端面用剪刀剪成斜面,横向穿过奥狄括约肌表面的浆膜层,反转后套人预先套在铜线上的塑料管内,向下推动塑料管接触组织,弯曲铜线以防止脱落。周围用消毒干棉球封盖,并滴加适量的37℃~38℃石蜡油。术后30~40分钟开始实验。肌电信号输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定标电压1omm/1mv,纸速1mm/s,时标为10秒。

5. 标记正常奥狄括约肌肌电活动。

6. 针刺“日月”、“期门”穴(手法运针,平补平泻,每秒捻转1次)5分钟,观察肌电活动变化。

【注意事项】

1. 导电极铜丝一定要处理好,两电极越近越好。地线置于切口皮下。

2. 注意防止动物挣扎导致电极脱落,一旦电极脱落,要重新安放电极,重新实验。

3. 如果奥狄括约肌损伤可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

1. 正常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有何特点?

2. 针刺“日月”、“期门”穴后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发生哪些改变,为什么?

实验七针刺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实验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成年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25mm毫针4支、万能支架、竹夹、双凹夹、兔台、手术器械1套、喇叭型玻璃管、20%氨基甲酸乙酯。

【实验步骤】

1. 取家兔1只,称重,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仰卧固定于兔台。

2. 于剑突下2cm处向下切开皮肤肌肉3~4cm,暴露腹腔即可见小肠。选取蠕动状态好的一段小肠按下法固定。

(1)在此段小肠的两端(相距2cm左右)穿线,在两端中间,用小号手术带线缝合针穿过空肠浆膜及肠壁,留线一段。

(2)取喇叭管先把小肠一端丝线穿管缘孔结扎,再把小肠另一端丝线穿管缘孔结扎。同

时将穿起空肠肠壁的留线悬于管中央,上接张力换能器。

(3)将喇叭管用木夹固定于万能支架上,调整好位置,使线垂直并避免碰在喇叭管壁上,

保持一定紧张度。

(4)用纱布覆盖局部,同时用侧灯照射以保持体温。

3. 打开记录仪,记录正常肠蠕动曲线。待记录曲线较稳定后,进行下步实验。

4. 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直刺1.5~2.5 mm。加电针,强度以下肢微动为度,留针10

篇四:实验指导书--减少版(实验针灸学)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书

(供针灸学院针推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实验针刺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

(一)选定原则

休克是临床比较危急的问题,针灸急救时作用如何?为了观察针灸对休克调整作用,选

择了此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练习动物手术操作技术,学会动物休克的造模方法,验证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生物机能检测系统、家兔、兔台、颈动脉切开器械一套、眼科镊一把、眼科剪1把、注

射器(10毫升、5毫升、2毫升各1支)、颈动脉夹、颈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针灸针、干棉

球、纱布4块、生理盐水、20%乌拉坦、肝素等、垃圾袋、绳子(五)实验步骤

1、动物抓取、称重:把家兔双儿置于右手手心,右手其余手指抓住耳后皮厚处,左手脱

住家兔臀部,把家兔提起,放于婴儿称上称重。

2、动物麻醉: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擦耳缘静脉处皮肤,用注射器抽取乌拉坦,按照25mg/kg

的剂量给动物麻醉。以动物的角膜反射、呼吸深度、腹壁肌肉的紧张度为观察指标,用棉絮

查看动物的角膜反射、止血钳挟持四肢肌肉,待动物安静,呼吸平稳,角膜反射迟钝,麻醉

成功。

3、动物固定(家兔):仰卧位把家兔四肢及牙齿都固定在动物实验台上。

4、气管插管:

用剪毛剪剪去实验需要部位的兔毛,毛放入装有水的弯盘中。成员互相配合,两人分别用止

血钳挟住颈部两侧的皮肤,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若有血,用棉球、止血钳等止血。再颈部切

开的基础上,逐层分离局部的组织,暴露气管长度约3-4cm,其下放置10cm长的丝线备用,

气管倒“t”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然后用丝线固定。

5、动脉插管:用手在颈部寻找颈总动脉,手感知到搏动处慢慢用止血钳剥离局部的组织,

充分暴露视野,分离出颈总动脉约3-4cm,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挟住,丝线放于动

脉下备用。准备就绪,在远心端(第一次失败后,再

在切口的前方切开实验)用眼科剪剪一小口,用手术刀柄放置于动脉下方,手持动脉插

管将其插入。

6、剪去切开腹股沟处皮肤毛,组员配合皮肤切口,逐层分离,找到搏动的股动脉,动脉

插管(方法如颈总动脉),以备放血。

7、在三通管中注入肝素,打开动脉夹,向颈动脉插管中注入肝素,关闭动脉夹,把动脉

插管和三通管连接,调整实验所需程序,记录正常血压约13.2kpa(100mmhg)后,在股动脉

放血,血压降至6.6kpa(50mmhg),停止放血,并记录数值。

8、针刺“水沟”穴,留针15分钟,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

9、停针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15-20分钟,比较针刺后血压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

10、动物处死: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动物。(六)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速度缓慢,严格控制剂量,待麻醉成功后再实验。

2、动脉插管时要仔

细认真,以免造成家兔失血性休克。。

实验针刺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一)选定原则

小鼠实验是走向工作岗位经常做的实验。针刺可以改善缺氧情况。为了了解针刺对缺氧

的改善情况而选择本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动物抓取,验证针刺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广口瓶、钠石灰、小鼠、秒表、垃圾袋、针灸针、胶布、图钉(五)实验步骤

1、小鼠禁食12小时:实验前通知动物房小鼠禁食12小时

2、在每个广口瓶装入2g钠

石灰,密封备用。

3、小鼠抓取,称重:左手拇、食指提住小鼠后颈部皮肤,鼠体置于左手心中,

将鼠尾巴用无名指和小指压在手掌上,用天平称重,两组小鼠的体重接近、性别相同。

4、小鼠随机分组2组,每组6只。

5、把小鼠用胶布和图钉固定在兔台上,一组针刺10分钟,另组除针刺外,其余操作同

针刺组。

6、经过处理后,两组小鼠分别装入广口瓶,盖紧盖子,按下秒表,记录两组各自小鼠从

塞入至死亡的时间。 7、比较两组的差异。(六)注意事项

1、除针刺外,两组操作均相同。

2、钠石灰要新鲜干燥。

实验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疗效的观察

(一)选定原则

心律失常是临床多种病的并发症。针灸对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为了观察针刺对家兔实验

性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而选择此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动物抓取,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生物机能检测系统、家兔、兔台、婴儿称、注射器(10毫升、5毫升、2毫升各1支)、

针灸针、干棉球、纱布4块、生理盐水、20%乌拉坦、秒表、0.002%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

垃圾袋、绳子(五)实验步骤

1、动物抓取、称重:把家兔双儿置于右手手心,右手其余手指抓住耳后皮厚处,左手脱

住家兔臀部,把家兔提起,放于婴儿称上称重。

2、动物固定(家兔):仰卧位把家兔四肢及牙齿都固定在动物实验台上。

3、410-(310)

生物机能系统调制备用状态,动物四肢末端局部去毛,把测试夹夹在四肢末端,测定正常心

电图,并保存。

4、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1ml/kg),注射速度每分

(转载于:针灸实验报告) 钟1ml,测定心电图,并记录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

5、6组中,3组针刺家兔双侧“内关”穴5分钟,平补平泻,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记录

家兔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计算出现心律失常到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另3组针刺臀部非经

非穴点,余操作均相同。 6、家兔处死。

7、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六)注意事项

1、不可用麻醉剂麻醉动物。

2、注射乌头碱时速度要均匀。

实验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一)选定原则

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具有调整作用,通过本实验观察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三)每组人数

6人/组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小白鼠、淀粉、炭末、烧杯、天平、灌胃针头、注射器、小镊子、眼科剪、33cm直尺、图钉、毫针数支、胶布、蒸馏水、垃圾袋(五)、实验步骤:

1、小白鼠实验前交待动物房禁食12h。

2、实验前先取淀粉、炭末、水适量,在酒精灯上烧成糊状备用。

3、将小白鼠尾端用胶布编号。

4、用注射器抽取淀粉炭末糊约2ml,给12只小白鼠用淀粉炭末糊灌胃后,将四肢末端用胶布固定,胶布留少许,用图钉穿过胶布,仰卧位将小鼠固定于兔台上。随机分成针刺组、对照组,每组6只。

5、针刺组,针刺小鼠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穴,捻转为主,持续10min后拔针,对照组不刺激。

中医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失眠: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三叉神经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黄疸: 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水肿: 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胁痛: 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 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 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呕吐: 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 会 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呃逆: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感冒: 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疟疾: 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 哮喘: 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癔病: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腰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头痛: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 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针灸处方集锦.

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1.感冒: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2.咳嗽: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3.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4.三叉神经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5.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6.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7.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8.痢疾: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9.黄疸: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 10.淋证: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11.水肿: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12.胁痛: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13.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14.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15.眩晕: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16.震颤麻痹: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17.胃痛: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18.呕吐: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19.胃下垂: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 20.糖尿病: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1.呃逆: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22. 失眠: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23.疟疾: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 24.哮喘: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25.癔病: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26.腰痛: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27.头痛: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⑶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 ⑷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⑸偏正头痛: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

《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总论-第四节针灸处方

针灸治疗学 上篇总论 第一章针灸治疗总论

第四节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法组合而成。做为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处方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因此,针灸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各种刺灸法的特点和腧穴的特异性,严密组合,做到配穴精练,方法得当,以更好地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处方包括两大要素,即穴位和刺灸法。 —、穴位的选择 腧穴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选取适当的腧穴是配穴的先决条件,人体每个穴位都有相对的特异性,其主治功能不尽相同。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掌握取穴的一般原则,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穴位的选择应遵循基本的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一)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是临证选取穴位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近部、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立的选穴原则,辨证、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确立的选穴原则。 1、近部选穴 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例如,眼病取晴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皆属于近部选穴。 近部选穴适用于所有病证,尤以经筋病和筋骨病最为常用,如《灵枢·经筋》指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原则是“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素问·调经论》也说“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都说明经筋病和筋骨病皆应以局部选穴为主,如面瘫属阳明经筋病,宜首取面部穴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网球肘、踝关节扭伤等筋骨病也都应取局部穴位为主。 2、远部选穴 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例如,耳鸣取中渚,胃痛取足三里,巅顶头痛取太冲,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痛取水沟等,均为远部选穴的具体应用。 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尤以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脏腑病证最为常用。《灵枢·终始》所说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都属于远部选穴。“四总穴歌”之“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更是远部选穴的典范。 3、辨证选穴 辨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床上有些病证,如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等均属于全身性病证,因无法辨位,不能应用上述按部位选穴的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脏腑或经脉,然后再按经选穴。例如,失眠,若心肾不交者,归心、肾两经,应在心、肾两经选穴,可取神门、太溪;属心胆气虚者,归心、胆两经,应在心、胆两经选穴,可取神门、丘墟;属心脾两虚者,归心、脾两经,应在心、脾两经选穴,可取神

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 等

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等 病证选穴部分 中风(脑血管意外)急症昏迷不省,取人中、内关、极泉、足三里、三阴交。益阴扶阳、醒脑开窍,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泪出,极泉刺法至肢体活动效佳。 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初起治疗取阳经八穴,上肢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为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阳经取穴,阳主动,意在恢复肢体功能。后期治疗取配阴经腧穴,协调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口眼涡斜(面神经炎)取睛明、四白、地仓、颊车。睛明刺法沿眼眶边缘直入0.8-1.5寸忌捻转提插;地仓刺法透向颊车。 心开窍于舌,舌强失语,取廉泉、哑门及心经络穴通里。 胸痹(冠心病)取内关、膻中。振奋心阳,宣畅气机。 癫狂(精神分裂症)取大陵、神门、内关、百会、四神聪保心宁神,开窍益智,癫证刺宜平补平泻法,狂证刺宜泻法。 胃脘痛(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宽胸降逆,和胃止痛。 单腹胀取气海、公孙、足三里,健脾理气,散痞消胀。 消渴(糖尿病)取然谷、肾俞、三阴交,益肾滋阴生津。 泄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天枢、中脘、足三里,振奋脾阳,健运止泻。泄泻治疗宜针灸并用。 疝气取关元、五里、曲泉、太冲,疏肝理气止痛。 痿证(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配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通调经气,补养气血,濡润筋骨。本证疗程较长,同时配合皮肤针辅助治疗。上肢痿证沿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轻打扣刺;下肢痿证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轻打扣刺。 癔病性瘫痪取足跟赤白肉际或足心部,刺法透向涌泉,每收立杆见影之效。 流感、猩红热、肺结核、疟疾取大椎。大椎为诸阳之会,杀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腧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治疗目疾多采取多经取穴的方法。 上睑下垂取阳白、头临泣、阴陵泉、三阴交。

针灸处方

1、张某,女,48岁,全身关节疼痛1月余,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恶寒、恶风、舌淡苔薄、脉浮、给予正确诊断及针灸治疗 诊断:痹症(行痹) 处方:曲池丄 ?血海〇双(膈腧〇双) ?合谷丄 ???太冲丄 ??三阴交丨 ?阳陵泉丨 ?阿是穴〇 ????留针20分钟 ?3天/次 ??30天/疗程 1、王某,女 31岁。患者于去年春季感受风寒后,自觉各个小关节疼痛,痛定无处,尤以手指关节疼痛为甚,逐渐出现肘、膝关节疼痛。曾在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现症,指关节轻度肿大,拘紧,膝关节活动不利,活动后踢腿更甚。全身关节痛无定处,伴有疲乏、面色萎黄、自汗。请给予正确的诊断处方。 诊断:痹症(行痹、痛痹) 处方:主穴膝眼丄(或膝阳关)八邪丄 ??曲池丄 ???配穴阿是穴〇 ?、合谷丨 ?、太冲丨、足三里丅(脾俞、胃俞)、阳陵泉丄 2、李某,男 36岁。左侧膝关节红肿疼痛2周,不能行走,伴发热、口苦、咽干、尿黄等症,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请给予正确的诊断处方。 诊断:痹症(行痹) 处方:曲池丄〇 ?血海丨 ?合谷丄 ???太冲丄 ??三阴交丨 ?阳陵泉丨 ?阿是穴〇 ???留针20分钟 ?每5分钟行一次针 ?一天一次 ?5次为一疗程 3、李某,男 37岁。2小时前搬运东西时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检查腰部肌肉发紧,可触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不但红肿,俯仰活动受限。请给予正确的诊断及最佳的针灸处方。 诊断:腰痛(淤血腰痛) 处方:后溪透劳宫 ??阿是穴↓ ?委中↓ ???留针20分钟 ?活动 ?起针后腰部阿是穴拔罐 ?每日一次 ?3-5次一疗程 2、刘某,33岁,三年前收割水稻,遭雨淋受凉后,出现腰部酸痛发凉,气候有变化时加俱,症状时好时坏,两天前因劳累过度,疼痛加剧,腰部不能俯仰,下床困难,痛连下肢 诊断:腰痛 ?(寒湿腰痛、瘀血腰痛) 主穴:腰阳关丄 ?肾俞丨 ?大肠俞丨阿是穴↓〇 配穴:环跳丄 ?隔俞丨 ??命门△3 ? ???远端 ?委中丨或昆仑丨 ??阴陵泉丨 每天一次 ?10次一疗程 4、王某,男 32岁。左侧腰腿痛2月余,近一周由于受凉而加重,现症左侧腰痛沿下肢放射到足底部,痛势加剧,呈针刺状,行走和伸腰时疼痛剧烈,得热则舒,受凉尤甚,查体:腰脊下肢外侧压痛明显,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腰4-5椎唇样增生。请给予正确的诊断处方。 诊断:坐骨神经痛(根性) 处方:环跳腰夹脊丄阿是穴丄 ?阳陵泉丨 ?腰阳关丨 ?风市丨外丘丨昆仑丄 ???足临泣丨命门丨 5、胡某,女 40岁。右侧臀部及下肢疼痛5月余,活动受限,走路稍多则疼痛加剧,疼痛严重时,下肢部能伸直并感受下肢发凉,经服药及做理疗效果不佳,查体右侧臀部及下肢外侧疼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请给予正确的诊断处方。 诊断:坐骨神经痛(干性) 处方:主穴环跳丄() ?阳陵泉丄 ?阿是穴丄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 日期: 2

6. 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A .三间B .后溪 C .中渚 D .陷谷 E .束骨 7.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A .印堂B .太阳 C .球后D .丝竹空E .上明 8. 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 .冲阳 B .解溪 C .太白 D .大都 E .阴陵泉 9. 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 .委中B .委阳 C .阳陵泉 D .足三里 E .太渊 10. 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 穴方法是取 A .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 穴为主 C .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 11. 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A .顽固性遗尿B .顽固性头痛 C .顽固性腹胀D .顽固性呕吐 12. 《难经》全书共有( A .七十八难 B .八^一难 C .六十九难 D .七十二难 E . 13.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 .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B .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洪200题,每题1.00分) 1. 耳穴屏尖位于( ) A ?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B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 .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 D .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 2. 散刺法又称( ) A .点剌B .豹纹刺 C .循经刺D .毛刺E .半刺 3. 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 . 4寸B . 5寸 C . 6寸D . 7寸E . 8寸 4. 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A .任脉B .胃经 C .肾经D .脾经 5. 两眉头的中间是 A .攒竹B .印堂 C .鱼腰D .太冲 E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E .以上都不是 ( E .球后 ( B .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D .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 ( E .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 E .顽固性痛经 ) 八十八难

中医医院针灸科常用方剂100

中医医院针灸科常用方剂 1、XX《伤寒论》: XX、XX、杏仁、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XX《伤寒论》: 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苏木、落得打、川芎、红花、乳香、没药、 三七、炒赤芍、XX、地鳖虫、XXXX 功用: 活血止痛 主治: 损伤瘀血,红肿疼痛。 4、XX《伤寒论》: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 5、止嗽散《医学心悟》: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证。 6、xx《温病条辨》: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用: xx 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7、xx《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8、xx 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XX、杏仁、甘草、石膏 功用: XX 表,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9、败毒散《xxxx和剂局方》: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10、大xx《伤寒论》: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1、xx散《良方集腋》: 血竭、儿茶、制乳香、制没药、红花、朱砂、冰片、麝香 功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 12、麻子xx《伤寒论》: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13 、xx 疏肝散《xx》: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

《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 针灸处方是在临床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病情及脏腑经络腧穴的功能、特性,进行穴位配伍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在针灸处方的组成上,既有严格的原则性,也有较大的灵活性,“方从法出”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就是遣穴处方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而针灸处方是由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等配伍组成的,腧穴是构成针灸处方功效的主要因素,即“方以穴成”。处方组成的基本法则有三,为近部配穴、远部配穴及随证配穴,同时注重要有君、臣、佐、使等用穴的主次之分,从而达到《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所言“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治疗目的。 1、针灸处方的形成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医书,其中记载了砭灸法的使用,但无腧穴处方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及淳于意的针灸医案共六首,虽有取穴部位,但无具体腧穴名称,如淳于意治齐中大夫龋齿病“灸其左右大阳明经”。说明东汉以前经络学说已基本形成,但腧穴理论尚停留在“以痛为输”的雏形阶段,而针灸处方尚未形成。而后《黄帝内经》的成书问世,标志着针灸处方的形成,书中记载了400余首针灸处方,其主要特点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循经取穴为主要方法,以单穴为主要内容,但尚无一定的处方配穴规律可言。例如:《灵枢·杂病》载:“膝中痛,取犊鼻,以负利针,发而间之。”即为一病单穴。当然也有取两个穴位以上的处方,如《灵枢·厥病》中云:“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而后出现的《难经》、《伤寒论》等亦记载有与针灸处方有关的内容,并且《难经》中首创了“子母补泻”及“泻南补北”等配穴方法。 2、针灸处方的发展 自针灸处方形成以后,经晋代至唐、宋、金代的不断积累,在元、明、清代得到了全面发展。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问世,是对两汉以来针灸学文献的历史性总结,同时亦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此后针灸处方开始大量出现,以《脉经》、《千金方》、《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大成》等为代表著作,其中元代王国瑞编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得上是针灸处方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共收载处方54条,例如,其中所载“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再如“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功,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均突出处方穴法并列的特点,处方形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阶段,与现代针灸处方基本相同,奠定了近代针灸临床处方学的基础。明代杨继洲编撰的《针灸大成》是针灸处方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其中载有针灸处方152条,每条处方多由2~6个腧穴组成,是针灸处方的完整形式,例如,杨氏治疗小便淋漓之症时取“小便淋漓:阴谷、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共取五穴而治之。说明明代针灸处方已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针灸处方由元代以前单穴处方为主,发展到元明时期以配穴处方为主,配穴理论也极其丰富,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配穴方法,在配穴处方的取穴施治中,出现了取穴的主次先后,即有了君臣佐使之分。处方中既有腧穴组成,又指明了各个腧穴的具体施治方法等,大大丰富了针灸处方学的内容,提示明清时期已经为现代针灸处方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与临床基础。 3、针灸处方的君臣佐使

针灸科中医特色疗法

一、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刺入体表相应部位,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可促进和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协调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常用器具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6~30号(0.30~0.40mm)和长短为1~3寸(25~75mm)者最常用。 二、基本操作方法 1、进针:将毫针刺入皮肤的方法。 (1)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将针刺入。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进针。为最常用进针方法。 ②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刺入。多用于3寸以上芒针的进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进针。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进针。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3)管针进针法:利用金属管或进针器进针。 2、行针:又称针刺手法。毫针刺入后,为了获得、维持和加强针刺感应(又称得气)所施行的操作方法。 (1)提插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右手中指指腹扶持针身,指端抵住腧穴表面,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将针由深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提插的幅度、频率及时间,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捻转的角度、频率及时间,也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3、留针 行针得气后,将针体留置于腧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留针时间的长短依具体情况而定。如阴证、寒证、里证,病程长而邪气深入,身体强壮者,宜久留针;阳证、热证、表证,病程短而邪气浅在,身体虚弱者或小儿,宜少留针,甚至不留针。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和昏迷、休克等宜久留针。一般情况,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4、出针 在行针或留针后,针刺达到一定治疗要求时,将针体退出体外的方法。出针时,先以左手拇、

针灸方剂

1 .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3.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各6克川芎2克红花1.5克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各3克紫荆藤地鳖虫各9克 活血止痛。 损伤瘀血,红肿疼痛。 4.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细辛。 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5.止嗽散(《医学心悟》)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风痰咳嗽。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止咳化痰兼透表,姜汤调服不用煎。 6.银翘散(《温病条辨》)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

牛蒡子。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7.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证。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肺热壅盛证。 伤寒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9.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竣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竣下热结第一方。 11.七厘散(《良方集腋》) 上朱砂、真麝香、梅花冰片、净乳香、红花、明没药、瓜儿血竭、粉口儿茶。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

倪海厦-人纪-针灸-脑瘤及肺癌处方(1)

颅咽管瘤 男,51岁,中国人,是旅美教授,留法十二年,美国七年,任教于美国大学,专长计算机,于三年前被诊断出得到颅咽管瘤,由于肿瘤位置不好,开刀风险过大,于是找传统中医治疗,曾经到北京求助于中医,但是无效,后于北京西医院开刀取出肿瘤,住院43天后,视力仍然逐渐模糊,而且术后被要求使用眼用激素与服用甲状腺素,因而导致全身骨痛,停药则面目双脚浮肿,精神萎顿昏睡,开口忘句,无法说出整句话,于今年三月去医院做MRI后,又被告知肿瘤复发,现在视力已经几乎完全成盲了,病人到诊时,须要由妻子扶持走路,读者说他该怎么办呢? 心中只有西医的请注意了,如果今天这病发生在你身上时,你该如何做呢? 即使给西医弄到死亡为止,还是要相信西医的人,就请不要继续看下去了。 这位教授于四月十六日到我诊所来治疗,初诊时见其四肢末梢已经肥大,这是危症,多不治,但是人命千金,我不出手又交给谁来治呢? 此案例我采用的方式是利用鼻孔通脑的观念,先给予喷鼻粉来刺激鼻子,使得涕水不断被引出,如此可以减少脑中停积液体,预防脑部积水,任何肿瘤的成长,都有二个必要原素,第一就是水的供应,第二是营养的供应,水的来源断绝后,营养的来源就要靠食物的选择,读者请记住,我一再强调维他命不能吃,就是因为维他命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是小分子营养,这会去喂食癌肿,而天然食物是巨分子,只有人体可以吸收,癌细胞是无法吃到的,所以我强力要求病人改变饮食习惯,禁止吃任何只能给你的敌人吃的维他命与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物跟饮料。 针刺穴位我选用睛明、头临泣、太阳、前顶、百会、后顶、风府、天柱、肾俞、痞根、消积、委中、迎香、合谷等穴道,开的处方要保秘,今天是6月12日,病人已经可以看到我们大家长的样子,可以自己走进诊疗室,不须要他太太来缠扶他了,从开始治病至今,病人一直在恢复中,读者认为中医强还是西医强呢?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中医针灸处方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中医针灸处方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针灸是中医里使用率极高的治病方式,中医针灸处方要按照疾病的类型而定,当然也要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有过敏、损害等,可防止针灸时皮肤受到感染,对患者继续针灸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患者未明确针灸的治疗原则时,不要盲目的采取针灸治疗,最好去医院确诊后实施此法的治疗,那么中医针灸处方的四大要素是什么呢? 针灸配穴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腧穴的选取是否恰当,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故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做到有发有方、配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 针灸首先要定穴取穴。准确取穴要求病人有一定的体位,如正坐、侧卧、伸掌、握拳等;常用的取穴方法,一种是根据人体

的自然标志来取穴,如两耳尖直上头顶取百会;一种是以病人一个手指或几个手指某部分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还有一种是把人体各部分的距离,规定为一定的寸,以骨度来取穴。只有确认标志,量好骨度分寸,注意本穴与上下、左右邻近穴的关系,才能达到准确取穴的目的。 (1) 中医、针灸辨证即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和诊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制定出诊断、治疗、观察等的原则和方法。 (2) 治疗法则根据上述辨证,即可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辨证属膀胱湿热,针灸医师就用清热利湿法;脾肾阳虚就用温补脾肾法。 (3)选穴、配穴针灸治病是通过各种刺激方法作用于穴位来实施的。光有治疗还不行,医师要根据一定方案来选取穴位,把不同穴位配合在一起,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4) 具体实施方案找准穴位后,医师就会确定用针刺还是用艾灸,用补法还是用泻法,等等。有了这些具体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骨度分寸 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十二经连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腧穴学歌诀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

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 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 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 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 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回阳九针歌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第一节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发热1. 大椎、曲池、合谷;2.大椎、曲池、复溜;(二)昏迷1.人中;2.十宣;3.合谷、太冲;4.百会、人中、涌泉。(三)虚脱1.百会、神阙、关元;2.关元、命门、足三里; 3.气海、足三里、膏肓;(四)抽搐1.百会、印堂、大椎; 2.合谷、太冲; 3.风府、曲池、涌泉;第二节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一)头痛前额痛1. 印堂、太阳、列缺;2.拈竹、阳白、合谷。偏头痛1. 风池、外关、阳辅;2.悬钟、中渚;后头痛1. 风池、后溪;2.天柱、束骨;百会、至阴。巅顶痛1. 百会、太冲;2.行间、三阴交。(二)耳痛1. 听宫、翳风、外关;2.耳门、液门、太溪。(三)眉棱骨痛1. 拈竹、鱼腰;2.阳白、丝竹空。(四)牙痛1. 合谷、内廷;2.昆仑、太溪。(五)三叉神经痛风池、翳风、合谷;2.眼痛加拈竹、阳白;3.上颌支痛加四白、下关; 4.下颌支痛加颊车、承浆;(六)喉痛1.合谷、少商;2.列确、照海;(七)项痛1.后溪、大椎;2.列缺、天柱;3.落枕、昆仑。(八)胸痛1.膻中、内关;2.郄门、丰隆。(九)心绞痛1.郄门、巨阙;2.大陵、心俞。(十)胃痛1.中脘、足三里;2.内关、公孙;悬枢、脊中、胃俞。(十一)胁肋痛1.支沟、阳陵泉;2.日月、丘墟;

3.期门、太冲。(十二)胆绞痛1. 中脘、胆俞、阳陵泉;2.日月、阳刚、胆囊俞、3.丘墟、太冲。(十三)腹痛1. 中脘、天枢、足三里;2.气海、上巨虚、大横;3.内关、三阴交、公孙。(十四)肾绞痛1. 肾俞、三阴交;2.志室、大溪。(十五)腰痛1. 命门、腰眼、昆仑;2.肾俞、委中、次賿。(十六)尿道痛1. 大赫、中极、曲泉;2.关元、然谷。(十七)肛门痛1. 孔最、长强;2.腰俞、束骨。(十八)足跟痛1. 大陵、女膝、2.肾俞。第三节一般症状对证处方选穴(一)寒战1.气海、关元;2.大椎、间使。(二)头晕1.风池、印堂;2.太冲、内关、侠溪。(三)失眠1.神门、三阴交、大溪; 2.百会、身柱、肝俞; 3.照海、申脉(补阴泻阳)(四)嗜眠1.血海、足三里、心俞;2.申脉、照海(补阳泻阴)(五)多梦1.心俞、神门、太冲;2.厉兑、隐白。(六)多汗1.合谷、复溜;2.肾俞、后溪、通里。(七)盗汗1.后溪、阴郄;2.大椎、合谷。(八)失音1.扶突、合谷、间使;2.廉泉、通里、太溪。(九)嚼肌痉挛1.下关、颊车、合谷。(十)喉头痉挛1.廉泉、扶突、合谷;2.列缺、照海。(十一)鼻塞1. 通天、迎香、合谷;2.风池、上星、列缺。(十二)鼻衄1. 上星; 2.百会、手三里; 3.天府、合谷。(十三)口苦1. 阳辅、灵道。(十四)口臭1. 大陵、前谷;(十五)流涎1. 人中、颊车、合谷;2.承浆、地仓;3.劳宫。(十六)梅核气1. 天突、照海;2.膻中、内关;廉泉、太冲。(十七)胸闷1. 中脘、

常见疾病针灸处方汇编精华版

54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处方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饮、喘证);主穴: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太渊;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 2.支气管哮喘(喘证、哮证、饮证):主穴:肺俞、天突、膻中、定喘、列缺、丰隆;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大椎、风门、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 3.冠心病(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主穴:内关、心俞、膻中、足三里、神门;配穴:膈俞、阴郄、气海、三阴交、太溪、巨阙、命门、太冲、郄门、期门、丰隆、中脘、关元 4.高血压(头痛、眩晕、惊悸、头风)主穴: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配穴:太阳、行问、肾俞、太溪、三阴交、丰隆、内关、神门、气海、关元、命门、神阙 消化系统疾病 5.消化性溃疡(胃脘痛)主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配穴:肝俞、阳陵泉、太冲、内庭、关元、气海、章门、梁门 6.溃疡性结肠炎(泄泻、久泻、大癜泄)主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配穴:隐白、内庭、梁门、公孙 7.胆囊炎、胆结石(胁痛、黄疸、胆胀、腹痛、结胸)主穴: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配穴:中脘、内关、太冲、足三里、胆囊炎、大椎、曲池、合谷 8.膈肌痉挛(呃逆)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配穴:梁门、陷谷、气海、太溪、期门、太冲、攒竹、翳风、中魁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9.泌尿系结石、肾绞痛(石淋、砂淋)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京门;配穴:夹脊敏感点、阴陵泉、委中、太冲、气海、阳陵泉、血海、关元、脾俞、太溪 10.急性尿潴留(癃闭)主穴:三阴交、关元、中极、阴陵泉、中膂俞、会阳;配穴:气海、肾俞、命门、膀胱俞、水道、曲池、委阳 11.慢性前列腺炎(癃闭、精浊)主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会阳、阴陵泉、三阴交;配穴:气海、脾俞、太溪、三焦俞、委阳、行间、会阴 12.阳痿(阴痿)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太冲、配穴: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13.不育症(无嗣)主穴: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穴:心俞、脾俞、内关、气海、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4.糖尿病(消渴、消瘅)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膈俞、心俞、少商、太渊、中脘、胃俞、曲池、内庭、肝俞、命门、复溜、太溪、太冲 15.肥胖症(肥贵人、肌肤盛)主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脾俞、关元、胃俞、曲池、内庭、太冲、内关、肾俞、太溪、照海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6.三叉神经痛(面痛)主穴:太阳、攒竹、鱼腰、四白、颧醪、下关、夹承浆、翳风;配穴:风池、合谷、外关、行问、内庭、然谷、太溪 17.面神经炎(口喎、面瘫)主穴: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内庭或太冲;配穴:、攒竹、承泣、瞳子髎、太阳、颧髎、巨髎、迎香、禾髎、人中、承浆 18.坐骨神经痛(痹证)主穴:腰2~5夹脊、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秩边、委中、承山;配穴:风市、悬中、殷门、次髎、承扶、昆仑

中医针灸处方(干货)

中医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失眠: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 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三叉神经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泄泻: 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 阴交 癃闭: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尿失禁: 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黄疸: 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 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水肿: 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胁痛: 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腹痛: 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坐骨神经痛: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 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呕吐: 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 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呃逆: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感冒: 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疟疾: 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哮喘: 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 隆 癔病: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腰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 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头痛: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 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

中医针灸处方

中医针灸处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内科病症 失眠: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三叉神经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泄泻: 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癃闭: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尿失禁:

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黄疸: 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 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水肿: 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胁痛: 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腹痛: 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坐骨神经痛: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呕吐: 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呃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