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59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知道如何保护环境;3.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适应策略。
二、教学内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4.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生物如何适应环境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四、教学方法1.综合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样本观察法五、教学过程及时间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1.导入(5分钟)生物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是物种进化和生存的基础。
请同学们说一下,环境和生物有哪些联系?2.观察与探究(10分钟)让同学们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动、植物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并做出简单的说明。
3.讲解(20分钟)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要素、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生物和环境的动态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和变异性等。
4.总结(5分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说一下,环境因素指的是哪些环境元素?2.展示与观察(10分钟)展示带有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的样板,同学们通过实验记录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在实验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讲解(20分钟)讲解温度、光照、湿度、空气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策略和方式。
4.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说一下,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有哪些?2.观察讨论(10分钟)进入实验室,准备环境污染的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讲解(20分钟)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4.总结(5分钟)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word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阻碍生物的形状、生理和分布;举例说出水、太阳光、温度对生物形状、生理、分布的阻碍;举例说出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阻碍。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关注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渗透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1.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
学生在生态系统中生活,直截了当接触着各种生态因素,能够利用自己的直截了当体会,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明白得生物依靠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2.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学习过第一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阻碍》,对“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等概念和内涵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一些生物受环境阻碍的事例,然而到了八年级可能会有所忘却,而且对环境阻碍生物的分布、生物依靠环境生存这些认知不够深入。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可关心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明白得重点难点重点:①生物的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②生物彼此之间会相互阻碍;难点:①没有水就没有生物;②温度限制生物的分布。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激发爱好同学们,今天你们在上学的路上,注意到天气了吗?今天老师来学校的路上,感受灰蒙蒙的(出示雾霾图片),确实想到了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牵着手却看不到你的脸”。
大伙儿明白,我们惠州是全国文明都市,在由中国都市竞争力研究会主办的“2020中国都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我市四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都市排行榜”,名列2020年排行榜第三位。
同时以第四名成绩入选“2020中国十佳宜居都市排行榜”,以第五名成绩入选“2020中国十佳空气质量都市排行榜”。
但是现在连我们幸福的惠州人也感受到雾霾的阻碍了,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就更不必说了。
初中备课生物与环境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
2. 观察实验:通过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的适应能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环境也依赖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进化、适应、竞争、合作等。
三、实验(2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周围进行生物与环境的观察与实验,让他们实地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总结(10分钟)
1.总结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2.强调环保意识:呼吁学生共同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生物与环境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同时,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通过对标本的分析、观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长颈鹿的故事”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二、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三、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具准备:金鱼(实物)、啄木鸟(标本)、兔子(标本)、带刺的玫瑰、仙人掌、睡莲(彩图)与藕(实物)。
(注意水、陆、空,动物、植物各种类型齐全)。
红蝴蝶、白蝴蝶,红纸板、白纸板。
大树、小树、草(纸做成的)。
五、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为六大组,选出组长。
将标本或实物放在水槽内,盖上白布。
大树、小树、草贴在黑板上。
六、教学过程: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三位同学即兴表演剧本《长颈鹿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临时招聘小演员,准备好剧本。
组织表演,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探究活动一:“为生物寻找一个家”分组探究本组的标本或实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点。
总结: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什么环境中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一些特殊的适应现象保护色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二位同学扮演小鸟,一位同学扮红蝴蝶,一位同学扮白蝴蝶。
两位扮蝴蝶的同学分别在红纸板和白纸板上各贴上10只蝴蝶,然后由两只小鸟分别捉两块纸板上的蝴蝶,30秒后记数填入表格。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保护色的例子。
组织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组织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模拟保护色探究活动二:模仿刚才的实验,分组设计“模拟保护色的实验。
”并组织表达与交流。
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表达与交流,对各组的交流组织评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2.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2.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相关视频资料;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物质循环的实验器材和材料;4.学生大脑风暴活动的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由NASA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生活能不能和地球环境和谐共处?2.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对生物和环境的学习内容,提问: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授课(40分钟):1.向学生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一段视频资料进行展示。
2.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质和水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空气质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示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物质循环的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预先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如:-如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模拟不同水质和水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如何模拟不同空气质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如何模拟不同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指导性问题,同时做记录。
2.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总结(10分钟):1.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一些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大脑风暴,探讨更多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2.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生物进行分类以及原生生物、动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而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上章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2)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尝试分析生态因素对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在七年级的书本就有所涉及,而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没有太大难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分别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②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演示法、讲授法、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本节所学内容。
2.列出要点板书。
总结本节知识。
2.记录板书内容。
一步加深印象。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少,但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此外,在课堂上,多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进行分析归类,说明生物生存环境的含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实验调查和测量等基本的探究技能,初步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及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实验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
2.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展示与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生存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首先,以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为引子,展现不同生物在其特定环境中生存的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接着,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温度)和生物因素(如食物链、竞争关系)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如干旱地区植物的特殊适应机制、动物迁徙追踪水源等,让学生具体感受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首先,设定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如“为什么鼠妇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随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如光照、湿度),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将得出结论,理解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鼠妇的生存与分布。
最后,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物学是在不断研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习他们的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环境1.情境导入:在自然界中,物种繁多,景象万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1节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本节教材主要以非生物的水、太阳光、温度和生物因素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为例,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的观点。
自然的从生物个体过渡到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为下面几节学习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学习上出现分层现象,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来说,他们对本节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也会积极参与课堂,表现欲强;但对于成绩偏后的同学来说,他们生物基础差,不爱主动回答问题,思维虽活跃,但往往注意力在课堂之外,因此本节课要想办法把这部分同学调动起来,让他们勇敢的表达,参与课堂。
在七上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对生物和环境关系应该来说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节课把学习重点放在具体分析案例中上,让学生学会从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发现主要生态因素。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案例分析等形式,通过情景创设,以问题为导向,在多个具体案例分析中,不断鼓励学生表达、展示,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主要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实例的分析,锻炼综合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的观点,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彼此之间的影响。
2.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判断。
五、教学策略1.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先由视频“萨赫勒草原的变迁”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接着通过小辩论让学生集中展示、表达,体会非生物因素的重要性。
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光、空气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有探究精神,上课参与意识强,重点难点说出水、光、空气对于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章节引入出示森林或草原的图片,提问:你看到的什么?本章我们将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将这门科学称为生态学引出章节标题活动2【导入】课题引入提问: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生物现象?活动3【活动】教学流程没有水就没有生物提问: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讨论:你能举例说明水对于生物有着怎样的作用吗?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细胞的成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等,总结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不是越多越好?你能举出例子么?少了呢?引导学生总结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出示草原旱季与雨季的图片,说明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回忆、思考、回答,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并总结思考回答,讨论总结,观看,倾听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提问:光合作用除了需要水作为原料外,还有其它必需条件吗?光仅仅对于植物是必需的吗?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介绍阴生与阳生植物,长日照与短日照植物思考、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讨论、总结,倾听,了解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出示北方针叶树与热带雨林阔叶树的图片,提问:针叶树适合生活在北方,阔叶树适合生活在热带,是哪种生物因素起了主要作用?观看思考,回答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提问:生物因素会对生物造成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回忆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讨论:生物间的关系怎样体现了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环境?回忆、思考、回答,讨论、回答,讨论板书设计: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
情感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环境意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假设。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呢鱼儿能离开水吗向日葵离了阳光能生存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地球上所以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提问:郊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长的特点。
讲解: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新疆东部。
大熊猫食物单一,以箭竹等竹类植物为食,大熊猫生活还需要有水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提问: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只生物生活的空间吗
思考:鱼儿有水就能正常生长。
讲述: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提问: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了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吗
讲述: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阳光、水、温度、土壤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态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是
有生命的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学生思考总结出阳光、水、温度、土壤、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并进行分类。
提问:阳光、水、温度、土壤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
讲述:没有氧化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低种子不能发芽,生长慢水少小麦枯萎,水多根容易烂。
土壤肥沃生长好,土壤贫瘠生长差。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分析图片找出原因得出结论:植物分布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提问:非生物因素会不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
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呢,我们通过实验了解。
大雁南飞、向日葵朝向太阳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提问:上面的图中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对小麦生长有没有影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述:老鼠破坏农田、蛇吃老鼠、蚜虫吃麦叶、瓢虫吃蚜虫、杂草和小麦竞争空间、水、阳光肥料。
蚯蚓松土肥土。
讲述: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
展示:雄狮子追捕斑马、猫捕老鼠、蜘蛛捕捉蝗虫、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水稻与杂草、蜜蜂、蚂蚁、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小丑鱼与海葵、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蛔虫、跳蚤等图片。
学生展开讨论概括出:同种生物之间合作和竞争;不同种生物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
讲述: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
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了吗
讲述:同种生物有竞争和互助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