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有力学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大小。
6. 势能定理:物体的势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保守力做功的大小。
7. 动能和势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8.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体现,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3. 热容: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量。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量。
5. 热量传递:热量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7.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现象。
8.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的现象。
9. 热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现象。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高斯定律: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部电荷量的代数和。
3. 磁场力: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变化相反。
6.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7.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闭合电路中,各个电势差的代数和等于零。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ρ m V = Vm ρ = V mρ= v s t= t s v= vt 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各量关系:在t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在s 一定时,t 与v 成反比;在v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
注意:绝对不能说v 与s 正比或与t 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t t ...s s t s v 2121++++==总总【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问题:s=往返往返vt 21s 21=;或往返t 21v vt s ⨯== 2.“火车过桥(洞)问题”:(1)火车通过桥时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2)火车完全在桥上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3.利用相对速度求解的问题:【相对速度——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或相互平行的两条线上运动时: A 、同向相对速度:21v v v +=同向B 、异向相对速度:小大异向v v v -=】(1)追击问题:在研究追击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以被追击者为参照物,追击所用时间就是追击者以“同向相对速度”运动完他们的“间距”所用时间。
即:小大间同向间追v v s v s t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或背向而行的物体,他们的相对速度是:21v v v +=异向,s 相对=s 1+s 2 (3)错车问题:○1同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同向=v 大-v 小 , 同向相对错v s t =○2相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异向=v 1+v 2 , 同向相对错v st = 【注意:在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时,一般以水为参照物,则物体都以相对于水的速度运动,可使问题简化。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篇1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动量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等于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且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功的原理: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7. 功率的公式: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P=W/t。
η=Wu/Wt。
9. 压强的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即P=F/S。
10. 液体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g乘液体深度,即P=ρgh。
1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2.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二、热学部分1. 温度的公式:温度等于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减去273.15K,即T=t-273.15K。
2. 内能的公式:内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加273.15K,即E=mcT。
3. 热量的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的变化量,即Q=mcΔT。
4. 比热容的公式:比热容等于热量除以质量再除以温度的变化量,即c=Q/mΔT。
η=Wu/Wt。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 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kQ1Q2/r^2。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sinθ,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强度,θ为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3. 电磁感应定律: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该面积内产生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E=-ΔΦ/Δt。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ρ m V = Vm ρ = V mρ= v s t= t s v= vt 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本文为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含力学、能量、电磁学等模块的常见公式及其意义,希望能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 F=ma意义: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 F=ma意义: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 F1=-F2意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它们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 K=1/2mv²意义:物体具有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 势能 Ep=mgh意义: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具有的势能与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成正比。
6. 动能定理W=ΔK意义:物体所受的冲量在一定时间内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7. 位移-时间关系 x=vₒt+1/2at²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得物体的位移。
8. 速度-时间关系 v=vₒ+at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得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9.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 v²-vₒ²=2ax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可以求得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10. 多体系统的质心公式x_cm=(m₁x₁+m₂x₂+...+mₙxₙ)/(m₁+m₂+...+mₙ)意义:多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多体系统的质心位置。
二、能量1. 动能 K=1/2mv²意义:物体具有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 Ep=mgh意义: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具有的势能与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成正比。
3. 动能守恒定理 K₁+Ep₁=K₂+Ep₂意义:封闭系统中,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总和守恒,即系统能量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Q=W+ΔE意义:热力学系统中,吸收的热Q等于系统所做的功W 和系统内能的增量ΔE之和。
三、电磁学1. 库仑定律 F=kQ₁Q₂/r²意义: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初中物理常用力学公式一、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相关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2.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3.位移公式:位移=初始速度×时间+0.5×加速度×时间²4.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5.质量公式:质量=力/加速度二、力与运动相关公式: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受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弹力公式:弹力=弹簧常数×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4.重力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5.摩擦力公式:静摩擦力≤μ×N动摩擦力=μ×N三、动量和冲量相关公式:1.动量公式:动量=质量×速度2.动量变化公式:冲量=力×时间=质量×加速度×时间3.守恒原理:系统内的总动量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四、功、功率相关公式:1.功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2.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力×速度3.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机械输出/机械输入五、静电力和电场相关公式:1.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正比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反比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
F=k×,q₁×q₂,/r²其中,F为电力,q₁和q₂分别为两个电荷,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k为电力常数。
六、波和光相关公式:1.光速公式: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m/s2.光的折射公式:折射率₁×入射角=折射率₂×折射角3.平面镜成像公式:1/物距+1/像距=1/焦距。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1.静力学公式-质量公式:质量=密度×体积-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重力公式:F=m×g(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2.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需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F=m×a(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的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3.动能和功的公式-动能公式:Ek=1/2×m×v²(Ek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功公式:W = F × s × cosθ (W为力所做的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E1=E2(E1为初状态的机械能,E2为末状态的机械能)-重力势能公式:Ep=m×g×h(Ep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动能定理:W=ΔEk(W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ΔEk为物体动能的增量)5.斜抛运动公式- 斜抛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0 × t × cosθ (S为斜抛物体的位移,v0为斜抛物体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速度,t为斜抛物体运动的时间,θ为斜抛物体的抛射角度)- 斜抛运动的竖直上升时间公式:tup = v0 × sinθ / g (tup为斜抛物体竖直上升的时间)- 斜抛运动的竖直下落时间公式:tdown = v0 × sinθ / g (tdown为斜抛物体竖直下落的时间)- 斜抛运动的总时间公式:ttotal = 2 × v0 × sinθ / g (ttotal为斜抛物体整个运动的时间)6.圆周运动公式-圆周运动的角度公式:θ=α×t(θ为物体所转过的角度,α为角加速度,t为运动的时间)-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R×ω(v为物体的线速度,R为物体所在圆轨道的半径,ω为物体的角速度)-圆周运动的周速度公式:v=2×π×R/T(v为物体的周速度,R为物体所在圆轨道的半径,T为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这些公式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常见公式。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各量关系:在t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在s 一定时,t 与v 成反比;在v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
注意:绝对不能说v 与s 正比或与t 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t t ...s s t s v 2121++++==总总【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问题:s=往返往返vt 21s 21=;或往返t 21v vt s ⨯== 2.“火车过桥(洞)问题”:(1)火车通过桥时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2)火车完全在桥上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3.利用相对速度求解的问题:【相对速度——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或相互平行的两条线上运动时: A 、同向相对速度:21v v v +=同向B 、异向相对速度:小大异向v v v -=】(1)追击问题:在研究追击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以被追击者为参照物,追击所用时间就是追击者以“同向相对速度”运动完他们的“间距”所用时间。
即:小大间同向间追v v s v s t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或背向而行的物体,他们的相对速度是:21v v v +=异向,s 相对=s 1+s 2 (3)错车问题:○1同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同向=v 大-v 小 , 同向相对错v s t =○2相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异向=v 1+v 2 , 同向相对错v st = 【注意:在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时,一般以水为参照物,则物体都以相对于水的速度运动,可使问题简化。
初中物理所有力学公式、电学公式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m/V m:质量 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 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功率P(w) P=W:功t:时间压强p(Pa) 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 + +……欧姆定律 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p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相关内容• 初中物理光学,电学,热学,声学,力学知识结构• 急需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总结• 需要达人帮忙整理物理公式等• 初中物理力学、电学、功率、等公式及单位• 初中物理中的电学,机械能,光学,力学需要掌握的公...更多相关问题>>查看同主题问题:初中物理力学力学公式其他回答共 1 条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