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中国会展业的历程和模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62.35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会展经济是指以展览会、会议、商务活动为载体,通过吸引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汇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产生的经济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会展经济也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手段和载体。
在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典型模式,这些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的成功模式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多功能展览设施之一,位于慕尼黑城市中心,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
慕尼黑展览中心的成功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化管理:慕尼黑展览中心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采取专业化管理,分工明确,科学规划,高效运作。
通过对展览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最大化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2. 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慕尼黑展览中心在传统展览会之外,还开展了国际高端会议、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展览设施和资源,实现了多渠道的经济效益。
3. 国际化运营:慕尼黑展览中心与多家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大量国际性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和观众,有效提高了展览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慕尼黑展览中心的成功模式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在专业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内容和国际化运营方面,值得我国会展业界认真借鉴和学习。
二、中国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成功模式中国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是一座集会议、展览、酒店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会议中心,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的黄金地段,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成功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会议为核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会议为核心,通过引进国际会议、展览、商务活动等资源,充分发挥会议中心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打造了国际化、专业化的会议场所。
2. 创新服务模式: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提供一站式的会议服务,包括会议组织、展览布置、餐饮住宿等,为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90年代。
以下
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中
国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会展的规模较小,参展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主要目的是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信息。
2.快速增长阶段(1990年代初-201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吸引了国际会展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扩大会展规模。
同时,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参展,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会展业的热门目的地。
3.国际化发展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中国会展业与国际会展组织和协会密切合作,吸引国际会展巨头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吸引了更多国际优质会展项目在中国举办。
中国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会展场馆的规模和设施水平,增加会展服务的质量。
4.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会展业加大了对科技和数字化的应用。
通过创新的会展形式,如线上展览和虚拟展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会展活动。
总体而言,中国会展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起步阶段到如今成为全球会展业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都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作者:李秋秋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6期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会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展览市场融合,以其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本文主要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入手,探讨中国会展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历程,并提出了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前言会展业是指是由举办会议、展览和大型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二、国外会展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国际展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主要的展览巨头开始把亚洲市场列为自己的潜在发展对象。
尤其是在2004年1月,中国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后,中国会展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国投资者打开,外资纷纷进入中国会展市场。
(一)国外知名展览机构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这种进入形式是国外展览巨头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早期准备阶段。
1994年,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设立中国代表处,随后,英国蒙哥马利集团,美国克劳斯公司,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博览集团等成立中国会展办事处。
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组织结构精简,经营活动容易管理,但是难以承担大规模展会项目,抢占市场速度较慢。
(二)外资直接投资参与展览场馆的建设1999年初,由德国展览集团直接投资参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建设。
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外方掌握会展核心资源的主动权,控制会展市场竞争的必需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
国外展览机构的资金注入,给中国的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场馆管理经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投资金额比较大,回收周期长,具有较大的风险。
(三)国外展会品牌移植到中国市场近些年来,国外知名的展会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办展,直接将其展会的组织经验和技术移植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1 引言近年来,我过会展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多个会展经济产业带。
而且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内外会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中,我国也总结出了适合我国的会展业技术创新策略。
主要是优化行业管理;强化人才培育,加强人才投入;推行信息技术等措施来实现会展业的创新,使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1我过会展业的现状分析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程来看,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环渤海会展业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状况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等特点。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
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
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
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
1.2 我国内地会展业的发展情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会展业内地的发展情况: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到2006年末,中国共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536.58万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室内展馆,三分之一为室外展馆。
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会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在此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阐述了我国会展业的特征,并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国际市场把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也由此成为城市名片、城市经济助推器的代拿词。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越快,对彼此的物质、文化交流需求也越高,由此会展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越重要。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会展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会展业的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而会展经济1: 9的概念,即展会收益比例为1,带动其他产业利润的比例是9,被市场和企业誉为朝阳产业。
会展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贸易治谈会等,二是齐种类型的大型国内外会议,三是体育竞技运动、文化运动、大型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活动等。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展览会。
目前,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是世界博览会。
会展的历史沿革我国会展的产生迟于欧洲,但与欧洲会展一样源于集市,并以集市为主要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到了淸末和民国初期,旧中国举办过几次具有一定规模、并有现代特征的博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例如北京的“劝工陈列所“、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海的“中华国货展览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就是当时召开展览会留下的印迹。
抗战时期,也曾举办过许多展览会,目的基本是显示成就、鼓舞士气、促进经济发展、抵抗日本的侵略,这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流通领域的作用并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贸易展览在国内经济中失去存在、发展的丄壤,只有个别展览会是贸易性质的,例如广交会。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展览活动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
近几年来,会展行业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
目前,我国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 00亿元,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地产等行业,使之收入高达数千亿兀O会展业的特征会展类型与数量日趋增多从类型来说,分为单一国家展览、综合性展览、专业性展览。
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会展经济是指以会展活动为核心,以会展产业为依托,通过各种组织和管理手段,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和发展会展经济,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他地方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分析其成功之处以及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1. 美国的综合型会展中心模式美国是会展国家,其在会展经济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美国,会展中心是会展经济的核心,起到了汇集供求双方资源、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作用。
美国的会展中心通常由政府投资并由专业的会展公司进行管理,具有完善的场馆设施和服务体系。
这些会展中心通常位于大城市的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带,配有现代化的展馆、会议室、餐饮设施等,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 德国的专业化会展模式德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展览会场之一,其会展业以高度的专业化闻名于世。
德国的会展经济主要由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一个或数个特定领域的展览,如汽车展、机械展、化工展等。
德国的展览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国内市场的本土展览会,另一类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展览会。
这些展览会在德国的各个城市举办,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展商和观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会展经济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会展经济主要由政府主导,城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会展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通过会展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展产业链。
中国的会展经济也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一些大型的国际会展也在中国举办。
1. 多元化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展经济都在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展览会活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些展览会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如汽车、机械、医疗、科技等。
多元化发展使得会展经济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