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化学功能材料
- 格式:pptx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102
环氧塑封料按包封材料分类的封装类型:•陶瓷封装:气密性封装•金属封装:气密性封装•塑料封装:非气密性封装, >90%, 民用产品塑料封装用树脂选择原则:•优良的介电性能•耐热、耐寒、耐湿、耐大气、耐辐射,散热性能好•CTE匹配好,粘结性能好•固化收缩率小,尺寸稳定•不污染半导体器件表面•加工性能好环氧塑封料的组分与性能环氧塑封料是由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酚醛树脂等组分组成的模塑粉,在热和固化促进剂作用下,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反应, 产生交联固化作用, 成为热固性树脂。
•优良的粘结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强度高•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良好•吸水率低•成型收缩率低, 成型工艺性能良好•应用范围宽环氧塑封料组成环氧树脂 固化剂10-30% 6% 固化促进剂 惰性填充剂 阻燃剂 < 1% 60-90% < 8% 痕量 脱模剂 偶联剂 痕量 着色剂< 2% < 2.5% < 2%释放应力添加剂 其它1. 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将其它成分结合到一起;•决定塑封料成型时的流动性和反应性;•决定固化物的机械、电气、耐热性能。
环氧当量是环氧树脂最重要技术指标。
环氧当量低(官能团密度高),交联密度高,Tg 高,塑封料弯曲强度高,耐热性及介电性能好。
若交联密度过高,材料变脆。
选择合适的基质树脂分子量、环氧当量和交联密度是制备模塑料的关键。
2. 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化合物。
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共同影响塑封料的流动性、热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
环氧交联剂:胺、酸酐、酚类微电子封装常用:苯酚酚醛树脂、邻甲酚醛树脂成型性、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抗潮性良好。
3. 促进剂提高聚合反应速度,缩短在模固化时间。
常见促进剂:胺类、咪唑、有机磷酸盐,Lewis 酸及盐重要性质:反应性增强程度,反应时间,电性能Lewis 酸及盐适中 胺类有机磷酸盐 反应性 好 好 短 好 好固化时间 短 电学性能 差 抗潮性差理想 理想 理想4. 填充料改善环氧塑封料的参数与性能:材料粘性、固化时收缩、CTE、热导率、弹性模量、成本等•使用填充料的优点:减少收缩,增强韧性,增强耐磨性,减少吸水性,提高热形变温度,提高热导率,减少CTE。
初三化学新型功能材料概述中文化学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
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新型功能材料的诞生与应用已经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学生进行新型功能材料的概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概念和分类新型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其性能可以通过结构和组成调控。
常见的新型功能材料包括超导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超导材料在电能传输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和能量转化率,催化材料可以催化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等。
二、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等。
溶液法是通过溶解材料,控制溶剂和溶质的物理化学参数来制备材料。
气相法是通过气相反应将气体转化为材料,如气相沉积和溅射。
固相法是通过固态反应将固体转化为材料,常见的方法包括热处理、合成等。
三、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应用广泛,涉及到诸多领域。
下面将对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1. 能源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光伏材料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高效率和环保的特点。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也是新型功能材料,可以存储和释放电能。
2. 环境保护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催化材料可以用于废气处理、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领域,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处理成本。
另外,新型吸附材料可以用于水质净化、废物质的回收等方面。
3. 医疗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生物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
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药物传递和光动力治疗等方面也具有潜力。
4. 信息技术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超导电子器件和柔性电子器件。
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化学物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常规材料的构成部分,还能通过特殊的制备方法增加其功能性。
这种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应用广泛,对于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是化学物质中最常见的功能材料之一。
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铜可以制成导线,用于电力传输;铁和钢广泛用于建筑和制造业;铝可制成轻质结构材料,用于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制造。
二、聚合物材料的应用聚合物材料是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别。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
它们具有轻质、柔韧和耐用的特点,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材料性能的多样化需求。
三、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陶瓷材料在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中占据重要地位。
功能陶瓷具有诸多特殊性能,例如高温抗氧化性、超导性、磁性等,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光学等高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氧化锆为例,它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和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造高温陶瓷、电解质和传感器等。
四、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是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中的新兴领域。
纳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特殊性质,使其在光电、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利用其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来增强光的吸收和放射,从而应用于光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
五、薄膜材料的应用薄膜材料是功能材料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厚度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薄膜特性。
由于其可以改变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性,薄膜材料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氧化铟锡薄膜可以制成透明导电膜,广泛应用于触摸屏、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
综上所述,化学物质的功能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功能材料化学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能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功能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3. 掌握功能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1. 功能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3. 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 功能材料的原理和作用;
2. 功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功能材料化学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15分钟)
1. 功能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功能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3. 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功能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讨论功能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挑战。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功能材料化学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尝试寻找更多与功能材料相关的信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能材料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能材料化学的概念和应用。
无机化学中的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无机化学中,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其性能可以通过合成方法进行调控和优化,从而实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功能材料合成方法在无机化学中,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溶剂热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材料组分来实现对功能材料的合成和控制。
例如,通过溶剂热法可以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等。
而水热法则可以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材料,如氧化物、磷酸盐等。
二、功能材料的应用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能源领域是功能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合成具有高导电性和光吸收性的材料,可以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催化剂,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此外,功能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提高能源转换和储存的效率。
除了能源领域,功能材料还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合成具有特殊吸附性能的材料,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废水的净化。
在生物医学领域,功能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等,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在电子器件领域,功能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传感器等,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功能性:功能材料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即一个材料可以同时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合成具有兼具光电、磁性和催化性能的材料,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2. 可持续性:功能材料的合成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
绿色合成方法和可再生原料的利用将成为功能材料合成的重要方向,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