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机械原理》课后题全解__孙恒版作业答案精选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2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5.1 复习笔记一、机械的效率1.功和效率(1)机械效率①驱动功机械上的驱动功(输入功)为W d,有效功(输出功)为W r,损失功为W f。
则有W d=W r+W f②机械效率a.定义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以η表示。
b.计算方法用功计算时η=W r/W d=1-W f/W d;用功率计算时η=P r/P d=1-P f/P d;式中,P d——输入功率;P r——输出功率;P f——损失功率。
(2)损失率①定义机械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以ξ表示。
②计算方法由定义有ξ=W f/W d=P f/P d。
注:η+ξ=1,由于摩擦损失不可避免,故必有ξ>0和η<1。
(3)效率的简便计算方法为便于效率的计算,可应用下式进行计算η=理想驱动力/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矩①斜面机构正反行程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tanα/tan(α+φ)η′=tan(α-φ)/tanα式中,α——斜面夹角;φ——总反力与法向反力的夹角。
②螺旋机构拧紧和放松螺母时的效率计算式分别为η=tanα/tan(α+φv)η′=tan(α-φv)/tanα式中,α——中径升角;φv——螺旋副的摩擦角。
2.机器(或机组)的效率已知各机构的效率可计算确定整个机构的效率。
常用机构的效率见教材表5-1。
(1)串联①计算公式由k个机器串联组成的机组,设各机器的效率分别为η1、η2、…、ηk,机组的输入功率为P d,输出功率为P r。
则整个串联机组的机械效率为η=P r/P d=(P1/P d)(P2/P1)…(P k/P k-1)=η1η2…ηk②特点a.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器的输入功率;b.只要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很低,就会使整个机组的效率极低;c.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
③提高串联机组效率的措施a.减少串联机器的数目;b.优先提高效率最低机器的效率。
孙恒机械原理第八版第九章课后答案
1.若截面积S为恒定,则管道流量Q与流速V之间的关系不是
A.Q∝V
B.Q∝V2
C.Q∝V3
D.Q∝1/V
答案:D
2.几何轴心力的概念不包括
A.额定轴心力
B.最大轴心力
C.均衡轴心力
D.平均轴心力
答案:A
3.一个实心圆柱轴的一端旋转速度为1000 r/min,有效长度为200 mm,则其表面速度是
A.12.6m/s
B.16.7m/s
C.25.1m/s
D.31.4m/s
答案:B
4.同温压工艺中有一窄带阀门,该带阀门间隙h可由
A.温度
B.压力
C.厚度
D.宽度
答案:C
5.下列加工工艺中,不具有金属热处理功能的是
A.热镦
B.热拉深
C.冷镦
D.热穿孔
答案:D
6.等温截面中,流体的含热量是
A.恒定
B.增加
C.减少
D.随流速变化
答案:A
7.若两物体间的摩擦因素μ<1,则这两物体之间的
A.连接松
B.连接紧
C.连接不定
D.连接牢固
答案:B
8.若F1、F2为两台柴油机的轴功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答案:D
9.曲柄连杆机构中,当有摩擦的时候,转动惯量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10.若液压系统的口径和行程不变,则压力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相等。
机械原理第2、3、4、6章课后答案西北工业大学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题2-11 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图2-11a)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尽管此机构有4个活动件,但齿轮1和凸轮2是固装在轴A 上,只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 3=n 3=l p 1=h p01423323=-?-?=--=h l p p n F原动件数不等于自由度数,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即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分析:因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
故需增加构件的自由度。
3)提出修改方案: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用一个高副来代替一个低副。
(1) 在构件3、4之间加一连杆及一个转动副(图2-11b)。
(2)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滑块及一个移动副(图2-11c)。
(3)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滚子(局部自由度)及一个平面高副(图2-11d)。
题2-11讨论:增加机构自由度的方法一般是在适当位置上添加一个构件(相当于增加3个自由度)和1个低副(相当于引入2个约束),如图2-1(b )(c )所示,这样就相当于给机构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用一个高副代替一个低副也可以增加机构自由度,如图2-1(d )所示。
题2-12 图a 所示为一小型压力机。
图上,齿轮1与偏心轮1’为同一构件,绕固定轴心O 连续转动。
在齿轮5上开有凸轮轮凹槽,摆杆4上的滚子6嵌在凹槽中,从而使摆杆4绕C 轴上下摆动。
同时,又通过偏心轮1’、连杆2、滑杆3使C 轴上下移动。
最后通过在摆杆4的叉槽中的滑块7和铰链G 使冲头8实现冲压运动。
第7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7.1复习笔记一、概述1.本章研究的内容及目的(1)内容①研究在外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②研究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及其调节的方法。
(2)目的①对机构进行精确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②将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程度限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2.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如图7-1-1所示为机械原动件的角速度ω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图7-1-1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1)起动阶段①角速度特点在起动阶段,机械原动件的角速度ω由零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正常运转速度为止。
②功能特点驱动功W d大于阻抗功W r′(=W r+W f),机械积蓄了动能E。
W d=W r′+E。
(2)稳定运转阶段①角速度特点a.周期变速稳定运转满足下列角速度特点的稳定运转称为周期变速稳定运转:第一,原动件的平均角速度ωm保持为一常数;第二,原动件的角速度ω出现周期性波动。
b.等速稳定运转如果原动件的角速度ω在稳定运转过程中恒定不变,则称为等速稳定运转。
②功能特点在一个周期内,机械的总驱动功与总阻抗功是相等的,即W d=W r′。
(3)停车阶段①功能特点a.在机械的停车阶段驱动功为0,即W d=0。
b.当阻抗功将机械具有的动能消耗完时,机械便停止运转。
其功能关系为E=-W r′。
②制动器的效果安装制动器的机械的停车阶段如图7-1-1中的虚线所示,停车时间缩短。
(4)过渡阶段起动阶段与停车阶段统称为机械运转的过渡阶段。
3.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和生产阻力(1)原动机的运动特性各种原动机的作用力(或力矩)与其运动参数(位移、速度)之间的关系称为原动机的机械特性。
(2)解析法的特点①当用解析法研究机械的运动时,原动机的驱动力必须以解析式表达;②为了简化计算,常将原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用简单的代数式来近似地表示。
(3)生产阻力的特点①取决于机械工艺过程;②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执行构件位置、速度或时间的函数。
二、机械的运动方程式1.机械运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机械运动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2211d /2/2cos d n m i Si Si i i i i i i i i m v J Fv M t ==⎡⎤⎡⎤+=±⎢⎥⎢⎥⎣⎦⎣⎦∑∑ωαω式中,αi ——作用在构件i 上的外力F i 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v i 间的夹角;J Si ——质心Si 的转动惯量;v Si ——质心Si 的速度。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1)机构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2)机器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机器都是由各种机构组合而成的。
2.本书研究的内容本书研究的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2)机构的运动分析;(3)机器动力学;(4)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5)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二、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1)机械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石,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而且本课程的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础知识。
(2)为了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产品,需要创造型人才,而机械原理课程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中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1)搞清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掌握机构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方法。
(2)明确机械原理课程中对机械的研究的两大内容:①研究各种机构和机器所具有的一般共性问题;②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的一些机构的性能及其设计方法,以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3)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讲求实效的工程观点。
四、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现代机械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机械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前在各类型机构和机械驱动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机械的分析和综合中日益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并加强了对机械的实验研究。
总之,作为机械原理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内涵非常丰富。
1.2课后习题详解本章无课后习题。
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本章内容只是对整个课程的一个总体介绍,基本上没有学校的考研试题涉及到本章内容,读者简单了解即可,不必作为复习重点,所以本部分也就没有选用考研真题。
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顺序有点乱,不过不影响)第2章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参考教材5~7页。
2-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答: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而且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答:参考教材12~13页。
2-4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试举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小阻力定律的1、2个实例。
2-5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参考教材15~17页。
2-6 在图2-20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7 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答:参考教材18~19页。
2-8 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参考教材20~21页。
2-9 任选三个你身边已有的或能观察到的下列常用装置(或其他装置),试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1)折叠桌或折叠椅;2)酒瓶软木塞开盖器;3)衣柜上的弹簧合页;4)可调臂台灯机构;5)剥线钳;6)磁带式录放音机功能键操纵机构;7)洗衣机定时器机构;8)轿车挡风玻璃雨刷机构;9)公共汽车自动开闭门机构;10)挖掘机机械臂机构;…。
2-10 请说出你自己身上腿部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别可视为何种运动副?试画出仿腿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j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机械原理孙恒课后答案【篇一:机械原理(第七版) 孙桓主编第7章】ss=txt>1.设某机器的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则该机器作匀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作变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
2.机器中安装飞轮的原因,一般是为了,同时还可获得的效果。
3.在机器的稳定运转时期,机器主轴的转速可有两种不同情况,即稳定运转,在前一种情况,机器主轴速度是,在后一种情况,机器主轴速度是。
4.机器中安装飞轮的目的是和。
7.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各构件本身的质量(转动惯量)有关外,还与。
8.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力(矩)是根据则进行转化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
9.机器等效动力模型中的等效力(矩)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原作用力(矩)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有关。
10.若机器处于起动(开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11.若机器处于停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12.用飞轮进行调速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则要求的速度不均匀系数越小,飞轮的转动惯量将越,在满足同样的速度不均匀系数条件下,为了减小飞轮的转动惯量,应将飞轮安装在轴上。
13.当机器运转时,由于负荷发生变化使机器原来的能量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引起机器运转速度的变化,称为,为了重新达到稳定运转,需要采用来调节。
14.在机器稳定运转的一个运动循环中,运动构件的重力作功等于因为。
15.机器运转时的速度波动有速度波动两种,前者采用,后者采用进行调节。
16.若机器处于变速稳定运转时期,机器的功能特征应有,它的运动特征是。
17.当机器中仅包含机构时,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常量,若机器中包含机构时,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机构位置的函数。
18.设作用于机器从动件上的外力(矩)为常量,且当机器中仅包含机构时,等效到主动件上的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力(矩)亦是常量,若机器中包含机构时,等效力(矩)将是机构位置的函数。
第9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9.1 复习笔记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1.凸轮机构的应用(1)相关概念①凸轮a.定义凸轮是指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b.运动形式凸轮通常为主动件作等速转动,也有作往复摆动或移动的。
②推杆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称为推杆,常为从动件。
③反凸轮机构凸轮为从动件而以推杆为主动件的机构称为反凸轮机构。
(2)凸轮机构的特点①优点a.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能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b.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
②缺点a.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b.凸轮制造较困难。
(3)凸轮机构的应用发展①提出了许多适于在高速条件下采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以及一些新型凸轮机构;②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反求设计已获得普遍地应用,提高了设计和加工的速度及质量。
2.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①盘形凸轮a.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b.作往复直线移动的盘形凸轮,称为移动凸轮。
②圆柱凸轮a.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b.是一种空间凸轮机构,可认为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2)按推杆的形状分①尖顶推杆a.构造最简单,易磨损;b.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
②滚子推杆a.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b.滚子常采用特制结构的球轴承或滚子轴承。
③平底推杆a.凸轮与平底的接触面间易形成油膜,润滑较好;b.常用于高速传动中。
(3)按推杆的运动形式分①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直动推杆若轴线通过凸轮的回转轴心,则称为对心直动推杆,否则称为偏置直动推杆。
②作往复摆动的摆动推杆(4)根据凸轮与推杆保持接触的方法不同分①力封闭凸轮机构利用推杆的重力、弹簧力来使推杆与凸轮保持接触;②几何封闭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或推杆的特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保持接触。
二、推杆的运动规律1.研究推杆运动的意义(1)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合适的凸轮机构的形式、推杆的运动规律和有关的基本尺寸;(2)根据选定的推杆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推杆运动的选择,关系到凸轮机构的工作质量。
<机械原理>第八版西工大教研室编第2章2-1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参考教材5~7页。
2-2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答: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而且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
2-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答:参考教材12~13页。
2-4何谓最小阻力定律?试举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小阻力定律的1、2个实例。
2-5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参考教材15~17页。
2-6在图2-20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7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答:参考教材18~19页。
2-8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参考教材20~21页。
2-9任选三个你身边已有的或能观察到的下列常用装置(或其他装置),试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1)折叠桌或折叠椅;2)酒瓶软木塞开盖器;3)衣柜上的弹簧合页;4)可调臂台灯机构;5)剥线钳;6)磁带式录放音机功能键操纵机构;7)洗衣机定时器机构;8)轿车挡风玻璃雨刷机构;9)公共汽车自动开闭门机构;10)挖掘机机械臂机构;…。
2-10请说出你自己身上腿部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别可视为何种运动副?试画出仿腿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j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机械原理》第四章课后答案(孙恒版)回复关键词:机械原理即可获取其他章节答案资源第4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1何谓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如何?答: (1) 动态静力分析是指将惯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于相应构件上,再按静力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
(2)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学分析的步骤如下:①对机构作运动分析以确定在所要求位置时各构件的角加速度和质心加速度,求各构件的惯性力;②对机构进行拆分杆组,如有高副,应先进行高副低代;③从外力全部已知的构件组开始分析,逐步推算出未知构件;④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计算,求出运动副反力和平衡力的变化规律。
⑤如需考虑摩擦,可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
4-2何谓质量代换法?进行质量代换的目的何在?动代换和静代换各应满足什么条件?各有何优缺点?静代换两代换点与构件质心不在一直线上可以吗?答: (1) 质量代换法是指为了简化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
(2)进行质量代换的目的简化惯性力的确定,代换后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矩。
(3)动代换和静代换应满足的条件①动代换满足的条件:a.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b.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c.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②静动代换满足的条件:a.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b.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采(4)动代换和静代换的优缺点①动代换的优缺点:a.优点代换后,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不会发生改变;b.缺点其代换点的位置不能随意选择,则会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②静代换的优缺点:a.优点代换后,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不会发生改变;b.缺点其代换点的位置不能随意选择,则会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②静代换的优缺点:a.优点两个代换点位置均可以任意选取,引起的误差能被一-般工程接受,常为工程上所采纳;b.缺点代换后,构件的惯性力偶会产生- -定误差。
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要求用机构示意图表示出来)。
解⑴分析: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沿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根据各个活动构件参与构成运动副的情况(两构件组成的运动副的类型,取决于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确定表示各个构件的符号,再将各个构件符号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
构件2:与机架5构成转动副A;与构件3构成凸轮高副。
所以构件2的符号为图a)。
构件3:与构件2构成凸轮高副;与机架5构成转动副;与机架4构成转动副。
所以构件3的符号为图b)。
构件4:与机架3构成转动副;与机架5构成移动副。
所以构件4的符号为图c)或图d)。
将这些构件符号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如题2-11答图a)或b)所示。
机构运动简图,如题2-11答图a)或b)所示。
⑵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在机构的结构分析中判断该方案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应该从以下两点考虑:①机构自由度是否大于零;②机构原动件的数目是否等于机构自由度的数目。
因此,必须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F=3n-(2p L+p H)=3×3-(2×4+1)=0。
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p H)=3×3-(2×4+1)=0可知,该机构不能运动,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⑶分析修改方案因为原动件的数目为1,所以修改的思路为:将机构的自由度由0变为1。
因此,修改方案应有2种。
方案1:给机构增加1个构件(增加3个独立运动)和1个低副(增加2个约束),使机构自由度增加1,即由0变为1。
如题2-11答图c)、d)、e)所示。
方案2:将机构中的1个低副(2个约束)替换为1个高副(1个约束),使机构中的约束数减少1个,从而使机构自由度增加1,即由0变为1。
机械原理习题选解武秀东2007年6月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第四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本教材第五版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要求用机构示意图表示出来)。
解⑴分析: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沿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根据各个活动构件参与构成运动副的情况(两构件组成的运动副的类型,取决于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确定表示各个构件的符号,再将各个构件符号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
构件2:与机架5构成转动副A;与构件3构成凸轮高副。
所以构件2的符号为图a)。
构件3:与构件2构成凸轮高副;与机架5构成转动副;与机架4构成转动副。
所以构件3的符号为图b)。
构件4:与机架3构成转动副;与机架5构成移动副。
所以构件4的符号为图c)或图d)。
将这些构件符号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如题2-11答图a)或b)所示。
机构运动简图,如题2-11答图a)或b)所示。
题2-11图图a) 图b) 图c)⑵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在机构的结构分析中判断该方案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应该从以下两点考虑:①机构自由度是否大于零;②机构原动件的数目是否等于机构自由度的数目。
因此,必须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F=3n-(2p L +p H )=3×3-(2×4+1)=0。
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 L +p H )=3×3-(2×4+1)=0 可知,该机构不能运动,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⑶分析修改方案因为原动件的数目为1,所以修改的思路为:将机构的自由度由0变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