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专题(梁云霞)
- 格式:ppt
- 大小:907.50 KB
- 文档页数:72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下列关于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杂交,一胎产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
( × )(2)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 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 × ) (3)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重组类型个体在F 2中一定占3/8。
( × )(6)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 (7)一对等位基因(B 、b)如果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 × )(8)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实验误差。
( × )[解析] (1)一对杂合黑色豚鼠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出现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足够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所以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符合3∶1。
(2)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 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AA 或Aa,比例为1∶2,故其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
(3)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若AaBb 、Aabb 、aaBb 的表现型相同,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若Aabb 、aaBb 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4)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其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如AABB与aabb或AAbb与aaBB,前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3/8,后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5/8。
重难点03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历来是高考的必考重点和难点,而且常考常新,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即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
作为高考中生物部分的“压轴”大题,一般会在不同小题中设置层层递进的难度,作为选拔尖子生的手段。
【满分技巧】1.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足够的练习量,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2.回归课本,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把握遗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向。
3.注意答题规范,学会正确运用各种遗传符合和图解。
【必备知识】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2.判断或验证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方法(杂交、自交、测交的适用生物和应用范围)3.各种异常分离比的产生原因、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特点、判断方法【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II·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
高考生物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技巧有哪些高考生物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技巧伴性遗传:(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
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综合题: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自由组合。
所有的遗传学应用题在解题之后都可以把结果代如原题中验证,合则对,不合则误。
若是选择题且较难,可用提供的a—d等选项代入题中,即试探法;分析填空类题,可适当进行猜测,但要验证!测交原理及应用: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表达为性状),所以,测交能反映出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杂合体的基因型。
即: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数量比=未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
②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必考):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随堂真题演练17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2017·高考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解析:选B。
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R X r、BbX r 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B错误;亲本雌蝇产生X R和X 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 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 r均占1/2,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 r,D正确。
(2016·高考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D。
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
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 G X g、X g 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 G X g、X g X g、X G Y、X g 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 G 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
第 5 讲利用归纳推理法分析遗传的异常现象和特殊分离比遗传定律的分离比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
但在高考生物试题中,为评价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对遗传定律的考查,侧重点之一是F2的表型及比例在各种变式情境下的特殊分离比,因此,本书对遗传定律中特殊分离比的题型进行归类与分析,便于考生更好地理解与突破这一难点。
1.(2022·全国甲卷)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
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解析:选B 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 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 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
2.(2021·山东高考)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
第3课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2.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素养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特点,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生命观念)2.掌握伴性遗传规律和解答遗传系谱图方法,培养归纳与逻辑分析能力。
(科学思维)【主干·梳理与辨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对中的一个成对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 (1)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2)研究过程。
②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关联?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图解:④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
⑤得出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分析:萨顿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且细胞质基因不在染色体上。
2.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
(×)分析:该性状来自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
5.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和特点:(1)遗传图解:(2)特点。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专题2014年高考考纲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
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重点剖析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2)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
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3)花粉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二、基因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1、正常自由组合而产生的特值特值一9∶3∶3∶1变式特值有9∶6∶1、15∶1、9∶7、13∶3等等。
特值二数量遗传(显性基因个数影响性状表现)1∶4∶6∶4∶1。
特值三另外还有一类试题是具有基因互作、修饰等附加条件引起的特殊比值(典例2就是其中一种)。
2、因致死性而产生的特值【特别提醒】五种常见的致死现象在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这与生物体内的致死基因有关。
常见阶段,且致死效应往往也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三、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1.“排除法”分析遗传系谱图(1)确认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2)确定遗传性状的显、隐性①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①已确定为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都患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已确定为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别提醒在不能明确判断出结果时,要从可能性大小方面考虑,或利用假设法推导。
伴性遗传综合题型解题规律一、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1.判定遗传病的类型(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母亲正常,则子女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则很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如图所示:(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如图所示: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3)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1。
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
(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女患者”a.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
b.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4。
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男患者”。
a.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5。
b.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6。
(5)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口诀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有一方或双方都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有一方或双方都正常)非伴性。
(6)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图所示:②如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概率计算(1)只有伴性遗传的计算:符合分离定律,按照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计算。
(2)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综合计算: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按照分解组合法计算。
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中的“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的概率计算(1)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时应遵循以下规则: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1/2;②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第28课时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2.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考情分析1.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2023·海南·T182023·山东·T72023·山东·T182023·广东·T162023·北京·T42022·广东·T192022·海南·T62022·辽宁·T202022·山东·T52021·河北·T152021·湖南·T102021·全国甲·T5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2023·湖南·T192022·湖北·T162022·山东·T222022·浙江6月选考·T252021·海南·T202021·江苏·T162021·重庆·T112020·海南·T233.人类遗传病的类型2023·江苏·T82022·浙江1月选考·T242022·浙江6月选考·T32021·广东·T162021·天津·T8 4.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2022·广东·T162022·浙江1月选考·T24考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1.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以二倍体为例)性别决定方式XY型ZW型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2A+XY♂:常染色体+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2A+ZZ♀:常染色体+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2A+XX♀:常染色体+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2A+ZW性别决定过程特点后代性别决定与父方有关后代性别决定与母方有关2.性染色体传递特点(以XY型为例)(1)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