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企业的
- 格式:ppt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54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标准制定1. 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人工合成或者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一类物质,可以在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食品过程中有意添加其中。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方面的性能。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标准制定至关重要。
2. 管理与标准制定2.1 管理机构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主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负责。
这些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管。
2.2 标准制定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制定主要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法规。
这些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使用范围、残留限量等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2.3 审批流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和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
首先,企业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评估报告等。
然后,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只有经过评审合格的产品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进入市场销售。
2.4 监管措施监管部门通过以下措施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监管:-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对食品添加剂产品进行抽检,监测其质量、安全性等指标;- 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结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标准制定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监管,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我们可以确保食品添加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合理选择和食用食品。
食品安全添加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食品安全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超过使用范围和限量。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安全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生产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符合国家有关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资质要求。
第六条生产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七条生产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原料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八条生产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进行产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九条生产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条经营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符合国家有关经营食品添加剂的资质要求。
第十一条经营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所经营的食品安全添加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
第十二条经营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不得经营无证、无照、过期、变质、伪劣的食品安全添加剂。
第十三条经营食品安全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销售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等内容。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不得超过使用范围和限量。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等。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添加剂应当进行计量和记录,确保使用符合计量和记录要求。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使用无证、无照、过期、变质、伪劣的食品安全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1、餐饮业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
2、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____部公告____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3、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省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4、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5、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6、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7、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8、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并制定“四专一管”即专人管理、专人领用、专人使用、专柜存放并上锁。
9、凡要使用亚硝酸盐或含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的,必须向____部门申报备案,并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和卫生技术指导后方可使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采购管理:1、首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资质及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确定为合格供方的方可购进其食品添加剂;2、本着尽量少采购化学类的添加剂,尽量使用自然原材料的原则____采购。
二、索证、验证管理1、对购进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品管部应先____其是否为合格供方提供的产品,索取其有关资质证明,填写索证记录;2、购进的食品添加剂验收时,生产品管部必须索要本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企业同产品近期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并加盖企业(或供应单位)的红章,否则不予接受;3、购进的食品添加剂能自检的,生产品管部除索要营业执照、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加盖企业或供应单位红章)、检验报告单外,还需抽样检验,合格后出具原材料检验结果报告单;不能自检的由生产品管部出具参考检验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凡是本公司生产品管部未出具检验合格的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律不得入库、不得使用。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7.03•【文号】卫法监发[2002]159号•【施行日期】2002.07.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的通知(2010)(发布日期:2010年5月25日,实施日期:2010年5月25日)废止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单位:为了贯彻《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申报与受理,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安全,我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如在执行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附件1: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附件2: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二○○二年七月三日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工作,保证审批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添加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由卫生部审批的国产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凡向卫生部申报的食品添加剂须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第四条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和申报参照《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程序》的规定进行。
第五条送检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样品时,申报单位应同时向检验机构提交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及与检验有关的技术资料。
第六条申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向审评机构提交申报资料及样品。
申报资料应按下列顺序排列,使用明显的标志区分,并装订成册。
(一)申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时,需提供下列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8份):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3、名称及其来源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若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6、生产工艺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9、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二)申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需提供下列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8 份):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4、生产工艺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6、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第七条申请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时,除提供第六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三)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第八条申报资料中的检验报告应按下列顺序排列:1、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报告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3、质量检验报告4、卫生学检验报告5、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稳定性试验报告)6、其它所需检验报告。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备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已经成为了现代食品生产的一个普遍现象。
食品添加剂可以大大改善食品质量,提高食品的口感、色泽、营养性质等。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一系列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
生产设备1. 反应釜反应釜是进行添加剂合成的主要设备。
反应釜一般是由不锈钢或玻璃钢制成的容器,容器内装有加热和搅拌装置,可以对反应物进行搅拌和加热操作。
反应釜的选用需要根据添加剂的品种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反应釜的容量、耐腐蚀性以及操作的便利性等因素。
2. 分离设备在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副产物进行分离。
这时需要使用分离设备,如离心机、过滤器等进行分离操作。
3. 干燥设备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设备可以将生产的添加剂去除水分,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干燥设备一般有烘箱、真空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
4. 包装设备添加剂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存储和运输。
包装设备有自动包装机、手动包装机等。
包装材料需要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质。
检测设备为了确保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测设备:1. 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添加剂的定量和质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添加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可以精确分析出添加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检测添加剂中的色素成分的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添加剂中各种色素的含量,以确保添加剂的质量。
3.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添加剂中的挥发性成分的仪器。
气相色谱仪可以检测添加剂中各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以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做好的各项记录清单
1、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记录;
2、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的检查记录;
3、进货查验记录;
4、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5、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的记录;
6、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7、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8、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有定期进行监测的记录;
9、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记录;
10、产品出厂检验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
11、按规定时限保存留存样品情况的记录;
12、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贮存、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并做好记录;
13、销售台账记录(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14、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15、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
16、召回食品的处置记录;
17、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18、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岗位职责的记录;
19、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记录;
20、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
21、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22、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备注:字体加粗的项目为重点项目。
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烹调、贮藏和运输等过程中,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食品可食性或其他特定目的而加入的物质。
为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的设立、管理与监督等方面。
设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使用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其合法、安全的使用。
登记制度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1. 登记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使用企业需要向相关管理部门递交登记申请,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成分、用途、剂量等详细信息。
同时,申请方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2. 审核与评估相关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与评估,确保申请方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
主要考察添加剂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及申请方的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情况。
3. 登记发布审核通过的申请将获得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登记证书包含添加剂的具体信息、使用条件和禁用范围等内容。
同时,登记信息将纳入公共数据库,供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查询。
管理与监督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为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的有效实施,管理与监督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管理与监督措施的建议:1. 检查与抽检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企业的现场检查与抽检。
抽检内容包括添加剂的合规性、产品质量和产品标签是否符合登记证书的要求等。
对不合规的企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 信息公示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企业的信息,并向社会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企业的登记证书信息、质检报告等。
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3. 投诉举报处理对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投诉举报,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追究责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结论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登记制度,能有效监督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解决食品行业中的添加剂安全问题的措施引言:在食品行业中,添加剂被广泛用于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等方面。
然而,一些不合规范的添加剂使用可能会带来潜在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食品行业中添加剂安全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加强监管与审查制度1. 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添加剂及其生产企业的审核和资质认定。
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产品证明、检验报告等信息,确保添加剂在市场上销售符合规范。
2. 加大执法力度: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频次和力度,确保所有产品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3. 强化食品宣传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内控1. 提高企业资质要求:政府可以提高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确保其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促使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生产。
2. 加强供应链管理:食品行业各个环节都要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监督添加剂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同时,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管。
3. 推动行业协会参与监管:行业协会可以参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并监督成员企业执行情况。
同时,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为行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做出努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1. 开展添加剂研究:政府可以加大对添加剂安全性及替代品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 推广使用新型添加剂:鼓励企业使用新型、更安全的添加剂,前期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试验,减少对传统添加剂的依赖。
3. 提高技术含量:政府可以支持食品行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1. 加强国际标准交流:与其他国家食品监管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并吸收其先进的监管经验,不断优化我国的食品监管制度。
GB14884—2024食品添加剂生产卫生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2. 引用标准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3. 卫生管理3.1 企业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卫生、设备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3.2 企业应制定卫生操作规程,明确各生产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操作方法。
3.3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4. 生产卫生4.1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地面应平坦、防滑、易清洁。
4.2 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设备表面和内部无污垢、霉菌等污染物。
4.3 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添加剂被污染。
5. 设备卫生5.1 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确保设备不释放有害物质。
5.2 设备的设计应便于清洗、消毒,避免死角和盲区。
5.3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环境卫生6.1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6.2 企业应建立健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7. 个人卫生7.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入生产场所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等操作。
7.2 员工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个人污染食品添加剂。
8. 监督与检查8.1 企业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8.2 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自检,确保卫生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8.3 相关部门应对企业的卫生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确保企业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9. 附则9.1 本标准自2024年6月1日起实施。
9.2 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作为示例,实际标准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请查阅官方发布的GB14884—2024食品添加剂生产卫生规定。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用于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化学物质,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食品添加剂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食品中以达到特定目的的化学物质,包括增加食品色、香、味的功能性添加剂以及防腐剂、抗氧化剂、发酵剂、酸、碱等辅助性添加剂。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分类,食品添加剂可分为色素、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稠剂、稳定剂、防腐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增加食品的可口性和诱人度,进而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2.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可以确保食品中添加剂的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夸大功效的行为。
3.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管理: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严格,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对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数量进行详细登记和说明,强化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管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三、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主要措施1. 食品添加剂准入许可制度:我国设立了食品添加剂准入许可制度,对新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范围实行审批制度,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2.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制定了相应的使用标准,保证其使用在安全范围内。
3.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规定:对食品添加剂在产品标签上的标识规定明确,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标示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和使用目的,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有所了解。
4. 食品添加剂监测与检验: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与检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规定,保障食品安全。
四、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建议1. 提高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取缔和追究责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food and feedstuff additive production establishments目 次前 言 (III)引 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1食品安全小组 (2)4.2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2)5 前提方案 (3)5.1基础设施及维护 (3)5.2其他前提方案 (5)6 关键过程控制 (6)6.1 原辅料控制 (6)6.2 加工过程 (6)6.3包装 (7)7 检验 (7)8 产品追溯与撤回 (7)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9)前 言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食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思联认证中心、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维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健力药业有限公司等。
本技术要求系首次发布。
引 言为提高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技术要求从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企业的生产特点,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追溯与撤回等,提出了建立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
鉴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食品安全,除在高风险食品控制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本技术要求还特别提出了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一、总则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
二、管理责任1. 食品生产企业应设立食品添加剂管理部门或由专门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2. 食品添加剂管理部门或专门人员应负责制定和落实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和储存等管理制度。
3. 食品添加剂管理部门或专门人员应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和储存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记录相关情况。
三、食品添加剂的购进管理1. 食品生产企业应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采购协议。
2. 采购协议应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质量要求、数量、交付时间等内容。
3. 采购过程中,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验收,确保食品添加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1. 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应对其进行评估和试验,确保其安全、适用。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不得超过规定的使用限量。
3.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记录使用的种类、用量、使用日期等信息,并保存一定时期。
五、食品添加剂的储存管理1.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区域,并进行合理划分和标识,确保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存放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 食品添加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期限应根据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行管理,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六、违规处理1. 食品添加剂管理部门或专门人员发现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或储存存在违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上报企业领导。
2. 违规行为经核实后,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停止使用违规食品添加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措施。
七、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食品生产企业所有,如有需要,可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____年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调整食物的性状、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第四条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原则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目录第五条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精、酸味剂、防腐剂、发酵剂、增稠剂、漂白剂等多个类别。
第六条食品添加剂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按照必要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原则进行管理。
食品添加剂目录应当定期修订,及时新增、调整和删除相关食品添加剂。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目录应当公开发布,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并使用。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第八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应当依法注册并取得生产许可证。
第九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依法注册并取得销售许可证。
第十一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标识,明确产品名称、用途、安全性、规格等信息。
第十二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溯源体系,能够追踪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去向。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和档案,记录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使用情况、检测结果等信息。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添加剂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不得将食品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到其他食品制品中,避免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
第十七条食品销售企业应当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监管,禁止销售使用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的现象。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
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场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需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的规定。
4、购人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登记台账并由专人负责。
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5、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暑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6、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
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7、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坚持“五专”管理,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并上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8、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采用精确地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使用记录。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一、总则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监管主体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2.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省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三、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1.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企业,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具备相应的生产设施和生产工艺条件;–拥有符合相关规定的生产设备和仪器设备;–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四、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管理1.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操作。
2.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稳定。
3.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设施、仪器设备、原材料的接触物质等进行定期检验和设备校准。
4.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产品批次追溯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五、食品添加剂生产质量标准1.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
2.生产企业应对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定期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3.生产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所购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六、监督检查和处罚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2.对违反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规定的企业,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以下处罚措施:–警告;–罚款;–暂停生产;–吊销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七、附则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如对本规定有异议或需要解释的事项,请及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
以上是《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旨在确保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希望通过这一规定的实施,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01、目的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根据GB2760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02、范围和要求2.1适用于本单位使用的任何食品添加剂管理。
本单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范围按照配方管理要求及配料作业指导书执行。
2.2本单位产品配方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要求。
03、管理部门及职责3.1生产部:负责指定专人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和使用;负责所需食品添加剂的申请采购;监督添加剂的合法使用;3.2质检部:对所要使用的添加剂进行使用前危害评估,监督添加剂的合法使用;3.3供销部:采购由合格供应商提供的,通过危害评估的食品添加剂。
0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4.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5)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4.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4.3带入原则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1)根据GB2760,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2)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3)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4)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05、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评估及使用批准(1)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前,由质检部进行对照GB2760、GB14880进行合规性检查,和危害评估,并做好记录。
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是指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命名: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食品添加剂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赋予相应的名称,便于管理和监督。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规定了哪些食品可以使用哪些添加剂,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旨在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要求: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包括生产设施、设备、人员、质量控制等方面,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
4. 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要求: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和说明书上应包含的信息,包括添加剂的名称、用途、使用限量等,便于消费者正确选择并使用食品。
5. 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验: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验制度和方法,包括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抽样检验、定期检查以及对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的抽样检测等,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符合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总之,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质量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