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一、目的要求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的测量方法。
3. 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定义的理解。
二、测量原理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故可用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然后按W值组合量块,用于调整两量爪之间的距离。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ΔEwm值。
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时,按选定的跨齿数。
,使两量爪的测量平面分别与第1和第n齿的异名齿廓相切。
调节两量爪5、6的距离使指示表压缩约2圈,并将指针对零。
沿齿圈一周,进行测量,所得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ΔFw值。
对于齿形角α=20°的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和跨齿数n。
可用下式计算:W=m〔2.952(n-0.5)+0.014z〕n= 19z+0·5≈0·1l1z+0·5式中,z—齿数;m—模数(mm)。
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有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
图3-1所示的是用公法线千分尺和公法线指示规测量的示意图。
公法线指示规的两量爪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开口套4在杯体2上移动来调整。
活动量爪6的位移通过1:2的杠杆传给指示表10。
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 ,可测模数1~10mm、直径在450mm以内的中等精度齿轮。
图3-1 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器具(a)公法线千分尺 (b) 公法线指示规1-钥匙;2-杆体;3-开口槽;4-开口套;5-固定量爪;6-活动量爪;7-卡规体;8-按钮;9-锁紧螺母;10-指示表四、测量步骤1.计算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和跨齿数。
实验二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1.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测量
实验三形状误差的测量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3.圆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位置误差的测量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mm)
3.跳动的测量(mm)
图样标注跳动量合格性结论端面跳动
径向跳动
径向全跳动
测量位置测量数据
最大最小差值1—1
2—2
3—3
4—4
5—5
6—6
7—7
8—8
测
量
示
意
图
实验五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外螺纹各参数
实验一齿轮齿圈经向跳动的测量(表一)
实验一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表二)
实验一齿距偏差及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表三)
实验一在双啮仪上对齿轮的综合测量(表四)。
.填空题1.φ30 +0.021 0mm 的孔与φ30-0.007-0.020mm 的轴配合,属于__制__配合。
2.φ30+0.012-0.009mm 的孔与φ30 0 -0.013mm 的轴配合,属于__制__配合。
3.配合代号为φ50H10/js10的孔轴,已知IT10=0.100mm ,其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分别为__mm 、__mm 。
4.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mm ,上偏差为__mm 。
5.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__原因是__。
6.配合公差是指__,它表示__的高低。
7.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常用配合在孔、轴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采用“工艺等价原则”,高于IT 8的孔均与__级的轴相配:低于IT 8的孔均和__级的轴相配。
8.φ50mm 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__。
9.孔、轴的ES <ei 的配合属于__配合,EI >es 的配合属于__配合。
10.φ50H8/h8的孔、轴配合,其最小间隙为__,最大间隙为__m m 。
11.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 ,配合公差为40μm ,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__配合。
12.φ50 +0.002 -0.023 mm 孔与φ50 -0.025 -0.050mm 轴的配合属于__配合,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为__和__mm 。
13.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是__的前提下,尽量选用__的公差等级。
14.对于相对运动的机构应选用__配合,对不加紧固件,但要求传递较大扭矩的联接,应选用__配合。
15.基本尺寸相同的轴上有几处配合,当两端的配合要求紧固而中间的配合要求较松时,宜采用__制配合。
16.某配合部位比相应典型实例的旋转速度增高时,若为过盈配合,则过盈量应__;若为间隙配合,则间隙量应__。
17.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 个公差等级,其中 级精度最低, 级精度最高。
六.改错题:1.改错题试指出图3.11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2.改错题试指出图3.12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3.试指出图3.13中形位公差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4.试改正图3.14a和b中形位公差标注的错误(以形位项目符号为准)。
1.标注题1.1ф40k6轴颈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遵守包容原则,且对该轴颈的形状公差有进一步要求,圆柱度公差为0.005mm;轴肩端面对轴颈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07mm。
试将上述技术要求标注在题1.1图上。
1.2 轴承盖上四个通孔的位置用位置度公差控制。
端面I 为第一基准,ф80f9圆柱面的轴线为第二基准,试在图3.16上标注这四个孔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ф0.5mm ,并注上基准代号和采用的公差原则。
1.3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3.17上。
1.3.1 圆锥面的圆度公差0.004mm ; 1.3.2 圆锥母线的直线度公差0.0025mm ;1.3.3 圆锥面对ф800-0.015mm 孔的轴线的圆跳动公差0.01mm ; 1.3.4 ф800-0.015mm 孔的圆柱度公差0.008mm ;1.3.5左端面对ф800-0.015mm 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0.01mm ; 1.3.6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6mm ;40k6题1.1(+0.018+0.002图 3.171.4 试指出图3.18中没有按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4.1 圆锥面A 的轴线对圆柱面B 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ф0.02mm ; 1.4.2 圆柱面B 的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0.01mm ;1.4.3 圆柱面C 对圆柱面B 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3mm 。
2.将图3.19a3. 标注题将下列技术要求 3.20上: 3.1 фd 圆柱面的300-0.025mm ,采用包容原则。
3.2 фD 圆柱面的500-0.039mm ,采用独立原则。
3.3 ф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 a=1.25µm ;ф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 a=2µm 。
第8章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齿轮传动的平稳性是要求齿轮一转内最大转角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高速动力齿轮对传动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都要求很高。
(√)3、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4、齿向误差主要反映齿宽方向的接触质量,它是齿轮传动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
(√)5、精密仪器中的齿轮对传递运动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而对传动的平稳性要求不高。
(√)6、齿轮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是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项目。
(√)7、齿形误差是用作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综合指标。
(×)8、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传动要求,对三个公差组可以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
(√)9、齿轮副的接触斑点是评定齿轮副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综合指标。
(√)10、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主要是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有(ACD)A.齿距累积误差;B.一齿切向综合误差;C.切向综合误差;D.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E.齿形误差。
2、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项目有(C )。
A.切向综合误差;B.齿形误差;C.齿向误差;D.一齿径向综合误差。
3、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项目有(AC)A.一齿切向综合误差;B.齿圈径向跳动;C.基节偏差;D.齿距累积误差。
4、单件、小批量生产直齿圆柱齿轮7FLGB10095—88,其第Ⅰ公差组的检验组应选用(C )。
A.切向综合公差;B.齿距累积公差;C.径向综合公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D.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5、大批大量生产的直齿圆柱齿轮766GMGB10095—88,其第Ⅱ公差组的检验组应选用( A)。
A.一齿切向综合公差;B.齿形公差和基节极限偏差;C.齿距偏差;D.齿向公差。
6、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加工误差有(AD)。
一.填空题1.滚动轴承是标准件,其(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内圈与轴颈)采用基孔制。
2.轴承套圈承受固定负荷时配合应(稍松)些,承受旋转负荷时配合应(较紧)些,承受摆动负荷时一般与承受旋转负荷配合相同或(稍松)一些。
3.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配合,公称尺寸为Φ60,孔的偏差代号为J ,精度7级,则该配合在装配图上应标注为(Φ60j7 )。
4.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 (点状)表面。
5.光滑极限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
6.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Ф10022.00+ 的孔时,若安全裕度A=0.02,则该孔的上、下验收极限分别是(Ф100.20mm )和(Ф100.02mm )。
7.测量mm 010.0060+φ孔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60.012) mm 。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6μm ,位置要素Z=9μm )8.按GB/T10095.1、2-2008的规定,圆柱齿轮的精度等级分为(13)个等级,其中(5)级精度是各级精度中的基础级。
9.齿轮精度指标Fr 的名称是(齿轮径向跳动允许值),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
10.一齿切向综合偏差Δfi ′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平稳性)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1.齿距累积总偏差ΔFp 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2.螺旋线总偏差ΔF β是用来评定保证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3.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 )是控制(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 )是控制齿轮副( 侧隙)的指标。
二.单项选择1.滚动轴承内圈孔与轴颈的配合为基孔制,其上下偏差分别是(D )。
A.ES >0,EI >0B.ES <0,EI <0C.ES >0,EI=0D.ES=0,EI <02.滚动轴承外环外圆与外壳孔的配合为基轴制,其外环外圆的上下偏差分别是(D )。
公差与测量指导说明书工程学院实验守则1、实验前按要求认真进行预习。
2、准时到达实验室,除了与实验有关的书籍文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保持室内整洁、,禁止随地吐痰,不准喧哗和打闹。
4、只有在完全弄清楚量仪各部分功用及操作方法后,方可动手操作仪器。
5、不动与本实验无关的量仪,不要正对仪器精密表面及光学镜头呵气或咳嗽,不得用各种形式擦抹光学镜头,尽可能少用手接触精密表面。
6、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整洁、准确,独立完成。
7、实验完毕,放好仪器,摆好桌椅方可离去。
8、有事要请假,无故不作实验者,以不及格论。
9、凡不遵守本规定,经指出不听者,指导老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损坏仪器或设备者应负责赔偿。
实验一常用量仪的介绍以及孔轴测量一、实验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调节仪器零位的方法及测量方法二、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机械式量仪的种类很多,本实验介绍的主要有:1、游标卡尺:普通游标卡尺(见图1)、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5、0.02mm。
图1普通游标卡尺图2外径千分尺2、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杠杆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内侧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1、0.001mm。
其中外径千分尺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如图2,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100-125、125-150mm等。
3、指示表:百分表、杠杆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扭簧比较仪等。
图3是机械式百分表的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面刻度盘上共有100条等分刻线。
因此,百分表齿轮传动机构,应使量杆移动1mm时,指针回转一圈。
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0-3、0-5、0-10mm三种。
图3百分表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1.表盘2.大指针3.小指针4.套筒5.测量杆6.测量头(齿侧间隙的消除:通过游丝消除齿偶间隙,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3-27)、公法线指示卡规(图3-28)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 Z——齿数 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 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三、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7~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