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危机
- 格式:docx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4
朝核危机2013年2月12日,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
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媒体声明,强烈谴责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称朝方此举严重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
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在朝鲜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达成一个联合声明。
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多争执。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
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中国政府积极斡旋。
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
朝鲜在会谈中曾提出同时消除美朝安全疑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美国作出回应。
2003年8月,中国在北京举行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截至2008年6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5日试射通信卫星的问题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要求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禁止进行此类发射的1718号决议。
第二天(4月14日),朝鲜外务省即发表声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核设施建设。
朝鲜半岛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朝鲜核危机的由来及其实质。
让学生懂得观察国际风云的变化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实质。
朝鲜核危机表面是朝鲜在内政外交方面寻求突破,实质是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权必须要保持其在朝鲜半岛存在的结果。
一、朝核危机的由来 1右二、朝鲜挑起核危机的原因2左三、朝核问题的危害 3左四、朝鲜核问题的前景,即解决方案4左五、大国(含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决定其在解决朝鲜核危机中的态度及作用5左六、中国政府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立场7左七、我国在朝鲜核危机问题的和平解决上应该怎么做7右八、中国促进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已经发挥作用 8左九、中国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重大意义9左十、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9右十一、半岛统一对中国的影响:10右十二、原来的一道材料分析题10右阅读:朝鲜问题对台湾启示 11左一、朝核危机的由来答:首先,所谓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一般认为是朝鲜为在孤立无援中寻找核庇护。
我们说,目前的朝核危机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朝核问题由来已久:1、朝核问题总体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遗留问题。
冷战时期,东北亚的大格局是北三角(中苏朝)和南三角(美日韩)两个阵营的对垒。
这两个阵营也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虽然敌视,但由于势均力敌,战争得以避免。
2、冷战结束,东北亚的局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北三角瓦解,另一方面南三角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这种加强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美韩同盟得到加强;第二,驻韩美军仍然存在;第三,美国对韩国实施核保护。
3、中俄外交的变化对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及根源一、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首先,自从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多边主义、全球合作的政策,转而侧重通过单边(武力)行动来确保美国安全和美国利益。
从而逆转了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发展起来的大国合作,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的趋势。
其次,2002年3月份美《核态势审议》报告把包括中、俄、朝在内的7个国家列为潜在核打击目标。
其三,小布什上台后放弃了克林顿政府对朝的“接触”立场,转而发表了对朝的强硬立场,指责朝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
其四,美加强了军事部署重心由欧洲向亚洲转移的速度。
特别在朝鲜半岛,仅2003年上半年,美国就部署了“爱国者”导弹并增添了“斯端克旅”。
同时加强了驻韩美军的训练强度和与韩国军方的演习强度。
其五,美的军事战备出现了新的进攻性的调整。
美在其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了“前方遏制”新概念,就是“赋予部署在前方的部队(美国的海外驻军)只需稍许增强力量就能迅速摧毁敌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能力,强行遏制在关键利益的地区发生侵略行为。
”其六,美发动了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
毫无疑问,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无疑会极大的刺激朝鲜敏感的神经。
对朝鲜而言,自1994年10月,朝美达成了《美朝核框架协议》和1999年9月18日美克林顿政府下令全面放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之后,现在的战略环境极大的恶化了,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美国现行政策对朝鲜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并且这种不利局面严重削弱了朝鲜经济改革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朝鲜的国家生存。
对朝鲜而言,现在一切矛盾的核心在美国。
因此,朝鲜不得不有所行动而杀出一条血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判断,朝鲜核危机突然的爆发出来,并迅速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抛出核危机这张牌的时机和行动步骤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的,并非孤注一掷的冒险。
主要表现在:朝鲜利用了美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而无暇东顾的“时间之窗”,突然地引爆核危机;朝鲜逐步的,有计划地向外界发布有关朝鲜核问题的消息,始终保持了相当的弹性和模糊性;朝鲜选择在与美国特使单独会议时,发布朝有核武器的模糊信息,迅速升级了核危机,针对性非常强;朝鲜对于朝核危机的节奏始终有严密的控制,在长达一年多的危机高潮中,始终保持了对外界局势的灵敏反应;朝鲜始终紧盯美国,强调朝美双边解决核危机,目标非常明确。
朝鲜核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美朝双方的长期敌视,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对朝鲜的压力增大,朝鲜作出强烈反应,使朝鲜核问题更加复杂化。
未来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变量很多,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恐怕并非易事。
美韩、日美的军演的确是在加紧战争准备,但也明确表示不会首先发动战争,不考虑用军事手段改变朝鲜的现状。
中俄两国的对朝政策是以一贯之的,还是希望朝鲜重返“六方会谈”,还是希冀通过和平方式妥善解决“朝核”问题。
谈判的大门没有关上,但最终还要看朝鲜如何做出选择。
一、导论(一)朝核问题的由来围绕朝核问题的争执由来已久。
但是朝鲜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制核武器的呢?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1956年2月28日朝鲜同苏联签署了《关于联合组建和研究所协定》,从此苏联开始给朝鲜核技术开发以实际援助。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具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检查。
朝鲜则声明宣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朝鲜安全。
由此,双方在核问题上产生争端。
1993年3月,因美韩举行联合演习和国际原子能对其核设施的检查,朝鲜宣布退出1985年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出现第一次朝核危机。
(二)朝核问题的发展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从此以后,朝鲜核问题开始逐步升级,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朝核问题开始显露。
1991年初美国忙于组织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入侵科威特进行惩罚打响海湾战争时,朝鲜成功试射了中程导弹。
美国对朝鲜导弹技术的发展感到担心,并加重了对朝秘密研制核武器的怀疑。
于是美国提出按核不扩散条约的规定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朝核设施进行核查。
朝鲜半岛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朝鲜核危机的由来及其实质。
让学生懂得观察国际风云的变化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实质。
朝鲜核危机表面是朝鲜在内政外交方面寻求突破,实质是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权必须要保持其在朝鲜半岛存在的结果。
一、朝核危机的由来 1右二、朝鲜挑起核危机的原因 2左三、朝核问题的危害 3左四、朝鲜核问题的前景,即解决方案 4左五、大国(含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决定其在解决朝鲜核危机中的态度及作用 5左六、中国政府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立场 7左七、我国在朝鲜核危机问题的和平解决上应该怎么做 7右八、中国促进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已经发挥作用 8左九、中国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重大意义 9左十、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9右十一、半岛统一对中国的影响: 10右十二、原来的一道材料分析题 10右阅读:朝鲜问题对台湾启示 11左一、朝核危机的由来答:首先,所谓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一般认为是朝鲜为在孤立无援中寻找核庇护。
我们说,目前的朝核危机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朝核问题由来已久:1、朝核问题总体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遗留问题。
冷战时期,东北亚的大格局是北三角(中苏朝)和南三角(美日韩)两个阵营的对垒。
这两个阵营也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虽然敌视,但由于势均力敌,战争得以避免。
2、冷战结束,东北亚的局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北三角瓦解,另一方面南三角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这种加强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美韩同盟得到加强;第二,驻韩美军仍然存在;第三,美国对韩国实施核保护。
3、中俄外交的变化对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罗斯新生政权实行全面西化,在韩朝问题上一边倒地转为亲韩;中国也于1992年8月宣布与韩国建交。
来自同盟国家的后盾支援日渐瓦解了,敌对势力却越发强大。
朝鲜陷入了空前的孤立状态。
朝核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当前,国际社会均关注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然而在东北亚,朝核问题骤然突出,成为另一个牵动人们视线的重大国际热点。
自去年10月朝核危机浮出水面以来,朝核危机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在步步升级。
2月24日朝鲜向日本海发射了一枚导弹,韩国防部长称韩国军队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同时,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斡旋。
迄今为止,先后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印尼的代表团赴平壤访问,而有关各方围绕朝核问题进行的斡旋则更为频繁。
朝核危机爆发后,人们都很关注朝核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美国对朝政策的走向如何?朝鲜半岛会不会爆发战争?笔者对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据报道,20XX年10月16日朝鲜代表在与美国特使会谈中承认有核计划。
此言一出,美国作出强烈反应。
11月14日,美以朝违反《美朝核框架协议》为由,宣布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
11月17日平壤广播电台发表评论说,朝鲜已经拥有对付美国越来越大的核威胁的“强有力的军事手段,包括核武器”。
但第二天朝鲜中央社说,朝鲜“相信有权拥有核武器”,既不否认拥有,也不承认拥有。
之后朝鲜宣布重新启动宁边核反应堆,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常驻监督人员。
今年1月10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总部维也纳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朝鲜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决定将朝鲜的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于1957年。
该机构成立以来,在保障监督及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1997年5月通过的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标志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能力和范围已从核查各国申报的核活动扩大到可探查无核国家的秘密核设施和核活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关注全球热点——朝核危机一、朝核问题的由来1.朝核问题源于冷战时期1956年2月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签订了两个核技术协定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 12月12日金日成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1986年,朝方发表声明,建议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区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1991年2月,在美国进行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期间,金日成开始进行导弹试射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朝鲜方面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1992年2月,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次不定期核检查朝韩双方达到了对对方核设施同时进行检查的协议,并组成了两国核控制委员会相互不信任导致分歧与纷争2.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1月,朝鲜又宣布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美国立刻和朝鲜正式谈判,谈判崩溃后,克林顿总统决定对朝鲜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命令美国军方做好一切准备。
1994年5月30日,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
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
1994年10月21日,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正式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这才度过了第一次朝核危机。
这一框架协议的基本要点是:(1) 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组织,在2003年前建造两座轻水堆核电厂,为朝鲜提供能源;(2) 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3)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以及其他相关的核设施;(4)美国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朝鲜表示它将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5) 同意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设立联络处,把双边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俄罗斯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立场分析俄罗斯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立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
由于其与朝鲜的地理接壤和长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俄罗斯在朝核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对俄罗斯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立场进行的分析。
第一次朝核危机(1994年-2003年):在这一时期,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开始进行核武器开发。
俄罗斯作为朝鲜的近邻和重要经济合作伙伴,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立场。
俄罗斯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并在1994年与朝鲜共同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框架协议》(Agreed Framework),该协议要求朝鲜停止核武器开发,同时提供经济援助和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
然而,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朝鲜被指违反了协议,并于2003年退出。
第二次朝核危机(2006年-2013年):在这一时期,朝鲜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俄罗斯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立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制裁决议,包括对朝鲜实施武器禁运、金融制裁和旅行限制。
然而,俄罗斯也对制裁采取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
俄罗斯提出了“双暂停”方案,即朝鲜暂停核试验和导弹发射,而美韩则暂停军事演习。
此外,俄罗斯还提议建立一个地区安全机制,以促进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无核化进程。
第三次朝核危机(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朝鲜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和导弹发射,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
俄罗斯在这次危机中采取了更加谨慎和复杂的立场。
一方面,俄罗斯继续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向朝鲜施压。
另一方面,俄罗斯试图保持与朝鲜的经济和政治合作,包括向朝鲜提供石油和粮食援助,以及与朝鲜进行高层会谈。
此外,俄罗斯还提出了一项名为“双轨并行”的方案,旨在通过同时进行无核化谈判和建立地区安全机制来解决朝核问题。
总体来说,俄罗斯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立场是相对复杂和多变的。
其既关注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无核化进程,又注重维护与朝鲜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三次朝核危机第一次朝核危机【原因】1992年,美国用侦察卫星图显示,在朝鲜平安北道的宁边地区正进行核开发。
同年10月,美国恢复美韩联合军事演习,朝鲜随即停止朝鲜有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对话。
1993年,美国再度与韩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强烈抗议,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并通报国际原子能机构,朝鲜正式退出《不扩散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形成。
第二次朝核危机【原因】2002年2月,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强调“布什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体制的批评是对朝人民民族感情的侮辱”。
同年10月,朝鲜透露了核开发的秘密,此举震动世界,美英等国的情报部门的专家揣测朝鲜已拥有多枚核弹。
美国指责朝鲜的核秘密开发违反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12月宣布终止对朝鲜的重油燃料援助。
朝鲜指责美国未兑现承诺,继而撕掉核设施封条,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器,勒令核检人员限期离境,公开向美国叫板,朝鲜半岛出现第二次核危机。
第三次朝核危机【原因】2006年10月9日,朝鲜成功进行第一次核爆实验;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再次核爆实验。
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的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决定从“武器禁运”、“金融制裁”、“登船检查”等方面对朝鲜实施新制裁。
几小时后,朝鲜发表强烈对抗声明,宣称决不放弃核计划,并采取“将钚全部武器”、“全面开始铀浓缩”、“武力反封锁”三大措施,与美国“全面对抗”,由此第三次朝核危机爆发。
三次朝鲜核危机的影响1.伤了世界人的心。
朝鲜政府不顾全世界的反对,一再地进行核试验,一意孤行,这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做法。
这种行为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智慧与基本道德的缺失,这不仅要失去友好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也会失去国际社会固有的谅解与同情。
2.伤了邻国的情。
中国与朝鲜是依山旁水的邻国,一直以来,中国在很多方面给予朝鲜无数的援助,同时也为朝鲜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做了大量的牺牲。
第四课“朝核危机”解读政治科组刘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朝核危机”是什么,提出的原因背景,以及影响意义、如何推进这一战略。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提高政治敏锐力和政治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进而提高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增强为祖国奋斗的历史感使命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朝核危机”原因背景、影响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2002年10月以来,朝核问题再度演化为危机,并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焦点问题。
本文仅就危机爆发的原因、美朝双方的立场及危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朝鲜核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看,朝鲜核危机再度爆发的主要责任在美国,是美长期推行对朝敌视政策的结果。
同时,朝鲜对危机的爆发也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朝鲜核危机再度爆发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冷战时期,美国在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使朝鲜半岛进入有核时代,并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而且至今仍在持续的朝鲜半岛核争端。
1994年的《美朝核框架协议》使第一次核争端得到和平解决,但小布什上台后,全面调整对朝政策,使美朝关系全面倒退,并最终导致了此次核危机的爆发。
核危机爆发后,美又大搞“单边主义”,企图以强硬手段迫朝屈服,导致危机不断升级。
1、美国的核威胁是朝鲜进行核开发的最初动力冷战期间,美在韩国部署和储存了1000多件战术核武器,主要类型有核地雷、核炮弹、陆基战术核武器和空基战术核武器等。
而且每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时,美都把核武器的使用列为选择之一。
同时,美国还向韩国、日本提供核保护伞。
面对美国的核威胁,朝鲜一方面加快自己的核开发步伐,一方面为消除朝鲜半岛的核威胁而积极努力。
1974年9月,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76年8月,朝鲜在“朝鲜问题东京紧急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主张;1985年8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86年6月,朝鲜宣布不试验、不生产、不储存和不引进核武器,同时呼吁美国撤走驻韩核武器,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1989年11月,朝鲜提议举行朝、美、韩“三方会谈”,讨论撤走美驻韩核武器和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
朝核危机
朝鲜2016年1月6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以及2月7日进行的第六次长程导弹试验,已成为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外交最为紧张和激烈的话题。
朝鲜半岛局势出现2003年10月六方会谈启动以来最大变数,半岛问题正在走向颠覆性的变化。
这一新情况和新现实,使得中国的对朝鲜半岛政策正在面临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败降,苏美军队分别进入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界进行南北分区占领。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
美国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
”①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朝鲜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朝核危机一触即发。
每过4年,朝鲜半岛就会爆发一次危机。
1994年的朝鲜半岛危机,美朝经过密集谈判签署了框架协议。
1998年朝鲜半岛爆发导弹危机。
2002年,就浓缩铀问题美国和朝鲜谈崩,1994年签定的核框架协议破裂,爆发了第二次核危机。
2006年,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此后危机周期开始缩短,2006年六方会谈恢复,2009年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
2010年的朝鲜半岛危机达到了高潮,造成了至今悬而未决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使朝鲜半岛处在战争边缘。
后来危机缓解,但2013年朝鲜半岛又是风云再起,朝鲜进行了第三核试验。
用朝鲜的话说就是,“现在不是战争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今天打还是明天打的问题”。
2014年第一天是好兆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发表了积极的新年讲话,呼吁改善南北关系,后来尽管有美韩联合军演,但南北接触有了积极的进展,实现了双方都盼望的离散家属团聚。
按理说2015年开始,局势就应该缓和下来。
然而,2016年1月6日,朝鲜称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即第四次核试验。
半岛危机再次爆发,而且最为严重!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国”罕见性地一致通过了一项史上
最严厉的对朝制裁决议。
决议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必须对朝鲜的全部进出口货物进行强制检查;实行金融禁令;限制朝鲜战略物资的出口;禁止向朝鲜提供航空燃料等。
此外,决议还将朝鲜16个个人、12个机构实体和31艘船只列为制裁对象。
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吴浚表示,朝鲜把匮乏的资源用于核研发,而不是给人民带来福祉,我们希望通过制裁减轻朝鲜人民的痛苦。
我们要问朝鲜领导人:你们为什么需要这种武器?如果是怕美国的威胁,美国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对亚洲一个小国家进行威胁呢?这只是你们的想象,希望你们清醒。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称,安理会一致通过涉朝鲜问题的第2270号决议,目的是阻止朝鲜进一步发展核、导计划,推进并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通过朝鲜弃核而重新为人民选择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才是这个安理会对朝制裁新决议的一个终极性的目的。
朝鲜弃核了,美国也没有理由让萨德上岛了,半岛、东北亚的和平也就有了根基性的保障了。
若美国背信弃义地用军事手段欺负凌辱朝鲜,那也就会在国际社会失道寡助起来。
这种国际道义上的赔本买卖,估计美国是不会做的。
1月7日,韩美防长在磋商后发布的新闻稿中称,美国将承诺动用所有的延伸威慑手段坚定地保卫韩国。
1月10日,从关岛军事基地起飞的美国B-52战略轰炸机飞临朝鲜半岛空域。
据韩联社称,1月28日美国陆军“铁骑军”首次赴韩。
此外,美韩还在讨论2月份向韩国派遣美国核动力航母参加联合军演的事宜。
美韩去年11月签署的“4D作战概念”,也因朝鲜核试计划提前运用到联合军演中。
近年来,美韩制定或升级了多个对朝威慑战略。
去年6月,美韩签署了“作战计划5015”代替此前的“作战计划5027”,内容包括对朝鲜战略目标进行先发制人打击,以及对朝鲜领导人实施“斩首行动”。
日本《产经新闻》近日爆料称,美国可能最快将于2月底,用隐形战机对朝鲜约700个军事据点进行精确打击,这应该也只是一种纸面上的预案而已。
再往前看,2013年美韩签署了“定制型威慑”战略,2010年韩国制定了针对朝鲜小规模挑衅的“积极威慑”战略—朝鲜半岛或许是世界上“承载”威慑战略最多的地区。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是非常希望解决的,首先我们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发展核
实力,当中也包括朝鲜,朝鲜半岛有核武器显然是对我们不利的,所以我们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的谴责,但同时当我们明知美日打压朝鲜的阴谋时必须对朝鲜表示某种支持,所以把我们有点为难。
说真的,中国才是朝鲜核问题的最大受害者,朝鲜政权一旦有问题我们将面对很大的麻烦,而且这种麻烦是不可能建立在假设上的,因为其中牵涉的厉害关系东西太多,一旦问题发生,到时各方采取何种主动都是未知的,基于这一动摇自二战以来建立的东北亚战略格局是各方都不想冒险改变的。
所以朝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各方利益妥协和利用的一种必然结果。
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中国当然不希望朝鲜发展和拥有核武器。
一个“事实”上的盟友,拥有了核扳机,这完全有可能在朝美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时,引爆中国的核武库。
因此朝鲜拥有核武器,将使得中国面临的战略局势更复杂多变,影响中国核战略决策的自由独立度。
这一波朝核危机引发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正在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和战略压力。
1993年至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时,中国在埋头搞开放和改革,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002年至2003年第二波朝核危机爆发,中国审时度势倡议六方会谈,成为中国“新外交”的标志性行动。
2006年10月朝鲜核试验,出现了第三次朝核危机。
中国左右斡旋、施压和利诱,2007年“六方会谈”达成了两个“去功能化”协议。
2008年年末“六方会谈”最后一次会议谈崩到现在,“六方会谈”已经被搁置了将近八年,无法重启六方会谈一直让中国的半岛外交很挣扎。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是保持弱小、但极其无赖的朝鲜与强大的美日韩同盟之间,依然能够维持某种微妙平衡的“稳定器”。
中国很难主动抛弃朝鲜,因为这涉及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而不是仅仅在朝鲜半岛的安全与战略利益。
中国不抛弃朝鲜,并不等于不制约朝鲜。
2012年以来的中朝关系从政治上明显趋冷,中国执行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也愈发坚决。
金正恩政权拼命拥核,无疑也是想在“列强环伺、深受孤立”的困境中谋求金氏家族极端权力统治的生路。
中国外长王毅所提出的朝鲜半岛问题的三条底线——“不核、不战、不乱”,是中国面对美日利用朝鲜核问题持续增强对华战略与外交压力、面对韩国保守亲美政府急于想让中国与朝鲜“脱钩”冲击之下,保持中国周边局势稳定而不得不采取的“守势”政策。
当前朴槿惠政府做出的“切断”韩朝一切联系、和美国启
动在韩国部署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谈判的决定,凸显了中国在半岛事务上的无力感,事实上也深化了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忧虑。
然而,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合作,朝鲜半岛局势不可能真正稳定,也难以真正走向理性解决之路。
保持中美在朝核政策上的协调与团结,更是避免朝鲜半岛紧张危及整个东北亚和平的关键。
尽管中美存在着地缘政治竞争,但朝核问题同样是中美两国可以保持地缘战略合作的阶梯。
朝鲜半岛危机或无核化的解决,是南北双方及美国的共同责任。
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朝鲜拒不放弃核武的根源——美朝军事对立。
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应该把制裁朝鲜与废除《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军撤出韩国相提并论,绝不能任由美国我行我素。
必须坚持将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权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如下效果:1)朝鲜弃核;2)美韩停止军演、美军撤出韩国;3)废除《美韩共同防御条约》;4)美朝将《朝鲜停战协定》改签为《朝鲜和平协定》。
如此一来,朝鲜半岛危机将最终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