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高起点-语文知识点汇总十
- 格式:pdf
- 大小:124.48 KB
- 文档页数:3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成人高考语文是很多考生必考的科目之一,它的考试内容较为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下面将对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基本解读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包括熟悉古代汉字的含义、掌握古代文言的语法规则等。
2. 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3.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考生需要熟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用法。
二、现代文阅读除了文言文阅读,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还会涉及到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思的思考。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理解它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 掌握文学常识:熟悉一些文学常识,包括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等。
3. 解读社会现象:现代文中经常涉及到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考生需要能够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
三、写作能力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还会涉及到写作能力的考查。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路的清晰,语言的准确和流畅性的表达。
2. 培养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3. 掌握常用写作技巧: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包括段落结构的构建、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高起专)一、考点分值题型解题思路第一题语言知识(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四选一)考点一语音命题思路成考命题在考查这一考点时,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
用来命题的常见字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读错音的字。
考查形式:(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2)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3)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4)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5)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等。
解题指津读准形声字如:刹那山岚马厩诤友脚踝粗犷毗邻纤细(2)留心多音字如:秘鲁、模板、模型、大腹便便、一叶扁舟(3) 比较形近字如:缜(zhěn)密--滇(diān)池--嗔(chēn)怒--精卫填(tián)海--谨小慎(shèn)微。
赝(yàn)品--膺(yīng)选。
(4)辨析习惯性误读字,穴位、档案、应届、脂肪、痉挛、侮辱、惩罚(三)答题技巧反向排除法考点二字形命题思路命题人主要以人们写错别字的种种情况为依据,选择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义近易混淆字、多音多义字,来考查考生掌握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1)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找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4)找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解题思路(1)注意同音字如安装--按装,抱负--报负,首屈一指--手屈一指,一筹莫展--一愁莫展(后者错误)(2)辨认形近字如迁徙--迁徒,殴打--欧打,修葺--修茸。
辨析字形的方法:1、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如“陨石”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搓揉”,“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
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则是因为不懂字的本义写了别字。
2、依形析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汇总(第一册)13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4课:《勾践灭吴》(《国语》)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7、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8、果行,国人相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课:《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1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4、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7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0、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2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高频易混词语俗语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 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 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常见组词,通过多做练习加强记忆。
- 易错字形,像“寒暄”的“暄”(易写成“喧”),“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形似字进行辨析,理解字的意义有助于正确书写。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使用。
要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语序不当。
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如“开展并策划了这次活动”,应先“策划”再“开展”)、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滥用介词“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大约”“左右”同时使用。
- 结构混乱。
例如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 不合逻辑。
包括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概念并列不当(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等。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有许多想通过成人高考提升学历的小伙伴不知道该如何复习语文,语文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呢。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
2.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3.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5.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7.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8.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9.晚唐杜牧为晚唐七绝圣手,李商隐擅长写无题诗。
10.古体诗又称古风,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xx高起点《语文》考点解析「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xx+介+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xx者,xx良将也。
成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成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大全备考是一种经受,也是一种体验。
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简单一点点。
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成考语文必考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成考语文必考学问点篇一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行翘尾巴,也不行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消失,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像、语气全都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篇二1.成份残缺:考生重点要把握由使令动词造成的缺主语现象。
一般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叫、让、令等,假如这些词用在句子的主语前特殊要当心。
比如: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我”,在“我”的前边消失了一个“使”字,依据语法,主语和宾语应当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使我”属于动宾短语,不行以做主语,所以这个句子属于缺主语。
考生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先把使令动词去掉读一下,假如去掉语句通顺,原句一般为病句。
我们试一下: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我一阵心酸。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是对考生们语文水平的一次综合性考察。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汇总,并做简要的说明。
一、文字修辞1. 比喻:用形象的语言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产生意象的效果。
比如:“他就像太阳一样,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赋予生命特性,以人化的方式描写。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 夸张:为了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感观效果,使用一些叙述手法进行夸张。
比如:“他吃了一顿饭,可以撑死一头猪。
”二、修辞手法1. 修辞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表述方式,常用于修饰或增强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 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给人以美感和联想。
比如:“你是我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
”- 拟人:将具备生命特征的人的属性赋予无生命的事物,增加文采和感染力。
比如:“春天正在带来和煦的微风,缓缓唤醒了大地的沉睡。
”- 反问:通过反问来增强说话者的语气和表达感情的强烈程度。
比如:“难道你不知道吗?”-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和节奏来排列出相似或对比的内容,以此增强修辞的效果。
比如:“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朵,心中的温馨,都是我对你的思念。
”2. 修辞方法:是指在修辞格的基础上,用特定的表述方式来营造作品的美感。
- 倒装:将句子的语序调换,将谓语动词置于主语之前。
比如:“春天来了。
”倒装为:“来了春天。
”- 省略:在句子中删除一些不影响语言表达的成分,以增强语言的简练性。
比如:“我想要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省略为:“我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
”- 返璞归真:使用古诗词或古典名句来表达,以增加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比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铺垫:在叙事或描述开始时,用引人入胜的开头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比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三、常见文言文知识点1. 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书经》、《周易》、《礼记》、《春秋》。
语文(高起)第十讲
一、讲述上一次课的遗留问题
二、正式上课内容(古诗鉴赏)
(一)知识点讲述
考点1分清类别,区别风格
1、咏史诗的鉴赏
首先,要弄清作品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
其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往事的重提,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触的媒介。
再次,要领悟情感思想。
最后,要分析技巧,品味语言。
2、山水田园诗
首先,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边塞诗
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因为边塞诗歌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其次,要注意边塞诗歌思想内容的差别。
边塞诗意境开阔,内容丰富,既可反映残酷激烈的边塞战争,也可描写瑰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及戍边战士的战斗生活,反映对边塞人民生活的关切。
对边塞诗歌的各个方面要加以区别分析。
最后,要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4、咏物诗
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
所以,读一首咏物诗,主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当然还要注意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考点2明辨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
考点3把握诗的艺术风格
阳刚:豪放、雄奇、沉郁、直率,
阴柔: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二)真题练习
1、秋斋即事 [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
铜瓶:这里指花瓶。
浸:泡、栽,指栽花。
1. 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4分)
2.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答案:
1. 诗人把花开花落和季节联系起来,以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八月的桂香仿佛带走了中
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的重阳节开放。
(2分)表现了诗人寂寞清冷的心绪。
(2分)(意思对即可)
2.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几天来花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
(2分)自嘲、幽默诙
谐的语言风格。
(3分)(意思对即可)
2、归至武阳渡①作
[宋]刘克庄
夹岸盲风②扫楝③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④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武阳渡: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境内。
②盲风:疾风,大风。
③楝:也叫苦楝,一种落叶乔木。
④篷:船篷。
1.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信息?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结合全诗来看,“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地位?(5分)
答案:
1.诗人从水路归家,正是楝花盛开的季节(2分);诗人“怨恨”狂风乌云,表现了回家的急切心情(2分)。
(意思对即可)
2.诗的第三句紧承上句的“遮”字起笔(2分),顺势转为让步、恳求的抒情语气(1分)。
“城西塔”在世人心目中是标志性建筑,是他借以认家的最佳参照物(2分)。
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开封:打开信封。
1.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
1.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3分),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2分)。
(意思对即可)
2.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分),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2分)。
(意思对即可)
4、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百花凋谢。
暄妍:明媚鲜艳。
霜禽:寒冷季节里的鸟儿。
合断魂:一定会
深深迷恋。
微吟:低声吟诵。
狎:亲近。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1.诗人首联就将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对比,写书了梅的不同凡响、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
(2分)
2.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分)
答案:
1.摇落的众芳;(1分)暄妍的梅花。
(1分)
2.第一问:(5分)视觉角度;嗅觉角度。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第二问:(2分)拟人。
三、向学员介绍下次课的内容(词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