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潜蝇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11
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原产美洲,是一种蔬菜、观赏植物及饲料作物的毁灭性害虫。
已有近40个国家将之列为最危险的检疫性害虫。
自20世纪90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给我国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该虫寄主范围甚广,全国已发现的寄主达26科312种,危害蔬菜达80种,主要蔬菜种类有黄瓜、丝瓜、冬瓜、番茄、茄子、菜豆、豇豆等葫芦科、茄科和豆科蔬菜。
我国部分地区与美洲斑潜蝇混合发生的还有南美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但以美洲斑潜蝇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重。
1发生规律1.1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美洲斑潜蝇以幼虫蛀食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为主,形成带湿黑和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
虫道由细渐粗,蛇行形弯曲,虫粪线状。
成虫产卵、取食也造成圆形斑痕,尽管刻点小,也可使叶片的叶绿素细胞受到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
受害严重的植株可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甚至整株枯死。
该虫在南方温暖和北方温室条件下,全年都能繁殖,一年可发生10多代。
在广州地区从4月份开始,发生数量逐渐上升,以6~10月为害较重,11月份以后逐渐下降,12~3月发生量小。
在北京地区,田间6月份初见,7月中至9月下旬是露地的主要危害时期,10月上旬后虫量逐渐减少。
在保护地种植条件下通常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即春季至初夏和秋季,以秋季为重。
该虫在北京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保护地是该虫越冬的主要场所。
成虫大部分在上午羽化,上午7时至下午2时是成虫羽化高峰期。
羽化后当日即可进行交配。
温度越高,交配越早,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
成虫取食、产卵一般均在白天进行。
雌虫通过产卵器在寄主植物叶面上形成的刻点进行取食,雄虫不能形成取食孔,需要通过雌虫形成的刻点进行取食。
这种刻点肉眼可以观察到,一般呈白点状,近圆形,虫口密度大时,取食可导致大量叶片死亡。
据材料记载,雌虫在26.5℃的条件下,产卵前期最短,日均产卵量最高,总产卵量亦最高,平均每雌519粒,最高780粒;此温度下成虫取食活动也最为活跃,平均单雌一生可取食2817孔,最高取食量可达4501个取食孔。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高主泰
【期刊名称】《山东蔬菜》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brensisBlanchard)是1994年以来发生的两种危害严重的多食性斑潜蝇。
据报道,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省、市及地区发现,现已对蔬菜和花卉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形态特征美洲斑潜蝇:卵椭圆形,米黄色,微透明,产于叶片正面的上表皮下,反面很少。
幼虫呈均匀一致的橙黄色,蛹黄色至黄褐包。
南美斑潜蝇:卵椭圆形,乳白色,微透明,卵比美洲斑潜蝇稍大,散产于叶片正、反表皮之下,幼虫乳白色,微透明,有些个体带有少许黄色,蛹淡褐色至黑褐色。
【总页数】1页(P37)
【作者】高主泰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
【相关文献】
1.烟台市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混合发生与防治适期的研究 [J], 王云娟;林艺庆;刘成毅;杨振玲;王典章;邱名榜
2.烟台市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混合发生与综合防治研究 [J], 王典章;缪玉刚;王尊农;孙春竹;薛占清;邱名榜
3.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J], 张建文
4.凉山州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J], 马建列;白海燕;康晓慧
5.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J], 杨寿光;原国辉;李向英;程玉琴;周永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美洲斑潜蝇发生特点及预防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来发现的植物检疫对象。
经过2a多年来的调查观察,已初步掌握了发生为害特点,探索了操作性较强的预测预报办法,并在指导防治工作中,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美洲斑潜蝇发生特点1.1发生世代美洲斑潜蝇在海丰县蔬菜作物上,1a发生17个世代,最长为48d,最短为12d。
在日平均温度28.7℃时,卵的历期2.35d,蛹期7.87d,完成1个世代约需14d。
1.2幼虫取食特性幼虫蛀食寄生叶片的叶肉,形成白色蛇形蛀道,蛀道两侧边缘有交替排列呈黑条状的粪便,蛀道的宽度随幼虫的发育而逐渐变宽,从一龄进入二龄,二龄进入三龄的转折点,蛀道有较明显变宽的现象。
幼虫取食道长度与龄期的关系,因不同时间不同作物而异。
据测定,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豆类,各龄幼虫的取食道长度是:一龄0.8—1.3cm;二龄1.2—2.4cm,三龄2.2—4.3cm。
1.3田间消长特点美洲斑潜蝇在我县周年发生为害,1a有两个为害高峰期,一个是5月中旬至6月下旬,另一个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
主要为害瓜、豆类,其次是叶菜类和茄类。
2、调查方法2.1观察圃的设置观察圃面积150—200m2。
按当地种植习惯,3—10月连续相间种瓜、豆类,11月至翌午2月种番茄和叶菜类蔬菜作物。
2.2调查时间2.2.1冬后基数调查。
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天气暖睛时,调查美洲斑潜蝇嗜食作物,重点调查番茄、玉豆和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及主要寄生杂草的冬后虫口基数。
2.2.2观察圃及大田调查。
调查时间视气温而定。
夏、秋季每隔2—3d查1次,冬、春季每隔5—7d查1次,每世代查2—3次。
2.3化蛹进度调查利用蛹盘收集落地蛹,调查化蛹进度。
其方法是:每块田设置5个蛹盘。
蛹盘规格为30cm×20cm×4cm,蛹盘底部及内侧用白色的确良布放在里面,用夹固定,内侧边缘涂上一圈凡士林以防逃逸。
用1个高15cm的支架将蛹盘托起,以防雨水将泥土溅入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