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摘要]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本文以安格尔的《泉》、米勒的《拾穗者》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哲学;融合体

1.引言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

然而,在西方,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哲学家不但认为艺术中有哲学,而且当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恰恰是艺术能弥补哲学的不足,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能把有些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而艺术家也并不排斥哲学,相反,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有哲学内涵而骄傲,甚至认为哲学家失职的地方现在该由艺术家来填补。由此可见,哲学和艺术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艺术中含有思维、概念,哲学中带有情感、想像,所以艺术与哲学也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艺术是哲学思想的直观表达,艺术离不开哲学的支撑,哲学需要艺术来阐释。

2.欧洲的五大艺术流派

19世纪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富的悬殊、思想的碰撞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由此许多有代表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激荡着人们的思想、心灵。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

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于20世纪。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3.《泉》与哲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启蒙运动兴起,法国大革命随之而来。对封建专制、教会压迫的质疑与反抗在此时爆发。人民对于追求思想解放、人民解放的热情日益膨胀,对于理性社会的探索有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旧制度下陈腐的旧艺术风格遭到资产阶级反对,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鼓吹自由、平等和平,树立英雄主义气概。安格尔的《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安格尔的美学主张强调永恒美和自然美,他心目中的美是理性的,又是理想的、非现实的纯形式美。《泉》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的一面,以古希腊罗马中主张爱与美的维纳斯女神为原型进行自然理想美的勾勒。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自身的美也是来自于自然。图中右边的躯干扭转及从水罐中流出清水的动态与左边的宁静形成对比,也体现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艺术绘画中也需有流动的物质,如清水。显现活力,体现生机、自由。也有解读此亦体现出女性的解放,挣脱了束缚,在《泉》中,当时时代自由、解放、理性的思想体现着。然而无论是何时的艺术作品都会或隐或现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哲学思想,正如任何事物所在表现形式和内涵的有机一体。

4.《拾穗者》与哲学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压迫使得人民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不满、苦闷情绪,他们迫切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米勒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确立了以描写生活真实为原则的最高创作准则。《拾穗者》正体现出米勒对农民朴实、善良的赞扬,也体现出农民逆来顺受的弱点。《拾穗者》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R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以人为本,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面目。

5.结论

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又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哲学离不开社会,艺术离不开哲学。哲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哲学。

欧洲的社会文化影响着欧洲的思想文化发展,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发展。绘画作品或是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都会很多都有着社会的影子、哲学的影子。既感性又理性地对待艺术,欣赏艺术的美、感受艺术传递的真理是对艺术作品的最大尊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论文

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论文 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而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艺术院校师生关注“哲学”在艺术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一种要求,即从事艺术教育研究的师生应有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及哲学的思辨对艺术作品进行质疑与解释。这将有助于分析哲学在艺术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解决以下类似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运用哲学的语言?或者如果不使用哲学语言是否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 人类需要哲学,更需要的是符合实际的哲学。这是因为“在思想里,特别在思辨的思想里,把握哲学内容是与仅仅了解文字的文法意义和仅仅了解它们在表象或感性范围里的意义很不相同的”。哲学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它可以塑造心灵和品格,甚至是掌握一个国家命运的主要力量。哲学研究的本质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以及意识和物质。与哲学相反,其他侧重于具体的问题。哲学涉及宇宙中的一切,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极限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哲学不是一个活动,它不可以被定义,不具有局限性,会随着时代的

变化而变化。“在一个时代令人信服的哲学,在另一个时代就可能主要是出于对的才被看中……任何一种哲学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果以为任何一种哲学,……可以被当做‘为一切时代’的一个声明,那就狂妄到了极点。” 哲学(: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按照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在希腊文中,“理念”是指idea或eidos,它们均出自动词idein,idein的原义是“看”。所以,“理念”的本义是指“看见的东西”,亦即事物的形状。柏拉图的“理念”是指“用灵魂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之理念论是一个本体论(on-tology),重在考察宇宙之本体,……重在解释。”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中,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但是感性世界里,形式不能独立存在。“……那些认为灵魂不能脱离躯体的人是对的,但灵魂自身绝对不是躯体。它不是躯体,而只是依存于躯体。灵魂寓于某一特定的躯体之中。”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这表明,知识意味着智慧、欲望和爱。需要注意的是,哲学定义的意义和,也许会因哲学家的不同而不同。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探索哲学理论――存在和真正的存在。同时期的东方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形而上学,东方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并将焦点关注于道德和。当然,我们无法得知前哲学家或思想家在观点上真正的思辨过程。但是,这些观点是很有价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袁兆亿 科学与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也是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它们之中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哲学和艺术一直都在引领着科学的进步,而且在众多的历史发展事件中,往往都是哲学和艺术领先于科学的发展而先行一步,使科学带上了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 一、文艺复兴带动下的工业革命 早在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于西欧和中欧等国家的文艺复兴就是一场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将其看作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首先,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哲学角度对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形成推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其次,它促进了近代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再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兴旺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见,正是由于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积极而有活力的思想基础,从而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的天文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科学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都对科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影响了整个欧洲后来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二、文艺复兴对人的价值重新认识 文艺复兴是西方资产阶级打着复兴文化的旗号,但在实质上是从多方位推进思想解放的一次运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人文主义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他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摈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思想的根本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重新对古代文艺的发掘而得以建立的。 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把思想、感情和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开辟了科学自由发展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人文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内容摘要: 宗教、艺术、哲学溯其起源都是相同门类,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三者都属于思想领域,即黑格尔所说“心灵”。黑格尔认为,在绝对心灵的一切范围内,心灵都解脱了他们自身的客观局限性,而实现它自在自为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键字:宗教艺术哲学统一 正文: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艺术,宗教,哲学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他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① 一、艺术与宗教 宗教和艺术携手数千年,早在原始社会,艺术就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附属品,为宗教服务,而宗教也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利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艺术手段可以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宗教的宣传对象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然而宗教的教义往往晦涩难懂,这使得宗教的传播受到阻碍。艺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绘画可以将宗教故事直观的展现给人们;建筑使人们间接地感受着宗教的各种教义;雕塑使得神灵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音乐将宗教的神秘氛围宣扬的淋漓尽致。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 伟大的敦煌石窟艺术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它就是典型的为佛教而产生的伟大艺术品。敦煌壁画的内容多取材自佛教故事,大都描写神的形象,神的生活,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寄托人们的良好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然而现如今,敦煌石窟艺术已不仅仅是宣传佛教的石窟,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谱写了光辉乐章。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后来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室内高旷统一,让人有飞升的感觉,这正是应了天主教对于“天堂”的教义的最好诠释。而现如今的“哥特”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它已经不仅仅是建筑领域了,它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以外的绘画、音乐、文学、服饰、电影上,已经向成了一种独特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风格。音乐,这种看似娱乐的艺术,也是很早就参与到了宗教的辅助品中。例如西方教堂均有唱诗班,他们的音乐多用管风琴演奏,声音空灵飘渺。不仅仅与教堂的氛围相符合,更能让人的心灵感到超脱,而成为宣扬宗教神秘氛围的必备品。 同时宗教对艺术不仅是简单的利用,他也为艺术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直接的参与到了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之中。无论是东风还是西方,早期的绘画大多数都是宗教题材的绘画。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docx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要“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面貌。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使中国古代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观得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类型及园林环境结合等方面 ,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本文从儒 ,道,佛三家阐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 有悠久艺术历史的中国有众多哲学流派,各派思想不尽相同,然而有一个基本的东西确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身及其环境的和谐相处 ,无论是儒家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佛家的人与自我的和谐 ,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崇这一理念。“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 ,而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受传统美学影

响很深 ,处处都能看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子。 下面就从儒家、道家和佛家几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园林艺术中的。 1儒家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儒家来看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 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小到人与人之间 ,大到人与整个国家民族都应该遵从这种道德原则。因此儒家推崇仁义、礼制 ,而且有一套严整的制度。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园林的格局 ,包括结构的安排、景物的位置、各种建筑物的序列都必须依礼而制 ,而且要体现一定的乐感。这在皇家园林中表现地特别明显 ,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 ,而整个园区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这个中心在位置、高度、规划上都统帅着景区的其他建筑 ,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君臣礼制。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就是佛香阁 , 从它的位置 ,规模和高度来说 ,都是所有景区和景点的统摄 ,象征着君主对万民的统帅。从形式上来说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和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 ,因此皇家园林基本都注重万物的和谐、中正、均平、循环 ,建筑的布局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一、艺术哲学、艺术史与艺术学之间的关系 艺术史是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艺术思潮实行分析,从而得出艺术发展大致走向的一门学科。我们对艺术史的理解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艺术史的“事件”是艺术家生平、艺术学运动的形成、艺术技巧的进步以及与之存有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情况。艺术史家必须将其连接成相继的“事件”,讲述一个首尾贯穿的人类伟大的视觉经验和由此而创造的种种视觉形成的故事。艺术史从纵向方面看(按朝代划分),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如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是通史;20世纪艺术史、原始艺术史则是断代史。艺术史从横向方面看,可分为民族艺术史、门类艺术史和专题艺术史(按文化形态划分),如中国艺术史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先秦到西汉,从东汉到唐(贵族文化),秦汉到清(平民文化)。因为第二种划分要做的不但仅是整理各个朝代的资料,还需要对每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实行归纳总结提炼,所以,第二种划分在揭示艺术问题上更容易深入,在划分上也更合理。 二、艺术哲学对艺术史的影响 因为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夏商周至今日的艺术史总是表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哲学的任务是为了从艺术史中整理出最核心的问题,上升到哲学范畴。之后,通过哲学理论来指引某个阶段的艺术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史涉及到艺术品的时间、作者及当时的文化环境,却很少触及到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艺术史家是站在时空的立场上审视艺术作品,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去填满历史,协助成千上万的艺术品对号入座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而一旦历史家们抛开表面的历史现象试图对艺术品实行剖析,就会发现除了历史这个实证性的标记外(艺术品年代、地点、艺术家),他们绝大多数缺乏对艺术品本身价值的注重。哲学家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艺术史中存有的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艺术的真谛。唐代张彦远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吴玉亮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艺术是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紧密相连的。艺术常常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本文侧重于绘画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东西方哲学各自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其比较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表现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一般人认为,西方哲学偏向于“纯粹理性”,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前者强调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在西方文论中常常谈“形象”和“典型”等,偏重于艺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我们中国讲“意象”、“意境”,则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渗透和把握。这些,反映在绘画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现论”和“表现论”。 大家知道,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强调模仿和反映客观的,这与他们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超感官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充其量不过是理念世界的一种仿本。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模仿的物质世界本身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画家可以画出比原型“更美”的物象来。尽管两者有深刻的分歧,然而都认为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再现,模仿。这种强调艺术模仿再现生活的再现美学在欧洲已持续了一两千年。在这种传统中发育成熟起来的绘画,在再现外部世界真实性上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绘画是在特定的中国哲学系统中孕育起来的,与西方《诗学》同时出现的《乐记》就指出:“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德之华也”。这标志着一条与西方模仿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美学强调与“真”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与“善”的统一。总而言之,东方美学更多地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前者为“纯粹理性”,后者则是“实践理性”。虽然它们都以感情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二者价值定向、价值标准不同,所以在艺术上要求和表现也不一样。我们看到西洋绘画很重视体积感、质量感、透视感、色感、光感等等,哪怕是想象、虚构的事物,例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天使、鲁本斯的精灵与魔鬼等者力求逼真,他们对于透视、色彩、人体结构的解剖比例都可借鉴实用科学来验证。我们知道像达.芬奇画可以用投影几何来证明,色彩可以用光谱分析来检验,人体的结构与比例可以用解剖学来分析。而中国传统绘画就明显地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因为中国美学把艺术看作一种德行化人格,它不强调艺术同具体客观事物相验证,而要求“以意为主”,“取会风骚之意”,即使是“传移模写”的作品,其目的也是为“达意”。越到后来,这一特点就越明显。清代八大山人的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心写极目所见的‘具体’,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向’”。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绘画十分明显的特点之一。这在文同的画竹中表现得很突出。他自己也说过,“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遗之,故一发于墨竹”。《毛诗序》说得更为清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摘要]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本文以安格尔的《泉》、米勒的《拾穗者》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哲学;融合体 1.引言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 然而,在西方,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哲学家不但认为艺术中有哲学,而且当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恰恰是艺术能弥补哲学的不足,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能把有些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而艺术家也并不排斥哲学,相反,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有哲学内涵而骄傲,甚至认为哲学家失职的地方现在该由艺术家来填补。由此可见,哲学和艺术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艺术中含有思维、概念,哲学中带有情感、想像,所以艺术与哲学也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艺术是哲学思想的直观表达,艺术离不开哲学的支撑,哲学需要艺术来阐释。 2.欧洲的五大艺术流派

19世纪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富的悬殊、思想的碰撞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由此许多有代表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激荡着人们的思想、心灵。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

艺术家要培养哲学的思维

艺术家要培养哲学的思维 看似艺术和哲学关系不太紧密,其实不然。谈到艺术家与哲学思维的关系,我们不妨先从哲学的意义开始谈起。 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诠释。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事物客观的存在。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教人思维”的途经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还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 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得了解它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也就是说,生而为人,无论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大分工的进程将你推向什么位置,了解了哲学才能了解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才能了解如何扮演该角色,才能在不断的探求中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了解了哲学,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一下艺术与艺

术家。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形式的不可取代性和必然性,艺术是一种情感性、直觉性思维升华形成的思想,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并且以某种具体方式体现,比如音乐家或者作家、诗人、画家,当他们情感性或者直觉性思维得到升华时候,就能以某种自身的艺术技巧,以不成规律或者规律的诸如诗画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升华。由于人类的某些经历和情感是难以用一般通常的口头言词来表述的,所以,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就使用一种更直接、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可以是一种文字,可以是一种音乐,可以是一种画面,可以是一种肢体动作,可以是一种经过人们加工赋予了丰富内涵的物体,还可能有很多种形式。在讲这些感情和形式联系起来的时候,用到的就是一种联系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工作者要在思维上有哲学的支撑和指导,要用哲学的思想来洞察到身边事物变化的节奏和规律。这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关键所在。 哲学是人们理性的思考,她思辩着人们心灵感兴趣的一切问题,艺术是人们对世界的直观感觉,历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着人的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学科、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恩格斯说的“没有希腊、罗马奠定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工商业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塑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有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它支配了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最早提出较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是一些研究宇宙构成的哲学家。他 们认为宇宙是由某种或某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构成的;人的心灵 也是由同样的元素构成的,因之人能够认识世界。公元前 6世纪的毕达哥 拉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 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 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 乐。他们有“天体音乐”的讲法,其他如“黄金分割”、“多样统一”等 美学上的形式观念,也是根据数的秩序提出来的。节奏、对称、和谐等形 式观念,是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毕达哥拉关于和谐的观点,不过他认为和谐不是由"联 合同类的东西"造成,而是由“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 最美的和谐”,和谐是从斗争中产生的。德谟克利特则提出文艺创作中灵 感与模仿两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的重点从宇宙论 转到政治伦理方面,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苏格拉底认为 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 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 的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 基者。 柏拉图在把美学思想融贯在哲学思想中,广泛地探讨了美与艺术的问 题。他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理念”,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 事物的美也是从美的理念派生出来的,美的理念是“美本身”。现实事物 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他离开美的事物,认为另外还有一 个高高在上的美的理念存在,这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把美学研究从现 象引向美的本质,从个别事物的美引向美的普遍规律,则是一个历史的贡 献。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争论,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比 较系统地提出了“艺术是模仿”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 仿,而艺术又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是“影 子的影子”。从而否定了艺术能够认识真理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诗往往 挑动感情,败坏人性,亵渎神圣,因而要把诗人从他的“理想国”中赶出

论艺术的个性与共性—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第3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Vol.36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4 ────────── 收稿日期:2014-07-07 作者简介:邱磊(1980-),男,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管理哲学。 -99- 论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 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邱 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培训鉴定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哲学与艺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与此同时,对艺术自身也可做哲学反思。进而从艺术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视角来审视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切又是与作为审美观照主体的人无法割舍的。 关键词:艺术;哲学思考;共性与个性;审美观照主体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6-0099-03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6.025 On the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of Art QIU Lei (Training and Testing Center, Tangshan Industrial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insepa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art.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 itself can be reflected philosophically. Then from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art to interpre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 However, all this is and as aesthetic subject people who can not give up. Key Words: art;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aesthetic subject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不仅有着优美的形式,而且有其深刻的内容。艺术的思想内容,可以囊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1]。无论是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小说中世态炎凉的人间,还是冯梦龙、曹雪芹笔下光怪陆离的社会,都反思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由此,使他们不仅因其作品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巨匠,而且成为深刻的思想家。 一、哲学与艺术 哲学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思考,而后再以理智的思维应用于客观事物之中,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并影响其行为。在西方语境中,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艺术如何再现世界;另一个问题涉及到艺术表象与社会反思的关系。在前一个问题中,哲学与艺术的必然联系,体现在哲学思考对“反思艺术”的概念框架的澄清上。在后一个问题中,哲学与艺术的必然联系,体现在哲学思考对“反思社会”的贡献上。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哲学与艺术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的是世界的普遍规律;艺术是具体学科,研究的是审美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通过美学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同时哲学也从世界观、方法论上直接影响作者和作品。作者和作品又从审美的角度论证哲学的观点、丰富哲学的内容。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上层。意识形态诸形式(包括艺术在内)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由此可见,哲学与艺术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相互关联、相互反衬的关系。仅就哲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来看,不外乎哲学是一般而艺术是个别,双方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艺术的共性与个性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共性与个性的,共性是指不同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即普遍性质;个性是指一种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艺术设计的影响word精品

艺术设计与哲学思想 专业:12汉语言文学2班 姓 名: 杨耀 学号: 20120710020220艺术设计与哲学思想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艺术设计是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因此,这篇文章将探究哲学是如何来指导、作用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发展的。 关键词:艺术设计哲学思想影响 引言: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和设计史,自始至终都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设计实践中,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一一儒、道、释三大思想体系的理论精髓,形成了富有浓郁东方特色的设计文化。西方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到中世 纪的宗教神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康德的理性主义,再到近代的科学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都深深地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思想是设计的灵魂,文化是设计的最高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过程,可以说是思想 活动的过程;设计作品的呈现,是思想的最终呈现;设计作品的流通,是观众与设计师之间的 思想交流。思想在设计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如果没有思想,作品就会枯竭,没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思想的最高体现、精髓所在,是属于人类社会的第二空间一一精神领域;设计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是属于人类社会的第一空间一一物质社会。两者相辅相成,设计作品可以是哲学思想的载体,哲学同样可以指导、影响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承载着设计师对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从而为观众构筑出一个哲学 的空间。 一、辩证唯物论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做艺术设计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设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物质。 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 能改变或消灭规律。我们在艺术设计时应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唯物辩证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的设计可看出,其形状的灵感来自于在沙漠中的一种本 土花,经常在穆斯林建筑中用作装饰。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 遍存在的,在艺术的发展史上看,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本文以安格尔的《泉》、米勒的《拾穗者》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哲学;融合体 1.引言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 然而,在西方,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哲学家不但认为艺术中有哲学,而且当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恰恰是艺术能弥补哲学的不足,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能把有些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而艺术家也并不排斥哲学,相反,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有哲学内涵而骄傲,甚至认为哲学家失职的地方现在该由艺术家来填补。由此可见,哲学和艺术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艺术中含有思维、概念,哲学中带有情感、想像,所以艺术与哲学也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艺术是哲学思想的直观表达,艺术离不开哲学的支撑,哲学需要艺术来阐释。

2.欧洲的五大艺术流派 19世纪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富的悬殊、思想的碰撞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由此许多有代表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激荡着人们的思想、心灵。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巫术说是西方学者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一种极具影响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俺的话·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以及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而产生的,巫术说从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主体与客体(自然客体——狩猎对象,精神客体——原始巫术)的关系中考察和解释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角度独特富启发性,但也有其理论偏颇。 2.书为心画汉代为学家、美学家扬雄提出的美学思想,这一思想已隐含到儒家“诗言志”的古老命题中,后《乐记》又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也”的观点,强调音乐与人心的关系,扬雄把《乐记》的说法推广到了文学作品,明确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的理论,不仅指出了文艺同“心”的关系,同时又突出了文艺所具有的直接诉之于视听感官的形象性。 3.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4.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的理论,他把审美的发生解释为一种“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认为审美是“通过间离客观物及其感染力和观赏者自我,以及分离何关和观赏者的实际厉害关系而得到的”,这在西方美学中发展成为审美态度的理论。 5.伦理批评无论中西方,伦理批评都是兴起最早的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批评模式。它以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尺度来决定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模式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标准随时代的变化性及其差异性和敌对性。这种批评模式的代表人物如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等,西方的柏拉图、新古典主义等。 6.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的,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作,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就叫做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7.艺术共鸣共鸣原是物理学上的名词,艺术欣赏的共鸣是指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与作品的色彩、线条、旋律、画面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从而消弭了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主客观距离,达到相互融合,亲密无间的契合。 8.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的特有透视法,不同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移动观点,所谓移步换景,虚实相生,俯仰自得,郭熙著名的《三远法》就是散点透视的最好解释“自山下而观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观山后,为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9.模仿说是关于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放 映和再现,西方艺术有着长盛不衰的模仿说传统,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模仿说,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坚持模仿说的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欧洲启蒙时代的狄德罗也都是模仿说的坚持者。10.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11.具象与抽象在美术领域里,以绘画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可分为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是情绪或感觉的映现。 12.接受美学“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13.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指艺术家通过个性化和本质化所创造出来的,既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又表现出艺术家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称为“典型性格”、“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同时也指环境或事件,称为“典型环境”或“典型事件”。艺术典型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但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鲜明,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从而更富有审美价值。14.集体无意识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15.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16.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1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