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写的标点符号使用 (1)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6
新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知识讲解一、标点符号用法(一)突出强调作用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的常见修辞功用是起突出的强调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普遍的作用。
1.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解析]在“她”和“刘和珍君”之后用了逗号作停顿,突出强调了“人”。
2.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
……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夏衍《包身工》)超然客公众号【解析]分别运用感叹号和和问号,突出强调了“物”——粥、粥菜,表现出包身工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是对包身工罪恶制度的有力控诉。
(二)描绘神态作用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描绘人物的神态,有时比单用文字描写更富有表现力。
2.“对……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
”(曹禺《雷雨》)【解析]借助省略号准确地描绘出了鲁侍的惊慌神态和个性特点:虽然语言显得结巴,但仍不失“礼节”和“身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和遭遇。
3.“我的朋友啊。
”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都德《最后一课》)【解析]借助破折号形象地描绘出韩麦尔老师欲言不能、悲痛哽咽的神态。
(三)刻画心理作用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刻画人物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再过两天……”她绝望地悲声念着这四个字,好象不懂它们的意义,过后又茫然问道:“再过两天?……””(巴金《家》)两个省略号倾注了作家的心血,它既拉开了鸣凤的悲剧的帷幕,又生动刻画出了鸣凤的悲怆心理:“赖以生活的爱情”、“不能推倒的墙壁”、做人妾、为爱情、生、死、希望、绝望……如泣如诉,是泪在流淌,是血在飞溅。
5.“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地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秘似极密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鲁迅《祝福》)超然客公众号两个破折号,既表示语言的停顿,便于插入祥林嫂神情动作的描写,又有助于刻画已成为“末路人”的祥林嫂的矛盾、悲哀、惊恐的心理。
作文中说话的标点符号举例Punctuation mark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writing, helping to clarify meaning, add emphasis, and guide read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ended tone of the text. In English, some common examples of punctuation marks include commas, periods, question marks, exclamation points, apostrophes, and quotation marks.标点符号在作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澄清意思、增加强调力度,并引导读者理解文本的语气。
在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撇号和引号。
For example, commas are used to separate items in a list, separate clauses in a sentence, and set off introductory elements or clauses. They help to avoid confusion and create a smooth flow of ideas within a sentence.举个例子,逗号用于分隔列表中的项目、分隔句子中的从句,并标注开头的元素或从句。
它们有助于避免混乱,并在句子中创造流畅的思想。
Period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end of a sentence. They signal to the reader that a complete thought has been expressed and provide a natural pause for reflection.句号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
标点符号基本用法及举例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包括号、问号、感叹号三种,1、句号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吴晗《谈骨气》)(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森林越来越密。
(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4)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
(朱自清《论朗诵诗》)(5)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杨朔《荔枝蜜》)(6)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判断: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他大概不来了吧?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
(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
例如:(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都德《最后一课》)(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
(《现代汉语八百词》)(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
(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1)10 年的时间,2 700 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
(《光明日报》1999.1.22)(2)你看,谁管过你啦。
(曹禺《雷雨》)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
(富兰克林《哨子》)(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略)2、问号(?)(注意事项):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问号:问号的形式为“?”。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冒号的形式为“:”。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引号: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2、问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我们坐车去吗?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先从船,……注意:该不该用问号主要看句子是否真正发问,有没有真正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
例如: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一句就不能用问号)3、感叹号:用在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表示强烈的感情。
感叹句和语气很重的祈使句才用感叹号。
例如:(1)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叹句)(2)小李,快来!快来!(祈使句)注意:在感叹句中,如果有的成分倒置于句末,感叹号应放在句末。
例如:多美呀,祖国的春天!4、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5、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的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柏、洞天云海。
6、分号:表示一个并列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7、冒号:一种是用在总括语之后(提示下文)。
例如:下午他拣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子,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抬秤。
一种用总括语之后(总结上文)。
例如: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注意:“××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在说后面要用冒号。
放在引用的话的中间或后边的时候,在说后面不用冒号。
例如:“谢谢你,”李老师,“放右边书架上。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见的标点无非就是逗号(,)句号(。
)感叹号(!)问号(?)冒号(:)前引号(“)后引号(”)省略号(……)稍为生僻点儿的就是顿号(、)和分号(;),接下来我们一一介绍一下用法逗号,句子中各个成分组成部分之间如需短暂停顿又没有其他感情色彩的,一般用逗号隔开。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或者复杂的句子中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句号。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标点符号 (1)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这个网站这样卖力地宣传“2012 末日猜想”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以增加点击率呢? B. 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 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 寓言故事《中山狼传》描写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杖藜老人的机智、沉着;而且 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D. “用曲美,好身材。
”范冰冰代言的曲美广告,许多消费者都耳熟能详。
2010 年 10 月 30 日国家药监局宣 布停止该产品的销售,随着曲美下架,曾经的代言人巩俐和范冰冰也陷入了“代言门” 。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想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 (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 的愿望仍在与日俱增。
B.文中所举诗句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方干“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佚名“正思浮世 事,又到古城边。
” C.他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家福、副研究员余鑫如两位同 志担任合作总社的法律顾问。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 《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 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时,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 的小段组成的。
B.山东省提出“抬龙头,摆龙尾,全身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建设海上山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 部地区全面发展。
C.杨绛先生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 ,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出长篇小说是如 何创作出来的。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 么?这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语言描写的标点符号使用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中间,点个逗号在后边。
提示语放最后,结尾画个小圆圈。
(小圆圈就是句号)一、请你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吧,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1.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2.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3.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二、判断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什么位置,并把标点加上。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只加前引号,而把后引号忘了哟!)1. 高尔基走到窗前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2.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3.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三、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中间,你来分辨一下哪是提示语,哪是人物说的话。
记住:人物说的话要全部用引号引起来。
1.“我明白了, 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 说那你就留下来吧2.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3. “把手举高, 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 “啊 ,这么多啊!”4.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四、看看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你会加标点吗?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五、下面这篇短文我们没有学过,写的是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 你能不能把标点加对呢?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何志勇正在街上走着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何志勇吓了一跳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什么电影李文华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神气地说带我一起去吧李文华一下拉住何志勇的手摇晃着央求说带上我吧我也想看这个电影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真的那太好啦李文华一听张开双臂跳了起来我们复习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应该是这样几种:第一种、人物的提示语在句子的前面,用冒号 ****说:“”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参加《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B.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样了?”妈妈担心地问。
C.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有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D.这个青年二,三十岁。
【答案】B2.下列各句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房突然像沉入无敌的黑暗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似乎可以听见。
(夸张)B.黎明时候,雨倾盆而下。
像泼。
像倒。
(比喻)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对偶)D.芒果树开的是不太团结的白花。
(拟人)【答案】B3.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答案】D4.下面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瓢虫)折好她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B.吃晚饭的时候,呜一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C.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答案】C5.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③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A.拟人拟人设问比喻,B.比喻拟人疑问拟人C.比喻比喻疑问比喻D.拟人比喻设问拟人【答案】D6.下面的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A.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B.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身出来。
【题型一】破折号【典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这几句话描写了暴雨中的槐树,请赏析其修辞特色。
2.文中的三处重叠形式“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说说它们和“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下列选项中和文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别里科夫说:“一个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答案】1.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1)比拟。
“翻滚”“战栗”“呻吟”等词语的使用使槐树具有了雄狮的情态。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注意: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这个小孩有四五岁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
“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是“德育”等得缩略,应用顿号。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有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写作文说话用什么符号标点符号的对话“我的用处大!我的用处大!”字典里一群标点符号在激烈地争吵。
“我的用处最大,如果没有我,句子就不会结束了。
”句号自豪地说。
“不对不对,”逗号跑过来说“我的用处才大,如果没有我,读者读得都没有喘气的机会了!”“怎么可能,我的用处是最大的,如果没有我,读者读得根本没有一点感情。
”感叹号比逗号更自豪地说。
“不可能”,问号从感叹号面跳过来说,“我的用处才最大,如果没有我,读者就想不出问题了。
”这时,省略号走过来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的用处最大,如果没有我,句子就会像长长的面条,怎么写也写不完。
”“孩子们”,字典爷爷摸着胡须走过来说:“孩子们,你们说得话我全都听见了,其实你们都各有所长,如果没有你们,我的文章就没有那么美妙!”。
逗号。
一、导入:先说一则与标点符号密切相关的趣事。
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千百年来,这首七绝在民间传诵不衰,许多人还巧妙地运用标点知识进行解读,使得这首仅28字的绝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变体最多的一首小诗。
(一)、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问牧童什么地方有酒家。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酒店掌柜打听哪里有放牛娃。
(二)、散文小品: 1: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酒家)遥指杏花村。
(三)、戏剧(微型独幕剧):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上这些变体,形式各异,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古典诗词句法之灵妙,而标点符号之妙用也从中可窥一斑。
现代社会中,标点符号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标点符号的分类:分为两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语言描写三种标点符号的区别
一、问号
1、选择问一般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中用逗号。
例:是你去,还是我去?
2、连续问要在每一个分句的后面都用问号。
例:(1)、谁在这里打我的理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
(2)、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山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3、有疑问词,没有疑问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
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4、疑问句主谓话倒置,问号放在句末。
例: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二、分号与逗号
1、并列分句的停顿,若分句较单一、简短,中间用逗号,反之用分号。
例:(1)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
三、逗号与顿号
1、并列短语问用逗号,并列词语问用顿号例:(1)树木姿态各异。
如幢项,如伞益,如占寺宝塔。
(2)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2、表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例:(1)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
(2)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石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3、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
例:(l)我握过各种各样的于——老于、嫩于,黑于、白于,粗于、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写作文该怎么加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位置第一、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的书写位置:一般均占一格,点在格内的左下侧,挨近文字的右边偏下。
如:你到动物园去,看见过猴子吗?它坐着、躺着、吃东西时候的姿势,和人是多么的相像啊!如果一句话正好结束,符号就点在紧靠最后一个字的右下边,不要点到下一行的开头。
第二、引号、括号的书写位置:引号的前半边点在格内的右上侧,后半边点在格内的左上侧。
括号的前半边点在格内的右侧,括号的后半边点在格内的左侧。
如“五讲”(说明)等。
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一行的末尾;如果句子末尾的最后一个字恰好在一行的末尾时,引号和括号的后半边必须紧跟句子,不能移到下一行的开头。
引号和括号经常和其它的标点符号连用,书写时,它们的前半边和后半边可以和其它的符号共同占一格。
如:小明问老师:“明天下雨还来上学吗?” 第三、破折号、省略号的书写位置:这两种符号书写时都要占两格,位置在格子的中间。
它们可以放在每行的每行的末尾也可以放在每行的开头,但不能把一个符号分成两半。
如果一个句子结束了,只剩下一个空格了,就要不够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位置,就要将前面的字略略拼紧一些,在腾出一个空格来。
第四、书名号、间隔号的书写位置:书名号的书写和括号相同。
间隔号书写占一格,点在中间,否则很容易被看成时顿号。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1.句号、问号、叹号。
表陈述语气或舒缓的祈使语气时用句号,表疑问或一般反问语气时用问号,表感叹语气、强烈的祈使语气或强烈的反问语气时用叹号。
2.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三者都表示并列关系。
3.冒号。
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点: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
4.引号。
作用有五点: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5.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只对句中的部分词语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和被注释的词语之间不能用标点,标点用在括号后;对全句内容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外括号,括号后面不需要加标点。
练习给对话描写加标点
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中间,点个逗号在后边。
提示语放最后,结尾画个小圆圈。
(小圆圈就是句号)
一、请你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吧,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1.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3.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二、判断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什么位置,并把标点加上。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只加前引号,而把后引号忘了哟!)
1. 高尔基走到窗前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2.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3.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三、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中间,你来分辨一下哪是提示语,哪是人物说的话。
记住:人物说的话要全部用引号引起来。
1.“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2.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
3.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 ,这么多啊!”
4.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
四、看看下面的句子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你会加标点吗?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五、下面这篇短文我们没有学过,写的是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你能不能把标点加对呢?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何志勇正在街上走着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
何志勇吓了一跳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
什么电影李文华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
《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神气地说带我一起去吧李文华一下拉住何志勇的手摇晃着央求说带上我吧我也想看这个电影
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
真的那太好啦李文华一听张开双臂跳了起来
我们复习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应该是这样几种:
第一种、人物的提示语在句子的前
面,用冒号 ****说:“”
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第二种、人物的提示语在句子的中间,用逗号“” *****说,“”
如:“谢谢你拉,小朋友。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其实就是用提示语把人物的语言分成两个部分,提示语的前后都是人物说的话,都要用引号引起来。
第三种、人物的提示语在句子的最后,用句号“”
一、提示语在前面: 1.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 2.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3.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4.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是
的,我是最大的。
”二、提示语在中间: 1.“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2.““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3.“不要了就烧掉。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4.:“哈哈!”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三、提示语在后面: 1.“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
2.“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挑山工问。
3."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4.“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
提示语在前:我对爸爸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
”提示语在中:“时间不早了”我对爸爸说,“我们回家吧。
”提示语在后:“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
”:我对爸爸说。
提示语省略:“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省略:今天天气很好,妈妈说:“我们去郊
游吧!”“好啊,我最喜欢游玩了!”女儿说。
“那我们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