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集团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海尔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00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30亿美元。
2004年,海尔跃入世界五百强行列。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
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海外十三个工厂全线运营。
HMS(Haier Market Severs)北京中心成立于2000年。
属海尔集团商流推进本部北京分公司,地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万多平米,销售网络辐射北京、张家口、承德等地区,年销售额达18亿元,现销售、物流、售后三位一体。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为精神,按照集团速度、创新、SBU的发展主题,为所有员工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并为客户提供了CRM客户服务系统,以让员工增值、让客户赚钱、让用户满意为市场创新目标,达到企业与公司双赢。
北京海尔工贸————北京海尔呼叫中心三年规划全面整合海尔呼叫中心“变形记”从分散在全国的36个分中心,到互联互通的5大中心; 从简单的电话咨询服务,到先进的客户关怀联络中心和价值创造中心,海尔的呼叫中心体系正经历一次化蛹成蝶的大“变身”。
三年规划全面整合作为国内家电业最早的呼叫中心,海尔的呼叫中心是在1997年4月建立的,当时分散在全国36个城市。
从2008年开始,海尔进行了呼叫中心的大整合,到2009年整合成为全国5大中心、1100个坐席,由青岛总部统管北京、青岛、武汉、重庆、广州5个中心。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国际战略分析海尔集团总部在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12月26日,创业21周年之际,海尔启动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现在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
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集团的战略目标——持久、健康的发展,创世界品牌一、海尔集团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持久、健康的发展,创世界品牌二、海尔企业理念:1、生存理念、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2、用人理念、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多大舞台3、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高标准精细活零缺陷4、品牌理念,国门之内无名牌如果在国内做得很好,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
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5、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6、市场竞争理念,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7、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主动权。
8、市场理念,创造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
9、出口理念先难后易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出名牌之后,再以高屋建筑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10、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11、海尔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工厂,后有市场12、技术新理念,创造新市场,创造新生活,市场的难题就是我们创造新的课题。
13、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三、海尔内外优势(1)海尔企业内部资源优势:1:实物资源优势,海尔在全球范围内招标精选,比价采购原材料;建立了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了成品零库存。
海尔集团信息系统简介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该公司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同时也涉足物联网、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
为了管理和支持其各个业务领域,海尔集团积极建设和运用信息系统。
海尔集团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化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和子系统,以实现企业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运营。
首要的模块是ERP系统,它负责管理和监控企业的资源、订单和供应链。
该系统能够帮助海尔集团实现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等重要业务流程。
通过ERP系统,海尔集团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另一个重要的模块是CRM系统,它致力于提升海尔集团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
该系统记录了客户的信息、需求和交易历史,并与销售、营销和服务团队紧密结合。
通过CRM系统,海尔集团能够建立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业务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海尔集团还建立了供应商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
供应商管理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与供应商相关的活动,包括采购、供应链合作和质量控制。
电子商务平台则为海尔集团提供一个在线销售和服务渠道,使得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购买和使用公司的产品。
为了加强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监控和控制,海尔集团还引入了企业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系统。
通过这些系统,公司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业务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和问题。
这些数据分析系统为海尔集团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帮助公司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产品创新。
总之,海尔集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是该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系统的调整和创新,海尔集团不仅提高了内部管理和运作效率,也提升了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海尔集团将继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力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尔集团百科名片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编辑本段]一、企业简介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1]。
[编辑本段]二、发展概况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 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先生创办,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注于生产冰箱。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全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产品涵盖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以及智能家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二、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1984年-1990年)1984年,张瑞敏先生创办了青岛海尔冰箱厂,开始了海尔的发展历程。
在初期阶段,海尔专注于冰箱的生产,并以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国内市场扩张(1990年-2000年)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洗衣机、空调等,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海尔通过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
3. 国际化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海尔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先后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并逐步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如今,海尔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创新与转型(近年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海尔还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家居体验。
三、发展成就1.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多次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海尔品牌已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
2. 技术创新海尔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家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公司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一、海尔集团简介1、发展历程1984年10月23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标志着海尔的创立。
1991年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于12月20日成立海尔集团. 1998年,美国《家电》周刊对海尔的高度评价是:发展速度在世界家电业位居第一。
海尔在做大的同时,实现了做强。
2005年12月25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海尔进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7年来,海尔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空调器、电冰箱等。
早期这些家电大多是白色的外观,因此得名。
目前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
) 2、竞争优势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
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
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引领潮流的研发优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二、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满意。
因此许多世界名牌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海尔;海尔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形成了资源互换,加快了海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
三、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改变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即需即供大规模定制,实现了“零库存”和“零应收”。
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CCC(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10天。
3、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是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青岛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
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
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
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
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