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2讲
- 格式:ppt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77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考点解读说明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本专题的主要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和豌豆的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定律。
该部分内容,在仅今年的高考中,考查的的比较多,一直是各地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他是后面遗传育种的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
从今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试题往往会以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解释、遗传图解、遗传图谱的判定等内容上做文章,特别是将减数分裂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可以出一些大型的综合题目的素材,成为每年各地高考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
该部分在高考站的比重比较大。
从选择题型来看,单科考试一般有两个左右的分选择题,占的分值约为20%到30%之间;综合考试一般会有一个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约30%到40%之间。
所以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该部分内容应该作为复习的中心来复习,要结合减数分裂来复习,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来复习。
切记脱离生产,打高题海战术。
二、知识网络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区分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1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外在表现即表现型。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若具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相交,则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在有些生物性状遗传中,一对等位基因间无明显的显隐关系,若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4性状分离:具相同性状的亲本相交,后代有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
2.区分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1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基因组合,它是生物个体性状表现的内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表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基因控制的缘故,即DNA决定mRNA,mRNA决定蛋白质,蛋白质体现性状。
第一部分命题区域3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时跟踪一、选择题1.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 由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C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项错误;F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项错误,D项正确。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则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3.(2019·新疆二模)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
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
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
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解析:选B 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灰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因子代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子代全为灰毛鼠,也不能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B 错误;子代中出现了黑毛雌鼠,说明M必然含有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因此,无论子代中灰毛雄鼠与黑毛雌鼠的比例是3∶1,还是1∶1,M都是杂合子,C、D正确。
[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
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萨顿的假说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①观察实验(摩尔根先做了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实验一(杂交实验)实验二:(回交实验)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假说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实验一图解实验二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设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设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
为了验证假设,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设1得到了证实。
请同学们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的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结果。
假说假设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图解⑤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2)在形成配子时,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合(√)(3)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6)白眼残翅雌果蝇(bbX r X r)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观察下列3个果蝇遗传图解,请分析:(1)利用摩尔根的杂交实验,怎样获得白眼雌果蝇?提示可用F2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随堂真题演练17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2017·高考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解析:选B。
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R X r、BbX r 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B错误;亲本雌蝇产生X R和X 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 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 r均占1/2,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 r,D正确。
(2016·高考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D。
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
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 G X g、X g 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 G X g、X g X g、X G Y、X g 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 G 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