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教疗系 【课程编号1 040102101331【学时数】48 (理论32实践16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 教育系教冇技术专业本科大一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教冇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必 备的理论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是全而了解教育技术专业的产生、发 展、学科性质、研丸领域和内容以及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而了解教育技术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和最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疗理念,能够灵活运 用现代教冇技术理论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播技 术以及教法理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和 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流程,并应用于实践。
第四• 了解教疗开发研究的系统方法。
2、修读要求在本课程的学列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指企的相关文献,并且教师要就专业历史、 发展趋向、与教冇学的关系、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关系等专题组织课堂讨论,以保证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建立起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先修课程【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学分数】专业知识 必修2-X教学内容1、 基础结构2、 集体教学的优缺点;3、 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集体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践练习法: 3、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第三节集体教学中常用视听媒体 和选择原则 (2)阐述以学校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系统的优 缺点:(3)阐述集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4)说明集体教学中视听媒体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本章学习要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标志性界定,推动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AECT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将根据本章所尝试构建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体系展开论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的概貌。
【本章内容结构】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
该书是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2009-12-13,王佑镁制作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案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
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的发展阶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形态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案层面看,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案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7、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案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案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
2、三个传播模式拉斯维尔的5W模式贝罗传播模式3、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和影响:◆奠定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教案过程的7W要素◆指出了教案过程的双向性◆确定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揭示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四大规律4、教育技术的系统论基础:教育传播环境构成要素1、加涅的“教案事件”。
“教案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这一概念是加涅<R·M·Gagne)在《教案设计原理》中提出的。
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过程可以分为九个方面:警觉、期待、恢复工作记忆、选择知觉、语义编码、接受与反应、强化、暗示提取以及概括。
学生的内部过程与外部条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因而,教案就是为适应学习者的九个内部学习过程所安排的九个外部事件: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激起回忆、呈现刺激、引导学习、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以及促进迁移。
这些外部教案事件与内部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表内部学习过程与支持它们的外部教案事件引起注意呈现促动信息<标题和先行思考题)。
警觉告知目标告诉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做什么。
期待激起回忆复习以前课程内容或提供起点测试。
恢复工作记忆呈现刺激取决于教案目标类型:-对于言语信息,呈现新信息;-对于定义概念,呈现定义;-对于规则使用,介绍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问题解决,呈现涉及应用规则的代表性问题。
选择知觉引导学习因教案目标的类型而异:-对于言语信息,显示助记符或关联对象,或将新信息加框;-对于定义概念,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对于规则使用,逐步地演示规则应用步骤;-对于问题解决,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各种可能用法。
语义编码诱发行为呈现精心设计的问题<必须与目标相符),让学生应答。
接受与反应提供反馈反馈可包含不同类型的信息:-确认学生反应的正误;-强化信息<赞扬);-处罚信息<批评)-说明信息<讲清学生对或错的原因)反馈信息的使用可因学习类型和学习对象而异。
强化评估行为向学生提供一个小型测试,并按一定的标准判断其是否达到了“掌握”程度。
暗示提取促进迁移向学生提供操练与练习,或变化题型,或要求学生产生不同的解法。
概括2、教案媒体的功能教案媒体工具分为资源加工工具、知识构建工具、交流协作工具、管理评价工具等几种,主要功能为:●教案媒体可帮助改进教与学中的呈现、发现、询问与互动的方法。
●教案媒体也可帮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教案媒体的教案管理作用。
●教案媒体也表现出一定的评价功能,有助于实现教育评价,促进教育学习的发展。
●教案媒体对特殊教育的作用。
3、建构知识的软件也越来越多。
概念地图<Concept Map)、智能代理、电子学档、Blog、Wiki、Freemind等都与建构知识形成渐趋紧密的联系。
4、概念图技术<1)概念: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康乃尔大学的Joseph D. Novak博士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在1960年代着手研究概念图技术,并使之成为一种教案的工具。
概念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思维工具。
<2)概念图的作用●概念图辅助教案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
● 概念图辅助头脑风暴活动,讨论中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
概念图辅助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人们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 概念图作为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工作中,人们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思维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
● 概念图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人们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问题解决。
概念图作为辅助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和研究问题。
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适用于针对项目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即时诊断,改进教案。
概念图可以反映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
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思维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人们认识自我。
<3)概念图的4个要素◆ 节点——表示概念,是指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 命题——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 ◆ 连线——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层级结构——表示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的层次关系,最高层的概念分解成若干有效的层级,从最一般到最具体5、网络交流工具一般地,我们将网络交流工具分为异步交流工具和同步交流工具两种。
表中列举了两类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
<群件)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工具群组决策支持系统群组课题管理系统虚拟学习社区第四章教育技术的技术基础1、学习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检索<1)学习资源环境分类学习资源环境集成化资源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Internet 交互学习系统,学校内联网,Internet,虚拟教育系统教案授递环境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图文电视,Internet<2)教案软件:在教育技术领域,教案软件泛指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及相关的使用说明资料,如计算机辅助教案程序、教案音像带、教案投影片、幻灯片、电子讲稿等。
有一个与教案软件相关的名词是“课件”。
课件的本意是课程软件,也就是说,课件中必须含有具体学科的教案内容。
按照上述教案软件分类法,从严格意义上说,课件应属于内容预制的教案软件。
有些内容相关的软件产品,如电子百科和某些教案游戏,严格说来不是课件,我们可称之为教案参考资料或辅助性教案软件。
<3)课件:对于课件来说,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教育含义:◆数据结构:反映教案内容的组织结构,我们称之为内容结构;◆算法:反映教案过程的人机互动控制规则,我们称之为控制结构;◆数据:提供教案内容的符号化表示,我们称之为教案讯息<instructional message);<4)Internet服务。
Internet向用户提供的各种功能称为“Internet的信息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方式: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ile Transfer)、远程登录<Remote Login)、信息检索服务、WWW <World Wide Web,中译“万维网”)、其它服务<5)网络教育资源检索工具:主题目录、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布尔运算符号:AND<与) OR<或) NOT<非)检索语法:site、filetype、domain、intitle、inurl、link2、web1.0与web2.0的传播属性比较Web 1.0 (1993-2003> 阶段Web 2.0(2003以后>通过浏览器浏解释网页,加上很多通过Web分享的其他“内容”,更加互动,更像一个应用程序而非一3、网络新技术<1)网摘:顾名思义,是摘取网络上别人的内容,然后收集起来,建立一个精品文件夹。
它与博客最大的不同在于网摘里面收集的都是网上摘取的不同的文章链接。
<2)TAG: Tag<标签) TAG,就是标签,就像是关键词。
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您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然后您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
<3)博客:Blog,是Weblog的简称。
Weblog,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
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
Weblog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
<4)RSS: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软件,根据RSS的“推”技术和“聚合”功能订阅各个网站上的信息,把信息汇集到你的门户上,而不必在各个网站之间跳来跳去,就可以浏览各个网站的内容简介,再决定是否要访问该站点,节省大量的时间。
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
<5)播客:“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
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播客」<Podcasting)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佈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
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於发佈音频文件。
4、学习资源:<1)文本素材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分为格式化文本和非格式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