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达斯 技术资料-横向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13.24 KB
- 文档页数:5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 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 康小英 《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5月MIDAS/Civil2006 RC设计验算说明一、程序给出的验算结果 (1)二、RC设计使用方法简介 (1)三、RC验算结果与规范条文对应关系 (4)1. 梁-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规范7.2.4) (4)2. 梁-受拉钢筋的拉应力验算(规范7.2.4) (4)3. 梁-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规范6.4.3和规范6.4.4) (5)4. 梁-施工阶段中性轴处主拉应力验算(规范7.2.5) (6)5. 梁-纵向钢筋用量估算 (6)6. 梁-普通箍筋用量估算 (7)7. 梁-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规范5.2.1~5.2.5) (7)8. 梁-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规范5.2.7) (8)9. 梁-使用阶段抗扭验算(规范5.5.1~5.5.5) (8)10. 柱-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规范6.4.1~6.4.5) (9)11. 柱-纵向钢筋用量估算 (10)12. 柱-使用阶段正截面轴心抗压承载力验算(规范5.3.1) (10)13. 柱-使用阶段正截面偏心抗压承载力验算(规范5.3.3~5.3.11) (11)14. 柱-使用阶段正截面轴心抗拉承载力验算(规范5.4.1) (12)15. 柱-使用阶段正截面偏心抗拉承载力验算(规范5.4.2) (12)四、RC设计验算时错误信息说明 (14)五、RC设计其他相关说明 (15)MIDAS/Civil2006 RC设计验算说明一、程序给出的验算结果程序根据构件类型不同,分别执行RC梁设计和RC柱设计,并给出如下15项验算结果。
1)梁-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2)梁-受拉钢筋的拉应力验算3)梁-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4)梁-施工阶段中性轴处主拉应力验算5)梁-纵向钢筋用量估算6)梁-普通箍筋用量估算7)梁-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8)梁-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9)梁-使用阶段抗扭验算10)柱-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11)柱-纵向钢筋用量估算12)柱-使用阶段正截面轴心抗压承载力验算13)柱-使用阶段正截面偏心抗压承载力验算14)柱-使用阶段正截面轴心抗拉承载力验算15)柱-使用阶段正截面偏心抗拉承载力验算其中验算结果项5)、6)、11)不是规范要求验算的内容。
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图2.8.38 基于位移设计法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价m i d a s C i v i l示。
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1n λ- : 前一步骤(n-1)的荷载因子1λ : 第1荷载步的荷载因子nstep : 总步骤数i : 等差增量步骤号当前步骤的外力向量如下。
0n n λ=⋅P P(10)(3) 第3阶段: 最终步骤的荷载增量(n nstep =) 最终荷载步骤(nstep )的外力向量如下、0nstep nstep λ=⋅P P ; 1.0nstep λ= (11)图2.8.43 自动调整荷载步长的例题(荷载因子结果)m i d a s C i v i l2. 点击步长控制选项 > 增量控制函数定义步长控制函数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m i d a s C i v i lATC-40中对不同结构响应类型规定了谱折减系数的下限值(参见表2.8.7)。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 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
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T梁梁格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8月目录1. 综论 (1)2. 梁格法基本原理 (1)3. T梁格理论要点 (1)4. 模型实例 (2)4.1 结构概述 (2)4.2 计算参数 (2)5. 建模内容及重点关注 (3)5.1 定义材料和截面 (3)5.2 定义主梁、盖梁和桥墩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4)5.3 边界条件 (4)5.4 静力荷载 (5)5.5 定义钢束 (5)5.6 移动荷载 (5)5.7 施工阶段 (6)6. 程序后处理及结果查看 (6)1. 综论中国的桥梁建设已步入全新的阶段,桥梁设计、施工、检测技术水平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以往多采用的平面程序在实际使用中将逐渐为三维空间程序所取代,通过三维的分析可以不用像二维程序那样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建模及后处理更加直观。
T形梁在实际工程中广泛采用,现存数量巨大,T梁格单元划分简单,基本概念清晰,受力明确,较易为初学梁格法者掌握,对进一步将复杂结构离散为力学模型及应用力学原理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2. 梁格法基本原理用等效梁格代替桥梁上部结构,将分散在板、梁每一区段内的弯曲刚度和抗扭刚度集中于最邻近的等效梁格内,实际结构的纵向刚度集中于纵向梁格构件内,横向刚度集中于横向梁格内。
理想的刚度等效原则是:当原型实际结构和对应的等效梁格承受相同的荷载时,两者的挠曲将是恒等的,并且每一梁格内的弯矩、剪力和扭矩等于该梁格所代表的实际结构部分的内力。
由于实际结构和梁格体系在结构特性上的差异,这种等效只是近似的,但对一般的设计,梁格法的计算精度是足够的。
3. T梁格理论要点Ⅰ、T梁计算前应先对有效宽度进行计算,结构翼板拟定尺寸时尽量控制在有效宽度范围内。
――有效宽度计算参考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P16,4.2.2条。
Ⅱ、对于非密排的T梁,可取单个T梁为一个纵向梁格。
若T梁未设横隔板则纵向弯曲由T形截面承受,横向视为通过翼板连接的板条。
midas分析总结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01、标准钢束 (1)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2)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 (4)4、横桥向复制/移动顶板束 (9)5、沿主梁底缘布置底板束 (10)6、钢束的镜像功能 (11)7、柱构件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 (11)8、钢束导入工具使用说明 (11)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1、标准钢束进行结构初算时,可使用标准钢束功能。
即将沿桥横向对称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束简化为一根标准钢束来模拟。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图1 初步分析或对称结构使用标准钢束程序在计算预应力荷载时按照标准钢束的n倍来计预应力荷载大小,计算截面特性时也会按n个孔道和n束钢束来计算换算截面特性。
标准钢束对于确定钢束形状是非常方便的,初步定义好桥梁中心线上的钢束后执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钢束布置形状(主要是竖向形状)、钢束数量、预应力荷载是否满足结构的验算要求。
如果基本满足验算要求再按准确的横向位置布置每根钢束。
如果不满足验算要求通过调整标准钢束的形状再进行分析。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标准钢束.mcb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对于顶板束,钢束的布置形状通常都是相似的,因此可通过钢束的复制移动功能实现。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1)定义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添加”,钢束坐标轴选择“单元”,如下图所示定义源钢束布置形状:图2 钢束复制移动时源钢束的定义2)复制生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源钢束,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如下图所示——图3 选择源钢束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以源钢束为参考,指定新钢束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添加,如果需要一次性复制生成多根钢束,那么只需指定多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增加到单元列表中就可以了,然后选择“自动调整钢束长度”。
程序根据分配单元的长度自动调整复制生成的钢束的长度,调整原则为根据重新分配单元的长度与源钢束分配单元长度的比值等比例放大钢束长度。
Midas迈达斯相关资料汇总Midas迈达斯相关资料汇总迈达斯是开发和提供工学技术用软件,并提供建筑结构设计咨询服务及网络商务综合服务。
相关软件业务包括迈达斯系列软件,MIDAS,MIDAS IT,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建筑结构,结构工学,土木工学,岩土工学,机械工学,工程咨询,建设e-Housing,HousinX,超高层结构设计,柱收缩等,尤其在土木领域结构分析及设计咨询业务领域,以最高水平的超高层、超大型、大空间及特殊建筑的结构分析及最优化设计技术为基础,引导着土木领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本网站对midas相关资料的总结,供各位参考MIDAS计算弯桥及汽车荷载方法/jiegou/jgl/yingyong/1308036358145236.html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luqiao/lql/1314433756149762.html对MIDAS等软件的学习、理解/jiegou/jgl/yingyong/1308191922145448.htmlMIDAS多支座模拟注意事项/jiegou/jgl/yingyong/1314435430149767.html迈达斯civil6.71破解版/yantu/ytrj/128482789848288.htmlMIDAS7.0绿色版/jiegou/jgrj/1307953263131729.htmlMidasGen 7.1.2带破解/jiegou/jgrj/1307947647131605.htmlmidas civil 2016 下载/jiegou/jgrj/1308121487132659.htmlsap2000模型导入midas软件/jiegou/jgrj/1308036626132188.htmlmidas旋转楼梯的设计计算/jiegou/jgsg/1308040283132291.html迈达斯桥梁建模实例/luqiao/lqrj/1304937485120161.htmlmidas 16个弯桥模型/luqiao/qlgc/1308299771133502.htmlmidas 16个梁格法模型/luqiao/qlgc/1308299534133493.htmlmidas 动力分析模型/jiegou/jisuanfenxi/1308015651131933.html小型网架midas模型/jiegou/jisuanfenxi/1308192083132917.html MIDAS-GT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shuili/sjbg/kejiansheji/1308184614132845.html 最全的midas视频教程/kaoshi/jiegou/126900102724894.html跟MIDAS学结构力学/jiegou/jgrj/128463011647991.html桥梁工程软件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pdf/luqiao/qlgc/129319126776424.htmlMIDAS+Building建模师用户手册/jiegou/jgrj/1302701173111373.html。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桥梁横向分析
目录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1 ----桥梁横向分析
1 1.1横向移动车辆定义参数说明
2 1.1.1车辆荷载 2 1.1.2车道线 2 1.1.3移动荷载工况
3 1.2总结
3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4/12
1.1横向移动车辆定义参数说明
1.1.1车辆荷载
车轮荷载(P):70KN或140KN如果两后轴纵向分
布有重叠时,就需要输入140KN。
分布宽度(b):沿桥横向,车轮矩形荷载分布面的
宽度(平行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b=b1+2h,见JTG
D62-04-4.1.3。
纵向宽度(L):取横向分析模型的梁段宽度,即该梁
段在整体桥梁模型中的长度,通常取1m(也可按需取
值)。
其余设置,按图示填写即可,很好理解,这里不赘
述。
根据规范规定,某个车轮荷载P的有效荷载分
布范围为ab,轮重荷载集度为,这时作用在纵
向宽度为L的横向分析模型的轮重即为:。
1.1.2车道线
根据规范我们知道,车轮荷载垂直于板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a值是变化的,如下图所示(a 值按JTG D62-04中4.1.3-4.1.5计算)。
故,Civil在车道线中提供比例系数(b/a)来调整轮重荷载的效应(内力、位移等)。
1.1.3移动荷载工况
移动工况中,可通过调整比例系数(K)来考虑冲击系数或其他情况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定义车辆荷载、车道线、移动荷载工况需要输入的关键参数都介绍完了,现在我们对他们的具体作用做个总结。
1.2总结
手算时,我们施加在横向模型上的车轮荷载=
(这很好理解就是先求有效面积上的均布荷载,再求横向模型分担到的车轮荷载值,从该公式中
可见,b值似乎对最终的结果没有影响,但是,轮重和效应折减是分别计入的,所以,b值不能被省略,可以看下述第4点的解释。
)
其中:K-移动荷载工况比例系数;
P-定义车辆荷载中输入的车轮荷载值;
a、b-车轮荷载垂直于板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平行于板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
L-横向分析模型的梁段宽度,通常取1m(也可按需取值);
将上述公式变形为:
容易知道:
1、a、b的计算公式在D62-04规范的4.1.3-5条。
其中,涉及a1、b1车轮着地尺寸计算,依据D60-04规范4.3.1条。
推荐大家看施岚青一注专业考试应试指南行车道板部分的内容。
2、b/a,就是车道线中对应单元的比例系数值。
以往资料给出的公式是1/a,是b=1时的特殊情况,考虑到按照通规D60-04 4.3.1-2计算b时,往往不等于1,故给出详细阐述。
3、K,是移动荷载工况中的比例系数,用来考虑冲击系数或其他情况对荷载的影响。
4、,是程序分析时计算并采用的车轮荷载值P’的计算公式(P’可以在移动荷载追踪器中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调整车道线比例系数(b/a)并不影响P’的值,而是对计算的车轮轮载所产生的效应(内力、位移等)做相应的折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公式中把b值给约掉的原因,因为b是被分别计入到轮载和效应调整中的。
上述截图就是一个横向分析的模型例题,下图是追踪6号单元弯矩的截图,由图可知,轴力P’=1.3×140÷0.8×1=227.5;最大值=9.07。
此时,如果修改车道线比例系数为0.5,结果如下图,可见,P’仍然等于227.5,而此时最大值=10.65,已经因比例系数的调整,对轮载产生的效应做出了调整。
综上,是对桥面板横向分析的详细解释,对于盖梁、横梁等模型的横向分析与此类似,核心就是横向分析时各个参数的含义,本资料已经阐述清楚,就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