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奇异的琥珀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53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语文教育出版社的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通过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来把琥珀的样子,形成过程,的价值,连成一篇有趣的科普文,本文通过想象在很久很久的远古时代,两只小虫停在松树上被松油包裹中的挣扎,形成琥珀。
最后被海边玩耍的孩子拾到。
作者通过写两虫斗,琥珀成,孩童拾,把琥珀的形成,价值,形态等几个方面巧妙地合为一文过度自然,笔触细腻,描写生动活泼,充满的儿童的情趣,是一篇好的科普文范例。
根据新课标,结合单元要求。
和本文的特点,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会读琥珀,脂,拂等15个字,会写蝇,辣等八个字,会认蜘蛛,琥珀,脂肪,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找出喜欢的段落背诵。
3.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并积累;推测,拂拭,粘稠,等词语。
培养学生合理大胆的想象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上下文理解重点的句子词语,理解体会琥珀的形成,琥珀的价值的句子。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教法,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阅读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在本文当中重点用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直观教学法为主,附以讨论法,创设情景法等进行教学。
1.以读代讲法,陶先生说,读读读要反复的读,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指名读,分段读,分角色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在读中体会到两虫斗的乐趣,在读中体会到琥珀形成,让学生体会到琥珀的神奇,奇异2.评析词句法,我通过词语的推敲,情感体会,来进行文本的品析,评议,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直观教学法,五年级学生是以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我将以图片,等实物的展示,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样子,和琥珀形成过程说学法。
21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理解生字词。
1、奇异:奇特;惊异。
2、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3、约摸:摸,读轻声‚mo‛。
大概,估计。
4、飒飒:形容风、雨声。
5、柔嫩:软而嫩。
6、松脂:松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7、拂拭:掸掉或擦去。
8、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或烫着一样。
9、刚好:恰巧;正巧。
10、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11、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送。
21.奇异的琥珀教材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故事。
全文紧紧扣住“奇异”这个词进行介绍,课文的第一到十一自然段,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第十二到十三自然段介绍了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描述了琥珀的价值。
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静心默读的习惯已经逐步养成,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能够根据提示,复述文章的内容,也能够初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但是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能力和质疑能力相对落后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联系上下文解决较简单的疑问的能力。
同时要更加关注如何由扶到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把话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更完整。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包裹、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重点)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增强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和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奇异的琥珀。
(板书课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奇异”是什么意思吗?(与众不同,令人惊异)二、学习课文(一)出示幻灯片观察琥珀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思考:课文中的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1奇异的琥珀(hǔ pò)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①“约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段导读:第1自然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sà)飒地响。
3[②这句话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作用呢?]段导读:第2自然段说明当时炎热的环境,为下文“松脂掉下来”作了铺垫。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hī)的香味。
4[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特殊作用?]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小苍蝇出场,在松树林中飞舞。
5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dǎn )❶掸翅膀,拂拭(shì)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句导读:“停”“掸”“拂拭”写出小苍蝇一心一意地在打扮自己,可想而知,它当然没有注意到别的事物。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小苍蝇在一棵大松树上停歇着。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6[④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一个蜘蛛发现了苍蝇,打算吃掉它。
1 知识点详解 ☜ 2①不能。
因为“约摸”表示只是估计,并非准确年代,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了,所以不能去掉。
3②环境描写,天空中的太阳、远方的大海、飒飒作响的绿叶,这一切都为下文故事的开场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