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无线网络RF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27
5G频段分两部分:FR1和FR2下面是FR1也就是sub 6G的频段表:国内运营商移动部署的5G频段是n41和n79,联通和电信部署的频段都是n78,具体频率范围如下:中国移动:n41:2515~2675MHz,n79:4800~4900MHz;中国电信:n78:3400~3500MHz;中国联通:n78:3500~3600MHz;3GPP中关于5G FR1(sub 6G)的射频指标要求都在38.101中,其中38.101-1和38.101-2分别定义的是SA架构下FR1(sub 6G)和FR1(毫米波)下的射频指标要求,38.101-3是ENDC 和5G CA组合下的5G射频指标要求,ENDC就是我们现阶段国内运营商正在推行的NSA架构。
因为NSA架构属于过渡阶段,运营商重点部署的是SA架构,因此本文重点讲述SA架构下5G的射频指标,也就是38.101-1。
3GPP相关文档下载地址:https:///ftp/Specs/archive/38_series/发射指标:6 发射特性6.2 Transmitter power发射功率;6. 2.1 UE maximum output power最大发射功率以上测试取样周期至少为1个子帧,1ms,除非特别说明,对各自支持的所有带宽都有效6. 2.2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最大发射功率回退5G NR允许终端在特定的调制方式、特定的RB分配机制下,适当回退最大发射功率,以适应高阶调制带来的发射指标超标或者占用带宽超标的问题;6. 2.3 UE additional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额外最大发射功率回退额外最大功率回退是网络端基于杂散的额外要求而设定的,额外最大功率回退值和最大功率回退值不能重复叠加,取最大值做回退,特定频段特定RB信令连接的最大功率回退6.3 Output power dynamics输出功率动态范围6.3.1 Minimum output power最小输出功率The minimum controlled output power of the UE is defined as the power in the channel bandwidth for all transmit bandwidth configurations (resource blocks), when the power is set to a minimum value. The minimum output power is defined as the mean power in at least one sub-frame 1 ms. The minimum output power shall not exceed the values specified in Table 6.3.1-1.最小发射功率的概念我们不应该陌生,无论是Wcdma还是LTE都有这项指标要求,在最小1个子帧(1ms)的测试周期内,所有带宽和RB配置下,都应该满足最小发射功率小于某个规定的大小。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1.Uu:UE和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终端。
2.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流媒体设备等。
3.ME:4.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
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NODE B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
3g由核心网(CN)、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
UTRAN 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
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
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Lub:逻辑单元块6.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
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CN(核心网)8.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的网络。
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10.Msc: 移动交换中心。
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
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11.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相关数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
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
WCDMA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一种备选体系,它的标准分为R99、R4、R5和R6四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相对成熟的R99、R4/R5的网络结构,并对不同联合体引入的新设备和功能作了简要概括。
一、UMTS体系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也称为WCDMA通信系统。
通过3GPP的标准化工作,UMTS的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强。
为了尽快将WCDMA 系统商用,3GPP对UMTS的系列规范划定了不同的版本。
首先完成标准化工作的版本是R99,也称为WCDMA第一阶段。
这个版本的功能基本稳定,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也经过了很多实验系统和实际运营的测试。
随后3GPP在R99的基础上推出R4、R5,又在R4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更新和增强。
尽管3GPP考虑了新旧版本的兼容性问题,要充分获得新版本的技术优势,还是需要对原有系统作一些大的改动,因此运营商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可能直接选用较新的版本。
R4的标准化工作也已基本结束,有一些设备厂商可以提供商用设备,R4和R99对比,设备成熟性和运营经验要少一些。
R5的规范制定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
鉴于R5标准化进度的不断延期,3GPP又提出了新的版本R6,将一部分无法如期完成的功能并入R6的计划。
目前R6的功能范围还未确定,增加了许多新的业务功能,实现全IP是这一阶段的最高目标。
二、WCDMA R99系统的设备和功能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看,WCDMA系统可以分成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CN)。
无线接入网络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由于采用了UTRA(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所以称之为UTRAN。
CN负责处理WCDMA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
这两个单元和用户终端设备一起构成了整个UMTS系统。
1.MS(移动台)MS(或称UE)是用户终端设备。
2008-04-08 12:26WCDMA是3G三种主流标准的一种。
WCDMA系统可以分为无线接入和网络结构两部分,本文介绍其网络结构部分。
WCDMA网络结构可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本文首先重点阐述了无线接入网的结构,对Iu、Iur、Iub接口协议模型进行了分析;接着对R99的核心网和全IP的核心网结构和相关功能实体进行了概述。
引言WCDMA是目前全球三种主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体制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WCDMA系统是IMT-2000家族的一员,它由CN(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和UE(用户装置)组成。
UTRAN 和UE采用WCDMA无线接入技术。
WCDMA网络在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功能尽量分离。
即对无线资源的管理功能集中在无线接入网完成,而与业务和应用相关功能在核心网执行。
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移动用户和核心网的桥梁和纽带。
其满足以下目标:-允许用户广泛访问电信业务,包括一些现在还没定义的业务,象多媒体和高速率数据业务。
-方便的提供与固定网络相似的高质量的业务(特别是话音质量)。
-方便的提供小的、容易使用的、低价的终端,它要有长的通话和待机时间。
- 提供网络资源有效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无线频谱)。
目前,WCDMA系统标准的R99版本已经基本稳定,其R4、R5和R6版本还在紧锣密鼓的制订中。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WCDMA系统结构WCDMA系统由三部分CN(核心网)、UTRAN(无线接入网)和UE(用户装置)组成。
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本文将重点阐述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其网络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核心网从GSM的核心网逐步演进和过渡;而无线接入网则是革命性的变化,完全不同于GSM的无线接入网;而业务是完全兼容GSM的业务,体现了业务的连续性。
无线接入网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RNS。
一、前言与目前的手机系统GSM/GPRS比较起来,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出现,将会带来更高的无线频宽与丰富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者在静止时可以提供2Mbit/sec的频宽,低速移动时可以提供384Kbits/sec的频宽,而在高速移动时则提供144Kbits/sec的频宽。
以这样的频宽来说,不只足以满足许多人对于语音传递的需求,甚至是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都有极大的潜力无时无刻出现在使用者手机中。
第三代无线通信所包含的层面相当广泛,其中包括所会用到的技术以及在商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以目前的架构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系统大概分为一下五个部分:▪核心网络(Core Network)▪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GSM、GPRS Radio Access Network)▪WCDMA/UMTS无线通信网络(WCDMA/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服务机制与安全(Service and Security)▪手持装置(Terminal Equipment)其中,核心网络所指的就是各系统业者用来连接各无线基地台与后端大众电话网络(PSTN)或是其他资料网络的Intranet。
通过核心网系统业者可以让手机用户的语音资料,经由业者的核心网络传递到目前通信的目的端。
因此在核心网的架构中,除了包含语音媒体资料的转换外,还包括了记录使用者资讯与计费机制的系统。
笔者认为,了解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核心网着手。
因为如果一旦确实了解使用者的语音或是数据资料,是如何通过核心网来传送与处理的话,那整个系统的雏形将会很自然的在脑海中产生,进一步的再由无线通信的协议与界面来着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建立一个对系统的轮廓后,再逐一的把各个细节探讨完整,相信这将会是对初学无线通信的读者来说,最好的一个学习道路。
而GSM/GPRS与WCDMA/UMTS的无线通信网络,所指的就是手机与基地台间的无线通信界面与机制,这也是在认识无线通信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什么是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指采用无线传输媒体,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等网络,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网线。
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等等。
无线网络的应用现状新信息(天气预报、体育运动、TV、游戏、电影。
)、银行业务、m-commerce、娱乐、广告、旅游、数字图书馆、企业管理、安全、教育、农场、森林…无线网络发展1.第一代移动电话—语音2.第二代移动电话—数字语音3. 2.5G——语音为主兼顾数据4.第三代移动电话3G—数字语音和数据中国的3G标准中移动(4.57亿用户)——TD-SCDMA中电信(2800万)——CDMA2000中联通(1.33亿)——WCDMAOSI模型有七层组成,从上自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技术逻辑链路层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个子层,为网络层能够与任意类型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工作提供接口。
LLC子层定义了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允许访问物理层传输数据的方式和时间。
MAC地址是48位,通常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包含6个字节。
CSMA/CD技术与CSMA/CA技术区别CSMA/CD技术可以一边检测冲突,一边收发数据,一旦检测到冲突,立刻停止。
CSMA/CA技术先检测是否有冲突,得到对端确认后,再发数据,而不能同时进行。
WPAN设备蓝牙设备ZigBee设备WPAN天线天线增益: 是将天线的方向图压缩到一个较窄的宽度内并且将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发射而获得的。
天线增益: 由主波瓣的辐射密度和各向同性时的辐射密度的比值所得(输出功率相同时)。
RF射频技术:无线电频率,简称射频(RF).无线通信是绝大部分无线网络的核心,其原理类似于电台广播和电视广播。
5G频段分两部分:FR1和FR2下面是FR1也就是sub 6G的频段表:国内运营商移动部署的5G频段是n41和n79,联通和电信部署的频段都是n78,具体频率范围如下:中国移动:n41:2515~2675MHz,n79:4800~4900MHz;中国电信:n78:3400~3500MHz;中国联通:n78:3500~3600MHz;3GPP中关于5G FR1(sub 6G)的射频指标要求都在38.101中,其中38.101-1和38.101-2分别定义的是SA架构下FR1(sub 6G)和FR1(毫米波)下的射频指标要求,38.101-3是ENDC 和5G CA组合下的5G射频指标要求,ENDC就是我们现阶段国内运营商正在推行的NSA架构。
因为NSA架构属于过渡阶段,运营商重点部署的是SA架构,因此本文重点讲述SA架构下5G的射频指标,也就是38.101-1。
3GPP相关文档下载地址:https:///ftp/Specs/archive/38_series/发射指标:6 发射特性6.2 Transmitter power发射功率;6. 2.1 UE maximum output power最大发射功率以上测试取样周期至少为1个子帧,1ms,除非特别说明,对各自支持的所有带宽都有效6. 2.2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最大发射功率回退5G NR允许终端在特定的调制方式、特定的RB分配机制下,适当回退最大发射功率,以适应高阶调制带来的发射指标超标或者占用带宽超标的问题;6. 2.3 UE additional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额外最大发射功率回退额外最大功率回退是网络端基于杂散的额外要求而设定的,额外最大功率回退值和最大功率回退值不能重复叠加,取最大值做回退,特定频段特定RB信令连接的最大功率回退6.3 Output power dynamics输出功率动态范围6.3.1 Minimum output power最小输出功率The minimum controlled output power of the UE is defined as the power in the channel bandwidth for all transmit bandwidth configurations (resource blocks), when the power is set to a minimum value. The minimum output power is defined as the mean power in at least one sub-frame 1 ms. The minimum output power shall not exceed the values specified in Table 6.3.1-1.最小发射功率的概念我们不应该陌生,无论是Wcdma还是LTE都有这项指标要求,在最小1个子帧(1ms)的测试周期内,所有带宽和RB配置下,都应该满足最小发射功率小于某个规定的大小。
缩略语清单:概述RF 优化作为网络优化中的一个阶段,是对无线射频信号进行优化,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导频污染和路测软切换比例。
主要工作内容:1.导频信号覆盖问题优化:导频信号覆盖的优化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覆盖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导频信号的连续覆盖;另一方面是对主导小区的优化,保证各主导小区的覆盖面积没有过多和过少的情况,主导小区边缘清晰,尽量减少主导小区交替变化的情况。
2.导频污染问题优化:导频污染是指某一地方存在过多强度相当的导频且没有一个主导导频。
导频污染会导致下行干扰增大、频繁切换导致掉话、网络容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工程参数调整加以解决。
柳州这边通过Ec/ Io来判断导频污染,一般这样认为,即:激活集里有四个或四个以上,且在4dbm的区间内。
3.切换问题优化:一方面检查邻区漏配情况,验证和完善邻区列表,解决因此产生的切换、掉话和下行干扰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合理的工程参数,保证合理的路测软切换比例(采集到的符合切换条件的点数数和采集到的总点数的比值)。
这里的工程参数调整主要是指:天线方位角与下倾角的调整而针对一些问题可能要采取增高天线(加抱杆),新建扇区等。
(通常在某一Cluster 中建成站点占总数的8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RF 优化。
这是优化的主要阶段之一,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导频污染和路测软切换比例,具体工作还包括了邻区列表优化。
如果RF优化调整后采集的路测、话统等指标满足KPI 要求,RF优化阶段即结束,进入参数优化阶段。
)RF优化过程:确定优化目标,确定测试大概路线(尤其是KPI验收路线),准备好路测工具和资料DT测试(或者室内测试),采集数据RF指标是否满足KPI要求问题分析:覆盖问题分析,导频污染问题分析,切换问题分析调整实施:工程参数调整,邻区参数调整(增删邻区)简单概括:一般到一个基站前对基站附近路线进行测试,然后分析,调整,可能经过几次重复,最后,取最佳状态的。
弱覆盖概念: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RSCP小于-95dBm。
出现环境:凹地、山坡背面、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等。
导致后果:全覆盖业务接入困难、掉话;手机无法驻留小区,无法发起位置更新和位置登记而出现“掉网”的情况。
应对措施:•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软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邻频干扰;•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越区覆盖•概念: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出现环境:丘陵地形、沿道路、港湾两边区域•导致后果:切换失败、―岛‖ 现象(见下面补充内容)•应对措施:尽量避免天线正对道路传播,或利用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效应,减少越区覆盖,但同时需要注意是否会对其他基站产生同频干扰。
对于高站的情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更换站址,或者调整导频功率或使用电下倾天线,以减小基站的覆盖范围来消除“岛”效应。
上下行不平衡概念:目标覆盖区域内,上下行对称业务出现下行覆盖良好而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UE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BLER要求)。
或下行覆盖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下行BLER要求)的情况。
导致结果:比较容易导致掉话,常见的原因是上行覆盖受限应对措施:对于上行干扰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可以通过监控基站的RTWP 的告警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干扰。
上行受限的情况,可考虑增加塔放。
下行受限的情况,在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可调整功率设置;或者更换大功率功放无主导小区概念:没有主导小区或者主导小区更换过于频繁的地区。
无主导小区就是形成导频污染的必要条件之一:无主导频导致后果:导致频繁切换,进而降低系统效率,增加了掉话的可能性。
WCDMA无线网络RF优化工作指导书目录前言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RF优化 (6)3.1RF优化流程图 (6)3.2单站抽检 (6)3.2.1天馈系统检查 (7)3.2.2前后台配置检查 (7)3.2.3单站功能检查 (7)3.3覆盖测试 (7)3.4数据分析和问题定位 (8)3.4.1馈线问题 (8)3.4.2天线和环境问题 (8)3.4.3导频污染问题 (9)3.4.4切换问题 (11)3.4.5其他RF问题 (11)3.5天馈调整方案制定 (11)3.5.1RF优化方法 (12)3.5.2RF优化影响 (12)3.5.3RF优化对KPI的影响 (12)3.6实施天线调整 (13)3.7优化验证 (13)4RF优化案例 (14)4.1馈线接反案例1 (14)4.2馈线接反案例2 (16)4.3调整天线下倾角案例 (18)4.4呼通率优化案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5WCDMA天线.. (20)5.1天线的基础知识 (20)5.2天线的分类与应用 (22)5.2.1全向天线 (22)5.2.2定向天线 (22)5.2.3机械天线 (22)5.2.4电调天线 (22)5.3天线下倾角调整的影响 (23)5.3.1天线下倾方式 (23)5.3.2WCDMA天线下倾角和小区覆盖半径的关系 (24)5.4常用定向天线介绍 (25)5.5小结 (26)前言本指导书是关于WCDMA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RF优化工作的指导性文档,所包含的技术要素与实际工作中技术点完全保持一致。
文档中所列为WCDMA无线网络RF优化工程项目进展时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工程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执行。
WCDMA无线网络RF优化指导书1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网规网优部WCDMA无线网络RF优化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用以指导现场工程师在执行RF优化项目时的规范操作。
本指导书适用于网规网优部国内外WCDMA无线网络优化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导书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照TL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标准文档定义的规范,并引用了以下企业标准,对于企业标准部分没有写出年代号,使用时应以网上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Q/ZX 40.1010 质量手册Q/ZX 75.1610 工程规范Q/ZX 75.1620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Q/ZX 75.1851.1 《国际售后服务工作规程——国际市场项目管理》;Q/ZX 75.1851.2 《国际售后服务工作规程——工程开通》;Q/ZX75.1851.3 《国际售后服务工作规程——售后服务资料归档管理》Q/ZX D OX.OOX-200X 《网规网优部网络优化工作指南》3 RF优化3.1RF优化流程图图3-1 RF优化流程图3.2单站抽检目的:确保设备工作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问题影响整体网络性能。
负责人:设备工程师输入:《站点开通报告》输出:《单站抽检情况报告》工作内容:网络优化启动之前,所有站点应该已经完成检查,应能保证工作正常;但实际项目中存在由于单站检查不严或没有检查,导致某些基站工作不正常,影响后续优化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网优工作有序执行,有必要对单站进行抽查。
单站抽检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先根据项目规模及网络情况,选择准备抽检的站点,一般按大约20%的比例选择,同时要求抽检的站点包括各种站型,包括各区域的站点2)按照站点开通报告中体现的内容,提出需要检查的项目。
制定抽检计划3)陪同用服工程师按计划对选择的站点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站点,提出需要整改的信息4)所有抽检站点检查完毕后,如果有20%以上存在问题,则需要对没有抽检的其余站点进行复检,如果没有问题,跳过复检5)根据单站检查情况撰写《单站抽检情况报告》,进行故障排除3.2.1天馈系统检查1)登上天面检查站点经纬度、天线挂高、天线下倾角、方位角是否与规划值一致。
对无法攀登的铁塔等,在地面完成检查2)打开一个扇区功放,关闭其他扇区功放。
若功放无告警,在该扇区下方测量导频信号强度值,一般Ec值在-55dBm左右3)与第2步同时进行,检查小区扰码号是否与规划值一致3.2.2前后台配置检查1)检查邻区列表配置是否与规划值一致2)空载情况下Node B后台每个小区的RTWP(即上行RSSI)值,应在-107~-104dBm之间3)检查当前使用的各软件版本号4)对搜索窗口的参数设置,LMT和OMC-R中均有设置,LMT中的设置有效3.2.3单站功能检查所有小区打开,分别进行CS域和PS域的业务测试。
进行更软切换测试,对于存在软切换区域的还要进行软切换测试。
3.3覆盖测试目的:了解网络中的各个站点覆盖范围,以及可以提供不同速率业务的对应区域负责人:测试工程师输入:无输出:路测数据工作内容:RF优化阶段不用进行细致的专项业务测试,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掌握网络覆盖情况。
1)基站簇覆盖测试2)全网覆盖测试覆盖测试采用Scanner+测试手机同时采集数据的形式。
手机采集的测试数据有助于上行覆盖的判断;若同时进行了呼叫保持,更有助于了解信号在各个路段上的变化情况。
不同速率的业务要求的信号条件也有所区别,下面的表列出了常见业务对应的边界覆盖的导频信号强度和质量参考值:表3-1 常见业务对应的边界覆盖参考值业务边界参考值CS12.2K voice -105dBm/-13dBCS64K video -98dBm/-10dBPS64K -100dBm/-11dBPS128K -95dBm/-10dBPS384K -85dBm/-8dB表中给出的数据仅供平时参考,且站点开通后的RF优化通常是以空载网络为对象,用户增多后业务边界会收缩。
3.4数据分析和问题定位目的:分析测试数据,对网络覆盖水平作出判定,找出存在问题的区域并进行问题定位。
负责人:优化工程师输入:路测数据输出:《优化前测试报告》工作内容:网络覆盖情况判定:1)基站簇覆盖测试。
掌握基站簇中各基站小区在信号互相压制作用下的分布情况,结合站间距和网络规划结果,判定不满足覆盖要求的小区2)全网覆盖测试。
掌握全网信号分布,同1掌握天线的相关知识是进行RF优化的前提,天线方面的内容请参考第5章。
RF优化中常见的问题在下面几个小节中详细叙述。
3.4.1馈线问题根据单站覆盖测试结果,检查实测各地区的覆盖信号是否与规划的覆盖小区一致。
分析是否存在馈线接错的情况。
问题原因:一般定向站的3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天线使用两根馈线(一根收发共用,一根接收)。
在基站侧馈线再连接跳线接入NODE B机柜。
在工程队施工时这一系列的连接有可能会出错。
一个天线连接的两根馈线可能被连接到任意一两个小区,因此馈线接错的现象就是三个小区的天线发射出来的信号可能是来自于该站点随意的一个或者两个小区的信号。
问题分析:在进行优化时,应该根据覆盖测试结果,逐个检查每个基站实际测得的各地区的覆盖信号是否与规划的覆盖小区一致。
正常情况应该是每一个天线附近该方向上的最强信号就是这个天线对应的小区,如果出现其他小区的强信号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存在馈线接错的情况。
解决方法:如果发现馈线接错,可以联系设备工程师上站点检查馈线连接情况。
3.4.2天线和环境问题根据全网覆盖测试结果,检查实测各地区的覆盖信号是否存在越区覆盖的信号和覆盖明显小于预期的信号。
对存在问题的小区进一步上站检查天线方向角,下倾角和挂高是否和设计相符。
还可以检查天线主瓣方向上是否存在阻挡,抱杆方向是否垂直等。
问题原因:天线实际的方向角,下倾角和设计不符主要的原因是工程队没有能够完全遵守工作流程按照图纸和规划数据施工。
另一方面,使用的设备例如罗盘的精度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一般方向角5度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下倾角如果误差大于2度对覆盖的影响就会比较明显了。
优化时有时会发现在天线的主瓣方向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阻挡。
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一定的覆盖盲区,适当的调整天线方向角可以改善这种问题。
天线的实际下倾角有时也会与设计不符是由于天线的抱杆就不是垂直于地面的或者测量的不准造成的。
问题分析:测量下倾角的一种简易方法是使用天线厂家提供的一种贴在天线上的刻度纸,这种方法需要首先将正确的刻度纸贴好在天线上,之后按照刻度尺精确调整。
比较准确的一种测量下倾角的办法是直接使用水平仪来测量下倾角。
这两种方法的前提都是天线的抱杆或者支架是垂直于地面安装的,这样才能确保从天线测得的下倾角就是其相对于地面的下倾角。
对于某些安装于铁塔上的天线或者抱杆安装在墙壁上的天线来说,必须要测量抱杆是否垂直于地面。
解决方法:以上的问题可以使用专用工具测量来发现,发现后通知工程队前来修正。
对于存在阻挡或者抱杆无法垂直地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方向角和下倾角的方向来改善。
下倾角的减少很容易造成越区覆盖和增大干扰,增加则容易出现覆盖盲区,同时过大的下倾角也会导致波束畸变从而产生新的干扰。
因此适度的调整对于保证整个网络的性能很重要。
一般来说,调整方向角有助于解决大面积覆盖弱的问题,而调整下倾角可以解决覆盖距离方面的问题。
工程队严格按照流程施工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设备工程师对于安装后的核查也是非常重要。
3.4.3导频污染问题新建站点开通后的优化阶段,由于网络负荷很轻,各扇区之间的重叠区域一般比较大,信号较为复杂。
这样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的形成:造成导频污染的原因一般有下面三种:1)高站的越区覆盖。
如果远处高站的天线导频信号到达测试点的空间链路损耗与近处低站导频信号到达同一测试点的链路损耗相同的话,就很有可能在测试点处造成若干个具有相近Ec/Io的导频污染区。
另外,由于高站的存在,天线的下倾角一般会比较大,这样就会造成天线波束的畸变,覆盖波形向旁瓣方向挤压,造成旁瓣覆盖区域的导频污染。
图3-2 高站越区覆盖造成导频污染示意图2)基站环形布局。
由于环形布站,在环形中心的地方就会收到若干个周围的导频信号,而且导频Ec/Io比较接近。
图3-3 基站环形布局造成导频污染示意图3)街道效应、强反射体等原因导致的信号畸变。
由于WCDMA下行2000M频率附近的传播特性,下行信号的反射能力较强,远处导频信号沿着近似筒状的街道传播,可能会对其它小区的覆盖地方产生干扰。
另外某些楼房、墙面等对信号的反射较强,也会对附近的导频覆盖产生污染。
导频污染的影响:导频污染的存在,会对网络性能起到消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和分析如下:1)接入困难,增加呼叫失败概率:UE起呼之前,UE一直在做小区重选操作,由于若干Ec/Io相近的导频和重选迟滞的存在,使得UE不会马上重选到Ec/Io最好的小区中,特别是在UE快速移动的情况下,UE一般是在导频Ec/Io较差的小区中起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