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服务营销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服务营销概述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航空公司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顾客也接受了服务,这体现了服务的 _________特征。
A. 无形性B. 异质性C. 同步性D. 易逝性2. 服务的异质性是指_________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A. 服务质量B. 服务特色C. 服务促销D. 服务人员3. 服务营销的目标是________。
A. 增加企业的利润B. 销售更多的服务C. 增加企业的业务D. 建立、保持并加强顾客关系4. 服务营销是创造和交换_________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管理过程。
A. 物品B.商品C. 服务D.工具5. 在服务营销中,服务的全部有形表现形式都属于_________。
A. 流程B. 人员C. 生产效率和质量D. 有形展示6. 服务营销的职能除了传统营销职能,还具有_________职能。
A. 互动营销B. 外部营销C. 市场营销D. 交叉营销7. _________是指服务不能像商品那样能被看到或触摸到。
A. 无形性B. 同步性C. 异质性D. 差异性8. 服务通常是在_________中创造出来的。
A. 互动关系B. 工厂C. 车间D. 员工独立操作9. 服务营销的基石是_________。
A. 服务产品B. 服务特色C. 服务质量D. 服务人员10. 服务的本质特性是_________。
A.关系特性B.互动特性C.参与特性D.互动关系特性11. 从服务的内涵来看,服务是一种________。
A. 活动B. 过程C. 行为D. 表现12.与商品生产相比,在很多服务业中,_________参与了服务的生产过程。
A. 服务人员B.生产工人C. 顾客D. 其他顾客13. 服务具有进取性营销的作用,进取性营销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A. 吸引新顾客B. 使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C. 提高价格D. 赢得声誉14. 在服务行业中,_________已经成为了顾客总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营销期末复习资料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个分⽀营销(核⼼:顾客价值实现)= 顾客价值创造(价值组合:产品、服务、定价、品牌打造)+ 传播(媒介组合:⼤众媒介、⽹络媒介)& 传递(分销组合:传统、新兴、特殊渠道)第⼀章服务营销概述⼀、服务:是指顾客通过服务组织的⼈、系统或设施的互动,或多或少具有⽆形性,不可储存,且在交易中不发⽣所有权转移,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或者过程。
⼆、服务及其特性1.⽆形性:服务不能⽤像感知实体商品那样的⽅式被看到,感觉到,尝到或触摸到,⽽只是⼀个过程、⼀次⾏动、消费中不能在购买前直接对它进⾏检验。
2.同步性:服务消费与其⽣产是不可分的。
3.易逝性:服务是不可储存的,在⽣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掉了。
解决⼿段:定价和促销4.差异性:服务⽣产很难标准化;解决⼿段:据顾客的要求把服务定制化或使服务标准化5.所有权的⾮转移性:服务的⽣产和消费过程中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三、服务分类1.⾼接触度服务和低接触度服务;2.连续性服务和间断性服务;3.显性服务和隐性服务4.核⼼服务:指⼀项服务中基础或最重要的部分便利性服务:指使核⼼服务得以顺利的被顾客所消费的⼀些配套服务⽀持性服务:增加服务价值,将本企业的服务与竞争对⼿的服务区分开来5.定制服务和标准化服务四、服务营销要素组合的特点/7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过程、有形证据:服务过程展会能被顾客直接感知和提⽰服务信息的有形物1.⼈:包括服务⼈员、接受服务的顾客和相关顾客2.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包括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两个⽅⾯3.服务环境对服务传递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第⼆章服务消费中的顾客⾏为⼀、服务中顾客⾏为的特点1.消费认知的风险性;2.信息来源的“⼝碑依赖性”;3.服务品牌选择的有限性(建⽴服务特⾊);4.服务品牌持有的稳定性;5.服务过程的参与性⼆、服务购买决策过程1.购买情境: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临的⼼情、环境因素2.购买过程:(购买前阶段)需求识别、信息搜索、可选⽅案购买评价;(消费阶段)购买;(购买后阶段)购后评价3.消费者决策风格:完美主义,物美价廉型,注重品牌型,求新型,品牌、店铺和信息混合型,娱乐和享乐型,冲动型,习惯和品牌忠诚型三、顾客在服务传递中的⾓⾊1.服务传递中顾客的重要性:接受服务的顾客、其他顾客:降低顾客满意和服务质量感知2.顾客在服务传递中的⾓⾊:顾客作为⽣产资源——兼职员⼯;顾客作为服务质量和满意的贡献者;顾客作为竞争者——实现内部交换四、⽂化对顾客⾏为的影响:不同⽂化的不同价值观和⽣活态度;习惯和风俗;物质⽂化;审美观;教育和社会机构;组织与家庭消费者⾏为第三章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和感知⼀、顾客期望及其影响因素1.顾客期望:是指顾客⼼⽬中服务应该达到和可以达到的⽔平。
第1章服务、服务业与服务经济一、服务服务是一种或多或少具有无形性特征的活动或过程,它是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服务行为主体是为了另一个主体对象获得利益,同时,服务也是一个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服务的差异化,企业可以创建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二)分类P71、根据顾客对服务的推广的参与程度:高接触度服务(电影院、学校、公关交通);中接触度服务(银行、律师)低接触度服务(信息中心、邮电业)2、根据服务过程中的定制化程度:高个性化服务、低个性化服务3、根据实体产品与服务的结合程度:纯粹的实体产品而且不附带明显的服务、附带服务的实体物品、伴有产品的服务、纯粹的服务4P8表1-1(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哪些特征?)1、无形性很多时候,服务产品的消费是在消费者既未看到,也未感觉到的情况下完成的。
不能像若干物品那样被感觉、触摸的特性,这即是服务产品的无形性特征。
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有形物体或要素。
2、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也就是说,在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同时,顾客也完成了对服务的消费,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
3、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统一界定。
服务经验、服务心理状态、顾客期望不同。
4、不可储存性不可储存性是指服务产品无法保留、转售及退还的特性。
服务的无形性以及不可分离性,使得服务不可能储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满足高峰时期顾客需要,供不应求,致使顾客失望而归,反之,如果没有顾客购买则服务是一种浪费。
无形性是服务的最基本特征,使得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无形性与不可分离性决定了差异性和不可储存性。
二、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个性化的生产、高效迅捷的管理、竞争优势服务化、企业业务核心化、服务竞争的多元化第2章服务营销概述一、北美学派(注重营销理论的体系)、北欧学派(以市场营销的视角研究服务问题)二、与市场营销相比,服务营销学存在的差异:研究对象有别(人/服务)、对待质量问题的着眼点不同、服务营销学强调对顾客的管理、内部管理、突出解决有形展示问题服务营销是一种通过关注顾客,进而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有利的交换的营销手段,作为服务营销的重要环节,“顾客关注”工作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后续环节的成功与否,影响服务整体方案的效果。
《服务营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服务营销课程编号:01210062英文课程名称:Services Marketing适用专业:全校任选总学时数:30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20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10 执笔者:郑锐洪编写日期:2015.0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服务营销是工商管理类的全校任选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应了解有关服务业、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服务企业案例分析领会服务市场营销的精髓,以期锻炼服务管理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服务管理能力的形成,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服务业、服务企业及服务消费行为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发展状况;2.学习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围绕7P(服务产品与品牌、服务定价、服务分销、服务促销与沟通、服务人员、服务过程、服务的有形展示)理论逻辑展开;3.学习服务市场营销的各种专题知识,如服务与现代服务业经济、顾客导向与服务营销战略、顾客期望与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失败与服务补救、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等; 4. 使学生把握服务市场营销前沿创新知识,如服务文化与内部营销、交叉销售与关系营销、体验营销与口碑营销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世界服务业发展背景的介绍,对服务营销产生、发展及实践应用过程的梳理,对服务营销核心概念、创新理论的学习了解,以及对服务营销战略规划、服务营销7P组合策略、服务营销管理等主要核心内容的概念、内涵、方法、策略的详细介绍与学习掌握。
第1章服务市场营销概述学时:4主要内容:1.1 服务、服务业与服务经济1.2 服务市场营销组合要素1.3 服务市场营销的学科发展教学要求:1、了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特点;2、掌握服务市场营销组合(7P)策略。
对应课程教学目标:了解服务业、服务企业、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第2章顾客期望与服务消费行为学时:4主要内容:2.1 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2.2 顾客容忍区管理2.3 服务消费者行为特点2.4 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顾客期望、感知与服务质量的关系;2、掌握顾客份额、服务失败与补救理论。
服务营销学一、名词解释1、服务:是指用以交易并满足他人需要、本身无形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2、服务感知:是指公开对服务的感觉、认知和评价。
3、服务评测指标:就是评测顾客对服务满意度的指标。
一般包括:⑴服务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各个方面;⑵顾客总的满意度;⑶与顾客满意度相关的后果。
4、服务理念:是指服务机构用语言文字在机构内外公开传播的、一贯的、独特的和顾客导向的服务主张、服务理想和服务意识。
5、服务产品的不可分性:在服务过程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消费者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
服务产品的价值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接触中产生。
6、市场细分:指按某种特征将顾客分类,同类顾客称一个细分。
不同的市场区隔内的顾客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对服务的期望亦有差异。
而同一个细分中的顾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及服务期望。
7、服务蓝图:是指准确地描述服务系统和便于系统参与人员客观地理解、操作的示图。
8、顾客组合:是指许多个同时参与某项服务的不同顾客群(或市场细分)之间的成分(结构)关系。
9、利益因素细分:在先界定潜在顾客对服务的真正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后所期望享受哪些利益,并以此为基础将潜在顾客区分为不同的市场区隔。
10、服务标准:是服务质量标准的简称,是服务机构用以知道和管理服务行为的规范。
11、服务定位:作为一个名词,是指一家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特殊印象或特色。
而作为一个动词,是指一家服务机构对自己在顾客心目中的服务特色进行设计或塑造。
服务定位的实质是一种服务差异化和特色化战略,即服务机构通过服务定位建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服务特色。
12、内部营销:是指服务机构对内部员工的营销。
就是向内部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内部员工的需要和改善与内部员工的关系,对服务策略及其目标、服务标准、政策及程序达到共识,以便一致对外地开展外部的服务营销活动。
13、市场定位:是指服务机构将所提供的服务介入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内的活动。
14、服务承诺:是指服务机构通过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宣传等沟通方式向顾客预示服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并对服务质量或服务效果予以一定的保证。
第一章什么是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行动、过程和表现。
服务是一种或多或少具有无形性特征的活动或过程,它是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服务行为主体是为了另一个主体对象获得利益,同时,服务也是一个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服务的差异化,企业可以创建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
服务的分类高接触度服务:指顾客在服务推广的过程中参与其中全部或大部分的活动。
电影院、娱乐场所、公共交通、学校中接触度服务:在这里,顾客只是部分地或在局部时间内参与其中的活动。
银行、律师、房地产经纪人低接触度服务:指在服务推广的过程中顾客与服务的提供者接触甚少。
信息中心、邮电业G·利恩·肖斯塔克从实体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纯粹的实体产品:肥皂、牙膏、盐等附带服务的实体产品:电脑、汽车等伴有产品的服务:餐馆、航空旅行等纯粹的服务:教育、投资管理、咨询显性服务:环境舒适、服务人员热情好客隐性服务:票据处理、质量问题处理、服务补救、抱怨处理、顾客培训、顾客咨询电子邮件收发、对顾客特殊问题的关照、信守承诺、及时送货服务的基本特征服务相应的含义无形服务不可储存服务不能申请专利服务不容易进行展示或沟通难以定价差异性服务的提供与顾客的满意取决于员工的行动服务质量取决于许多不可控因素无法确知提供的服务是否与计划或宣传相符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顾客参与并影响交易顾客之间相互影响员工影响服务的结果分权可能是必要的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可储存性服务的供应与需求难以同步进行服务不能退货或转售第二章服务营销组合7P要素1、产品:产品必须考虑提供服务的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同时还应注意的事项有品牌、保证以及售后服务等。
2、定价:价格方面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水平、折扣、折让和佣金、付款方式和信用。
3、渠道:提供服务者的所在地及其地缘的可达性在服务营销上都是重要因素。
4、促销:促销是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或其他宣传形式的市场沟通方式,以及一些间接的沟通方式,如公关。
《服务营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服务营销英文名称:Service Marketing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无总学分:2一、课程介绍(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服务营销学有一个整体认识;2.树立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服务营销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3.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服务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4.紧密了解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提要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性不断增强。
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企业都面临服务竞争。
如果企业能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关系,就能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购买,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把服务视为维系顾客的关键所在,并通过服务营销管理来构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随着服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对服务进行营销和管理,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重点,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本课程结合北美学派和北欧学派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国际公认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作为基本框架,围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从了解顾客服务期望、设计服务和流程、传递服务和履行服务承诺来展开论述,系统地介绍了顾客行为、顾客关系、服务补救、服务设计与标准、服务流程、有形展示、服务营销人员、服务供需管理、服务分销、服务定价等内容,还增加了电子服务营销和体验营销等服务营销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并结合大量鲜活案例和课堂实训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课程性质专业课(四)适用对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五)预修课程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六)参考教材1. 《服务营销(第六版)》,克里斯托弗·洛夫洛克,约亨·沃茨著,谢晓燕,赵伟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服务营销第三版习题答案.第⼀章服务营销概述1.如何理解服务的概念?服务有何特征?服务是具有⽆形特征却可给⼈带来某种利益或满⾜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种或⼀系列活动。
服务不仅是⼀种活动,⽽且是⼀个过程,还是某种结果。
服务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形性。
服务的⽆形性可以从三个⽅⾯来理解。
⾸先,服务的特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很多时候都是⽆形⽆质的;其次,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法看见、听见、品尝、触摸、嗅闻到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法明确说明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再次,即使消费者曾经购买过某种服务,他们再次购买这种服务时,也⽆法肯定是否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2)不可分离性。
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发⽣,服务与消费不能分离,消费者往往参与服务,或通过与服务⼈员合作积极地参与服务过程,享受服务的使⽤价值。
(3)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平经常变化,很难统⼀界定。
(4)不可储存性。
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以及服务的⽣产与消费同时进⾏,使得服务不可能象有形的产业⽤品和消费品⼀样被储存起来。
服务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之后,服务就⽴即消失。
(5)缺乏所有权。
在服务的⽣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移,既然服务是⽆形的⼜不可储存,服务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消费者并没有“实质性”地拥有服务。
2.服务应如何分类?对服务的分类⽅法有多种多样:(1)服务推⼴顾客参与程度分类法。
根据顾客对服务推⼴的参与程度将服务分为三⼤类,即⾼接触性服务、中接触性服务和低接触性服务。
(2)服务营销综合因素分类法。
从四个⽅⾯对服务进⾏分类。
⼀是根据提供服务的⼯具的不同,划分为以机器设备为基础和以⼈为基础两种;⼆是根据顾客在服务现场出现的必要性进⾏划分,有的服务必须要求顾客亲临现场才能进⾏,⽽有的服务则不需要亲临现场;三是服务会因个⼈需要与企业需要的不同⽽有分别。
四是根据服务组织的⽬的与所有制分为盈利性服务和⾮盈利性服务以及私⼈服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