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2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
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
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
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
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感染;药敏结果尿液细菌培养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我院为了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见正文描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受检人员的男女性别之比为92:97;平均年龄值(38.21±0.98)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
1.2方法189例受检人员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方法,采用定量接种环留取中段尿液,且将其涂于血液平板上,随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细菌培养箱内,最后对培养的细菌采用显微镜计数。
1.3观察指标分析且评估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的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细菌分布;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ype of bacteria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in irrigating solution, and provide an according to rational use of drug for clinical.Methods: the instru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is Microscan Autoscan-4, USA.Result: the positive rate of irrigating solution is 56.2%;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has 90.8% in these 195 bacterias,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has9.2%; the main type of these bacteria a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 the tate of the bacterias, which resist to imipenem, is 0~15.1% in these Gram-negative bacterias; the rate of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which product ESBLs, is 62.5%、64.1%,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MRSA is 60.0%. and the phenomen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is Very serious.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 differrent, the bacterial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irrigating solution can provide basisof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al.[Key words] irrigating solution; Bacteria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强。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一、细菌鉴定细菌鉴定是指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
通过细菌鉴定,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三、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耐药性通常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或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
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某些抗生素对某些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无效。
四、敏感性敏感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敏感性高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被抗生素杀死;敏感性低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被抗生素杀死。
五、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是指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MIC值可以反映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是药敏试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抑菌圈抑菌圈是指抗生素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抑制细菌生长的区域。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抗生素的抗菌能力,是药敏试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七、生物被膜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膜状结构。
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攻击,从而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八、交叉耐药性交叉耐药性是指一种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种类的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综上所述,正确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交叉耐药性的问题,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士)109)专业实践能力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案例分析题(总25大题,75小题,共100分)第一题1、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A、慢性胃炎B、肝炎C、消化性溃疡D、胆石症答案:B2、以下哪项检查对该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胃镜检查B、腹部CTC、肝脏B超D、心电图答案:C3、若患者被诊断为肝炎,以下哪项治疗措施最为关键?A、抗病毒治疗B、保肝治疗C、抗炎治疗D、对症治疗答案:A 第二题案例材料:患者,男,35岁,因反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持续1周,于近日就诊。
患者否认有疫区居住史、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体温38.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胸部X光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部分区域模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淋巴细胞比例20%,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C反应蛋白(CRP)15mg/L。
请根据以上病例,回答以下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A、普通感冒B、肺炎链球菌肺炎C、肺结核D、细菌性心内膜炎答案:B2、下列哪项检查对该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血常规B、胸部X光片C、血培养D、痰涂片答案:C3、针对该患者,以下哪项治疗方案最为适宜?A、抗生素治疗B、抗病毒治疗C、激素治疗答案:A 第三题【案例材料】患者,男性,35岁,因“乏力、食欲不振、黄疸”入院。
患者近2个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近1周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
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无其他慢性病史。
查体:体温37.5℃,血压120/80mmHg,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
肝肋下3cm,剑突下4cm,质韧,无压痛,脾肋下未及。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5×109/L,血小板100×109/L,ALT 200U/L,AST 150U/L,TBil 120μmol/L,DBil 80μmol/L。
药敏分析报告1. 引言药敏分析是用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的技术。
药敏分析结果能够指导医生在临床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报告旨在提供药敏分析结果的详细解读,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些结果。
2. 分析方法药敏分析通常使用标准的菌落计数方法,将目标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的琼脂平板上,并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菌落的生长程度,可以判断该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分析结果在这次药敏分析中,我们针对不同细菌分别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以下是分析得出的结果:3.1 细菌A细菌A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2 细菌B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C和D的敏感性较低。
3.3 细菌C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对抗生素B的敏感性较好。
3.4 细菌D细菌D对抗生素A、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
3.5 细菌E细菌E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6 细菌F细菌F对抗生素A和C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B、D和E的敏感性较低。
4. 结果解读根据药敏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细菌A和细菌E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两种细菌的病例时,建议首先考虑使用抗生素E进行治疗。
•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A和B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因此,使用抗生素A进行治疗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细菌D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B和E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F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选择。
5. 结论药敏分析结果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准确的药敏分析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一、实验背景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术,通过对细菌进行培养,可以观察其生长特性、分离纯化、鉴定以及进行各种生化实验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培养细菌,并对所分离的菌落进行形态观察、生化实验和药敏试验,以分析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琼脂平板等。
(3)试剂:酚红指示剂、葡萄糖、乳糖、靛基质、甲基红、V-P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等。
2. 实验方法(1)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重复划线直至菌落分离。
(2)观察菌落特征:观察分离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
(3)进行生化实验:对分离的菌落进行葡萄糖发酵、乳糖发酵、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生化实验。
(4)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我们得到了形态各异的菌落。
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光滑、圆形、边缘整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光滑、圆形、边缘整齐;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呈白色、粗糙、圆形、边缘不整齐。
2. 生化实验结果(1)葡萄糖发酵: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产生红色沉淀;枯草芽孢杆菌不发酵葡萄糖。
(2)乳糖发酵: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发酵乳糖,产生红色沉淀;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不发酵乳糖。
(3)靛基质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产生靛基质,使培养基呈蓝绿色;大肠杆菌不产生靛基质。
(4)甲基红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呈阴性反应;大肠杆菌呈阳性反应。
(5)V-P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呈阴性反应;大肠杆菌呈阳性反应。
3. 药敏试验结果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敏感;枯草芽孢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抗生素耐药。
霉菌培养药敏报告
报告编号:M2021001
制作时间:2021年6月10日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患者黄先生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分泌物
采集时间:2021年6月6日
采集部位:右手食指末端
检测结果:
经过霉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本次样品被鉴定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药敏测试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以下药物敏感:
- 异庚唑(Fluconazole)
-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
-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 卡泊芬净(Caspofungin)
- 阿莫罗芬(Amphotericin B)
而对以下药物呈现抵抗:
- 甲基磺酰唑(Miconazole)
- 牙买加醇(Nystatin)
建议治疗方案:
由于本次样品被鉴定为白色念珠菌,并且对部分药物存在抵抗,因此建议治疗方案如下:
1. 选择敏感性好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异庚唑、泊沙康唑、伊
曲康唑、卡泊芬净、阿莫罗芬等。
2. 注意用药方法和用量,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药。
3. 监测疗效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备注:
本次检测结果仅适用于本次样品,对其他样品并不具有代表性。
以上是本次检测结果和建议治疗方案,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
一步了解,请联系我们。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
联系邮箱:XXX。
儿科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孙黎黎【摘要】目的:了解少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API细菌鉴定及MIC药物药敏性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率32.7%,念珠菌属感染率占细菌感染10.0%,革兰氏阳性菌对红霉素敏感降低.结论:滥用抗生素导致婴幼儿感染念珠菌属的患者增多,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各不相同,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1(043)004【总页数】2页(P248-249)【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敏感性;耐药性;细菌【作者】孙黎黎【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胜利油田河口医院检验科,25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R725.6春秋两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笔者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所采集的700例儿科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进行药物敏性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采集的700例12岁以下的幼儿及儿童的咽拭子标本。
1.2 方法按常规用无菌咽拭子管由临床医护采集标本,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分离,提纯及生物化学鉴定。
采用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细菌及MIC药敏分析。
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氏菌TACC5922。
2 结果2.1 标本阳性率及细菌分布共采集儿科咽拭子标本700例,经细菌培养后阳性标本229例,阳性率32.7%。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9.7%,革兰氏阴性菌61.2%。
其具体分布见表1。
在5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包括3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10.0%,对于儿科来说较高,这跟抗生素的滥用是分不开的。
表1 细菌的分布状况细菌名称阳性例数阳性率(%)白色假丝酵母菌 23 10.0金黄色葡萄球菌 51 22.3表皮葡萄球菌 8 3.5肺炎链球菌 16 7.0不动杆菌属 25 10.9假单胞菌属 17 7.4沙雷氏菌属 16 7.0大肠埃希氏 40 17.5枸橼酸盐杆菌属9 3.9克雷伯菌属 14 6.1克理斯坦耶尔森氏 6 2.6其他 4 1.82.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的药敏状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率尚可;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低。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63136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广谱和超广谱抗生素被广泛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也很容易导致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血液感染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多,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1]。
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血液感染问题的影响,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
因此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病原菌的检验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病原学的诊断,有利于帮助患者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2]。
因此,我院收集了1066例血培养标本进行了这方面的检测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集了1066例血培养标本进行研究。
1.2 检测方式检测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检测工作时,为了帮助患者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需要在患者发热阶段进行5mL 血液的抽集,进而将抽取的血液通过无菌注入的方式注入到血培养瓶中。
并且为了确保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检测质量,检测人员需要将其中的血液进行混匀,进而将其置于37℃孵箱中进行培养。
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期间,需要每日对孵箱中的血液进行观察。
在观察期间,如果检测人员发现液体出现了混浊或液面有白色黏附物,就使用血平板或者麦康凯平板对其中的一部分检测对象进行接种。
药敏试验使用法国梅里埃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获得的单个菌落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
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者均采购于卫生部(现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1066例血培养中,共分离阳性菌株88株,阳性率为8.26%。
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占据着总数的2.35%,其次则为大肠埃希菌(1.97%)、肺炎克雷伯菌(1.7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等,详见表1。
109例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对细菌种类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提供科学的医学证据,也有助于院内交叉感染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同时对细菌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临床合理和有效用药,本文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5年8月~2006年4月,收集我院门诊、住院患者的痰、尿、大便、血、咽拭子、胸腹水、脓及分泌物等共109例样本。
1.2 培养基、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K-B琼脂扩散法标准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判定。
2 结果
2.1 细菌组成分类:由109例标本中分离出88例阳性标本,其中单一细菌感染病例75例,混合感染13例,主要病原菌的组成及分类见表1。
2.2 药敏结果分析:药敏试验共选择了18种抗菌素,75例G+、G-细菌的耐药性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表1可看出培养出来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26.2%)、金黄色葡萄球菌(22.7%)、(大肠)埃希氏杆菌类(22.7%)、化脓性链球菌群(13.7%);白色念珠菌类和金黄色葡萄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报道,原因可能是本地区盲目乱用抗生素导致。
值得一提的是20例金黄色葡萄球感染者中,有4例来自于本院烧伤感染患者,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完全相同,高度怀疑是我院院内感染。
3.2 从表2可看出致病菌对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都产生了很高的耐药性,其中氨苄青霉素72%、苯唑青霉素72%、红霉素72%、SMZco 61.3%、四环素56%、氯霉素46.6%、氨曲南46.6%、复达欣42.6%。
这种现像可能是本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一直尚未开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医师只有盲目开药而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
笔者认为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应建立细菌室,为临床医师合理科学用药提供医学证据。
3.3 本地区的真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感染者年龄最大56岁,最小3个月,临床表现均为长期腹泻,抗菌素治疗无效,说明当地医生滥用抗菌素后引起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条件致病菌变成致病菌。
临床医师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重视临床细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病因的分析,有利于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抗菌素,使临床用药更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