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4.65 KB
- 文档页数: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摘要在检验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步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测对临床的意义颇大,检验人员应更加重视,以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仪器:迈瑞BC-2600血球分析仪,XSP-2C光学显微镜。
传统意义上所谓“三大(血、尿、粪)常规”检验,尤其血常规检验,在各级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基础实验室日常工作量中,占有大部分的份额。
而近年来由于对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血细胞免疫学、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因子等的研究,推动了血液临床与实验室新知识的迅速发展。
新的技术步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不断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促进了医学检验的发展,基本取代了先前的血常规检查方法。
然而,在全国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由于对仪器功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血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检查。
据统计,有了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外周血涂片的镜检率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均不进行镜检。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技术的确先进,它能提供血细胞数量和血细胞形态的几十个参数,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血细胞分析仪至今没有哪项技术或哪些参数是能够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结果的。
血液常规检验(俗称血常规)是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它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血细胞数目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更具实用价值。
例如: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机体被感染的病因和感染程度,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甚至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红细胞检查对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血小板检查有助于血栓病的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更是血液寄生虫病的“金标准”。
但因目前,临床医师比较重视血常规检查内容中数量的异常,而检验人员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匮乏等多种原因,造成检验人员过于依赖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容易导致血液系统等疾病的漏诊,甚至误诊,从而延误了病情,有的还引起了医疗纠纷。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郑凤娇;龚燕红【摘要】Red blood cells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be easily ignored in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It is more reliable to observe the red blood cells morphology with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s various types of bloodcell analyzer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of recognizing of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form, they can only be used for general screening of healthy population, the results of which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if further microscopy is needed, instead of completely replac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tegorized test of various blood cells. Here is to make a detailed summary of red blood cell size, shape, numberof erythro-cytes,hemoglobin content changes,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 caused by autoantibodies, as well as red blood cell structure abnormality, 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of matured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 so as to emphasize the point to improve diagnosis level.%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红细胞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由于各类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能力,只能用作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查,其结果可为是否需要进一步镜检提供筛检信息,尚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对各类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现从红细胞大小、形态、数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以及红细胞结构异常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主要介绍外周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的各种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目的是要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学;临床诊断【作者】郑凤娇;龚燕红【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8医院检验科,广州,510602;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化验室,北京,1008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为主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时至今日仍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定贫血性疾病和协助诊断某些疾病的主要方法[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刘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早期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IM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情况、不同年龄患儿的血常规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异型淋巴细胞情况、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种类。
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误诊32例(32%),准确率为68.0% (68例);+3岁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明显高于3〜6岁、>6岁患儿(!<0.05);<3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3〜6岁、>6岁患丿L(!<0.05),且3〜6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低于>6岁患儿(!<0.05);同时<3岁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与3〜6岁、>6岁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初检后1周实施复检的异型淋巴细胞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检(!<0.05);初检、复检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中泡沫样异型淋巴细胞、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多于幼稚型异常淋巴细胞数量(!<0.05)$结论利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小儿IM进行早期检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清楚认识到IM发作时机体内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因不同年龄和不同检查时间段而存在差异,为随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依据,提高了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u Fe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Shanxi Provincial People"Hospital,Taiyuan 03001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100children with I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pril2018and May2020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underwent morphological study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The clinical diagnosis6blood routine test6atypical lymphocyte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and the morphological types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children at different age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al diagnosis,32cases(32.0%)were misdiagnosed in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68.0%.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both P<0.05).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P<0.05),and 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 X6years old(P<0.05).Meanwhi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count among children aged<3years old,3-6years old and those aged X6years old(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re-examination performed at one week after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P<0.05).The number of foam-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and re-examination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infantile abnormal lymphocytes(P<0.05).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with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a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At the same time,it is clearly recognized that the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such as white blood cells,platelets and lymphocytes in the host at the time of IM onset vary with ages and time frame of examination.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subsequ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improves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and thereby is worthwhile of widespread use.[Key word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arly diagnosis;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DOI:10.11655/zgywylc2020.23.002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科研攻关项目(20100311100-2)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主要由于患者机体内出现EB病毒(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症状从而出现单核-巨噬系统急性增生情况[I]O其在临床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皮疹、眼睑浮肿等多种症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
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它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和类型的信息。
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结果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类型和大小,以及不同细胞的比例。
根据这些结果,医生可以识别不同疾病的特征,例如感染、淋巴瘤和血友病等。
临床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此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有助于识别诸如白血病、感染、出血等临床症状的发生。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摘要】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检验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两部分,血细胞形态诊断质量的高低,对于血液病的诊断是关键。
本文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意义;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30-02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最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两部分[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
现代血液分析仪可以通过流式细胞、化学染色等技术对细胞进行分类,甚至可以识别异常的细胞,但目前仍需要人工分类复核。
也有仪器通过图象自动采集分析,并在人工复核下进行细胞分类,可以明显提高工作的效率。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2]。
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并滥用,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上往往变化不显著,形态学检验能反映疾病的变化情况不可忽视。
1.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1.1 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①核左移: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感染越重核左移越重。
白血病时严重核左移并有白血病细胞;②核右移:当机体严重感染或机体抵抗力严重不足,白细胞减少时,易发生核右移;③中毒颗粒及空泡形成:机体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粗大紫黑色颗粒,并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空泡形成。
感染越重,中毒颗粒及空泡愈多愈大;④细胞体肿大退行性改变:多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慢性感染或严重感染时出现胞体肿大退行性改变。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文章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外周血液中各种细胞在形态、数量、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贫血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1、红细胞: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为7.2-7.5微米,厚度为2.2-2.5微米,中央凹陷,内有胞质色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诊断贫血有很大的帮助。
2、白细胞:正常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000-11000个/μl,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它们的比例和数量来判断人体对感染的反应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情况。
3、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50-400×10^3个/μl,它们是无肌肉、无核的小片状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栓,以保护身体。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1、白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入侵病原体或出现炎症等状况时,白细胞会增加。
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淋巴细胞数量也会增加,但比例不如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多也可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造成的。
2、白细胞减少: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病情时,白细胞会减少。
减少的白细胞包括多种类型,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3、中性粒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或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细菌的种类。
这种情况发生在肺炎、腹腔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中。
4、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中常常发生。
5、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肿瘤疾病等情况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9:35:51.2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纪从从[导读]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纪从从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检出率及效能。
结果:89例疑似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金标准”确诊67例,确诊率为75.28%。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异常63例,检查准确度为84.27%(75/89),诊断灵敏度为86.57%(58/67)、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2.06%(58/63)、阴性预测值为47.22%(17/36)。
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用于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临床疾病;应用价值;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系列、白细胞系列的疾病,且除了上述三类常见疾病外,血液系统疾病亦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凝血异常的疾病等[1]。
由于上述疾病类型较多,病因亦相对复杂导致临床诊断、鉴别难度较大[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借助检测仪器能直观呈现细胞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具体改变,能立足于细胞形态基础特征,从而实现疾病的筛查。
因此,本研究以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男51例,女38例,年龄(5-76)岁,平均(39.67±4.61)岁;体重指数(BMI)(18-29)kg/m2,平均(22.14±2.41)kg/m2;住院时间(1-15)d,平均(6.78±1.43)d。
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 S S 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姬曼曼 陈淑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河南商丘 476000[摘 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㊁预后提供参考㊂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不同国际分期系统分期(I S S )的患者白细胞计数(W B C )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 N C )㊁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 L C )㊁诱导T 细胞/抑制T 细胞(C D 4+/C D 8+)及免疫功能指标[T h 1/T h 2㊁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A g N O R s )㊁转化生长因子(T G F -β)],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与I S S 分期㊁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后,根据复发情况评估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分析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㊂结果 入院时W B C ㊁A N C ㊁T G F -β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入院时A L C ㊁C D 4+/C D 8+㊁T h 1/T h 2㊁A gN O R s 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W B C ㊁A N C 与I S S 分期㊁血清T G F -β呈正相关,与T h 1/T h 2㊁A g N O R s 呈负相关;A L C ㊁C D 4+/C D 8+与I S S 分期㊁血清T G F -β呈负相关,与T h 1/T h 2㊁A g N O R s 呈正相关(P <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入院1个月时W B C ㊁A N C 较高,A L C ㊁C D 4+/C D 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R O C 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个月后W B C ㊁A N C ㊁A L C ㊁C D 4+/C D 8+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 U C 分别为0.795㊁0.832㊁0.856㊁0.836,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 U C 为0.927㊂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多发性骨髓瘤I S S 分期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㊁预测预后提供依据㊂[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功能 预后[中图分类号] R 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694(2023)04-272-05[D O I ] 10.19539/j.c n k i .2095-2694.2023.04.004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i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s a n d I S S s t a g i n gi n 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u l t i p l e m ye l o m a J i M a n m a n ,C h e n S h u x i a (D e p a r t m e n t of H e m a t o l o -g y ,th e F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g q i u C i t y ,S h a n g q i u 476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f i c a n c e o f m o r p h o l og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p e r i p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si n 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 m u l t i p l e m ye l o m a p a t i e n t s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f e r e n c e f o r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d i s e a s e a n d p r og n o s i s .M e th o d s A t o t a l o f 88p a ti e n t s w i t h 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a d m i t t e d t o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g q i u C i t yf r o m O c t o b e r 2019t o A p r i l 2022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r e s e a r c h s u b j e c t s ,a n d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m o r p h o l og yw a s p e r f o r m e d a f t e r a d m i s s i o n ,a n d w h i t e b l o o d c e l l c o u n t (W B C ),a b s o l u t e n e u t r o ph i l c o u n t (A N C ),a b s o l u t e l y m p h o c y t e c o u n t (A L C ),i n d u c e d T c e l l s /s u p pr e s s o r T c e l l s (C D 4+/C D 8+)a n d i mm u n e 27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7月第25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J u l .2023,V o l .25,N o .4ʌ作者简介ɔ姬曼曼(1993-),女,医师,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血液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T h1/T h2,L y m p h o c y t e s i l v e r-s t a i n e d n u c l e o l a r r eg i o n s(A g N O R s)a n d t r a n s f o r-m i n g g r o w th f a c t o r(T G F-β)],t h e c o r r e l a ti o n b e t w e e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m o r p h o l o g y i n d e x e s a n d I S S s t a g e a n d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 w a s a n a l y z e d,a n d a f t e r6m o n t h s o f f o l l o w-u p,t h e p r o g n o s i s w a s e v a l u a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t h e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 e s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s a f t e r1 m o n t h o f a d m i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g n o s i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a n d t h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o f p e-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m o r p h o l o g y o n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w a s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C o m p a r i-s o n o f W B C,A N C,T G F-βa t a d m i s s i o n:s t a g e I I I.>I I.>I.,A L C,C D4+/C D8+,T h1/T h2,A g-N O R s a t a d m i s s i o n:s t a g e I I I.<I I.<s t a g e I,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 0.05);W B C,A N C a n d I S S s t a g e a n d s e r u m T G F-βw e r e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a t a d m i s s i o n,a n d n e g a-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1/T h2a n d A g N O R s.A L C,C D4+/C D8+w e r e 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I S S s t a g e a n d s e r u m T G F-β,a n d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1/T h2a n d A g N O R s(P<0.05);c o m-p a r e d w i t h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W B C a n d A N C w e r e h i g h e r a n d A L C a n d C D4+/C D8+ w e r e l o w e r,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w h e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w e r e a d m i t t e d t o t h e h o s p i t a l f o r o n e m o n t h;R O C c u r v e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W B C,A N C,A L C,C D4+/C D8+T h e A U C s f o r t h e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o f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p a t i e n t s w e r e0.795,0.832,0.856a n d0.836,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A U C o f t h e c o m b i n e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a l l i n d i c a t o r s w a s0.927.C o n c l u s i o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m o r p h o l o g y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I S S s t a g e o f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 a b a s i s f o r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p r o g n o s i s,s o a s t o f o r m u l a t e t a r-g e t e d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s a n d i m p r o v e p r o g n o s i s.[K E Y W O R D S]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m o r p h o l o g y.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P r o g n o-s i s多发性骨髓瘤为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变,是仅次于淋巴瘤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对骨髓造血系统造成严重影响[1]㊂相关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群,约占所有肿瘤1.5%[2],其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高钙血症㊁贫血㊁溶骨性损伤等,因此及时对多发性骨髓瘤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相应干预方案至关重要㊂细胞分子遗传学为目前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案,但其检查难度大㊁费用昂贵,存在一定局限性[3]㊂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评估诊断中,可通过检测W B C㊁T淋巴细胞等评估机体免疫功能㊁炎症状态等,从而反映疾病进展情况,具有简便快捷㊁可重复性强等优点[4]㊂但目前临床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 S S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59~72岁,平均(65.28ʃ2.14)岁;体质量指数20.3~25.8k g/m2,平均(23.05ʃ1.12)k g/m2;I S S分期:Ⅰ期29例,Ⅱ期33例,Ⅲ期26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型:I g G 型48例,I g A型12例,I g M型5例,I g D型3例,K a p p a轻链型7例,L a m b d a轻链型13例;贫血62例,骨痛66例,骨破坏63例,骨功能障碍55例㊂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903012)㊂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中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诊断标准[5];均为初次诊断;住院时间均>1个月;可接受本研究检查方案;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㊂并签订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原发性㊁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入院前1个月存在放化疗37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7月第25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J u l.2023,V o l.25,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史者;合并心㊁肺㊁肝㊁肾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精神异常或无法配合本研究者㊂1.3 方法1.3.1 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㊁入院1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 L ,37ħ,离心10m i n ,3500r /m i n (r =8c m ),分离血清㊁血浆于-20ħ冰箱保存待测㊂采用日本日立7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W B C 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 N C )㊁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 L C )㊁诱导T 细胞/抑制T 细胞(C D 4+/C D 8+)㊁T h 1/T h 2;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银染,经K L 分析系统计算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A g-N O R 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 G F -β)水平,仪器选用H E D -S Y 96S 型酶标仪,试剂盒购于武汉生源科技公司㊂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相关说明进行㊂1.3.2 分组方法 根据入院时I S S 分期进行分组,Ⅰ期:血清白蛋白ȡ35g /L ,血清β2微球蛋白<3.50m g/L ;Ⅱ期:不符合Ⅰ期和Ⅲ期的所有患者;Ⅲ期:血清β2微球蛋白ȡ5.50m g /L ㊂1.3.3 预后评估 患者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每隔1个月入院复查一次,检查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㊁外周血细胞形态㊂根据是否发生复发㊁转移评估预后,其中发生复发㊁转移评估为预后不良,未发生复发转移评估为预后良好㊂复发:经检查发现存在贫血,骨髓检查发现异常的浆细胞增生,I g G ㊁I g M ㊁I g A 等免疫球蛋白异常,存在大量蛋白尿,血清尿素氮㊁肌酐升高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3.0软件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㊂经K -S 检验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以L S D -t 检验;采用P e a r s o n /S pe a r m a n 相关系数模型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与I S S 分期㊁免疫功能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 )曲线分析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 U C )㊁置信区间㊁敏感度㊁特异度,默认双侧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不同I S S 分期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比较 入院时W B C ㊁A N C 比较:Ⅲ期>Ⅱ期>Ⅰ期;A L C ㊁C D 4+/C D 8+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不同I S S 分期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x ʃs )组别n W B C (ˑ109/L )A N C (ˑ109/L )A L C (ˑ109/L )C D 4+/C D 8+Ⅰ期294.28ʃ0.842.15ʃ0.522.25ʃ0.421.42ʃ0.25Ⅱ期335.18ʃ1.123.84ʃ0.871.75ʃ0.361.23ʃ0.19Ⅲ期266.93ʃ1.435.15ʃ1.091.28ʃ0.251.08ʃ0.13F 值37.83786.32551.62120.466P 值<0.001<0.001<0.001<0.0012.2 不同I S S 分期患者入院时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入院时T h 1/T h 2㊁A g N O R s 比较:Ⅲ期<Ⅱ期<Ⅰ期;血清T G F -β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不同I S S 分期患者入院时免疫功能指标比较(x ʃs )组别nT h 1/T h 2A gN O R s (I S %)T G F -β(n g /m L )Ⅰ期291.39ʃ0.324.42ʃ0.531.06ʃ0.31Ⅱ期331.24ʃ0.254.15ʃ0.421.25ʃ0.38Ⅲ期261.12ʃ0.183.85ʃ0.361.41ʃ0.42F 值7.55911.3016.134P 值<0.001<0.0010.00347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7月第25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J u l .2023,V o l .25,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 I S S 分期与各免疫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院时W B C ㊁A N C 与I S S 分期㊁血清T G F -β呈正相关,与T h 1/T h 2㊁A gN O R s 呈负相关;A L C ㊁C D 4+/C D 8+与I S S 分期㊁血清T G F -β呈负相关,与T h 1/T h 2㊁A gN O R s 呈正相关(P <0.05)㊂见表3㊂表3 I S S 分期与各免疫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W B Cr 值P 值A N Cr 值P 值A L Cr 值P 值C D 4+/C D 8+r 值P 值I S S 分期0.758<0.0010.803<0.001-0.728<0.001-0.753<0.001T h 1/T h 2-0.693<0.001-0.753<0.0010.742<0.0010.763<0.001A gN O R s -0.735<0.001-0.717<0.0010.684<0.0010.749<0.001T G F -β0.782<0.0010.793<0.001-0.821<0.001-0.695<0.0012.4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比较 随访6个月后,88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5例㊂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入院1个月时W B C ㊁A N C 较高,A L C ㊁C D 4+/C D 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4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x ʃs )组别n W B C (ˑ109/L )A N C (ˑ109/L )A L C (ˑ109/L )C D 4+/C D 8+预后不良155.83ʃ1.274.72ʃ1.031.45ʃ0.291.15ʃ0.18预后良好733.85ʃ0.731.86ʃ0.482.72ʃ0.581.63ʃ0.37t 值8.29716.6858.2444.890P 值<0.001<0.001<0.001<0.0012.5 预测价值分析 经R O C 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个月后W B C ㊁A N C ㊁A L C ㊁C D 4+/C D 8+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 U C 分别为0.795㊁0.832㊁0.856㊁0.836,各指标联合预测A U C 为0.927㊂见表5㊂表5 预测价值分析指标A U C 95%C I截断值P 值特异度(%)灵敏度(%)W B C 0.7950.764~0.827>4.58<0.00173.3391.78A N C 0.8320.802~0.863>3.14<0.00180.0094.52A L C 0.8560.819~0.895<2.07<0.00186.6797.26C D 4+/C D 8+0.8360.793~0.882<1.42<0.00180.0094.52联合0.9270.892~0.963-<0.00193.3397.263 讨论多发性骨髓瘤为一种以恶性浆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可伴随骨痛㊁贫血㊁肾功能障碍等症状,且随浆细胞增生程度不同,可引起机体各部位脏器功能受损[6]㊂因此,尽早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病情㊁预测预后,制定相应干预方案至关重要㊂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评估中,其通过显微镜或自动化仪器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进行测量,从而对疾病病情进行评估[7]㊂本研究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不同I S S 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W B C ㊁A N C ㊁A L C ㊁C D 4+/C D 8+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可推测上述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紧密联系㊂有研究显示,外周血A L C 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其表达随病情进展而波动,与肿瘤患者总体生存期存在紧密联系,且高水平A L C 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前延长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影响因素[8]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 D 4+细胞表达受抑制,而C D 8+㊁淋巴细胞多表达正常[9],因此C D 4+/C D 8+比值多呈下降趋势,C D 4+㊁C D 8+在维持自身成分免疫耐受时,可阻止机体对自身同源肿瘤细胞免疫,致使肿瘤免疫抑制,随肿瘤发展,C D 4+表达受抑制程度提高,57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7月第25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J u l .2023,V o l .25,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因此C D4+/C D8+比值与I S S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㊂A N C可反映机体受感染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感染时机体白细胞可显著变化,由于骨髓内浆细胞挤压白细胞,致使外周白细胞减少,如伴随细菌性感染,机体白细胞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显著升高,W B C㊁A N C随之升高[10-11]㊂近年来随分子生物学发展,临床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功能异常与病情密切相关,其中T h1㊁T h2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比值可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㊂A g N O R s为R N A聚合酶亚单位之一,可反映r D N A转录效率,能体现淋巴细胞活性及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而T G F-β为肿瘤细胞及T r e g细胞共同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反映肿瘤对免疫应答的抑制程度,随肿瘤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上述指标随之改变[12-14]㊂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I S S分期患者入院时T h1/T h2㊁A g N O R s㊁T G F-β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㊁免疫状态的评估价值㊂本研究经随访6个月后发现,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存在差异,进一步行R O C分析显示,W B C㊁A N C㊁A L C㊁C D4+/C D8+各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联合预测A U C为0.92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㊂综上所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㊁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㊁改善预后提供依据㊂参考文献[1]C o w a n A J,G r e e n D J,K w o k M,e t 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A R e-v i e w[J].J AMA,2022,327(5):464-477. [2]蒋潇婷,崔玉山,房佰俊.病态造血在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生物学价值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6):2827. [3]郭孟怡,高攀科,李敬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㊁F I S H检测结果与疗效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2):307-311.[4]F e r nán d e z d e L a r r e a C,K y l e R,R o s i o l L,e ta l.P r i m a r y p l a s m a c e l l l e u k e m i a:c o n s e n s u sd e f i n i t i o n b y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y e l o m a W o r k-i n g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p l a s m ac e l l p e r c e n t a g e[J].B l o od C a n ce r J,2021,11(12):192.[5]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5):341-346.[6]C a l l a n d e r N S,B a l j e v i c M,A d e k o l a K,e t a l.N C-C N G u i d e l i n e s I n s i g h t s: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V e r s i o n3.[J].J N a t l C o m p r C a n c N e t w,2022, 20(1):8-19.[7]徐丹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3):111-113.[8]孟德涛,孙俊红.外周血A L C㊁N L R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2,40(4):493-496+500.[9]李晓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中T r x R-1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35(19):3263-3265.[10]余延芳,高乃姝,王明迪,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6):660-663.[11]M a t h e w MN,M i s h r a K,S i n g h K,e t a l.A b s o-l u t e N e u t r o p h i l C o u n t i n C a s e s o f P a n c y t o p e n i a[J].J A s s o c P h y s i c i a n s I n d i a,2022,70(4):11-12.[12]蒙沙,张杨,岳溪,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河北医学,2021, 27(1):56-61.[13]朱艳,罗信国,蒋志勇,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30(12):1513-1515+1536. [14]王婷,刘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3):434-436.67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7月第25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J u l.2023,V o l.25,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颜色、大小、内涵等特征的检查方法。
其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血液病理变化进行全面的评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可以提供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还可以帮助医生鉴别不同疾病之间的区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1.2 研究目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帮助医生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并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诊断特点和意义。
2. 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探讨其在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 正文2.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患者外周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并及时发现异常细胞形态的方法。
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摘要: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
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形态
2.白细胞形态
3.血小板形态
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
五、总结
正文: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
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红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染色质等方面;白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核形等方面;血小板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颗粒等方面。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
临床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
在光学显微镜下,医
生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此外,现代医学还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多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β-地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上述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2.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病因进行初步判断,并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3.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形态异常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疾病;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疾病;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五、总结
外周血细胞形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