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杜牧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6
【导语】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散⽂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杜“。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牧《泊秦淮》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树后庭花》。
注释选⾃冯集梧《樊川⽂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茅⼭与溧(lì)⽔东庐⼭两⼭间,经南京流⼊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来疏通淮⽔,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以卖唱为⽣的歌⼥。
后庭花:歌曲《⽟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作此曲与后宫美⼥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
创作背景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诗。
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深切忧虑。
⽂学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东北,横贯⾦陵(今江苏南京)⼊长江。
六朝⾄唐代,⾦陵秦淮河⼀带⼀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冷清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杜牧《泊秦淮》的原文及其去翻译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作者生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怀才不遇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以祖居长安南樊川,世称“杜樊川”。
文宗大(太)和二年(828)进士,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旋应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宣州幕吏。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掌书记,世称“杜书记”。
入朝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复出为黄、池、睦三州刺史。
再入为司勋员外郎,因称“杜司勋”。
出为湖州刺史。
官终中书舍人,故世称“杜舍人”。
因中书舍人尝称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
两《唐书》有传。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诗学杜甫,时称“小杜”。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古体诗风格跌宕豪雄,近体诗更富独创性,特别是绝句,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兼寓风华掩映之美,充溢着一种俊爽清丽而又明快自然的情韵。
与李商隐齐名,而风格各有特色。
为别于李白、杜甫,时号“小李杜”。
明人杨慎曰:“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
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升庵诗话》卷五)现存诗五百余首,有《樊川文集》行世。
【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
【注释】[1]笼:笼罩。
[2]商女:歌女,或指商人妇。
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白居易《盐商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属乐府吴声歌曲,为陈后主所作。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亦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解读】秦淮,即秦淮河,流经今南京市区西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时所凿,向为游览胜地。
陈寅恪说:“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即今南京)与扬州二地而言。
关于月亮的诗句——《泊秦淮》《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简介,字牧之,号称杜紫薇。
(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泊秦淮》简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泊秦淮⑴作者:唐·杜牧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作品介绍原文泊秦淮⑴作者:唐·杜牧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文解释】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笼:笼罩。
商女:卖唱的女子。
【诗文赏析】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二: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商⼥不知亡国恨下⼀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赏析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解释】 如烟的⽔汽笼罩在秦淮河上,⽉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在唱《⽟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 笼:笼罩。
商⼥:卖唱的⼥⼦。
【诗⽂赏析】 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地⽅。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秦淮河的景象却⼀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
如今诗⼈在秦淮河畔⼜听到此曲,不禁⼜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寻欢作乐,怎能不使⼈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这是⼀⾸即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长江,两岸酒家林⽴,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如既往。
有⼈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沧浪诗话》)。
这⾸诗中的第⼀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注⽬。
烟、⽔、⽉、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起,绘成⼀幅极其淡雅的⽔边夜⾊。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隐含着微微浮动流⾛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氛⼜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赏析《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首诗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表现了杜牧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泊秦淮》原文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泊秦淮》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泊秦淮⑴烟笼寒水月笼沙⑵,夜泊秦淮近酒家⑶。
商女不知亡国恨⑷,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词句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作品鉴赏:《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杜牧《泊秦淮》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泊秦淮》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对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杜牧《泊秦淮》全诗赏析《泊秦淮》唐诗鉴赏答案《泊秦淮》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注解】(1)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宝华山,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
(3)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4)寒水:清冷的河水。
(5)月:月光。
(6)沙:沙滩。
(7)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8)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9)近:靠近。
(10)酒家:酒馆(11)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
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夫金陵,陈之国都也。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
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
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
"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
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
二说皆可通。
(12)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13)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爱国诗歌——《泊秦淮》《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简介,字牧之,号称杜紫薇。
(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泊秦淮》简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的古诗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纵情,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
五百二十三。
杜牧《泊秦淮》的注释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①笼:笼罩。
②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③商女:卖唱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译文】: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
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
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牧《泊秦淮》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泊秦淮》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该诗全文与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泊秦淮⑴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