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对话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 格式:pptx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
下面对这四种形式概括如下:
1.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2.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3.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
4.只写说话内容,不写是谁说的。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有说明。
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孙颖婷一、对话的组成对话由两个局部组成,一是说话的内容,一是提示语。
说话的内容,就是指某人说的某话;提示语,就是起提示作用的句子,它起提示的作用,它告诉读者——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等内容。
二、对话四种形式标点使用歌诀:1、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说话的内容双引号。
例: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2、提示语在中间,前面一对双引号,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后面一对双引号。
例如:“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进去吧!〞3、提示语在后,说话的内容用引号,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例如:“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4、没有提示语,说话的内容用引号。
例如:“不是。
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1〕、为什么,说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呢?因为双引号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这话是引用别人的原话,引号起引用的作用。
〔2〕为什么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要用冒号呢?因为冒号的作用是起提示的作用,它提示别人,谁说了什么样的话。
〔3〕、为什么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呢?因为话也说完了,提示语又在后面,只有用句号了,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4〕为什么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要用逗号呢?因为逗号的作用是告诉别人,某人的话还没有说完。
前面说了一段,后面说了一段。
如果用冒号,对前面的内容无法提示;如果用句号,对后面的内容无法提示。
因此,只有用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
〔5〕为什么可以不用提示语呢?因为在有的情况下,不用提示语,读者也明白这话是谁说的。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使用提示语呢?三、我会填了解了对话中四种不同的标点使用方法,我们来练习几个句子,试试看能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2〕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3〕我确实不敢碰你陶罐争辩地说但我并不是懦弱〔4〕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四、我会运用单个句子的情况我们会使用标点了,我们来挑战难度高一点的文章片段吧,下面这个片段请大家把标点填一填。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下面做个归纳。
第一种:×××说:“……,……。
”
例句:他问:“写什么话好呢?”妻子说:“写什么都行,只要有‘红薯’这两个字……”(《薯忆》)
第二种:“……,……。
”×××说。
例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藤野先生》)
第三种:“……,”×××说,“……。
”
例句:“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是谁在嚷?”(《变色龙》)
使用过程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因说话人位置不同而有区别。
说话人在话前的,“说”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话后的,“说”后用句号;说话人在话中的,“说”后面用逗号。
使用时必须按上面的格式,不得变更。
二、“话后”的标点符号必须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三、第三种格式中,“说”之前引号中的末尾句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使用引号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
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而应以既得成就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
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引号中的话引自清人沈德潜著的《说诗晬语》)
1。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1. 嘿,你们知道吗,对话中逗号就像一个小停顿呀!比如说,“小明,你快过来呀。
”这里的逗号就恰到好处地让句子更自然了。
2. 感叹号可不是乱用的哟!像“哇,你太厉害了!”它能表达出很强烈的情感呢。
3. 引号也是很重要的呀,“小明说:‘我马上就来。
’”,这样就能明确是谁说的话啦。
4. 还有还有,分号也不能小瞧呢,“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出去玩吧。
”它可以把两个相关的句子分开。
5. 破折号也有它的用处哦,“我最喜欢的颜色——蓝色。
”它能起到解释
说明的作用。
6. 句号就不用说啦,“我们回家了。
”结束一句话就靠它啦!
我的观点结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真的能让人物对话更加精彩和准确呀!。
说话标点的三种方式
标点符号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书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着不同的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种不同的说话标点的方式,分别是停顿、问号和叹号。
一、停顿
停顿是一种常见的说话标点的方式,它可以用来表示语气的变化和语句的结构。
停顿通常使用逗号、句号、分号、冒号等标点符号来表示。
逗号是最常见的停顿标点符号,它可以用来分隔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使句子更加明确。
例如:“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可以去爬山。
”
句号则是表示一句话的结束,通常用于陈述句和命令句。
例如:“请给我一杯水。
”
分号则用于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它相当于逗号和连词的组合。
例如:“我想去旅游;可是我没有时间。
”
冒号则用于引出一个列表或解释说明。
例如:“这些是我要买的东西:牛奶、面包、水果。
”
二、问号
问号是一种用于表示疑问的说话标点方式,它通常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中,表示对话者的疑惑或询问。
例如:“你今天要去哪里?”“你难道不是我的朋友吗?”
问号还可以用于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你真的相信他说的话吗?”
三、叹号
叹号是一种用于表示感叹的说话标点方式,它通常用于感叹句和强调句中,表示对话者的强烈情感。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音乐会!”
叹号还可以用于表示命令、警告和要求的语气,例如:“不要打扰我!”“小心!”
停顿、问号和叹号都是在书写中常见的说话标点方式,它们可以用于表达语气、强调和感叹等情感。
在书写中,合理使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让句子更加清晰明了,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下面对这四种形式概括如下:
1.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2.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3.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
4.只写说话内容,不写是谁说的。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有说明。
写作文时说话的三种形式例子符号《写作文时说话的三种形式例子符号》小朋友们,咱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呀,经常会用到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说话呀,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还有特别的符号来帮忙呢!第一种形式是“说”字在前。
比如:小明说:“今天的天气真好!”这时候,“说”字就在前面,后面跟着冒号和双引号,把说的话引起来。
第二种形式是“说”字在中间。
像这样:“我喜欢吃苹果。
”小红说,“甜甜的,可好吃啦!”这里“说”字在中间,前面的话结束用逗号,“说”字后面还是用逗号,然后再加上双引号引住后面说的话。
第三种形式是“说”字在后。
比如说:“我马上就来。
”小刚说完就跑走了。
注意哦,这里“说”字在后,前面的话要用双引号引起来,“说”字后面是句号。
咱们来举个有趣的例子吧。
有一天,小花、小兰和小绿一起去公园玩。
小花开心地说:“哇,这里的花真美!”小兰接着说:“是呀,五颜六色的,像一幅画。
”小绿说:“我们一起拍照留念吧。
”小朋友们,学会这三种说话的形式和符号,咱们写作文就能更生动啦!《写作文时说话的三种形式例子符号》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里很有趣的东西——说话的三种形式和它们的符号。
先来说第一种,“说”字在前的。
就像“妈妈说:‘宝贝,要认真写作业哦。
’” 看到没,“说”字在前,接着是冒号,然后双引号把说的话包起来。
再看第二种,“说”字在中间。
比如“‘我今天考了 100 分!’小明兴奋地说,‘太开心啦!’” 这里呀,“说”字在中间,两边的话都要用逗号隔开,再用双引号引住。
是“说”字在后。
像“‘我明天要去动物园。
’小红说完,笑了起来。
”这种就是“说”字在后,前面的话用双引号,“说”字后是句号。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小兔子、小猴子和小松鼠一起去森林里探险。
小兔子激动地说:“看,那棵大树好高啊!”小猴子说:“咱们爬到树上去看看。
”小松鼠说:“我有点害怕。
”小朋友,明白了吗?这样写作文会更精彩哟!。
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人物对话有三种常用形式。
考试常常会考到给对话部分加标点。
很多同学失分就在于不明白三种不同的对话形式,标点也不同。
为了方便,我在这里把说话的主体简称“人”,把人物说的话简称为“言”。
(例句中我把“人”和“言”都标红色。
)(把最要注意的标点标蓝色)对话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人+言:即说话者在前,他说的话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冒号和双引号。
例: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人)(言)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二、言+人:即人物说的话在前,说话的人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双引号和句号。
例:“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言)(人)“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三、言+人+言即前后都是同一个人物说的话,说话的人夹在中间。
这种情况用双引号和逗号。
例:“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言)(人)(言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了,能吃小鹅!”)“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了,能吃小鹅!”练习: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2.两块小贩撇了撇嘴不买别乱翻3.我问老板这衣服多少钱4.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5.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妈妈轻轻地说6.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参考答案:1. “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
2. “两块!”小贩撇了撇嘴,“不买别乱翻!”3.我问老板:“这衣服多少钱?”4.“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5.“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妈妈轻轻地说。
6.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观察题目: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词语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
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总结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1. XX说:“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
”XX说。
3. “XXX。
”XX说,“XXXXXX。
”如果放到一句具体的句子里,应该是这样的1. 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2. “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妈妈温柔地说。
3. “宋庆龄。
”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其中“XX说”或者“XX怎样地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
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话归成三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地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
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
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2. “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3. “宋庆龄。
”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下面我们再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人物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符号: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符号: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1. 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2. 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
下面对这四种形式概括如下:
1.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2.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3.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
4.只写说话内容,不写是谁说的。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