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系统地思考人是什么,人生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
教学重点:1、关于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问题2、关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问题3、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目的4、关于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四种关系问题教学难点:1.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指引人生;2.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课程导入:这几年,中央电视台连续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曾经一次次把我们感动着:自强自立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12岁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没有绝望,没有放弃责任;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邮递员,20年如一日,在一个人的马帮邮路上孤独地行走;魏青刚,一个普通的进城务工农民,为救素不相识的落水青年,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三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令人不齿的人和事:某大学生为了讲排场,要面子,逼的父亲去卖血;某研究生或博士生因学业或生活上的不顺利而跳楼自杀;以及曾经震惊全国的马家爵杀人案,只因打牌时的几句口角而连杀四名同学。
在自然意义上,人的生命体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可为什么不同的人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人生呢?有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有的人生命看上去那么弱小,却又如此坚强;而有的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则选择放弃或仇恨,视生命如草芥,无情地掐断生命的翅膀。
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生问题”,即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生观的问题。
讲述新课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一)世界观、人生观的含义: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2、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自测与练习(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3.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指人关于什么的观点和主张?()A.为什么发展B.为什么活着C.为什么工作D.为什么努力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A.为人民服务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A.“利己不损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B.心理矛盾C.心理倾向D.实际行动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相貌平平,但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乐章。
尤其是他在耳朵全聋以后继续作曲,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这种顽强拼搏,与厄运抗争的精神赢行了广泛的崇敬,向世人展示了一种()A.自然美B.艺术美C.人生美D.社会美10.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1.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根据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以科学而正确地理解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与其关系;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性是自私”的科学剖析。
本章重点内容:人、人生、人生观、世界观;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人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社会化高级动物,是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主体。
(《伦理学大词典》)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几乎都对人的问题具有浓厚兴趣。
建于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太阳神庙前有一石刻的铭文:“认识你自己!”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他认为:“认识你自己”那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和更为深奥。
追溯起来,人类对于自身的反思,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司芬克斯”之谜,就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开始。
据说,缪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通称)传授给了“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女妖)许多隐谜,其中有一个: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司芬克斯用此谜与过往的路人打赌,如猜不中将被她吃掉,如猜中她则自杀。
结果,直到希腊英雄俄狄浦斯出现,女妖才跳崖身亡,俄狄浦斯的答案是:人。
其实,俄狄浦斯在这里只是回答了人是什么,而并没有回答人为什么成其为人。
类似的探究还有很多: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这些说法都是从人的某一方面来试图说明人是什么,而并没能真正揭示出人的本质,即人成其为人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人”?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費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同时批判了在人的问题上的历史唯心论,特别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
第三章领悟⼈⽣真谛创造⼈⽣价值第三章领悟⼈⽣真谛创造⼈⽣价值教学⽬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观、⼈的本质、⼈的需要,树⽴正确的⼈⽣观,摆正个⼈与社会的关系。
树⽴进取的⼈⽣态度,创造有价值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观;如何确⽴科学的⼈⽣⽬的和崇⾼的⼈⽣理想。
难点:⼈的本质理解与正确⼈⽣态度教学⽅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与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法。
授课学时:6学时教学内容:第⼀节追求⾼尚的⼈⽣⽬的⼀、世界观与⼈⽣观(⼀)世界观与⼈⽣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们对⽣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请举例说明)。
⼈⽣观:是世界观的⼀部分,是⼈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们实践活动的⽬标、⼈⽣道路的⽅向和对待⽣活的态度。
(什么是⼈⽣、⼈⽣的意义、怎样实现⼈⽣的价值)。
(⼆)世界观与⼈⽣观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观受制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世界观对⼈⽣观的形成以及发展⽅向都有指导意义。
另⼀⽅⾯,⼈⽣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个⼈的⼈⽣观发⽣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变化。
(三)科学认识⼈的本质1、⼈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的属性是⾃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
⼀⽅⾯,⾃然属性是⼈作为⽣命体的物质基础,但⼈的⾃然属性不⾜以包含⼈性的全部。
另⼀⽅⾯⼈的社会属性渗透、影响甚⾄⽀配⼈的⾃然属性。
2、⼈的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的本质⾸先抓住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联系。
3、⼈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社会关系,也没有有永恒不变的⼈的本质。
⼆、追求⾼尚的⼈⽣⽬的1.⼈⽣⽬的是⼈⽣观的核⼼2.⼈⽣⽬的的内涵3.⼈⽣⽬的的作⽤⼈⽣⽬的决定⾛什么样的⼈⽣道路⼈⽣⽬的决定持什么样的⼈⽣态度⼈⽣⽬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三、确⽴进取的⼈⽣态度(⼀)⼈⽣态度与⼈⽣观⼈⽣态度是⼈⽣观的命脉1.⼈⽣态度的涵义:通过⽣活实践和⾃⾝体验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种稳定的⼼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