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44.37 KB
- 文档页数:26
一、简单了解扑热息痛:扑热息痛为白色、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微苦。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
熔点为168~172℃。
二、流程简介:三、第一步:苯酚亚硝化法苯酚在0~5℃下与亚硝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可得对氨基苯酚。
此法较成熟;收率为80~85%。
•第二步:对氨基苯酚与醋酸或醋酐加热脱水,生成扑热息痛。
可逆反应,采用蒸馏除水的方法可以使反应趋于完全,提高收率。
配料比:对氨基苯酚:冰醋酸:母液(含酸>50%) =1:1:1(质量)。
操作方法:将物料投入酰化釜,用夹套蒸气加热至110℃左右,回流反应4h,控制蒸出稀酸速度•为每小时蒸出总量的1/10,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验对氨基苯酚残留量<2.5%时,加入•稀酸(含量>50%),转入结晶釜结晶,离心,先用少量稀酸洗,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近无色,得扑热息痛粗品。
搅拌下将扑热息痛粗品、水及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调节pH5.0~5.5,保温5min。
将温度升至100℃时,趋热压滤,除去活性炭。
•滤液冷却结晶(加适量焦亚硫酸钠),离心,滤饼用大量水洗至近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离心脱•水,干燥得扑热息痛成品。
滤液经浓缩、结晶,离心后再精制••四、总结及注意事项:由于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148℃)进行,未酰化的对氨基苯酚有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亚胺醌及其聚合物等,致使产品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故通常需加入少量抗氧剂(如亚硫酸氢钠等)。
生产上一般采用稀醋酸(35~40%)与醋酐混合使用,即套用回收的稀醋酸,蒸馏脱水,再加入冰•醋酸回流去水,最后加醋酐减压蒸出稀醋酸。
通过测定对氨基苯酚的剩余量和反应液的酸度来控•制反应终点。
•另外,酰化时,采用适量的分馏装置严格控制蒸馏速度和脱水量,是反应的关键。
也可利用三元•共沸的原理把酰化生成的水及时蒸出,使酰化反应完全。
••此外,对氨基苯酚也能缩合,生成深灰色的4,4’-二羟基二苯胺。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实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扑热息痛的合成反应和产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硝基苯法:以硝基苯为原料,经过还原、硝化、水解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2. 苯酚法:以苯酚为原料,经过乙酰化、肟化、重排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本实验采用硝基苯法进行扑热息痛的合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硝基苯2. 硫酸3. 氢氧化钠4. 水合肼5. 盐酸6. 活性炭7. 无水乙醇8. 乙酸乙酯9. 石蜡油仪器:1. 四口烧瓶2. 搅拌器3. 冷凝管4. 蒸发皿5. 烧杯6. 滤纸7. 粗滤器8. 超滤器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质谱仪四、实验步骤1. 硝基苯还原:在四口烧瓶中加入硝基苯、硫酸和氢氧化钠,搅拌加热至反应温度(约80℃),反应时间为2小时。
2. 硝化:在冷却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硝酸和硫酸,搅拌反应1小时。
3. 水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合肼,搅拌反应1小时。
4. 酸化: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为4,过滤除去不溶物。
5. 精制:将滤液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加入无水乙醇,搅拌过滤,滤液加入石蜡油,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粗品。
6. 纯化:将粗品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精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应过程: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扑热息痛的收率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小时时,扑热息痛的收率最高,纯度最高。
2. 产品质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对合成得到的扑热息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结构符合理论结构,纯度达到98%以上。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法是一种可行的扑热息痛合成方法。
实验⼆扑热息痛的合成⼯艺优化设计扑热息痛的合成⼯艺优化设计⼀、实验⽬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化学合成药物的⼯艺优化⽅法;2.熟悉正交实验设计⽅法步骤。
⼆、实验仪器及试药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漏⽃、量筒、对硝基苯酚、亚硫酸氢钠、醋酐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取21克对硝基苯酚、5克氯化铵和3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50ml⽔,搅拌下加热回流3⼩时。
趁热抽滤,滤渣⽤少量沸⽔洗涤2次,滤液冷却⾄近室温时,⽤冰⽔浴冷却。
抽出固体,⼲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于下步反应。
2.扑热息痛的制备:于⼲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对氨基苯酚10.6g,⽔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
再于80℃⽔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洗2次,抽⼲,⼲燥,得⽩⾊结晶性对⼄酰氨基酚粗品约12g。
3.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对⼄酰氨基酚粗品,每克⽤⽔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活性炭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燥,得⽩⾊对⼄酰氨基酚纯品约8g,mp.168~170℃。
4.对⼄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1)取对⼄酰氨基酚微量→逐滴加⽔振摇使溶解→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应出现蓝紫⾊。
(2)取对⼄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不现红⾊。
(3)取对⼄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置⽔浴中加热40min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现红⾊。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六、实验注意事项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购得的对氨基苯酚应是⽩⾊或淡黄⾊颗粒状结晶,mp. 183~184℃。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
扑热息痛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以下是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
一、原料准备
扑热息痛的主要原料为苯乙酸和乙酰苯胺。
苯乙酸可通过苯乙烯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乙酰苯胺则通过苯胺和乙酸酐反应得到。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原料和试剂,如氢氧化钠、硫酸、氯化亚铁等。
二、反应步骤
1. 将苯乙酸和乙酰苯胺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反应生成扑热息痛。
2. 将反应产物用硫酸处理,使其析出出固体扑热息痛。
3. 对固体扑热息痛进行粉碎、干燥等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扑热息痛晶体。
三、产品质量控制
扑热息痛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纯度、含量等指标。
外观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纯度应达到99%以上,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安全生产措施
在扑热息痛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措施。
如在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
温度和压力,避免产生危险物质;在处理反应产物时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总之,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制备扑热息痛的原理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轻度疼痛等症状。
它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也叫扑热息痛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其制备原理主要涉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和制剂的制备两个方面。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苯酚(Phenol)和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合成步骤如下:1. 将苯酚与乙酸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苯酚乙酸酐(Phenyl Acetate)。
2. 将苯酚乙酸酐与水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和醋酸。
通过这个合成方法,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在实验室或工业上大规模合成。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虽然相对简单,但在制药工业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精制步骤,以确保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这些步骤包括晶体化、洗涤、干燥、粉碎等,最终得到符合标准的对乙酰氨基酚原料。
在制剂的制备中,对乙酰氨基酚会与其他药物或辅料进行配伍,以制成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形式供患者使用。
这些制剂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性和药效。
例如,扑热息痛片剂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填料、分散剂等其他成分混合。
2. 加入适量的溶剂,将混合物制备成糊状物。
3. 利用干燥或挤压等方法将糊状物制成片剂。
4. 对片剂进行包衣加工,以改善服药的口感和稳定性。
制剂的制备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释放和稳定性。
制剂中的辅料和配方的选择以及制备方法的优化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以确保扑热息痛的药效和安全性。
总之,扑热息痛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和制剂的制备两个方面。
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反应,可以合成出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并通过制剂的配伍、加工等步骤制备成片剂、颗粒剂等药物形式,以供患者使用。
制备过程中需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药效等因素,通过精细工艺和优化配方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包括乙酰化反应、精制等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本实验采用对氨基酚与乙酰酐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备扑热息痛。
反应式如下:C6H4(NH2)OH + (CH3CO)2O → C6H4(NHCOCH3)OH + CH3COOH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对氨基酚- 乙酰酐- 冰醋酸- 乙酸乙酯- 活性炭- 重亚硫酸钠- 水浴锅- 抽滤装置- 蒸馏装置- pH计- 电子天平- 恒温搅拌器- 烧杯- 烧瓶- 热水浴- 滤纸2. 实验试剂:- 稀乙酸- 乙酐- 活性炭吸附剂- 重亚硫酸钠- 水合肼- 二氧化硫氯化物- 硫酸- 碳酸钠- 盐酸四、实验步骤1. 对氨基酚乙酰化反应(1)将0.1 mol对氨基酚溶解于10 mL稀乙酸中;(2)加入5 mL冰醋酸,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加热至50℃,保持搅拌;(4)逐滴加入乙酐,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5)反应2-3小时,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6)冷却至室温,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7)过滤,收集滤液。
2. 精制(1)将滤液加入10倍体积的水中,搅拌均匀;(2)用稀盐酸调节pH至4.2-4.6;(3)加热至近沸,保持搅拌;(4)加入少量重亚硫酸钠,搅拌均匀;(5)冷却至室温,析出结晶;(6)过滤,收集晶体;(7)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干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物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确定产物为扑热息痛。
2. 产率计算本实验产率为90%,与文献报道的90-95%相近。
3.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产率。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扑热息痛,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扑热息痛是常见的一种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扑热息痛的生产工艺。
扑热息痛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其化学结构式为C8H9NO2,分子量约为151.16。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头痛、牙痛、肌肉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非处方药,在生产中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规定要求。
扑热息痛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采购: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一般是由化学制剂公司生产的,公司需要提供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2. 原料检验:对原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纯度、溶解度等指标的测定。
只有通过检验的原料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生产环节。
3. 粉碎混合:将对乙酰氨基酚粉碎成粉末状,然后与其他辅料如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等进行混合。
混合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比例,确保每个药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一致。
4. 成型:将混合好的粉末通过片剂机制成药片。
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药片的大小、硬度和形状,以便患者服用时容易咽下。
5. 包装:将制成的药片进行包装,包括包装袋、瓶装等不同的包装方式。
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6. 检验质量控制:对制成的药片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药物含量、溶解度等指标的检测。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药片才能流入市场进行销售。
总的来说,扑热息痛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采购、原料检验、粉碎混合、成型、包装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只有确保质量稳定和安全的药品才能供患者使用。
实验二 扑热息痛的合成(Synthesis of Paracetamol)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化学结构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分馏柱的作用及操作。
二 、实验原理扑热息痛以对氨基酚为原料经醋酐酰化或醋酸酰化反应制得。
但醋酐的价格较贵,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验采用冰醋酸为酰化剂。
三、实验方法O H NH CH 3O O H NH 3OO H NH 2+CH 3COOH +O H 2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对氨基酚 CP 10.9g 0.1 1冰醋酸 CP d251.045 bp117-118℃ 14ml 0.24 2.42.操作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9g对氨基酚,14ml冰醋酸,装一短的刺形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尾接管与接收器相连,接收器外部用冷水浴冷却。
将圆底烧瓶低压加热并搅拌,使反应物保持微沸状态回流15min,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温度计读数达到90℃左右时,支管即有液体流出。
维持温度在90℃—100℃之间反应约0.5h,生成的水及大部分醋酸已被蒸出,此时温度计读数下降,表示反应已经完成。
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40ml冰水中[1],有白色固体析出。
冷却后抽滤。
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粗品,每克粗品用5ml纯水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粗品重量的1%-2%活性炭和0.5g亚硫酸钠[2],脱色lOmin,趁热过滤,冷却,析出结晶,抽滤。
干燥后得扑热息痛9-11g。
mp168℃—172℃注释[1]反应物冷却后,固体产物立即析出,沾在瓶壁不易处理。
故须趁热在搅动下倒入冷水中以除去过量的醋酸及未作用的对氨基酚。
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
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医学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疼痛和发热的治疗。
其合成工艺一直是制药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扑热息痛合成工艺,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合成高质量的扑热息痛。
该工艺采用的是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通过甲烷基化反应来制备扑热息痛。
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乙酮和甲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烷基化反应,产生间甲氧基苯乙酮。
2.在铝/硅催化剂的存在下,将间甲氧基苯乙酮进行甲基化反应,生成扑热息痛的中间体。
3.将扑热息痛中间体通过加热处理,再次进行甲基化反应,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扑热息痛。
这种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的工艺相对于传统的扑热息痛合成方法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该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其次,该反应具有很高的反应选择性,生成的扑热息痛纯度高,无需进行复杂的纯化处理。
最后,该反应具有很高的环保性,无需使用大量有害的化学品和溶剂。
因此,这种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的工艺在制药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扑热息痛的生产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设计年产3亿片Vc片工艺设计目录目录.................................................................................................................................... - 1 -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 3 - 1.1片剂(tablets)介绍 ........................................................................................................................... - 3 -1.1.1片剂的特点[1] ..........................................- 3 -1.1.2片剂的分类.............................................- 4 -1.1.3片剂的规格和质量[2] ....................................- 4 -1.1.4片剂的质量检查.........................................- 5 -1.2扑热息痛片简介[3] ............................................................................................................................. - 5 - 1.3药代动力学.......................................................................................................................................... - 5 - 第二章处方设计及工艺.......................................................................................................................... - 9 -2.1 扑热息痛片处方设计..................................................................................................................... - 9 -2.1.1 处方................................................- 9 -2.1.2 处方分析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设计年产3亿片Vc片工艺设计目录目录.................................................................................................................................... - 1 -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 3 - 片剂(tablets)介绍 ................................................................................................................................. - 3 - 片剂的特点[1] ...............................................- 3 -片剂的分类..................................................- 4 -片剂的规格和质量[2] .........................................- 4 -片剂的质量检查..............................................- 5 -扑热息痛片简介[3] ................................................................................................................................... - 5 - 药代动力学................................................................................................................................................ - 5 - 第二章处方设计及工艺.......................................................................................................................... - 9 - 2.1 扑热息痛片处方设计..................................................................................................................... - 9 -2.1.1 处方................................................- 9 -2.1.2 处方分析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扑热息痛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扑热息痛的合成一、实验目的通过扑热息痛的制备,学习乙酰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以及此药物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氨基酚与醋酸经乙酰化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反应式如下:HO NH2+HOCCH3O HO NHCCH3+OH2O常用的乙酰化剂有醋酸、醋酐、乙酰氯等。
使用醋酸时,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水分的存在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为使反应完全,可蒸除稀醋酸。
三、实验用品四、实验操作将10g对氨基酚及24ml冰醋酸依次加入50ml三颈瓶中,加热套上加热回流2小时,(温度约为120︒C~122︒C)。
蒸除稀醋酸至内温150︒C,停止蒸馏降温至120︒C ,反应完毕,于反应物中加水30ml,振摇使其溶解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脱色,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5︒C,析出结晶,过滤,得粗品。
将粗品移入100ml烧杯中,加水40ml,加10%亚硫酸氢钠液0.5ml。
加热溶解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5︒C,析出结晶,过滤、烘干,即得扑热息痛。
如颜色深可再精制。
五、注意事项1反应阶段所用仪器应事先干燥。
2趁热过滤前仪器需预热,防止结晶堵塞。
3冰醋酸是腐蚀性液体,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六、思考题试比较冰醋酸、醋酐、乙酰氯三种乙酰化试剂的优缺点,工业生产上为何以醋酸为此反应的主要酰化剂?(二)扑热息痛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实验目的1.通过制备扑热息痛缓释制剂,熟悉缓释制剂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掌握缓释制剂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及要求。
二、实验指导缓释制剂系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目的的制剂。
缓释制剂的种类很多,按给药途径有口服、肌注、透皮及腔道用制剂等。
其中口服缓释制剂研究最多。
口服缓释制剂又根据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或Higuchi方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缓、控释制剂有多种模式,如膜控释、溶蚀性骨架型、水凝胶骨架型、胃内漂浮滞留型、缓释微丸、渗透泵型等。
扑热息痛的制备一、 目的要求: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副反应:三、实验步骤:1、乙酰化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对氨基酚g 21.7于250 mL 三口圆底烧瓶−−→−mL60水搅拌子搅拌−−−−−−−−−→−gg 21.7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 −−−−−→−℃至温度90维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 −→−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洗涤两次mL 30粗品对乙酰氨基酚2、精制:粗品−−−−→−mL 35水100 mL 三口圆底烧瓶−−−−−−−−−−−→−活性碳g NaHSO ml 1,%1014升温至全溶−−−−−−−→−min 10至沸回流热滤−−−−−−−−→−℃滤液冷却至5~0结晶析出−−→−抽滤滤饼−−−−−→−h 280℃干燥精品对乙酰氨基酚四、实验数据投料比化合物 M r m/v m Mol mtco ρ(g/ml)对氨基酚 109.19 7.21g 65.940 1醋酐 102.09 7.21ml 76.168 1.1 1.08水 18 40ml五、数据处理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粗制品称重:11.96g精制品总重:9.36g 滤纸称重:0.55g精制品重:8.81g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
产率为%3.88%100-=⨯理论产量实测产量理论产量 六、结果与讨论最终产品性状:为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产物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应为白色结晶粉末,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红色粉末,计算产量高但产物颜色不对,初步判定为所含杂质原料药太多,醋酐滴加速度过快,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不完全。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设计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各种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在扑热息痛的生产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原材料采购、制剂工艺、包装等环节。
原材料采购扑热息痛的主要原料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
在原材料采购时,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并需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制剂工艺扑热息痛制剂通常采用颗粒剂或片剂形式。
在制剂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预处理:将原料进行粉碎和混合,以确保颗粒或片剂成品质量均匀。
2. 压片或造粒: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压片或造粒,使其成为颗粒或片剂。
3. 包衣:对颗粒或片剂进行包衣,以改善口感和掩盖药味。
4. 包装:将成品进行包装,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在制剂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包装扑热息痛的包装通常采用铝塑复合膜袋、铝塑复合膜板等形式。
在包装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包装材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包装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2. 包装形式:选择适合产品性质和市场需求的包装形式,并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
3. 包装规格: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确定合适的包装规格。
4. 标签标识:对产品进行标签标识,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总结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其生产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原材料采购、制剂工艺、包装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