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3
骨巨细胞瘤病理分型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骺区域。
它的主要特征是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和骨破坏。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型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细胞密度、细胞排列方式和胞内分泌物质等特征进行分类的。
目前,根据WHO的分类标准,骨巨细胞瘤可分为4个病理类型。
第一型是典型型牙骨巨细胞瘤(Conventional Type)。
典型型牙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骨巨细胞瘤的90%以上。
在该类型中,肿瘤细胞具有多核巨细胞的形态,排列分散或成群。
在瘤细胞间可见到纤维组织和血管。
典型型牙骨巨细胞瘤具有明确的边界,并且瘤细胞间有大量的间质细胞存在。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排列整齐并且细胞形态一致。
第二型是透明细胞型牙骨巨细胞瘤(Clear Cell Variant)。
透明细胞型牙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相对较罕见的类型,占所有骨巨细胞瘤的约2%。
这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胞浆明显透明,核分布不均匀。
胞外间质丰富,并带有血管。
透明细胞型牙骨巨细胞瘤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第三型是封闭型牙骨巨细胞瘤(Aneurysmal Bone Cyst-likeGiant Cell Tumor)。
封闭型牙骨巨细胞瘤是另一种罕见的类型,占所有骨巨细胞瘤的约2%。
这种类型的肿瘤在镜下看起来类似于封闭型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它具有血管扩张和囊腔形成的特点,在镜下也可见到多核巨细胞。
第四型是间变型牙骨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间变型牙骨巨细胞瘤是最罕见的类型,占所有骨巨细胞瘤的约1%。
这种类型的肿瘤与其他类型的巨细胞瘤不同,因为它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
间变型牙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异形性和核分裂,局部浸润和转移的可能性也更高。
总的来说,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型根据细胞形态、细胞密度、细胞排列方式和胞内分泌物质等特征进行分类。
骨巨细胞瘤ICD-10诊断标准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ICD-10编码为M8717/1。
以下是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1.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通常为间歇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剧。
肿瘤通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
临床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CT能显示骨皮质变薄无膨胀,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溶骨区内有间隔或斑点钙化影;MRI表现病变部位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其间可见条带状影,部分病例可见线状分隔。
3.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片状或条状瘤细胞组成,这些瘤细胞由薄而弯曲的纤维分隔开。
肿瘤细胞的核大小不一,染色深,形状不规则,可见核仁。
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多核现象。
4.遗传因素骨巨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患骨巨细胞瘤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P53、COL1A1和RANKL等。
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一部分。
5.治疗方式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切除肿瘤并重建骨骼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肿瘤,可以采取放疗或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对于每个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类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其病理分类有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是指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不伴随其他病变。
根据病理学特征,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 经典型骨巨细胞瘤经典型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占原发性骨巨细胞瘤的大多数。
病理上主要特征是肿瘤组织中散在分布的巨细胞,巨细胞周围有富血管的纤维组织包绕,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染。
此外,肿瘤细胞呈多核巨细胞的形态,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嗜碱性粒体。
2. 富有血管型骨巨细胞瘤富有血管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亚型,其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富含血管。
病理上,肿瘤细胞核呈多形性,细胞质丰富,巨细胞核多呈马蹄形,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碱性粒体。
3. 少巨细胞型骨巨细胞瘤少巨细胞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亚型,其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巨细胞数量较少。
病理上,肿瘤细胞核形态规则,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染。
二、继发性骨巨细胞瘤继发性骨巨细胞瘤是指由其他病变引起的巨细胞瘤。
根据引起骨巨细胞瘤的病变类型,继发性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相关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种骨骼发育异常的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中纤维结构增生。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伴随骨巨细胞瘤的发生,病理上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巨细胞分布不均匀。
2. 骨囊肿相关骨巨细胞瘤骨囊肿(bone cyst)是一种以骨质破坏和囊肿形成为特征的病变。
骨囊肿可合并骨巨细胞瘤的发生,病理上可见囊肿内壁上有散在的巨细胞。
3. 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可在骨肉瘤的病灶中出现。
病理上可见恶性肿瘤细胞和巨细胞混杂分布。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骨肉瘤时,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与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相似。
骨肿瘤考点总结骨肿瘤良性肿瘤骨巨细胞瘤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骨的瘤样病损知识点一良性肿瘤一、良性肿瘤(一)骨瘤(了解)大多发生于颅骨和下颌骨,有时长入鼻窦,表现为骨性肿块,为真性骨瘤,无软骨帽和滑囊。
属G0T0M0。
对于肿瘤小而无明显症状者,可以不作治疗。
对有明显症状或严重影响美容者,可行切除术,预后良好。
(二)骨样骨瘤(了解)1.为一个孤立、小圆形或圆形的痛性病变,少见,好发年龄15~25岁。
好发部位下肢长骨。
病理特征: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瘤巢,被反应骨包围。
不持续性生长,肿瘤直径很少超过1cm。
2.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性疼痛。
多可用阿司匹林止痛。
病损如邻近关节,可出现关节炎症状,影响关节功能。
3.属G0T0M0。
明确诊断后应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瘤巢及其外围的骨组织可防止复发。
术后疼痛很快消失。
(三)骨软骨瘤1.较常见好发年龄:青少年。
好发部位:长骨的干骺端。
病理特征:此肿瘤属软骨源性,其结构包括骨组织和其上的软骨帽(骨组织由表面生长的软骨帽逐渐骨化而成)。
约1%的单纯骨软骨瘤可恶变,而多发骨软骨瘤及广基底的骨软骨瘤有明显恶变倾向。
骨软骨瘤与周围的肌或肌腱反复摩擦,可形成附加滑囊。
2.临床表现可长期无症状,若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以及其表面的滑囊发生炎症,可产生疼痛。
体检所见肿块较X线片显示得大。
3.X线表现在干骺端可见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正常骨相连。
其突起可带蒂,也可无蒂。
软骨帽可呈不规则钙化。
4.属G0T0M0,一般不需治疗若肿瘤生长快,影响活动功能,或压迫神经,血管,以及肿瘤自身发生骨折时,应做切除术。
切除应从肿瘤基底周围部分正常骨组织开始,包括纤维膜或滑囊、软骨帽,以及肿瘤本身一并彻底切除,防止复发。
(四)软骨瘤1.以透明软骨为主要病变位于骨中心者称内生软骨瘤,较多见;偏心向外突出者称骨膜下软骨瘤,较少见。
好发部位:手和足的管状骨。
多发性软骨瘤恶变多形成软骨肉瘤。
2.临床表现以无痛肿胀居多,可在摄片时偶尔发现。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常识
一、概述
巨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发性骨肿瘤之一,会穿过骨皮质,形成卵细胞胞块,通过刮除术后它的复发率是非常的高,有少数会出现局部的病变就会出现转移,本病,一般在二十岁到五十岁,发病与性发病比较的高,会随着病情的扩展组件,侵蚀到身体的其他组织,引起巨骨细胞瘤的病因,不是很清楚他的,留住只睡功非常的丰富,像肉芽组织,细胞核比较的大形态像肉瘤。
二、步骤/方法:
1、诊断巨贾细胞瘤,它的诊断要点,临床上是出现了关节疼痛,并且出现了肿胀,会出现功能障碍,通过x线可以看到膨胀性的姑婆患病与比较的清楚,一般会有明显的包块。
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有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单核细胞群组成。
2、治疗骨巨细胞瘤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或者是植入制剂或者是异体骨制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本病的复发率非常的高,对于手术困难者可以通过放疗,但是放疗后很容易会发生肉瘤变的情况。
3、可以通过方式方法来进行治疗,对于切除后功能影响过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放射的治疗效果一般还是比较不错的,到时候也要常记得去医院复诊,注意有没有出现局部复发或者是出现恶性转移或者出现肺部转移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1.0几分之几早治疗。
三、注意事项:
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不要有一些太过于剧烈的运动,适当的散散步还是可以的,平时要补充蛋白质,多喝牛奶,多吃鸡蛋都是大太阳,心情要保持愉悦,做完手术后定期复查。
早读|中国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重点速览!一、概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原发良性骨肿瘤的23.96%,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61%,高于国外文献报道(3%~8%)[1]。
GCT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妊娠期女性,肿瘤生长有加快的倾向[2,3,4,5]。
其好发生于青壮年,20~40岁为发病高峰;罕见于骨骺闭合之前(尤其为10岁之前)[3,6,7];>50岁患者亦不多见[8]。
GCT常发生于长骨骨端,一般为单发,约50%~60%的病变位于膝关节周围,极少发生于长骨骨干。
脊柱椎体和骨盆髋臼是中轴骨GCT的好发部位[9]。
多发GCT的发生率极低,约占GCT的1%[10]。
文献报道肿瘤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0%~40%,恶变率<1%,肺转移发生率平均为3%(1%~9%)[6,11,12,13,14]。
鉴于GCT在我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发病于青壮年、肿瘤刮除术后复发率高、肺转移发生率低、患者生存时间长等特点,并且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存在流程不规范、手术方式与治疗策略选择不恰当导致远期临床疗效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与功能。
为进一步规范GCT的临床诊治,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疗效,故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共同讨论,针对目前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定本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从事骨肿瘤诊疗的骨科和相关学科医生。
二、定义GCT是一种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的原发性骨肿瘤,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为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单核基质细胞。
2013年出版的第4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将骨巨细胞瘤以'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命名,定义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归为1,其ICD-O编码为9250/1[6]。
骨巨细胞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病因,骨巨细胞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骨巨细胞瘤病因*一、发病原因病因尚不明确。
瘤组织循环丰富,质软而脆性大,似肉芽组织,易出血,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一度:约有一半的巨细胞瘤属于此类,为明显良性,巨细胞很多,少有细胞分裂,注意需全部肿瘤都是一度才能判断为一度肿瘤。
二度:恶性或良性不易区别,间质细胞较多,巨细胞较一度为少。
三度:为明显恶性,发生较少,间质细胞多,细胞核大,形态如肉瘤,细胞分裂多,巨细胞较少而小,核数目亦少,一,二度可转化为三度。
*二、发病机制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与其他实质性肿瘤相比,骨巨细胞瘤的瘤组织十分松软脆弱,血供丰富,瘤组织呈红褐色,肉眼可见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物质沉积,囊样变多见,近边缘部位有时可刮出较硬韧组织,是由于反应性纤维组织成分较多之故,病理检查应在中心部位由典型瘤组织取材,否则会作出错误判断。
骨巨细胞瘤镜下特征: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于大量圆形,椭圆形或肥硕的短梭形单核间质细胞中,两者的胞核无论在体积,形状及染色方面均十分相像,肿瘤富有血管,常伴有出血,出血区的间质细胞中有时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多核巨细胞绝无吞噬现象,多核巨细胞的核数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核可发生固缩,深染,显示衰老退变现象;大多数多核巨细胞的核显示正常结构,是为幼嫩巨细胞,表明多核巨细胞在体内有衰老过程,多核巨细胞的胞核极少呈现有丝分裂,随着衰老过程的进展,胞核向巨细胞中央聚集的现象愈加明显。
只有单核性的间质细胞有分裂能力,多核巨细胞毫无分裂潜能。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骨巨细胞瘤病因,骨巨细胞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骨巨细胞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骨巨细胞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发生在骨骼中,特别是在长骨的表面。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特征是骨质破坏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一、病理学特征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 骨质破坏
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方式是破坏性的,它能够破坏周围的骨质,形成一个空腔。
这个空腔通常充满了红色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在病理学上,这种骨质破坏被称为“骨皮质破坏”。
2. 多核巨细胞的形成
多核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5个或更多的核,它们是由单核巨细胞合并而成的。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不一,它们的形态也不同。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3. 间充质细胞的形成
间充质细胞是指一类非常丰富的细胞,它们位于多核巨细胞周围。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形态,它们的大小和数量与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间充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骨基质,它们能够形成新的骨组织。
4. 骨肿瘤的分级
根据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以及间充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骨巨细胞瘤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级别。
一级骨巨细胞瘤通常具有较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更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三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最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病理学标本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标本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 X线照片
X线照片是鉴别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X线照片能够
显示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
2. 病理学切片
病理学切片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关键。
在病理学切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是通过病理学切片进行的。
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鉴别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
三、病理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通常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的:
1. 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
2. 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骨巨细胞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四、治疗方法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
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彻底清除肿瘤。
放疗和化疗主要是辅助治疗,它们能够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和预防复发。
总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它的主要特征是骨质破坏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
通过病理学切片、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确定骨巨细胞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