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 格式:docx
- 大小:305.46 KB
- 文档页数:11
6大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与计算关节活动度测量是评估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六大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1. 肩关节:肩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外展、内收、旋前和旋后等。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肩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肩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2. 肘关节:肘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肘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肘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3. 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膝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膝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4. 髋关节:髋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外展、内收等。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髋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髋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5. 腕关节:腕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外展、内收等。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腕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腕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6. 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屈伸、内外翻等。
测量方法有:-量角器测量:在患者踝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的角度。
-目测法: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踝关节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活动度。
在测量关节活动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患者在测量过程中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
2. 医生要熟悉各种测量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结果需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以评估关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总之,关节活动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方法和技巧,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为准)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
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人体关节活动度的测定方法人体关节活动度的测定方法指的是通过测量人体关节的运动范围来评估关节功能的灵活度和健康状态。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康复治疗、体育训练和运动员的评估,以及关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体关节活动度测定方法。
1.视觉观察法: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通过肉眼观察人体关节运动的范围和质量,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
例如,观察肩关节的外旋和内旋、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
这种方法对于初步了解关节活动度较为适用,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数据。
2.万用关节测量仪:这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可以量化人体关节的活动度。
该仪器主要由一个固定底座、一根可调节的支柱和一组旋转的测量臂组成,安装在关节处,并根据关节运动的范围进行调整。
运动过程中,关节会推动测量臂旋转,从而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例如,通过万用关节测量仪可以精确测量肩关节外旋和内旋的角度,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的角度,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角度等。
3.关节角度测量法:这种方法使用角度测量器等仪器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例如,对于肩关节的外旋和内旋,可以使用一个角度测量器放置在肩关节上,通过观察和记录测量器上的刻度来得到角度值。
类似地,对于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可以使用一个角度测量器放置在膝关节前面,来测量关节的角度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大,且需更高测量精度的情况。
4.关节间距测量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髋关节、脊柱和手指关节等无法直接测量角度的关节。
通过测量关节间的距离来间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
例如,对于髋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可以使用铅垂线将两个髋骨连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测量其底边的长度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
5.影像学测量法:这种方法通过医疗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通过这些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关节结构、软组织和骨骼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关节内各组织的尺寸和角度。
例如,通过X射线可以测量关节骨头之间的角度、关节软骨厚度以及关节腔的大小等。
闭节活动度丈量图解之阳早格格创做一、颈部活动度中坐位:里背前,眼仄视,下颌内支.颈部活动度为:前伸35°-45°;后伸35°-45°;安排侧伸各45°:安排转化各60°-80°.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坐位没有简单决定.前伸:丈量数值没有简单准确,患者直坐,背前直腰,仄常时中指尖可达脚里,腰椎呈弧形,普遍称之为90°.后伸:30°. 侧伸:安排各30°.侧旋:牢固骨盆后脊柱安排转化的程度,应依据转化后二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估计.仄常为30°.三、肩闭节活动度伸直:启初位子:俯卧位;臂位于躯搞侧圆用脚心往下.丈量要领:矢状里.预防连戴动做:弓背.转化躯搞.量角器:轴心位于闭节侧圆肩峰下圆.牢固臂仄止于躯搞腋中线.活动臂仄止于肱骨中线.伸展:启初位子:俯卧位;臂位于躯搞二侧且脚心往下.丈量要领:矢状里.预防连戴动做:肩抬离台里.转化躯搞.量角器:轴心位于闭节侧圆肩峰下圆.牢固臂仄止于躯搞腋中线.活动臂仄止于肱骨中线.中展:启初位子:俯卧位,上肢搁正在身体二侧.丈量要领:前里瞅(必须背中侧最大极限天转化肩闭节.预防连戴动做:躯搞背侧圆疏通.转化躯搞.量角器:轴心位于肩闭节前里,并与肩峰成背来线.牢固臂仄止于躯搞中线.活动臂仄止于肱骨中线.内旋:启初位子:俯卧位;臂中展至90°;肘闭节伸直90°且脚心背下:前臂笔直于大天.丈量要领:横断里.预防连戴动做:伸展肩闭节.转化躯搞.改变肩肘闭节初初角度.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笔直轴.牢固臂笔直于大天.活动臂仄止于前臂核心.中旋:启初位子:俯卧位;臂中展至90°;肘闭节伸直90°且脚心背下,前臂笔直于大天.丈量要领:横断里.预防连戴动做:弓臂,转化躯搞,改变肩、肘闭节角度.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笔直轴.牢固臂笔直于大天.活动臂仄止于前臂核心.火仄伸直、火仄伸展:启初位子:坐位,肩闭节90°中展,肘伸展,掌心背下.牢固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四、肘闭节活动度伸直:启初位子:俯卧位:臂位于躯搞二侧且肘闭节伸直.脚心进与握拳状.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位于闭节侧圆并通过肱骨上髁.牢固臂仄止于肱骨中线.活动臂仄止于前臂中线.伸展:肘伸展丈量要领示意.旋前:启初位子:坐或者站坐;臂位于躯搞侧圆肘紧靠躯搞;肘闭节蜿蜒成90°;前臂中坐位时脚心背内侧;腕闭节中坐位呈握铅笔状.丈量要领:横断里.预防连戴动做:转化躯搞、活动臂部、改变肘闭节角度、腕闭节成角.量角器:轴心通过前臂纵轴.牢固臂仄止于肱骨中线.活动臂仄止于所握铅笔(拇指侧)旋后:启初位子:坐或者站坐:臂位于躯搞侧圆肘紧靠躯搞;肘闭节蜿蜒成90°;前臂中坐位时脚心背内侧;腕闭节中坐位呈握铅笔状.丈量要领:横断里.预防连戴动做:转化躯搞.活动臂部.改变肘闭节角度.腕闭节成角.量角器:轴心通过前臂纵轴.牢固臂仄止于肱骨中线.活动臂仄止于所握铅笔(拇指例).五、腕闭节活动度掌伸:启初位子:伸肘;前臂及肘闭节呈中坐位.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位腕闭节背侧(与第三掌骨成一线).牢固臂紧揭前臂背侧中线.活动臂紧揭脚背正中.背伸:启初位子:伸肘;前臂及肘闭节呈中坐位.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位腕闭节掌侧(与第三掌骨成一线).牢固臂紧揭前臂掌侧中线.活动臂紧揭掌里正中.桡伸:启初位子:前臂脚掌背下;腕闭节处中坐位.丈量要领:正里.量角器:轴心位腕闭节反里腕骨的中面.牢固臂位于前臂的中线.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尺伸:启初位子:前臂脚掌背下;腕闭节处中坐位.丈量要领:正里.量角器:轴心位腕闭节反里腕骨的中面.牢固臂位于前臂的中线.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六、髋闭节活动度伸展:启初位子:侧卧或者俯卧;大腿下部分蜿蜒以获支撑. 丈量要领:矢状里绘一条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的连线(B-A)绘一条垂线至股骨大转子c-D).量角器: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D).牢固臂位于垂线(c-D).活动臂位于股骨搞.前伸:启初位子:侧卧或者俯卧(不妨沉微伸膝以获支援). 丈量要领:矢状里.沉新定位大转子偏偏沉绘c—D线,如上图所示.量角器:搁置要领共上图所示.中展:启初位子:侧卧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位于大转子.牢固臂笔直于大天.活动臂仄止于股骨搞.内支:启初位子:俯卧;大腿伸直并与中坐位.丈量要领;前里绘一条连单侧髂前上棘之连线.量角器:轴心位于髋闭节上.牢固臂仄止于单侧髋前上棘之连线.活动臂沿股骨搞.七、膝闭节活动度内旋:启初位子:俯卧、坐位或者俯卧;伸膝90°.中旋:启初位子:坐位;伸膝90°.丈量要领:横断里. 丈量要领:横断里.预防连戴动做:转化躯搞.股部抬离台里. 预防连戴动做:转化躯搞.股部抬离台里.量角器:轴心通过股骨少轴.量角器:轴心通过股骨少轴.牢固臂仄止于台里.活动臂仄止于小腿. 牢固臂仄止于台里.活动臂仄止于小腿.伸直:启初位子:俯卧.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通过膝闭节.牢固臂沿股中部.活动臂沿腓骨.八、踝闭节活动度背伸:启初位子:坐位;伸膝90°;脚与腿呈90°.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紧靠脚底.牢固臂沿腓骨.活动臂沿第五跖骨.跖伸:启初位子:坐位;伸膝90°;脚与腿呈90°.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紧靠脚底.牢固臂沿腓骨.活动臂沿第五跖骨.九、指闭节活动度第一掌指伸直:启初位子:肘沉微伸直;脚掌进与;伸五指. 丈量要领:前里.量角器:轴心位第一掌指闭节侧圆.牢固臂仄止于第一掌骨中线.活动臂仄止于近节指骨中线.第二、三、四掌指伸直:启初位子:伸肘;脚掌背下;腕闭节呈中坐位.量角器:轴心位于掌指闭节背侧的中面.牢固臂位于第一掌骨背侧的面.活动臂位于近侧指骨的中面.第一指间闭节伸直:启初位子:伸肘:前臂掌里进与:指问闭节伸直.丈量要领:前里量角器:轴心位于指间闭节的侧圆.牢固臂仄止于近节指骨中线.活动臂仄止于近侧指间闭节中线.第二、三、四指问闭节伸直:启初位子:伸肘:前臂掌里背下:指间闭节伸直.丈量要领:矢状里.量角器:轴心位于闭节反里.牢固臂位于近例指间闭节背侧.活动臂位于近侧指骨的背侧.。
正常⼈体关节活动度和测量⽰意图⼈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肩关节上臂下垂为中⽴位。
关节活动度a 前屈:70°-90°b 后伸:40°-45°c 前屈上举:150°-170°d 上举:160°-180°e 外展:80°-90°f 内收:20°-40°g 内旋:70°-90°h 外旋:40°-50°⼆、肘关节与尺桡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中⽴位为前臂伸直。
a 屈曲:135°-150°b 过度伸直:10°c 旋前:80°-90°d 旋后:80°-90°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位。
a 旋前(⼿掌向下):80°-90°b 旋后(⼿掌向上):80°-90°三、腕关节及⼿部各关节范围腕关节中⽴位为⼿与前臂成直线,⼿掌向下。
关节活动度:a 背伸:30°-60°b 掌屈:50°-60°c 桡侧倾斜:25°-30°d 尺侧倾斜:30°-40°拇指:中⽴位为拇指沿⾷指⽅向伸直。
a 外展:40°b 屈曲:掌拇关节20°-50°。
指间关节可达90°c 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掌之程度d 内收:伸直位可与⾷指桡侧并贴⼿指关节中⽴位为⼿指伸直a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b 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c 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四、颈椎活动范围中⽴位为⾯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a 前屈:35°-45°b 后伸:35°-45°c 左右侧屈:45°d 左右旋转:各60°-80°五、腰椎活动范围腰部中⽴位不易确定a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腰呈弧形。
腕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1. 确定起始位为中立位,即0°位,此时手与前臂呈一条直线,手掌向下。
2. 掌曲:向手心方向下弯手腕,测量其活动度,正常范围大约是50°-60°。
3. 背伸:向手背方向上抬手腕,测量其活动度,正常范围大约是30°-60°。
4. 尺偏:手腕伸直,向小手指方向偏手掌,测量其活动度,正常范围大约是30°-40°。
5. 桡偏:手腕伸直,向大拇指方向偏手掌,测量其活动度,正常范围大约是25°-30°。
测量时需要注意左右两侧都要进行,并对比两侧的数据,看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果发现活动度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存在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颈部活动度中立位: 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2、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 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 左右各30°。
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3、肩关节活动度屈曲: 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 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 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内旋: 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
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
颈部活动度测量表
腰部活动度测量表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表测量
部位运动类型
活动度参考值
(°)
中立位测量方法左侧右侧
肩关
节活
动度
前屈上举150-170
肩关
节活
内收20-40 动度
贴臂位内旋45-70 贴臂位外旋45-60
肘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伸展0-10
腕关节活动度测量表测量
部位运动类型
活动度参考值
(°)
中立位测量方法左侧右侧
腕
关
节
活
动
度
掌屈50-60
背伸50-60
桡偏25-30
尺偏30-40
髋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测量
部位运动类型
活动度参考值
(°)
中立位测量方法左侧右侧
髋
关
节
活
动
度
伸展10-15°
内旋40-50
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表测量
部位运动类型
活动度参考值
(°)
中立位测量方法左侧右侧
膝
关
节
活
动
度
屈曲120-150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背屈40-50
指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第2、3、4、5
90 掌指关节屈曲
你若许我此生缘,陪我聆听清风,我愿回你这世情,共赴天涯海角,
心守一人,
相伴一世,
择一城终,
白首不相离!。
手指关节活动度检测方法:
指关节活动度:第一掌指关节屈曲:60°。
测
量方法:量角器轴心位于第一掌指关节侧方,固定臂平行于第一掌骨线,活动臂平行于近节指骨中线。
指关节活动度:第二、三、四、五掌指关节屈
曲:90°。
测量方法:量角器轴心位于对应掌指关节背侧的中点,固定臂紧贴对应掌骨背侧中线,活动臂紧贴对应近节指骨背侧中线。
指关节活动度:第一指间关节屈曲:80°。
测量
方法:量角器轴心位于指间关节的侧方,固定臂平行于近节指骨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远节指骨中线。
指关节活动度:第二、三、四、五指间关节屈
曲:100°(近侧指间关节)、70°(远侧指间关节)。
测量方法:量角器轴心位于对应指间关节背面,固定臂紧贴对应近节(或中节)指骨背侧中线,活动臂紧贴对应中节(或远节)指骨背侧中线。
注:图中度数仅供参考,因为同一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活动度是不同的,正常时被动大于主动,骨关节损伤以检查被动活动为
主,神经损伤以检查主动活动为主,检查结果应注明。
单侧损伤必须检查健侧,并以健侧检查结果为正常参考值,双侧均损伤一般引用参考值的平均值/上限。
By NJMU Master Jiao1.上肢关节i.盂肱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侧卧位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腋中线b.移动臂:肱骨长轴c.轴心:肩峰4)参考值范围:屈曲0-180°;伸展0-60°b.外展和内收1)体位:坐位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通过肩峰与地面垂直的线b.移动臂:肱骨长轴c.轴心:盂肱关节的前方或后方4)参考值范围:外展0-180°;内收0°-45°c.水平外展和水平内收1)体位:坐位,肩前屈/外展90°,内旋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肱骨长轴平行并与躯干垂直b.移动臂:肱骨长轴c.轴心:肩峰顶部4)参考值范围:水平外展0-90°(肩关节屈曲);水平内收0-135°(肩关节外展)d.内旋和外旋1)体位:坐位或卧位,肩外展90°,肘屈曲90°,前臂旋前与地面平行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b.移动臂:尺骨c.轴心:尺骨鹰嘴4)参考值范围:内旋0-70°;外旋0-90°e.内旋和外旋(肩关节外展受限)1)体位:坐位,上臂置于躯干侧方,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躯干垂直b.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指向尺骨茎突c.轴心:尺骨鹰嘴下方4)参考值范围:内旋0-80°;外旋0-60°ii.肘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上肢紧靠躯干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肱骨长轴平行,指向尺骨鹰嘴b.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指向桡骨茎突c.轴心:肱骨外上髁4)参考值范围:屈曲0-150°;伸展0°b.旋前和旋后1)体位:坐位,上肢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地面垂直(与肱骨长轴平行)b.移动臂: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c.轴心:尺骨茎突的外侧4)参考值范围:旋前0-80°;旋后0-80°iii.腕关节a.掌屈和背伸1)体位:坐位,肩外展90°、肘屈曲90°,前臂置于桌面上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尺骨长轴平行b.移动臂:与第五掌骨长轴平行c.轴心:尺骨茎突稍向远端,或桡骨茎突4)参考值范围:掌屈0-80°;背伸0-70°b.桡偏和尺偏1)体位:同上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前臂背侧中线b.移动臂:第3掌骨背侧纵轴线c.轴心:腕关节背侧中点(第3掌骨基底部)4)参考值范围:桡偏0-25°;尺偏0-30°iv.拇指-腕掌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桡骨长轴平行b.移动臂:第一掌骨长轴平行c.轴心:腕关节桡侧第一掌骨基底部和大多角骨的结合部4)参考值范围:屈曲0-15°;伸展0-20°b.外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第2掌骨的桡侧中线b.移动臂:第1掌骨的桡侧中线c.轴心:腕关节4)参考值范围:屈曲0-70°c.对掌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旋后,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一般测量对掌不使用量角器,而用直尺测出拇指指尖与小指指尖(或小指的掌指关节)的距离3)参考范围:拇指末端与小指末端接触v.拇指-第一掌指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旋后,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第1掌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近节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掌指关节背侧4)参考范围:屈曲0-50°;伸展0-10°vi.拇指-第1指间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旋后,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近端指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末端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拇指指间关节背侧面4)参考范围:屈曲0-80°;伸展0-10°vii.手指-掌指关节(MP)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腕关节中立位,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掌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掌指关节背侧4)参考范围:屈曲0-90°;伸展0-45°b.外展和内收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前臂旋前,腕关节中立位,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所测手指的掌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被测手指的近节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掌指关节背侧4)参考范围:0-20°viii.手指-近端指间关节(PIP)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腕关节中立位,指间关节无屈曲2)测量平面:水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近节指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中节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近端指间关节背侧4)参考范围:屈曲0-100°;伸展0 °ix.手指-远端指间关节(DIP)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腕关节中立位,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约70-90 °2)测量平面:水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中节指骨背侧中线b.移动臂:远节指骨背侧中线c.轴心:远端指间关节背侧4)参考范围:屈曲0-90°;伸展0-10 °2.下肢关节i.髋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仰卧位(屈曲)/俯卧位(伸展),躯干无侧弯,髋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b.移动臂:股骨纵轴c.轴心:大转子4)参考值范围:屈曲0-125°;伸展0-30°b.外展和内收1)体位:仰卧位,躯干无侧弯,髋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两侧髂前上棘连线b.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c.轴心:髂前上棘4)参考值范围:外展0-45°;内收0-30°c.内旋和外旋1)体位:端坐位,屈髋屈膝90°,双手固定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b.移动臂:胫骨纵轴c.轴心:髌骨中心4)参考值范围:内旋0-45°;内旋0-45°ii.膝关节a.屈曲和伸展1)体位:俯卧位,髋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股骨纵轴b.移动臂: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c.轴心:股骨外侧髁4)参考值范围:屈曲0-135°;伸展0°iii.踝关节a.背屈和跖屈1)体位:坐位,屈髋屈膝90°,踝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b.移动臂:第五跖骨长轴c.轴心:第五跖骨与小腿纵轴延长线在足底的交点4)参考值范围:背屈0-20°;跖屈0-50°b.内翻和外翻1)体位:坐位,屈髋屈膝90°,踝关节中立位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小腿纵轴一致b.移动臂:足底面横轴c.轴心:两臂交点4)参考值范围:内翻0-35°;外翻0-15°iv.拇趾与足趾a.拇趾1)MP2)IPb.足趾1)MP2)PIP3)DIPOMIT3.脊柱关节i.颈椎a.屈曲和伸展1)体位:坐位,胸腰椎紧靠在椅背上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地面垂直b.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的连线c.轴心:两臂交点4)参考值范围:屈曲0-45°;伸展0-45°5)其他:直尺测量法b.侧曲1)体位:坐位,胸腰椎紧靠在椅背上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沿胸椎棘突与地面垂直b.移动臂:以枕外粗隆为标志点与后头部中线一致c.轴心:与第七颈椎棘突一致4)参考值范围:侧屈0-45°5)其他:直尺测量法c.旋转1)体位:坐位,胸腰椎紧靠在椅背上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与两侧肩峰连线平行b.移动臂:与头顶和鼻尖连线一致c.轴心:头顶中心点4)参考值范围:旋转0-60°5)其他:直尺测量法ii.胸腰椎a.屈曲和伸展1)体位:立位,胸腰椎无屈曲、旋转2)测量平面:矢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线b.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和第五腰椎棘突连线的平行线c.轴心:第5腰椎棘突4)参考值范围:屈曲0-80°;伸展0-30°5)其他:直尺测量法,屈曲约10cmb.侧屈1)体位:立位,胸腰椎无屈曲、旋转2)测量平面:额状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髂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b.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和第五腰椎棘突连线c.轴心:第5腰椎棘突4)参考值范围:屈曲0-35°5)其他:直尺测量法c.旋转1)体位:坐位,颈胸腰椎无屈曲、旋转2)测量平面:水平面3)关节角度尺摆放a.固定臂:双侧髂嵴上缘连线的平行线b.移动臂: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c.轴心:头顶部中点4)参考值范围:0-45°5)其他:直尺测量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及其范围
关节活动度测量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用于评估患者关节弯
曲或扭转的程度,以及关节的功能状态和局部病变的程度。
关节活动
度测量可以适用于各种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关节进行不同的测量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典型的测量方法:
1.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被测者需要躺在床上或地上,并将膝盖伸直。
医师通过检查膝盖的伸展度和屈曲度来测量膝关节的活动度。
2.肘关节活动度测量:被测者需要坐在椅子上,将手臂放在桌子上,然后医师通过检查肘关节的屈曲度和伸展度来测量肘关节的活动度。
3.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被测者需要坐在椅子上,将胳膊放在身体两侧并放松。
医师通过检查被测者的肩部翻转和抬起程度来测量肩关节的活
动度。
4.踝关节活动度测量:被测者需要坐在椅子上,将脚放在地上,然后医师通过检查被测者的足部翻转和伸展程度来测量踝关节的活动度。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关节,测量方法有所不同,其中涉及到的
测量工具也有所不同。
在测量过程中,医师需要慎重操作,确保精度
和有效性。
此外,关节活动度测量的结果还需要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其他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及其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关节状态,找到可能存在的病理问题,并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应该对关节活
动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为患者提
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数据以“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为准)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
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一)肩关节(shoulder joint)1.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双肩中立位。
C.测量:以测量器轴心贴于肩峰,测量臂之一平行腋中线放置,另一臂沿上臂纵轴移动,读两臂之夹角。
D.正常活动范围:180°~0°~45°。
2.外展一内收A.活动面:冠状面。
B.检查体位:双肩中立位。
C.测量:测量角轴心置于肩关节后,一测量臂与身体中线平行,一臂随上臂运动,读两臂之夹角。
D:正常活动范围:外展180°,内收0°。
3.外旋-内旋A.活动面:矢状面或水平面。
B.检查体位:a.矢状面:肱骨外展90°,肘屈曲90°,前臂旋前手掌向足。
b.水平位:上臂靠近躯干,将肘关节屈曲90°。
C.测量:a.矢状面:测量器轴心对准肘关节,将一臂置于与腋中线平行位,另一臂于前臂纵轴随之活动。
测两臂间夹角。
b.水平位:测角器轴心置于肘关节固定臂放与地面垂直,另一臂置与尺骨纵轴随之运动。
D.正常活动范围:内旋90°,外旋90°。
(二)肘关节(elbow joint)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中立位。
C.测量:测角器轴心对准肘关节外侧,测量臂之一置于肱骨纵轴,另一置于桡骨纵轴,测两臂之夹角。
D.正常活动范围:145°~0°~5°。
(三)桡尺关节(radioulnar joint)旋前-旋后A.活动面:额状面。
B.检查体位:肱骨内收至胸部,肘屈曲90°,前臂桡侧朝向病人头部,作为0°位。
C.测量:可采用罗盘式测角器或双叉式测角器,测量旋前时,将前臂完全旋前,轴心对准尺骨茎突,将一臂干与肱骨纵轴平行,另一臂杆横过腕关节背面,测量旋后方法类同。
D.正常活动范围:旋前:0°~90°;旋后:0°~90°。
(四)腕关节( wrist joint)1.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前臂及手均置于旋前位。
C.测量:测角器轴心对准尺骨茎突,一臂沿尺侧缘同前臂纵轴平行,另一臂同第2.掌骨纵轴平行并随第5掌骨移动(测量器也可置于桡侧)。
D.正常活动范围:伸:0°~70°;屈:0°~90°。
2.桡偏-尺偏A.活动度:水平位。
B.检查体位:肘关节屈曲90°位,前臂旋前,腕关节0°位。
C.测量:测量角置于手背,轴心置于第3掌骨的近体部上方,一臂沿前臂中线放置,另一臂沿第3掌骨纵轴平行放置。
D.正常活动范围:桡偏:0°~25°;尺偏:0°~35°。
(五)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置任一平静位,拇指与手指伸展。
C.测量:测角器轴心对准测量的掌指关节上方,其一臂置于手背,另一臂置于测量手指背侧并与其纵轴平行。
D.正常活动范围:0°~90°。
(六)指间关节(interphalangeal joints)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静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对准被测量的关节上方,一臂置于近侧指背面,在最大限度屈曲和伸展位时记取读数。
D.正常活动范围:近侧指间关节:0°~100°;远侧指间关节:0~80°。
(七)拇指( thumb)1.桡侧外展A.活动面:在与手掌平行的平面上运动。
B.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静位,手指伸展。
C.测量:测量角轴心于腕掌关节,一臂在示指,另一臂在拇指,测两臂间夹角。
D.正常活动范围:0°~60°。
2.尺侧内收A.活动面:在与手掌平行的平面上活动。
B.检查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面,手指伸展。
C.测量:测量角轴心及两臂位置同上。
D.正常活动范围:0°。
3.掌侧外展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静位,手指外展。
C.测量:测量器轴心及两臂放置方法同前。
D.正常活动度:0°~90°。
4.掌侧内收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静面。
C.测量:方法同前。
D.正常活动度:0°。
5.掌指关节屈曲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指伸展位,手置于任一平静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置于掌指关节,一测量臂于第1掌骨,另一臂于拇指第1节。
D.正常活动度:0°~60°。
6.掌指关节伸直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同前。
C.测量:方法同前。
D.正常活动度:0°~10°。
7.指间关节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手指伸直位。
C.测量:测量器于指间关节,固定臂于拇指第一节,另一臂于拇指末节。
D.正常活动度:80°~0°~10°。
8.对掌A.活动面:在与手掌面平行的平面上活动。
B.检查体位:手置于任一平静位,手指伸展。
C.活动形式:此运动由外展、旋转、屈曲三种因素组成。
9.手指间运动外展.内收在手掌面以中指为中心,指的离开运动为外展,合拢运动为内收。
(八)髋关节(hip joint)1.屈-伸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仰卧、侧卧或站立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置于股骨大粗隆上,一臂于股骨纵轴平行位置,另一臂置于与躯干平行位置上。
D.正常活动度:伸:0°~15°:屈:伸膝时:0°~90°;屈膝时:0°~125°。
2.外展-内收A.活动面:冠状面。
B.检查体位;仰卧或站立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于髂前上棘,一臂置于股骨正中线,另一臂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之垂线。
D.正常活动范围:外展:0°~45°;内收:0°~20°。
3.外旋-内旋A.活动面:水平面。
B.检查体位:仰卧,在髋屈曲位测量时,髋和膝均要屈曲近90°。
C.测量:测量器的轴心对准膝关节,其双臂置于胫骨前面,与胫骨纵轴平行。
当髋内旋或外旋时,测量器一臂置于胫前位置,另一臂则停留于原位置。
D.正常活动范围:内旋:0°~45°;外旋:0°~45°。
(九)膝关节( knee joint)屈-伸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可仰卧或坐在椅子或桌子边缘。
C.测量:测量器轴心对准膝关节外侧,一臂置于大腿外侧,与股骨纵轴平行,另一臂于小腿外侧,与胫骨纵轴平行。
D.正常活动范围:0°~130°。
(十)踝关节(ankle joint)1.屈-伸(跖屈-背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可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以允许踝关节最大限度背屈。
C.测量:测量器轴心置于足底处的腓骨纵轴线上,一臂置于小腿外侧,另一臂与第5跖骨纵轴平行放置。
D.正常活动范围:背屈:0°~20°;跖屈:0°~45°。
2.内翻-外翻A.活动面:冠状面。
B.检查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置于足跟底,一臂置于踝内侧或外侧与小腿纵轴平行,另一臂置于足跖面(测量内翻时将测量器置于踝外侧,测量外翻时则反之)。
D.正常活动范围:内翻:30°,外翻:20°。
3.内收-外展A.活动面:水平面。
B.检查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关节中立位0°。
C.测量:前足部关节放置测量角轴心,一臂置于第1~2跖骨间的足轴,另一臂初始亦然,当内收和外展时随之活动,两臂夹角即为预测角。
(十一)足趾( toes)1.〓指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足趾中立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C.测量:a.MP.轴心于MP关节,一臂于第1跖骨,另一臂于跖趾第1节;b.IP:轴心于IP关节,一臂于跖趾第1节,另一臂跖趾末节。
D.正常活动范围:MP:伸0°~60°,屈0°~35°;IP:伸0°,屈0°~60°。
2.足趾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取坐位,足趾中立位0°。
C.测量:MP:轴心于MP关节,一臂置于2~5跖骨,另一臂于第2~5趾第1节处;PIP:轴心于PIP关节,一臂于第2~5趾第1节,另一臂于第2~5第2节;DIP:轴心于DIP关节,一臂于第2~5趾第2节,另一臂于第2~5趾末节。
D.正常活动范围:MP:伸40°,屈0°~35 °;PIP:伸0°,屈0°~35°;DIP:伸0°,屈0° ~50°。
(十二)腰椎关节(joint of lumbar vertebrae)1.伸-屈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腰椎直立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于L↓5椎体位置,一臂于L↓5垂线,另一臂于L↓5~C↓7连线上;D.正常活动范围:前屈90°,后伸30°。
2.侧屈A.活动面:冠状面。
B.检查体位:腰部直立位。
C.测量:方法同伸-屈测量。
D.正常活动范围:左45°,右45°。
3.旋转A.活动面:水平面。
B.检查体位:腰部直立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于两肩胛骨连线中点,一臂垂直于两肩胛连线,另一臂于肩胛骨切线;D.正常活动范围:左:30°~40°;右:30°~40°。
(十三)颈椎关节(jiont of cervical vertebrae)1.屈-伸A.活动面:矢状面。
B.检查体位:病人取垂直坐位,头直立,眼平视,用一侧咬住一个压舌板(用磨牙)。
C.测量:测量器轴心置于下颌角(对准),一臂于中立位时压舌板的长轴平行,另一臂随伸屈放置于压舌板的新位置相平行。
D.正常活动范围:屈0°~60°;伸0°~50°。
2.侧屈A.活动面:冠状面。
B.检查体位:中立位0°,同伸-屈测量体位。
C.测量:测量器轴心对准第7颈椎棘突,一臂于同地面平行的位置,另一臂对准枕外隆凸。
D.正常活动范围:屈0°~50°;伸0°~50°。
3.旋转A.活动面:水平面。
B.检查体位:与上述测量体位同。
C.测量:测量器轴心于头顶,测量器呈90°,一臂在肩峰线上,另一臂于鼻尖线上。
D.正常活动范围:左:0°~70°;右: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