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9.77 MB
- 文档页数:3
为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愈大,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
(3) 空泡(vacuole)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上出现。
一般认为空泡是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
(4) 杜勒小体(D0h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 ~2 μm ,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D0hle 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5) 细胞(degeneration )和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现象。
核固缩即细胞核固缩为均匀深紫色的块状;核溶解即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和核轮廓不清;核碎裂即细胞核碎成若干小块,当体外实验或治疗药物诱发细胞凋亡(apoptosis )时易出现核碎裂的凋亡小体(apotpotic body )。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中性粒细胞的核形反映了它的发育阶段。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常分2 ~5 叶,杆状多,常为5 ~9 叶,甚至10 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在一些恶性血液病中偶尔可见。
(2 )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过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前者胞体可大至30 μm,核染色质略细致,着色变浅,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长带状。
后者核分叶超过5叶。
这两种细胞易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白血病血象中出现。
(3 )Pelger-Huet 畸形: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核常呈杆状、肾形、眼镜形、哑铃形或少分叶(两大叶),但染色质致密、深染,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状,其间有空白间隙。
巨幼贫外周血红细胞形态
血液这玩意儿,有时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尤其是当你看到那些红细胞在显微镜下跳来跳去,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会想,这到底是什么鬼?
先说说巨细胞,哎呀,真是个大块头!别看它们大,可不一定有力气,有时候还挺软的,像是个没长开的稚嫩小崽子。
你一看到它们,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么大一家伙,血管里还塞得进去吗?
然后是幼稚细胞,这群小家伙真是皮实。
虽然个头小,但它们可活跃了,动不动就像蚂蚁窝里出来的那一波,到处乱窜。
它们嘛,就是个年轻气盛,不听话,跟谁都对着干。
再说说贫血的,那些可怜的红细胞,都成了“娘胎里的”——缺铁嘛,这不就成了一群吃不饱的孩子,浑身没劲,哪还有力气顶着整个身体跑来跑去?
外周血,就是那些红细胞在血管里自由自在地游荡,随风飘来荡去。
这些家伙,有的真是神出鬼没,一会儿冒出来,一会儿又消失不见了,真是闲不住,比谁都会耍宝。
形态嘛,就是它们的形状。
有的像卷曲的羊角面包,有的像古老的汉字,简直就是活版印刷出来的,各种造型,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道它们搞什么鬼。
这些血细胞,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有的大个头不够力气,有的小个头却特别活跃。
它们在你身体里打转,有时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秘家伙。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图一)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有得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图二)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图三)(图四)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图六)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七) 中巨幼红(图八)大红细胞及H—J小体(100倍)(图九) 过分叶核粒细胞(图十)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 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 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 浆细胞,网状细胞(图十三)(图十四)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巨核少见(图十五)少(40倍) (图十六)儿童SAA(胸骨)(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三核红(图二十二)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环形核(图二十四)免疫酶标(图二十五)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增生极度活跃 CML(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CML(PB)(图二十九)PV 增生活跃(图三十)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 ET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 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 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图四十)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 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与单克隆(蓝色) 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得对比(图四十二)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与尿“M”蛋白成分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 B—J蛋白尿(图四十三)核呈分叶状得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M3得核形与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胞浆内充满粗大得嗜天青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