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7
河南工程学院《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考查课专业论文论文题目非织造的应用及前景学生姓名:***20142030113学院:纺织学院专业班级:现纺1431专业课程: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任课教师:***非织造布的应用及前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织造布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家用生活用品、装饰用品、医用、服装服饰、工业、农业等领域无不渗透。
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纺织工业的一门新技术,它以其工艺过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产品品种多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工业”。
关键词:应用、无纺布、医学前言: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正文:我国国家标准GB/T 5709——1997《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对非织造布的定义是: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
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主要用途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3)服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是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研究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
首先,我们对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该材料由纤维束构成,每个纤维束中包含许多纤维丝。
这些纤维丝以海岛型结构排列,即在纤维丝的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小岛状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孔隙度,从而提高了其透气性和吸湿性。
接着,我们对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和高韧性。
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此外,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电子领域和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最后,我们讨论了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在纺织行业中,它可以用于制造高品质的服装、家居纺织品和工业用纺织品。
在建筑行业中,它可以用于制造隔音材料和过滤材料。
在医疗领域中,它可以用于制造医用绷带和手术衣。
此外,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能源存储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综上所述,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卓越的性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我们相信,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中,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非织造技术论文纺粘法在制造技术、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下面小编整理了非织造技术论文,欢迎阅读!非织造技术论文篇一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摘要】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不仅在工艺路线和设备结构等方面有独特的地方,而且加工的产品也各有其特点。
本文就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发展引言近年来,由于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生产流程短、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优良和应用范围广,迎合了当今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向高性能、薄型化方向发展,所以,我国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在工艺、设备、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
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不仅在工艺路线和设备结构等方面有独特的地方,而且加工的产品也各有其特点。
本文就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特点1.1工艺流程短传统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为: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加固--卷绕,而纺粘法工艺流程为:切片干燥--挤压纺丝--牵伸--分丝铺网--加固--卷绕,可省去纤维切断、打包、开包、开清、混合、梳理多道工序,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一条纺粘生产线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多的可达10000吨,生产能力高。
1.2产品机械性能好纺粘法非织造布系长丝直接成网,在受到拉伸时,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
1.3生产成本低由于生产流程短,生产速度高,纺丝成网非织造布除一次投资大外,产品的综合生产成本较低。
1.4管理简易由于纺丝成网法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在生产工艺方面,容易实现生产的精确控制。
调整产品定量只需控制聚合物的挤出量和成网速度即可达到。
2. 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趋势2.1高速化德国的莱芬豪舍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ReicofilⅣ型设备。
该设备在冷却、拉伸、铺网等工艺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了正压牵伸的力度,使纺丝速度进一步提高。
纺丙纶的最高纺丝速度由原来的3500米/分,提高至5000米/分;同时加宽喷丝板宽度,由原来的160mm加宽至220mm;孔数由原来每米5000孔提高到7000孔。
[1]非织造布技术概论/马建伟,陈韶娟主编.—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8
[2]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郭秉臣主编.—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7
[3]非织造学/柯勤飞、靳向煜主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
[4]非织造布/邢声远,张建春,岳素娟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5]中国纺织报.2008.9
[6]郭合信.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发展现状与展望[J].非织造布,2003
[7]郭合信.世界非织造布的发展对中国的启迪[J].非织造布,2003
[8]马建伟.非织造布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
[9]王延熹.非织造布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10]言宏元主编.非织造工艺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非织造布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非织造布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现状,对非织造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非织造布材料的定义和特点非织造布是一种由纤维或微纤维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相互交织、缩合或粘合起来的布料,具有特定的纤维排列和肌理形态,并且无需纱线作为基础。
非织造布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布料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和过滤性能。
2. 拉伸强度高,而且耐磨损、耐撕裂、难燃等性能优异。
3. 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制造出各种形状、厚度和规格的布料。
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技术目前生产非织造布的主要技术包括:热轧缩合法、针刺法、水流淋加法、高压旋转喷涂法、热风定形法、干法粘合法等。
针刺法是一种常用的制造非织造布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针刺机采用尖头针穿插于纤维间,使纤维相互交织、蓬松,从而形成一种透气、吸水强的三维结构。
水流淋加法是一种以原短纤维或再生纤维为原材料,通过将纤维在高速喷流的冲击力下,将纤维分散到细小纤维,然后通过水流淋加做成非织造布。
三、非织造布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布是医疗卫生用品重要的材料之一,如口罩、消毒巾、医用敷料等产品,具有抗菌、透气、吸水性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2. 服装纺织领域非织造布是现代新型纺织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服装、鞋袜等产品中。
具有透气性、吸汗、柔软舒适、重量轻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3. 农业园林领域非织造布在农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防护布、覆盖袋、育苗袋等产品。
在园林领域中,它也可以用于土地保护、土壤保湿等方面,为农民带来很多的便利。
4. 工程建筑领域非织造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防水、防渗、隔音、保温、耐腐蚀等特点,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水利工程、建筑屋顶、防水、防渗等领域。
综上所述,非织造布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非织造布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院系:纺织服装学院专业:纺织工程课程:非织造布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工艺摘要介绍了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及其几种常见的生产工艺。
主要以水刺非织造布为研究,具体阐述了其生产原理,工艺技术特点和工艺过程;水刺工艺主要的生产机械,以水刺生产中的主要设备为介绍对象,设备的具体结构及作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应用广泛,所以国内对非织造布生产一直高度重视。
关键词:非织造布水刺加固工艺工艺过程生产机械产品应用一.非织造布的概念及特点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
该材料若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天,置于室内在5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故环保由此而来。
宜于洗涤等物点。
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一)无纺布材料特点:1.质轻: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原料,比重仅0.9,只有棉花的五分之三,具蓬松性,手感好。
2.柔软:由细纤维组成(2-3D)轻点状热熔粘结成型。
成品柔软度适中,具舒适感。
3.拨水、透气:聚丙烯切片不吸水,含水率零,成品拨水性佳,由100%纤维组成具多孔性,透气性佳,易保持布面干爽、易洗涤。
4.无毒、无刺激性:产品采用符合FDA食品级原料生产,不含其他化学成分,性能稳定,无毒、无异味,不刺激皮肤。
5.抗菌、抗化学药剂:聚丙烯属化学钝性物质,不虫蛀,并能隔离存在液体内细菌及虫类的侵蚀;抗菌、碱腐蚀、成品不因侵蚀而影响强度。
6.抗菌性。
制品具拔水性,不发霉,并能隔离存在液体内细菌及虫类的侵蚀,不霉蛀。
7.物性佳。
由聚丙烯纺丝直接铺成网热粘结而成,制品强度较一般短纤产品为佳,强度无方向性,纵横向强度相近。
(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无纺布主要是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水刺无纺布,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无纺布生产工艺:1.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
《非织造学》论 文 题 目: 双组份复合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姓 名:班 级:学 号:指 导 老 师: 日 期: 年 月双组份复合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概况摘要:以纺粘非织造为媒介,阐述了双组份复合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纺粘法、非织造、复合、双组份1.纺粘法非织造技术及起源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是目前非织造布生产中的主要工艺方法之一,也是发展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的非织造技术。
应该说,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是受桑蚕吐丝和蜘蛛织网的启发而发明的一步法成布技术。
但它的发展却是建立在现代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基础上的。
所以纺粘技术被认为是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一种延伸,是化纤技术和非织造技术紧密结合的成功典范。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粘胶纤维公司的研究人员就曾经试验过将纤维直接铺到帘网上形成纤维网,并已建成了实验工厂。
50年代初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成的一种小型熔融挤出机,可将聚合物熔融后从很细的喷丝孔中挤压成很细的长丝纤维,再用热空气吹到网帘上,使纤维自己粘结成网,这已经是现代纺丝成网技术的雏形。
由于当时的相关技术未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这些研究都未能继续下去。
随着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成熟和发展,50年代末德国Freudenberg公司和美国Dupont公司开始了对纺粘法工艺进行了工业化的研究,60年代中期,他们几乎同时生产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纺粘法非织造布。
但由于当时这项技术尚不完善因生产成本高、投资大且无大宗用途等原因,使该技术未能迅速推广应用。
直到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妇女卫生巾包覆材料、地毯基布及土工布等方面的大量应用,才推动了纺粘法技术的发展。
由于纺粘非织造布在强度、耐化学性及生产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它在医疗卫生、家具装饰、环保过滤、农业、土工建筑及包装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得到很快的拓展,目前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已达到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0%以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超过50%,是30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非织造材料。
非织造技术论文(2)非织造技术论文篇二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展摘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新型熔喷非织造布工艺及其设备,熔喷法非织造布原料的特点及用途等。
关键词:熔喷,非织造布,用途,发展熔喷法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纺的极细的纤维,其直径在5μm以下,制得由这种超细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随后其它一些专利也相继出现,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埃克森公司才将这一技术转为民用,使得熔喷纺丝成网法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聚合物直接成网非织造布的第二大生产方法。
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开发,在工艺理论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国外水平相比在生产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年来,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产品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熔喷法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也正在逐步扩大。
1.熔喷法的工艺流程熔喷法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布加工,是将聚合物切片喂入到螺杆挤压机中,经过加热、熔融和挤压,使熔体从喷头的喷丝孔中挤出,当受到喷丝孔两侧及熔体方向呈一定角度的高压热气流的喷吹时,熔体被拉伸,形成超细长丝,或被吹断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微细纤维,在受到外侧冷却空气的冷却固化作用后,凝聚于滚筒式纤维接收器形成熔喷纤网。
熔喷纤网大多以自粘合形成布,也可以通过热粘合等方法固结成布。
2.熔喷法非织造布的设备和原料2.1 熔喷法非织造布设备的进展熔喷法纺丝与传统纺丝原理相同,不同的是熔喷设备喷头的数目和喷头的宽度得以增加,同时在纤网的纵向和横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喷头的安装形式也由最早的固定安装发展为活动安装,并实现了熔喷模头与纤网输出的方向垂直安装和倾斜状,这种新型的模头设备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约能量,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熔喷非织造布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其生产工艺已由早期的单组分发展为双组份和多组分纤维生产。
进年来,熔喷法已具有巨大的市场,熔喷设备已由单一型发展为多种复合型。
浅谈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孙海洋王庆涛王松赵金峰(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11级纺织工程300160)摘要: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中常被作为服装面料的辅料, 长时间以来被误认为是一种加工技术简单、档次较低的产品, 然而随着非织造布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水刺、热粘、熔喷、针刺、缝编等服装用非织造布。
本文主要介绍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非织造布;服装领域;应用;一、引言非织造布也被称为非织造织物、无纺布或无纺织布, 是指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
不同的纤维原料、生产工艺可形成多样的产品种类, 柔韧度、厚薄度、各种性能和形状可以自由改变。
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中常被作为服装面料的辅料, 长时间以来被误认为是一种加工技术简单、档次较低的产品, 然而随着非织造布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水刺、热粘、熔喷、针刺、缝编等服装用非织造布。
因此, 真正意义的服装用非织造布是可以加工出类似传统机织物或针织物的产品, 并可以被赋予吸湿、拒水、回弹、柔软、耐磨、阻燃、无菌和抗菌等独特的性能。
虽然非织造布在服装行业起初是被用于极隐蔽的部分而不为人们所知,但是如今非织造布确实已成为服装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这一行业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内衬、高膨松保暖层、防护服、卫生内衣等。
曾有大量的人推测纸衣服将成为人们的日常装束。
然而在今天,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服装面料仍旧是采用传统的机织或针织的办法制成的面料。
其原因可能是人们认为非织造布在外观上缺少艺术感, 没有传统机织物和针织物那种吸引人的织纹, 而且在悬垂性、弹性、强伸性、不透明性和质感等方面也同普通的服装用布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用非织造布作为服装面料完全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纺织品。
在20世纪后期, 随着高档非织造新设备的面世,人们开始考虑利用非织造技术代替部分传统纺织技术开发服装用非织造面料。
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服装用非织造面料的开发势态非常迅猛, 相继出现了水刺面料、针刺面料、缝编面料以及针刺缝编面料等,并相继以其独特的风格登上了服装界的舞台。
纳米材料增强非织造布的性能研究一、引言非织造布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疗卫生、过滤分离、服装、汽车内饰等。
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非织造布的性能逐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纳米材料的出现为非织造布性能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将其应用于非织造布中,可以显著改善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过滤性能、抗菌性能等。
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增强非织造布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优势(一)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1 100 纳米)的材料。
由于其尺寸极小,纳米材料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非常大,这使得它们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和化学反应性。
同时,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其能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展现出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
(二)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优势将纳米材料应用于非织造布中,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纳米材料能够显著提高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
由于纳米颗粒与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较强,可以有效地传递应力,从而增强非织造布的强度和韧性。
其次,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其能够填充非织造布中的微小孔隙,从而提高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
此外,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将其添加到非织造布中可以赋予非织造布抗菌功能,使其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纳米材料增强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研究(一)增强机制纳米材料增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
一是纳米颗粒与纤维之间的物理缠结和机械锚固作用,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和结合力。
二是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应力传递的桥梁,将施加在非织造布上的应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结构中,从而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承载能力。
三是纳米材料的加入可以改变非织造布的微观结构,使其更加致密和规整,从而提高了力学性能。
非织造布隔音材料的制造与性能研究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和环境声音控制的关注日益增加,建筑、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隔音材料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非织造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因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和透气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非织造布隔音材料的制造工艺和性能特点。
一、非织造布的制造工艺非织造布是一种由短纤维、长纤维或无纺纱纤维通过机械、热粘合或化学方法相互结合而成的片状材料。
它不同于传统的纺织品,不需要经过纺纱、织造等复杂的工艺过程。
主要的制造工艺包括热粘合、针刺和湿法成网。
热粘合是一种常见的非织造布制造工艺,通过将短纤维、长纤维或无纺纱纤维与热熔胶粘合剂混合,并经过热压处理,使纤维相互结合形成一张布。
这种制造工艺简单、速度快,制造出的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平整度。
针刺是另一种常见的非织造布制造工艺,通过在纤维层中插入多根针针刺,使纤维相互交错,形成一张结构松散的布。
这种制造工艺可以调节针刺次数和针刺密度,从而控制非织造布的厚度和孔隙率,进而影响其隔音性能。
湿法成网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过程包括纤维混合、纤维悬浮、网帘成形、干燥和固化等。
通过添加粘合剂将纤维粘接在一起,形成一张均匀的布。
这种制造工艺可以制造出质量较好、性能稳定的非织造布,但同时也需要消耗较多的水和能源。
二、非织造布隔音材料的性能特点1. 隔音性能:非织造布由于其结构特殊,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研究表明,随着非织造布厚度的增加,其隔音性能提高。
此外,非织造布孔隙率的大小和布的密度也会对隔音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2. 透气性能: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可以有效地调控室内外的气流。
这使得使用非织造布作为隔音材料的建筑物或车辆内部环境更加舒适。
3. 机械性能:非织造布由于其结构独特,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例如高拉伸强度、高断裂强度、低延展率等。
这使得非织造布在制造过程中易于加工和使用,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非织造布材料纤维排列规律研究摘要:非织造布(Nonwoven)作为一种新型纺织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纤维在非织造布中的排列规律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非织造布材料纤维排列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非织造布材料的纤维排列规律研究的背景,总结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1. 引言非织造布是指以纤维作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无纺纱成型,纤维交叉并缠结、粘结或胶粘而成的纺织材料。
它具有透气性好、强度高、吸湿性好、阻燃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无纺布、过滤材料、医用和卫生用品等领域。
2. 纤维排列规律的影响因素纤维在非织造布中的排列规律对其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纤维排列规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生产工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分散纤维、混合纤维、纺前处理、成型和固结等。
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导致纤维排列规律的差异,从而影响非织造布的性能。
2.2. 纤维性质纤维的长度、直径、强度等性质也会影响纤维在布面上的排列规律。
较粗的纤维容易形成交叉点,而较细的纤维则更容易产生微纺丝。
2.3. 纤维浓度纤维的浓度是指在非织造布中纤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较高的纤维浓度会导致纤维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难以形成规律的排列。
3. 现有研究成果目前,针对非织造布材料纤维排列规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索了纤维排列规律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1. 实验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者观察了非织造布材料中纤维的排列规律。
发现纤维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随机排列、有序排列和层状排列等。
3.2. 数值模拟通过建立纤维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者可以模拟纤维在非织造布材料中的排列规律。
通过改变模型的参数,可以预测纤维排列的形态和结构。
4.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非织造布概论一、 根据不同标准,对非织造布进行分类。
非织造材料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成网方式、纤网加固方式、纤网结构或纤维类型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般基于成网方法或加固方法,为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
1. 按照成网方法分类根据非织造学的工艺理论和产品的结构特征,非织造的成网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1) 干法成网在干法成网过程中,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网通过机械成网或气流成网制得。
(1) 机械成网用锯齿开棉机或梳理机(如罗拉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梳理纤维,制成一定规格和面密度的薄网。
这种纤网可以直接进入加固工序,也可经过平行铺叠或交叉折叠后再进入加固工序。
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机械加固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溶剂粘合法化学粘合法热熔法热轧法热粘合法干 法机械法化学法热粘合法纺粘法熔喷法膜裂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化学粘合园网法热粘合斜网法湿 法非织造材料图为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2)气流成网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纤维在一定的流场中运动,并一定的方式均匀地沉积在连续运动的多孔帘带或尘笼上,形成纤网。
纤维长度相对较短,最长80mm。
纤网中纤维的取向通常很随机,因此纤网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梳理或气流成网的纤维网经过化学、机械、溶剂或者热粘合等方法制得具有足够尺寸稳定性的非织造材料。
纤网面密度可由30g/m2到3000g/m22)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使短纤维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孔滚筒上,形成湿的纤网。
湿法成网利用的是造纸的原理和设备。
在湿法成网过程中,天然或化学纤维首先与化学纤维和水混合得到均一的分散溶液,称为“浆液”。
“浆液”随后在移动的凝网帘上沉积,然后,多余的水分被吸走,仅剩下纤维随机分布形成均一的纤网,纤网可按要求进行加固和后处理。
非织造纤网面密度从10 g/m2到540 g/m23)聚合物挤压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利用的是聚合物挤压的原理和设备。
代表性的纺丝方法有熔融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成网工艺。
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冷纯廷 (吉林纺织技术开发中心,长春,130021)粘伟诚 (福建鑫华非织造布公司,晋江,362241)摘 要:本文综述了针刺法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及其产品的性能和应用现状,展示了我国针刺非织造布未来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针刺法,非织造布,性能,应用,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TS17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93(2002)08-0011-031 概述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在近30年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期全球的非织造布应用量仅20万t,到20世纪末已增加到300多万t,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12%。
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非织造布的应用量将会超过600万t。
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也令人振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非织造布产量不足1万t,到2000年年底全国已拥有非织造布企业近千家,生产线1200多条,年生产能力已超过60万t,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大国。
在全国的非织造布生产线中,针刺法占28%~30%,其生产能力已接近15万t。
由于针刺法非织造布独特的结构、性能和技术特点,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工艺方法的非织造布所不能比拟的。
2 针刺法非织造布的结构、性能及技术特点 针刺法是经过机械刺针的上下运动,对经过收稿日期:2002-04-12作者简介:冷纯廷,男,1955年生,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非织造布产品开发与研究。
梳理并按不同纤维取向铺叠成的纤网进行针刺,使纤维相互缠结来达到纤网固结作用的。
针刺法加工成的非织造布,可以形成多层立体网状结构,三维孔隙分布均匀,是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
同时,针刺法非织造布强度大,耐摩擦,有一定的厚度和良好的渗透性,所以又是土工合成材料的最好基质,广泛地应用于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环保工程等不同建设项目中。
针刺法非织造布表面丰满,质地紧密柔软,保暖透气性好,且隔音减震,为此多用于汽车内饰材料和室内装潢材料。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非织造学》课程论文题目:UHMWPE非织造材料在汽车安全性的应用学生姓名:刘家裕学号:3082111208所在班级:纺织2082班2011 年11月28日UHMWPE非织造材料在汽车安全性能的应用摘要全球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汽车工业是非织造材料的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安全、舒适、快捷。
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由于其优越性已经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的防弹材料中,各国也在发展技术克服它的不足,可以断定如果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利用非织造技术应用于汽车的车身,既能减轻其汽车上身,增加了汽车下盘的相对重量,从而提高了汽车速度,增加了车身稳定性,同时提高汽车自身的耐撞击能力,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Abstract:With the world economy forward development, human for vehicle demand is also increasing, the car industry is one of the fiber material has a huge potential marke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ar is safe, comfortable, quickly. In the spe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performance is rising,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field bulletproof material, the various countries also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vercome it is insufficient, can conclude that if th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 application in automobile body,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car up the body, increas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car footwall, so as to increase the bus speed, increased the body st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hit the car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car. .引言传统钢制汽车车身材料的防护水平基本满足使用要求,然而,重量、刚性严重降低了汽车的速度和安全性能。
简介:无纺布又叫非织造布,中国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量还不到1万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掀起了发展无纺布产品高潮。
除采用国产生产线外,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还分别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线。
中国无纺布产品的发展速度大大地超过纺织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每年以8-10%高速增长,是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
因为中国的无纺布工业已走向高档化,不少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中国的无纺布企业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2009年1-11月,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621,767千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03,760千元。
2010年1-3月,无纺布行业毛利率为13.71%,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7.10%,利润率为4.69%,。
从产销衔接情况看,2010年1-3月份无纺布行业产销率为95.38%,表明该行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
非织造主要受一些健康性消费品需求的驱动,如过滤、建筑和擦拭布市场。
非织造布未来的发展来自于向其他领域的不断渗透,诸如工业用擦拭布及屋顶用膜材料。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非织造布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
中国各项建设中有不少规模巨大的工程,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环保工程、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土工布、过滤材料、防水材料、包装材料的消费。
另外国内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也将有力拉动各种卫生吸收性产品和空气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品及劳保文体用品的消费。
所以,中国无纺布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行业咨询网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竞争调查及发展分析报告》共十章。
首先介绍了无纺布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纺织业和无纺布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无纺布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竞争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应用领域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分析了国内无纺布行业二十家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
非织造布概论一、 根据不同标准,对非织造布进行分类。
非织造材料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成网方式、纤网加固方式、纤网结构或纤维类型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般基于成网方法或加固方法,为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
1. 按照成网方法分类根据非织造学的工艺理论和产品的结构特征,非织造的成网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1) 干法成网在干法成网过程中,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网通过机械成网或气流成网制得。
(1) 机械成网用锯齿开棉机或梳理机(如罗拉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梳理纤维,制成一定规格和面密度的薄网。
这种纤网可以直接进入加固工序,也可经过平行铺叠或交叉折叠后再进入加固工序。
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机械加固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溶剂粘合法化学粘合法热熔法热轧法热粘合法干 法机械法化学法热粘合法纺粘法熔喷法膜裂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化学粘合园网法热粘合斜网法湿 法非织造材料图为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2)气流成网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纤维在一定的流场中运动,并一定的方式均匀地沉积在连续运动的多孔帘带或尘笼上,形成纤网。
纤维长度相对较短,最长80mm。
纤网中纤维的取向通常很随机,因此纤网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梳理或气流成网的纤维网经过化学、机械、溶剂或者热粘合等方法制得具有足够尺寸稳定性的非织造材料。
纤网面密度可由30g/m2到3000g/m22)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使短纤维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孔滚筒上,形成湿的纤网。
湿法成网利用的是造纸的原理和设备。
在湿法成网过程中,天然或化学纤维首先与化学纤维和水混合得到均一的分散溶液,称为“浆液”。
“浆液”随后在移动的凝网帘上沉积,然后,多余的水分被吸走,仅剩下纤维随机分布形成均一的纤网,纤网可按要求进行加固和后处理。
非织造纤网面密度从10 g/m2到540 g/m23)聚合物挤压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利用的是聚合物挤压的原理和设备。
代表性的纺丝方法有熔融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成网工艺。
首先采用高聚物的熔体、浓溶液或溶解液通过喷丝孔形成长丝或短纤维。
这些长丝或短纤维在移动的传送带上铺放形成连续的纤网。
纤网随后经过机械加固、化学加固或热粘合形成非织造材料。
大多数聚合物挤压成网的纤网中,纤维长度是连续的。
纤网面密度范围可以从10 g/m2到1000 g/m22.按照纤网加固方式分类纤网的加固工艺可以工艺三大类: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工艺。
具体加固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最终使用性能和纤网类型。
有时也会组合两种或多种加固方式以得到理想的结构和性能。
1)机械加固在机械加固中,非织造纤网通过机械的方法使纤维相互交缠得到加固,如针刺、水刺和缝编法。
2)化学粘合在化学粘合剂粘合过程中,粘合剂乳液或粘合剂溶液在纤网内或周围沉积,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粘合。
粘合剂通过喷洒、浸渍或者印花附着与纤网表面或内部。
在喷洒法中,粘合剂经常停留在纤网材料表面,蓬松度较高。
浸渍法中,所有的纤维相互粘合使得非织造材料僵硬、刻板。
印花法给予纤网未印花区域的柔软性、通透性和膨松性。
3)热粘合该工艺是将纤网中的热熔纤维在交叉点或轧点受热熔融后固化而使纤网得到加固。
热熔的工艺条件决定了纤网的性质,最显著的是手感和柔软性。
用此法粘合的纤网可以是干法成网、湿法成网或者聚合物纺丝成网的纤网。
概述不同的成网方式、不同的加固方法制备的非织造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二、粘合剂粘合法非织造布的物理机械性能1.弹性模量及有关的性能目前,在各类非织造布的生产中,粘合剂年合法非织造布的产量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多样。
其弹性模量随纤维和纤网的结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使在同一块布中也随着测试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粘合剂粘合法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粘合剂的性能,初始弹性模量同粘合剂的硬度有一定的相关,在高模量区内粘合剂的硬度影响是很微小的。
粘合剂粘合法非织造布的初始弹性模量和密度之间同样存在相关,然其对纤网的作的用却别不一样。
合成纤维由于卷曲度比较大,故其纤网的弹性模量比纤维素纤维纤网低。
如果在垂直方向上提高强力的话,撕破强力就会下降。
这一规律清楚表明,强力的增加与纤网中纤维的定向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纤网的应力松弛,对非织造布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若应力松弛提高,则折皱增加,弹性限度和断裂伸长略微降低。
同样,弹性限度降低,就会减弱折皱时消除折痕的能力。
这种消除折痕的能力,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之后会自行产生。
消除折痕和防皱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因此防皱是不包括折痕形成的。
表示柔软性的参数,例如挠曲刚度,与初始弹性模量有密切关系。
挠曲刚度的增加会引起较大的硬度变化。
交叉纤网模量的各向异性十分明显,其比例可以大到 4.杂乱纤网则不甚明显,其最佳比例几乎不超过2.平行纤网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非常大,约在12左右,甚至超过这个比例。
其原理是,在生产非织造布的过程中,纤网或多或少地经受了拉伸,使纤网中纤维得以平行伸直,或者至少使纤网中的纤维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固定。
强力的各向异性不太明显,因为纤维在拉伸方向上趋于整齐排列。
最大的拉伸方向是横向,纤维在拉伸时的再排齐作用,减少了杂乱纤网中非织造布的强力差异。
在交叉纤网的横向上,会产生比机器方向上更大的断裂强度,而纵向平行的纤网,在机器方向上保持着明显的较高的强力。
三、纤维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用纤度为1.67dtex~16.67dtex、长度为12.5mm~51mm的聚丙烯腈纤网作实验(纤网在兰多气流成网机上制成,定量为76g/m2,用粘合剂含量为25%的丙烯酸分散液粘合),先在121℃的温度下烘燥10min,然后在4min内升温至138℃.其性能如下。
1.断裂强度在非织造布纤网定量相同情况下,采用的纤维愈细,断裂强度就愈高,断裂强度随纤维的细度变化而变化。
在纤维长度为12.5mm~25mm、纤度为2.22dtex~3.33dtex的相同定量纤网中,纤维长度长、细度细的,断裂强度就会增加。
而当长度高于25mm,断裂强度的变化就不显著。
2.顶破强力如果纤维细度提高,顶破强力即下降,顶破强力又是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纤维长度最大为38mm。
3.撕破强力从梯形法测试所得的撕破强力,随纤维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纤维长度超过32mm时,撕破强力就不再上升。
4.粘合性能在粘合法非织造布中,纤维的化学性质对成品的粘合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证实,在棉或粘胶纤维中混入适当比例(20%~50%)的合成纤维,其成品的某些性能比纯纤维素纤维成品的性能为好,特别在强力和耐磨性方面提高尤多。
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由于合成纤维比纤维素纤维的亲水能力差,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用同样的粘合剂和同样的粘合剂含量制成的粘合法非织造布,其断裂强力较用纤维素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为差。
有人对用天然胶乳粘合的、粘合剂含量为28%的粘胶纤维、聚酯胺非织造布进行比较后得出,以合成纤维为主的此类非织造布,其断裂强力是比较低的,但其伸长却较纤维素纤维非织造布为大。
也有人对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作对比实验后得出,两种纤维在用同样的丙烯酸粘合剂粘合并且具有同样定量(52g/m2)的条件下,以粘胶纤维为主的产品,由于密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因此牢度较好。
四、粘合剂对成品性能的影响1.断裂强度粘合剂粘合法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首先与粘合剂的含量有关。
当粘合剂含量达到足够程度时,产品的断裂强度就可达到最高点。
断裂强度是随着粘合剂的粘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粘合剂的粘结强度愈高,初始弹性模量愈大,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就愈好。
粘合法非织造布断裂强度随粘合剂薄膜断裂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粘合剂对非织造布的影响不是一律的。
在低强力区内,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随粘合剂薄膜的断裂强度的断裂的提高而迅速提高;而在高强度区内,粘合剂薄膜的断裂强度的增加对非织造布断裂强度的提高所起的作用不大。
2.断裂伸长对以聚丙烯腈纤维平行排列的纤网用丁腈胶乳粘合的非织造布作实验后得知,粘合法非织造布的断裂伸长是随着粘合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3.初始弹性模量粘合剂的含量和粘合剂的初始弹性模量影响着粘合法非织造布的初始弹性模量。
粘合法非织造布的初始弹性模量受粘合剂含量的影响比受粘合剂初始弹性模量的影响大。
如果用硬度高、伸长小的粘合剂代替延伸大的粘合剂,则对非织造布的初始弹性模量不产生明显作用。
4.顶破强力当粘合剂含量提高时,粘合法非织造布的顶破强力就会下降。
这与有些人提出的断裂强度和顶破强力之间是线性相关的说法是矛盾的,然而这与断裂强度随粘合剂含量增加而增加的看法却是完全一致的。
还有人用固定的纤网进行实验(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数保持不变)结果表明,当粘合剂含量增加时,纤维间的粘合力也随着增加。
5.撕破强力粘合剂含量和粘合法非织造布撕破强力之间的关系很难确立,因为它设计到非织造布的硬度问题。
有人认为,应用硬性粘合剂,非织造布的撕破强力就会随粘合剂含量的提高而略微下降;相反,应用软性粘合剂,非织造布的粘合剂含量较高时,撕破强力非但不会降低,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6.柔软性粘合法非织造布的柔软性随粘合剂含量的增减而微有增减,而粘合剂的玻璃化温度和非织造布的悬垂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十分明显。
7.防皱性用低玻璃化温度粘合剂粘合的非制造布,亦即用软性粘合剂粘合的非织造布,很少会起皱,至少在10s内不会自行起皱。
因此,在粘合法非织造生产中,提高软性粘合剂的含量是很有好处的,而硬性粘合剂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五、热粘合法非织造布的物理机械性能1. 主体长度提高主体纤维的长度,可提高非织造布的湿强力,而对干强力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粘合法非织造布的干强力主要由粘合点的数量和粘合剂的分布情况决定的。
主体纤维的纤度越大,热粘合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亦越高。
主体卷曲度影响着非织造布的弹性模量和弹性变形的限度。
鉴于各粘合点之间纤维的自由长度比较大,因此卷曲度大的纤维保证了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柔软性。
2.热熔粘结纤维由维荣HH和聚氨酯纤维热粘合的非织造布,其纤维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维荣HH纤维的软化点低,熔融时流动性大,在纤网中比较容易扩散,与主体纤维的接触面亦比较大,因此,利于粘合点牢度的加强。
但维荣HH纤维的纤网结构较聚氨酯的硬挺,因此容易起皱。
粘合温度较低时其弯曲刚度也较低,当增加粘合点时,非织造布的透气性下降。
热熔粘结纤维含量不同,其断裂强度、撕破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不同。
热熔粘结纤维在软化点范围内时,成品的断裂强度很高,而在软化点以下时,成品的断裂强度就很低。
当粘合温度提高时,粘结纤维的断裂强度就开始减小。
由于纤维的粘合点一般都比单根纤维的直径大,因此,尽管加热后纤维强度下降,但粘合牢度还是比纤维强度高。
纤网中未粘合的地方,如果在每一个交叉点上能形成一个粘合点的话,则可能构成一个最大的粘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