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4.70 KB
- 文档页数:2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标准资料目录一、非织造布的定义 (3)二、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 (3)2.1干法成网法 (3)2.2 聚合物纺丝成网法 (3)2.3 湿法成网法 (3)三、非织造布按用途分类 (3)3.1服装、鞋类产品用非织造布 (3)3.2医疗卫生非织造布 (3)3.3日用装饰类非织造布 (3)3.4 工业用非织造布 (3)3.5土木工程、建筑用非织造布 (3)3.6农业、园艺用非织造布 (3)四、非织造布的特点 (3)五、非织造布的几种典型结构 (4)5.1纤网中部分纤维得到加固的结构 (4)5.2纤网由外加纱线得到加固的结构 (4)5.3纤网由粘合作用得到加固的结构 (4)六、非织造布测试 (4)6.1非织造布用纤维原料及性能测试 (4)6.2非织造布对纤维原料的基本要求 (4)6.3非织造布的特征指标及测试 (5)6.4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及测试 (6)6.5非织造材料品质指标的测试 (7)6.6非织造布功能性的测试 (9)6.7土工布性能的测试 (10)6.8粘合衬测试必检项目 (10)6.9非织造过滤材料及其测试 (11)6.10测试方法 (12)七、纤网生产方法的鉴别 (14)八、各种加固方法所具备的特点 (16)一、非织造布的定义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形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不包括纸、针织物、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二、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2.1干法成网法机械加固法(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化学粘合法(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溶剂粘合法)、热粘合法(热熔法、热轧法)2.2 聚合物纺丝成网法纺粘法、熔喷法、膜裂法、闪蒸法2.3 湿法成网法圆网法、斜网法三、非织造布按用途分类3.1服装、鞋类产品用非织造布衬布、衬里;服装内外衣;非织造布保暖絮片;3.2医疗卫生非织造布卫生巾、尿布;手术衣帽;3.3日用装饰类非织造布地毯;室内装饰织物;3.4 工业用非织造布工业过滤材料;绝缘材料(电缆布、蓄电池隔板布、碳素毡绝热材料);汽车用非织造布;纺织、造纸用非织造布;3.5土木工程、建筑用非织造布路基布、土工布、防雨材料等;3.6农业、园艺用非织造布丰收布、保温布、护根育秧布等。
复合非织造布(行业试行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纶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布(以下简称为SMS)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和标志要求、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丙纶为主原料的10g/m2—>80g/m2丙纶SMS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44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 5453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测定GB/T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FZ/T 60003 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FZ/T 64004 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FZ/T 60005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3 名词术语GB/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硬块是指熔体滴落导致的硬块.僵丝是指未经牵伸的硬丝条.翻网是指产品在未经加固之前,因被异物挂扯,造成纤维网严重不均匀的现象.折叠微孔: 指的是产品的表面的类似针孔大小的破洞. 对于用做卫生和医疗的产品, 不允许有微孔.气味: 不允许有异常气味.破洞/撕裂/割口: 不允许有任何破洞/撕裂/割口翻网/折叠:小于5cm宽的每千米不得多于10个; 大于5cm宽的,每千米不得多于1个.折皱: 不允许有连续性的死皱.未加固面积: 不允许有超过5个相连压点缺损。
布卷的外观: 应干净、整齐,无烂边、可见疵点.接头: 纸尿裤/片和妇女卫生巾用材,每个布卷的接头数,每1000米不允许超过1个.5 试验方法外观的检验在充足的光线下,用正常的感官检验,且用精度为1mm的直尺或钢尺测量.. 物理性能的检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按FZ/T 60003-1991规定。
断裂强力和伸长的测定按FZ/T 60005-1991规定。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
非织造材料是一种无纺布,它的制造和应用涵盖了各个工程领域。
为了确保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许多技术标准被开发和使用。
下面是一些与非织造材料和工程相关领域技术标准的示例:
1. GB/T 28004-2011:非织造布分类术语和定义
2. GB/T 2910-2009:非织造布扭斜度测定方法
3. GB/T 2911-2009:非织造布厚度测定方法
4. GB/T 28001-2011:非织造布理化性能测定方法
5. GB/T 24218.1-2009:非织造布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第1部分:拉伸性能测定
6. GB/T 24218.2-2009:非织造布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第2部分:压缩性能测定
7. GB/T 24218.3-2009:非织造布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第3部分:抗剪性能测定
8. GB/T 24218.4-2009:非织造布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第4部分:撕裂性能测定
9. GB/T 24218.5-2009:非织造布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第5部分:穿刺性能测定
这些标准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能涵盖的检测等级、检测方法、检验规则等参数也会有所不同。
在使用这些标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执行标准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是现代高效过滤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标准是保证其过滤性能和安全卫生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执行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标准介绍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执行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为GB/T 14295-2008和GB/T 17683-1999。
GB/T 14295-2008是我国国家标准,针对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其中涵盖的内容包括:材料、结构、性能、外观、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
GB/T 17683-1999则是关于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初效过滤净化器的规定,其中规定了初效过滤布、初效过滤棉和初效过滤网的技术要求。
对于初效过滤棉,其要求包括:材料、物理性能、清洗后性能、外观、包装、标识等方面。
二、标准内容1. 材料要求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管材材料以聚酯为主,不得使用颜料、防腐剂等有害物质。
材料中断丝和短纤维含量应不超过15%。
2. 物理性能要求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全长、外径、内径、密度、耐压性能等物理性能应符合标准规定。
比如:过滤棉密度应在70-120kg/m³之间,压缩率不应超过20%。
3. 清洗后性能要求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过滤性能在清洗后应保持至少80%以上。
每次清洗后的性能差异不应超过15%。
4. 外观要求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的外观不应有密度不匀、色差过大、杂质、破损等问题。
5. 包装、标识要求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应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下包装,并标明产品规格、型号、注册商标、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生产厂家等信息。
三、注意事项1. 使用前应按标准要求检查物理性能和外观,确保产品质量。
2. 在可能受到水、油、化学物质等影响的环境下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3. 非织造布初效过滤棉使用寿命与过滤环境、使用方法等因素有关,如出现堵塞或使用时间过长,应及时更换。
4. 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振动和冲击,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本条标准FZ/T 6 00 06-91方法A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9073-4-198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四部分:抗撕裂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非织造布撕破强力的方法,A法--梯形法,B法--落锤法。
A法--梯形法适用于各类非织造布。
B法--落锤法仅适用于其质量在120g/m2以下的薄型非织造布的撕破强力的测定。
2 引用标准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3 A法--梯形法3.1 原理将画有梯形的条形试样,在其梯形短边中点剪一条一定长度的切口作为撕裂起始点,然后将梯形试样沿夹持线夹于强力试验机的上下夹钳口内,对试样施加连续增加的负荷,使试样沿着切口撕裂并逐渐扩展直至试样全部撕断。
3.2 仪器3.2.1 可采用等速牵引型(CRT)强力试验机,也可采用等速伸长型(CRE)强力试验机。
仲裁性试验或在发生争议时,以CRE型为准。
3.2.2 夹持试样的夹钳要有足够的宽度使试样的宽度被全部夹住,在测试时试样在夹钳口中不可有滑移现象发生。
3.3 取样样品上不得有影响试验质量的明显折痕和疵点,在距离布端1m以上处取样,每个品种剪取1m长样品。
3.4 试样的制备3.4.1 在样品上离开布边100mm,按平行排列的方式裁取纵向和横向试样各10条。
一般可比规定条数多裁一些,以供备用。
3.4.2 试样的尺寸:先裁剪成宽为50mm以及长度不得小于200mm的条样。
3.4.3 用梯形样板(其尺寸如图1所示)在条样上划出梯形的斜边即夹持线,并在梯形短边的正中处,剪一条垂直于短边的10mm长的切口。
3.5 试样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 6529规定对试样进行预调湿和调湿处理。
试验在GB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进行,仲裁性试验采用二级标准大气。
3.6 试验步骤3.6.1 测试前校正好上下两夹钳之间的隔距100±1mm。
3.6.2 调整好下夹钳的牵引速度为100mm/min。
国家强制性标准GZ17570
1.材料要求:标准规定非织造布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对不同类型的非织造布的材料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例如,对于防
水性能的要求,标准规定了材料的防水指数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非
织造布的防水性能符合要求。
2.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标准详细规定了非织造布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厚度、重量、透气性、拉伸强度等。
这些测试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
非织造布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符合标准规定。
3.技术要求:标准对非织造布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生产
工艺要求、工艺控制要求等。
例如,对于纺丝工艺,标准规定了纺丝设备
的要求和纺丝工艺的控制要求,以确保非织造布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标识和包装:标准对非织造布的标识和包装进行了规范,要求在非
织造布上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厂家名称等信息,并指定
了包装方式和运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FZ/T 60005—91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9073—3—198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三部分:拉伸强力及伸长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非织造布。
2 引用标准GB 3923 机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3 原理对规定尺寸的试样,沿试样长度方向拉伸至断裂,记录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
4 仪器和用具4.1 拉伸试验仪:可使用CRT(等速牵引)或CRE(等速伸长)两种类型的拉伸仪。
拉伸试验仪应满足GB 3923中的有关要求。
使用CRT型仪器时,使用范围应在全量程的20%~80%之间。
仲裁性试验或在发生争议时,以CRE型为准。
4.2 为做湿态试验,应备有能把试样浸没在水中的设备及蒸馏水或无离子水。
4.5 剪刀及钢尺。
5 样品5.1 按有关的产晶标准规定或有关方面的协议采取试样。
或者每个品种剪取1m样品。
5.2 要求样晶具有代表性,确保所取试样没有明显的裂痕和折皱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6 试样的制备6.1 在离布边至少100mm处按GB 3923附录B规定的平行法裁取试样,仲裁性试验采用梯形法裁取试样。
6.2 在样品的纵向(机器输出方向)和横向(布匹幅宽方向)各裁取5块以上试样,并使试样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纵向(机器输出方向)和横向(布匹幅宽方向)。
6.3 试样的宽度为50±0.5mm,长度应满足名义夹持距离200mm。
7 试样的调湿与标准大气7.1 试样的预调湿按GB 6529第3章规定进行,调湿按第4章进行或在规定标准大气中平衡24h以上。
7.2 试验在GB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进行,仲裁性试验采用一级标准大气。
非织造布基本知识一、非织造布的定义非织造布(nonwoven),又称无纺布、不织布。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
不包括纸以及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毡制品(不论这种制品是否经过针刺加固)。
纤维可以是天然的或者是化学加工的,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
注:1、湿法非织造布与湿法造纸的区别在于非织造布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 、其纤维成分中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00的纤维(不包括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占50%以上的质量;b、其纤维成分中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00的纤维(不包括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占30%以上的质量,并且其密度小于0.4/c m⒊2、不认为粘胶纤维是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
二、纤维原料适用于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种类很多,主要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为了制得不同性能、用途和风格的非织造布,还可以使用高性能特种纤维和功能化、差别化纤维。
(一)天然纤维:如棉、毛、麻、丝等;(二)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维纶等;(三)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如:低熔点热粘合纤维(ES纤维、改性丙纶、共聚酰胺、共聚酯等);超细纤维(纤度小于0.3dtex);三维卷曲中空纤维;有色纤维;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聚醚酮等);水溶性纤维(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羟甲基纤维素纤维等)(四)用于非织造布的主要化学纤维和特种纤维的性能(表略)三、非织造布分类非织造布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非织造部加工路线:纤网成形的方法及产品用途的分类,下表是按非织造布的纤网成形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四、非织造布的产品与应用(一)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尿布、卫生巾用面料;手术用罩衫、帽套、鞋套、口罩、面罩、医院病人、病床床单、垫褥、枕套、防菌帘布;湿毛巾、棉球、消毒包布;白血球分离材料、人造皮肤;有辐射场合使用劳动保护服的基本材料;医用胶布底布、绷带底布、伤口敷布、伤口软垫、吸血布。
非织造布克重测试标准
非织造布克重测试是评估非织造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测试:
1. 国际标准:ISO 9073-1:2019 "纺织品--非织造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质量指标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非织造布的克重测量方法。
2. 美国标准:ASTM D3776 "标准测试方法-自重法测定织物长度"。
该标准描述了用自重法测量织物长度,用于计算克重的方法。
3. 欧洲标准:EN 29073-1 "纺织品--非织造物--第1部分:确定质量参数"。
该标准规定了非织造物的质量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克重的测量。
以上标准均可用于测试非织造布的克重。
测试方法是将一定面积的样品取下,通过测量重量来计算克重。
具体的测试步骤和计算公式可以参考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
无纺布的行业标准
无纺布,规范叫法是非织造布。
涉及的标准,除了GB/T 5709-1997《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是国家标准外,其余均为纺织行业标准。
主要有:
FZ/T 60002-1991《非织造布定义》
FZ/T 60003-1991《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 60004-1991《非织造布厚度的测定》
FZ/T 60005-1991《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FZ/T 60006-1991《非织造布撕破强力的测定》
FZ/T 60017-1993《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性试验方法》
FZ/T 60018-1993《非织造布衬里材料水洗试验方法》
FZ/T 60019-1994《非织造布破裂强力试验方法》
FZ/T 60020-1995《服装衬里用非织造布回弹性试验方法圆环法》FZ/T 64004-1993《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
FZ/T 64005-1996《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
FZ/T 64009-2000《非织造热熔粘合衬布》
FZ/T 64012.1-2001《水刺法非织造布第1部分:合成革基布》
FZ/T 64012.2-2001《水刺法非织造布第2部分:卫生用卷材》
最常用的非织造布是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其产品适用标准为FZ/T 64004-1993《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
非织造布购物袋标准
非织造布购物袋标准是指购物袋所需符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购物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能。
1. 尺寸标准:购物袋尺寸应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计,并符合相
关国家标准。
2. 材料要求:选用环保、耐用的非织造布材料,符合相关国家
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3. 承重能力:购物袋承重能力应符合使用需求,不低于相关国
家标准要求。
4. 印刷要求:印刷应清晰、耐久,不掉色,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 使用寿命:购物袋使用寿命应符合使用需求,不低于相关国
家标准要求。
6. 标识要求:购物袋上应标注生产厂家、材料、尺寸、承重、
使用寿命等信息。
7. 环保要求:购物袋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可重复使用,可回收。
8. 检测要求:购物袋应符合相关质量检测标准,通过检测后方
可投入市场销售。
以上是非织造布购物袋标准的主要内容,使用者在购买和使用购物袋时应仔细查看标准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环保性能。
- 1 -。
美妆非织造布国标美妆非织造布是一种新型的面膜材料,以其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舒适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保证美妆非织造布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本文将以国标《美妆非织造布》为主题,详细介绍其标准制定背景、制定原则、测试项目和评定标准。
一、标准制定背景面膜作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美容产品,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引导企业生产具备良好质量和安全性的美妆非织造布,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相关部门鉴于市场需求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管控的要求,决定制定美妆非织造布的国家标准。
二、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标准需要符合科学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测试项目和评定标准,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2.客观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介入,以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确保标准的公正性;3.可操作性原则:标准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企业能够在生产中更好地遵循和执行;4.先进性原则:制定标准需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科学发展水平,兼顾产品质量的改进和国际标准的接轨。
三、测试项目1.外观质量:包括布料颜色、染料牢度、印花质量等;2.物理性能:包括吸湿性、耐磨性、拉伸性、断裂强力等;3.化学性能:包括pH值、重金属含量、甲醛释放量等;4.安全性:包括细菌数量、霉菌数量、致敏性等;5.透气性:包括气候室渗透度、湿度透过性等。
四、评定标准1.外观质量:颜色应鲜艳均匀,无明显缺陷;染料牢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印花质量应清晰不掉色;2.物理性能:吸湿性不低于30%,耐磨性不低于5000次,拉伸性不低于2N,断裂强力不低于8N;3.化学性能:pH值应在肌肤适应范围内,重金属含量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甲醛释放量不超过0.5mg/kg;4.安全性:细菌数量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霉菌数量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致敏性不应引起明显的过敏反应;5.透气性:气候室渗透度不低于1000g/m²·24h,湿度透过性不低于1500g/m²·24h。
本条标准FZ/T 6 00 06-91方法A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9073-4-198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四部分:抗撕裂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非织造布撕破强力的方法,A法--梯形法,B法--落锤法。
A法--梯形法适用于各类非织造布。
B法--落锤法仅适用于其质量在120g/m2以下的薄型非织造布的撕破强力的测定。
2 引用标准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3 A法--梯形法3.1 原理将画有梯形的条形试样,在其梯形短边中点剪一条一定长度的切口作为撕裂起始点,然后将梯形试样沿夹持线夹于强力试验机的上下夹钳口内,对试样施加连续增加的负荷,使试样沿着切口撕裂并逐渐扩展直至试样全部撕断。
3.2 仪器3.2.1 可采用等速牵引型(CRT)强力试验机,也可采用等速伸长型(CRE)强力试验机。
仲裁性试验或在发生争议时,以CRE型为准。
3.2.2 夹持试样的夹钳要有足够的宽度使试样的宽度被全部夹住,在测试时试样在夹钳口中不可有滑移现象发生。
3.3 取样样品上不得有影响试验质量的明显折痕和疵点,在距离布端1m以上处取样,每个品种剪取1m长样品。
3.4 试样的制备3.4.1 在样品上离开布边100mm,按平行排列的方式裁取纵向和横向试样各10条。
一般可比规定条数多裁一些,以供备用。
3.4.2 试样的尺寸:先裁剪成宽为50mm以及长度不得小于200mm的条样。
3.4.3 用梯形样板(其尺寸如图1所示)在条样上划出梯形的斜边即夹持线,并在梯形短边的正中处,剪一条垂直于短边的10mm长的切口。
3.5 试样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 6529规定对试样进行预调湿和调湿处理。
试验在GB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进行,仲裁性试验采用二级标准大气。
3.6 试验步骤3.6.1 测试前校正好上下两夹钳之间的隔距100±1mm。
3.6.2 调整好下夹钳的牵引速度为100mm/min。
浙江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GZ非织造布350-2011一、适用范围1.本评价规则适用于浙江省内纺粘法、水刺法、针刺法、热轧法、粘合法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2.土工类产品不适用于本评价规则。
二、检验依据FZ/T 64004-1993 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FZ/T 64005-1996 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FZ/T 64012.2-2001 水刺法非织造布第2部分:卫生用卷材GB/T 24248-2009 纺织品合成革用非织造基布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5296.4-1998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三、抽样方法和样品数量1.抽样方法抽样应在受检单位售柜或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或在生产企业生产线末端并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2.样品数量产品在同规格、同色号、同等级、同一批次中随机取2卷,进行现场外观检验;完成外观检验后,在其中一卷离布端5米处整幅抽取样品10 m(幅宽在90cm以下抽取样品加倍),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为检验样,另一份为备样。
需做甲醛项目的产品,另取约1 m2分2份,密封保存。
3.注意事项(1)样品应经受检单位对其有效性以及安全技术类别(婴幼儿用品产品、直接接触皮肤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洗涤方法进行确认。
(2)产品规定有明示质量指标时,应在抽样单上注明。
企业应提供单位面积质量、幅宽、等级、分类、类型等指标,若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为经备案的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则视其企业标准为明示质量指标,并要求企业提供其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文本。
(3)现场检验的记录应经受检单位确认。
(4)受捡样品在贮运过程中,应保证不破损、不沾污、不受潮、防雨淋、不得长期曝晒,远离热源。
四、检验项目表1 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注:1、经销单位的检查项目为标识,平方米质量偏差、断裂强力、缩水率、热收缩率项目和GB18401-2003全项目。
非织造布含油率标准非织造布是一种由纤维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结合成面料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产生广泛的面料,用途包括汽车内饰、过滤和清洁布以及医疗和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
非织造布的质量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含油率的标准。
含油率是指非织造布中油的含量。
在许多应用中,控制含油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性能和质量。
非织造布的制造过程是通过将短纤维或纤维素在机器内构成纤网,然后对其进行化学处理或物理加工,例如压缩、汽化、卷起、加热等,最终使其形成一块织物。
如果纤网中含有较高的油含量,则可能影响膨胀和收缩,从而影响表面质量和织物的物理性能。
为了满足各种应用和行业的需求,非织造布的含油率标准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含油率非常小,通常控制在0.1%以下。
然而,在特定的应用中,含油率可能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例如汽车内饰、清洗布和护理产品等。
在这些应用中,含油率标准通常被控制在0.5%或更高水平。
在汽车内饰行业中,含油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通过控制含油率,可以保证汽车内饰的表面质量和可靠性。
在这个领域,含油率的标准通常是0.2%以下。
超过这个级别可能会影响内饰的耐久性和清洁性能。
在医疗和个人护理行业中,控制含油率也是非常关键的。
高含油率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这些应用中,含油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水平,通常小于0.1%。
总之,非织造布的含油率标准因应用而异。
在选择非织造布时,必须考虑所需的含油率水平,并选择符合要求的面料。
控制含油率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非织造布标准
非织造布标准是指对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的规定和要求,用于保证非织造布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纺
织品,它是由一系列纤维或者纤维的集合体通过机械、热力或化学方
法相互结合而成的。
非织造布标准是对这种材料的机械强度、水分吸收、透气性、耐水性等性能的规定,以便对不同类型的非织造布进行
有效的控制和检测。
非织造布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每种非织
造布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根据用途和性能,非织造布标准分为
多个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食品级非织造布标准。
用于生产一次性餐具、餐巾纸等,食
品级非织造布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不能含有任何有害物质。
2. 医用非织造布标准。
用于制作医用口罩、手术用无菌袋等。
医用非织造布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能,且应符合医用用品的
标准。
如欧洲标准EN14683。
3. 工业用非织造布标准。
工业用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要求具备强度高,耐磨损、韧性好、防水等
性能,能适应不同环境和温度条件。
4. 农业用非织造布标准。
主要用于农业防护、土壤保护、园艺
等方面,主要要求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温、透气、保湿、防水等性能。
非织造布标准还包括材料的成分及组成、表面处理、厚度、重量、尺寸、外观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用途和性能的非织造布,
标准有明确的区分。
非织造布标准的实施对于同行业生产商以及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生产商可根据标准要求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以保
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合格率。
用户可根据标准来选择合适的非织造
布产品,以符合其特定用途和要求。
非织造布标准还可以作为国际间
贸易中的技术标准,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规范化。
非织造布标准是保证非织造布质量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要求,可以有效地规范非织造布的生产和使用。
随着非织造布的广泛应用,相关标准也会逐步完善和更新,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