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6
本套资源目录2019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被动运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9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章末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人的小肠上皮细胞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③干种子细胞④果蝇卵细胞⑤菠菜叶上表皮细胞A.①②④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⑥答案 B解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不断流失而出现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果蝇卵细胞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大液泡,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干种子细胞无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
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菠菜叶上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2. 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答案 B3.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a~e代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代表的运输方式所需细胞膜上的A的种类相同,运输分子时,自身结构都发生变化B.在a~e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物质A的种类D.图中编号a代表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方式答案 C解析图示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中的A表示通道蛋白,d中的A表示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中发挥作用,e中的A表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运输分子时通道蛋白的自身结构不发生变化,A错误;a、e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c、d代表的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因此为被动运输,B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 C . 载体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B . 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D . 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2.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内膜,在溶血后,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称血影.如果将血影中的脂类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开,并用板条将其推挤到一块,则测得的脂类面积约是红细胞膜表面积的( ) A . 1/2倍B . 1倍C . 2倍D . 4倍3.下图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①过程为协助扩散 C . ③过程为主动运输B . ①过程需要消耗ATP D . 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 4.将若干细胞液的浓度相同的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在相同实验时间后,测得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各组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的情况如图.其中N 点代表实验前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实验中水分进出细胞需要消耗ATPB . 在浓度为c 的蔗糖溶液中渗透现象仍然发生C . 在浓度为d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 . 在浓度为g 、h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去活性 5.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是( )①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①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①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①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A . ①①①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6.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高出许多,其原因是( )A . 海带细胞膜为全透性膜B . 碘的通透性强C . 海带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蛋白多D . 海水中的碘含量高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 温度增加到15 ①以上,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C . 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B .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D .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8.下列物质进入人体红细胞消耗能量的是( )A . 水B . 胆固醇C . 葡萄糖D . K +9.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A . 以双层磷脂为支架B . 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糖被镶在膜表层C . 蛋白质都覆盖在膜内层D . 蛋白质镶在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10.如图所示U 形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通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 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 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A .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B .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C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D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1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 和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①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有识别功能的是①C. b可表示肌细胞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有关,与①无关1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C. 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B.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1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以上三项都正确14.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膜两侧物质分子的排列是不对称的B.组成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磷脂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D.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15.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幼苗,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幼苗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A. α射线杀死了K+载体B. 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C. α射线破坏了催化K+载体合成的酶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转运16.下列物质中,运输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水分被根表皮细胞吸收B.氨基酸进入胰腺细胞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17.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①和①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 . 自由扩散B . 主动运输C . 协助扩散D . 胞吐18.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 +和Na +浓度如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 K +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 . K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 . Na +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 . Na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19.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 . 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 . 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 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 需求量最小C . 图2中B 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D . 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 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 2+20.下列有关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发生质壁分离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液泡体积较小,颜色较深B . 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溶液为外界溶液C .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减小,细胞吸水能力下降D . 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若放在清水中一定能发生复原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________(有/无).(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紫色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______的位置.(3)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F步骤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实验小组的成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用具:1 000 mL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新鲜的猪膀胱膜、蒸馏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一组装置示意图.(2)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①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①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__________加热至37 ①,2组的烧杯外加________降温.①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中液面的刻度变化.(3)分析回答: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23.图示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________膜.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________.(3)把此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质壁分离.要想使质壁分离复原,只要将这个植物细胞放在________中就可以了.24.提供适量的紫色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仪器,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水分的__________作用.(2)方法步骤:①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溶液.①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葱表皮细胞装片.①用显微镜按____________逐个观察装片.(3)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相邻溶液浓度之间.(4)要想更精确测定该细胞液浓度,应如何设计实验?25.物质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①下融合,40min后,发现融合后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没有完成,请你继续完成该探究实验:(1)补充未完成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①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部分膜蛋白具催化功能,属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信号传递蛋白,A项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项错误;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故载体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C项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所以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项正确.2.【答案】C【解析】细胞膜中的磷脂排列成双层,铺开后变为单层,其面积应为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3.【答案】D.【解析】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所以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4.【答案】C【解析】水分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无渗透现象发生,B错误;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含水量增高,细胞发生渗透吸水,C正确;在浓度为g、h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内的含水量增大,细胞吸水,保持活性,D错误.5.【答案】B【解析】膜的融合就是细胞膜流动性最好的体现,如人鼠细胞膜的融合;胞吞也是膜的融合;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说明细胞膜是动态的;而K+的吸收是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实例,与膜融合无关,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经过的是核孔.6.【答案】C【解析】碘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海带细胞吸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并且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细胞膜上运输碘的载体蛋白越多,被海带细胞吸收的碘越多,细胞内碘的浓度越高.7.【答案】D【解析】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因而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 ①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根据图示数据只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 ①以上,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8.【答案】D【解析】A,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均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9.【答案】C【解析】蛋白质不仅仅是覆盖在膜内层.10.【答案】C【解析】加入麦芽糖酶后,能使“U”形管右侧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增大了摩尔浓度.11.【答案】B【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图形可知,①为细胞膜的外侧,①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只会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①都有关.12.【答案】B【解析】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之外的部分.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AB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小,液泡内失去水分,故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只有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C段因细胞吸水使原生质体体积增大,C错误;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D错误.13.【答案】A【解析】因载体具有专一性,木糖不被吸收,说明无运输木糖的载体.14.【答案】C【解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15.【答案】B【解析】α射线引起了基因突变,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使细胞不能正常合成K+的载体,但是其他离子的载体是正常的.载体是一种蛋白质,不会是α射线杀死了K+载体,因为其他的载体是正常的;也不可能是α射线破坏了催化K+载体合成的酶,因为其他物质的载体能正常合成;棉花细胞也没有被杀死,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16.【答案】C【解析】A、B、D均属于跨膜运输,而C为胞吞.17.【答案】B【解析】分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应从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入手,尤其从载体蛋白和能量两方面考虑.曲线①说明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应为自由扩散.因为氧气浓度的高低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曲线①说明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方式不是主动运输,而是一种被动运输方式(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曲线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加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而保持稳定,说明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不是自由扩散,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曲线①说明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说明这个过程是需要能量的,只能是主动运输.综合分析,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主动运输.18.【答案】D【解析】由题表知,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K+通过K+通道排出细胞,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19.【答案】D【解析】由图2可知,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即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A项正确;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需求量小,原因是它们各自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载体,B项正确;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有限,C项正确;图1中水稻培养液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Ca2+的相对速率,D项错误.20.【答案】D【解析】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洋葱表皮细胞可能会死亡,死亡后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21.【答案】(1)有(2)液泡原生质层(3)将盖玻片下的清水换成蔗糖溶液(4)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解析】(1)实验的前后操作形成对照,即正常状态下的细胞为对照组,处理后的细胞为实验组.(2)由于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所以便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是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所以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是观察的对象.(3)C步骤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让细胞浸泡在蔗糖溶液中.(4)当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22.【答案】(1)如图所示:(2)①等量的蒸馏水等量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①水浴锅冰块(3)①渗透①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4)①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减慢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低①若1、2两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①低温不会影响渗透作用【解析】23.【答案】(1)半透渗透作用(2)液泡(3)细胞壁原生质层清水【解析】(1)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的,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现象属于渗透作用.(2)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紫色的大液泡.(3)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若想使质壁分离的细胞复原,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24.【答案】(1)渗透(2)①一系列不同浓度的①放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一系列①浓度顺序(3)使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4)配制的蔗糖溶液浓度(使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浓度范围之间)梯度更小一些.【解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介于使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溶液浓度之间.要想更精确测定该细胞液浓度,可以在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溶液浓度之间设置更小的溶液浓度梯度.25.【答案】(1)分别将细胞放在温度低于37 ①(如0 ①)、高于37 ①(如60 ①)的条件下重复述实验(2)①比较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解析】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温度,根据对照原则,应该设置不同的温度进行相互对照,以确定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章末检测(四)(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可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2.某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a、b、c代表不同的时期。
该细胞可能是()A.根尖伸长区细胞B.叶片表皮细胞C.动物的红骨髓细胞D.动物的神经细胞3.一位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50个酵母菌,把此载玻片放在液体培养基中4 h后将其稀释10倍,再放到相同条件中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80个酵母菌。
则酵母菌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A.1 h B.2 h C.4 h D.不能确定4.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和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B.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C.还没有分化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物质5()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6.下列关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增殖的细胞不一定能分化B.正常情况下,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都会导致一些基因丢失C.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都有基因的表达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既有细胞增殖也有细胞分化7.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差异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了变化9.细胞分化是由于分化的细胞()A.具有与受精卵不同的染色体组成B.具有与受精卵不同的DNA分子组成C.内部化学物质(如组成结构的蛋白质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发生了变化D.失去了永久分裂的能力10.细胞凋亡是细胞按照发育程序进行的,死亡的命令早已“编写”在组织发育的“时间表”中。
第4章综合测试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蛋白的分子结构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2.下列与细胞物质转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D.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作为实验材料B.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与细胞质的分离C.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D.植物细胞吸水能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KNO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5.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3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6.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 溶液中,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 的速率,结果如图。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 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 .细胞吸收M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细胞吸收M 需载体蛋白的参与D .细胞吸收M 所需能量供应不足7.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 、B 、C 、D 、E 、F 表示某些物质,a 、b 、c 、d 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a 过程B .若是小鼠肝细胞膜,b 和c 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2O 、2COC.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D物质会减少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选择透过性8.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的分子结构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2.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涨破细胞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4.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5.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
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6.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A.流动性特点B.信息交流功能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D.选择透过性功能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A. S1=2S2B. S1>2S2C. S1<2S2D. S2<S1<2S23.某同学将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小时后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A.换上高倍镜后,细胞不在视野范围内B.时间过长,细胞也收缩了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D. 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4.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A.①B.②C.③D.④5.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细胞间隙液中吸收的Ca2+的量主要取决于()A.细胞膜上Ca2+载体的数量B.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强度C.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D.组织细胞间隙液中甘油的浓度6.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但其余部分完好,然后将其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8.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1M的(Ⅰ)蔗糖溶液与(Ⅱ)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
2018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1,25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3,4,5,6,7,8,9,10,19,27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2,13,14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5,16,17,18,20,21,23,285.综合考查2,11,22,24,26,29,30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C )A.A=B=CB.A>B>CC.A〉C〉B D。
无法确定解析: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
因此,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C>B。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实验装置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②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①的半透膜袋坚挺变硬,请推测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解析】选B。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选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故B选项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故C选项错误;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故D选项错误;答案是B。
3.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B.2 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C.10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4.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跨膜运输的过程。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吸水是水分子从单位体积溶液中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运输B.细胞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C.细胞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D.细胞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解析】选D。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A.流动性特点B.信息交流功能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D.选择透过性功能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A. S1=2S2B. S1>2S2C. S1<2S2D. S2<S1<2S23.某同学将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小时后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A.换上高倍镜后,细胞不在视野范围内B.时间过长,细胞也收缩了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D. 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4.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A. ①B. ①C. ①D. ①5.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细胞间隙液中吸收的Ca2+的量主要取决于()A.细胞膜上Ca2+载体的数量B.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强度C.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D.组织细胞间隙液中甘油的浓度6.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但其余部分完好,然后将其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8.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1M的(①)蔗糖溶液与(①)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
1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章末检测试卷(第4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细胞在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吸水,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失水。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细胞会吸水,使萝卜条质量增大,
故选B。 2.(2015·海南,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定的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说明植物细胞失水,甲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植物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乙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说明植物细胞吸水,丙的浓度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而非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由题意可知, 2
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变化均是考虑由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3.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K+、NO-3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到的表皮气孔情况是( )
A.a开启、b关闭 B.a关闭、b开启 C.a关闭、b先开启后关闭 D.a开启、b先关闭后开启 答案 D 解析 a放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则气孔开放。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保卫细胞首先失水,气孔关闭,随着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NO-3和K+,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透吸水,所以保卫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气孔开放,D项正确。 4.(2018·广东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甲、乙、丙、丁四种膜材料进行渗透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则漏斗液面逐渐升高,图2中只有膜材料甲使得漏斗内液面上升,A正确;乙曲线高度始终不变,说明乙材料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可以通过,B错误;蔗糖分子是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而采用丙材料膜,漏斗内液面先升高后降低,说明蔗糖分子进行了跨膜运输,材料丙充当半透膜不佳,C错误;采用丁材料膜,水分反而从浓度高的漏斗中渗出,一般不存在,D错误。 5.(2018·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为某洋葱外表皮细胞依次放在a、b、c三种外界溶液浓度中的状态,据图判断三种外界溶液浓度关系为( ) 3
A.a>b>c B.b>a>c C.c>a>b D.c>b>a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c溶液中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最大,细胞失水最多,说明c溶液浓度最大;细胞放在a溶液中时失水较少,说明a溶液浓度比细胞液稍大;细胞放在b溶液中时保持原状,说明b溶液浓度与细胞液差不多。综上所述,三种外界溶液的浓度关系为c>a>b,故选C。 6.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为活细胞的依据 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是指细胞质 C.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A项错误;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为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项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不宜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将其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C项错误。 7.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的b、d有关 D.构成生物膜的b、d大多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 B 4
解析 c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5
8.图中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跨膜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速度比载体介导的快1 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C.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甲属于被动运输 D.被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答案 B 解析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A项错误;甲、乙两种方式都是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C项错误;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D项错误。 9.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以双层磷脂为支架 B.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糖被镶在膜表层 C.蛋白质都覆盖在膜内层 D.蛋白质镶在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覆盖在膜的外层或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项错误。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但透过的成分不同 B.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使膜很难保持有序的结构,不利于物质交换 C.生物膜的结构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不同生物膜中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对物质的通透性不同,A项正确;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交换,B项错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C项正确;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整体,D项正确。 6
1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神经细胞膜上有识别功能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答案 B 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②膜蛋白决定;分析题图可知,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是从细胞膜外侧进入到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 12.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 B.信息交流功能 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D.选择透过性功能 答案 D 解析 血液透析膜是从功能上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滤去代谢废物并保留营养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这模拟的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13.Na+—K+泵是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该载体既可催化ATP的水解和合成,又能促进Na+、K+的运输。每消耗1分子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K+泵入细胞内(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泵出细胞和K+泵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7
D.Na+—K+泵运输K+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不同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Na+泵出细胞和K+泵入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TP,均逆浓度梯度运输,故为主动运输;该过程说明细胞能够选择吸收K+而排出Na+,即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泵运输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14.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细胞内移动的过程中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以下对胞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 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进入细胞时,并非跨膜运输,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其原理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生理基础;膜分子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物质的方式。 15.(2017·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用紫色洋葱A及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的5个装片上依次滴加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时间后原生质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紫色洋葱A比B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 B.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乙和丁 C.将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B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实验后丙溶液中紫色洋葱B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小于戊溶液中的紫色洋葱B外表皮细胞 答案 C 解析 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B外表皮细胞失水,但无法据此判断紫色洋葱B外表皮细胞是否已经过度失水死亡,因此无法判断再将其置于清水后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16.(2018·安徽六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