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10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28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介绍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旨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连续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的技巧,并能正确处理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且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式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表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运算顺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序,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1.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式题。
2.正确处理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加减法知识,但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尚在起步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通过乘车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图片、乘车问题道具。
2. 学具:学生自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乘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乘车问题。
4.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家园——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方法、实例讲解、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 拓展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问题,进行拓展学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课时《连加、连减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课时《连加、连减练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二是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节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连加、连减练习课》的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部分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运算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和混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