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全面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77 KB
- 文档页数:2
椎间孔镜BEIS技术---脊柱微创全面解决方案
第三代脊柱内镜微创技术BEIS技术即全面神经根松解减压技术,该技术全面改良了YESS和THESSYS技术,跳出以疝出物为手术目标的传统思维而创新性提出全面神经根和硬膜囊减压的理念,并对于整个手术操作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标准和规范。
我院自2015年起开展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包括单一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他出现之前,传统开放手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唯一有效手段。
随着近年来医学术的不断发展,BEIS技术已成为微创内镜手术的重要技术。
适应症: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包括单一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优势:1、手术效果好,术中减压范围超过或达到开放手术范围,且术中镜下放大50-100倍,等同于显微镜下操作。
2、手术创伤小,无需破坏椎旁肌、韧带,无需咬除椎板,不影响脊柱稳定性。
最为广大骨科医生所认可的是:该技术能清楚观察到椎管和神经,但不会对其造成干扰;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形成瘢痕,完全不影响失败后的补救手术;手术创口仅0.8cm,符合美学观点。
3、手术安全性高,局部麻醉即可,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出血极少,视野清晰,可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4、无需内置物,术后护理简
单、成本低、时间短,无需其它内置物,是老年患者的福音。
且术后即刻可以下地活动,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及负担。
1、传统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按解剖层次分四层:第一、皮肤外层治疗:手法、牵引、药膏、理疗第二、椎管外组织微创治疗:银质针、小针刀(盲视松解疗法)、封闭式疗法和针灸第三、椎管内治疗:骶管注射、硬膜外置管、胶原酶、三氧注射第四、盘内治疗:手术、后路镜、臭氧、水刀、经皮吸收、激光、射频、低温等离子2、传统介入疗法只是盘内减压,突出并不能还纳或摘除。
例如:主键盘突出——骶管冲击疗法关节炎——小针刀、银质针用盲视松解疗法3、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例如:胶原酶溶解、激光气化、臭氧、射频热凝靶点、经皮切吸等各种介入手段,其共性在于盲目,内置情况不可视,范围不可控,治疗程度无客观标准。
参与组织没有移出体外,徐靠人体自然吸收,最重要的是这些所有的介入疗法都只是盘内减压,治疗后影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突出的部分还存在,达不到椎间盘摘除的目的。
解除不了突出压迫引起循环受阻的根本原因,更不能解除髓核溢出,所以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好。
实际上大部分病人都是膨出、突出、脱垂,拖到无法忍耐时才去治疗,一般都有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垂甚至游离,并已神经粘连,靠消融和盘内减压的方式根本不能解除神经的压迫,更不用说许多病人合并有骨质增生和狭窄。
4、经腰椎间盘突出怎样才能达到一个远期的疗效椎间盘突出要想达到一个远期的治疗必须要达到四点:1、必须让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或者摘除2、解除致炎根源修复纤维环或固缩髓核3、必须解除神经根水肿、无菌性炎症和粘连4、必须解除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5、为什么要让突出还纳现在普遍理论认为椎间盘90%的疼痛都和突出卡压没有什么关系,是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引起的。
但是没有突出的人为什么神经根水肿的和无菌性炎症的发病率底呢?临床经验:突出1.5毫米以下的未压迫组织的不用处理盘内,突出椎间盘3毫米以上的只要不基本还纳,突出就会压迫其周围血管、神经组织。
造成侧隐窝周围组织循环受阻再次的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
致使临床症状复发。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的特点你都知道吗?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发展非常快的脊柱疾患微创手术技术。
与传统手术技术相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康复慢、住院久等问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短等优点。
一、什么是双通道脊柱内镜和椎间孔镜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即是脊柱微创外科一般所说的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Technique),简称UBE技术。
该技术通常在脊柱一侧建立两个较小的通道,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同时操作,其中一个通道用于引入内镜和摄像系统,以便医生观察和导航手术区域;另一个通道则用于引入手术器械,进行病灶的切除、修复或植入内植物等操作。
这种手术技术通过内镜的放大和高清摄像系统的实时显示,使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进行手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椎间孔镜也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它最初是通过椎间孔(即相邻椎间隙)进入患者的脊柱,进行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将非常细小的镜头光源和摄像、进出水通路、工具进出通路集成于一个通道内,用更小的切口、更小的损伤在高清放大的摄像监视下完成手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椎间孔镜技术已发展到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拓展程度与初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业内目前正在讨论更名问题,将该技术称为“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的声音日益显著。
二、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以下简称UBE)的特点1、双通道设计UBE采用了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观察,另一个用于操作。
这种设计可以同时实现观察和治疗的功能,提高手术效率。
2、微创操作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UBE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手术过程中只需在每个术区切开很小的两个切口,通常观察口仅3-5mm,操作孔仅8-15mm,既减少了大量组织的剥损伤,也实现更精准、更彻底的病灶治疗。
3、视野清晰UBE内镜配备了高清摄像成像系统,可以提供数十上百倍放大的清晰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楚准确观察患处的病变情况,实现精准安全的手术操作。
脊柱外科(椎间孔镜)镜手术系统脊柱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难度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完成。
传统脊柱外科手术需要开放大剖,在医生的视野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手术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脊柱外科手术系统,它使用微型摄像头和显微镜设备,通过椎间孔或小切口进行手术,来减轻疾病困扰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介绍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相关信息。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定义椎间孔镜是一种手术镜头,它的作用是在微小病变点进行手术。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则是一种通过椎间孔或小切口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设备,它将手术工作台、椎间孔镜、微型摄像头、照明器和其他相关设备整合在一起。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有以下优势:1.减少手术出血:由于只需要进行小切口或者椎间孔操作,不需要开放大剖,手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
2.缩短手术时间:椎间孔镜手术不需要开放大剖,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之内,相比传统的手术时间更短。
3.减少患者的疼痛:传统的手术需要开放大剖,手术创口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需要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而椎间孔镜手术则能够减少手术部位的损伤和创伤,术后恢复更快。
4.保护正常组织:椎间孔镜手术能够精确定位病变位置,只需切开病变组织,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正常组织。
5.减少手术并发症:由于手术是以显微镜为辅助进行的,手术过程较为精准,相比传统手术,减少了很多因为手术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应用范围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以下疾病:1.脊柱退行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2.椎体结核:手术能够精确定位,保留正常椎体骨结构,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3.脊柱肿瘤:椎间孔镜手术技术在脊柱肿瘤切除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同时切断神经和脊髓等相关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的不足之处虽然椎间孔镜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相比有很多优势,但是其仍需要注意一些不足之处,包括:1.设备的需要:椎间孔镜手术系统需要足够的财力来购买和维护。
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
椎间孔镜手术通过仪器的引导下,通过小孔径的手术通道,进入到患者的椎间孔和腰椎管内,局部切除或矫正异常的骨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就椎间孔镜技术的参数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椎间孔镜手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光源和显微镜系统。
光源作为手术中必须的光源,要求必须明亮且具有很好的颜色指数,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显微镜系统必须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特点,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细节,并且能够灵活地调整镜头的角度和位置。
其次,椎间孔镜手术必须配备合适的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主要包括导引针、切割器、穿刺器、取样器、电凝刀等。
这些器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引导和操作,同时手术器械的尺寸也必须适应椎间孔镜技术的要求,通常需要缩小尺寸以适应微创手术的需要。
再次,椎间孔镜手术需要支持适当的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
显像设备主要用于显示手术区域的图像,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
图像传输系统主要用于将手术区域的图像实时传输到外部显示器上,以便手术医生和团队成员共同观察和讨论。
这些设备还应具有合适的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例如录像机、打印机等。
最后,椎间孔镜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
手术设备必须具备安全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停机、防逆行、电流调节等,以减少手术风险;手术通道的选择和放置必须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例如消毒、清洁、无菌操作等。
总之,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包括光源和显微镜系统、手术器械、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以及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要求,才能够确保椎间孔镜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目的是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将椎间盘突出的部分摘除,缓解压迫神经的症状,恢复患者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介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步骤、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适应症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多数发生在腰椎4-5和5-1间盘,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包括:①腰椎4-5和5-1间盘突出症;②有临床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③无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或腰椎稳定性改变等不适宜手术的情况。
二、手术步骤1.体位及麻醉导航患者采取俯卧位,局麻或全麻酒中下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在麻醉下,通过透视或导航定位椎间盘突出的椎间孔及椎间隙。
2.切皮、置入导丝和扩张器在手术入路上切开皮下组织,将导丝引入到髓核突出的部位。
接着,椎间孔扩张器被放置,切开肌肉层至达到微创入路。
3.椎间孔镜引入在扩张器的通道中,将椎间孔镜及工作引入到椎间孔中,通过摄像系统获得放大的视野。
手术器械通过工作通道进入椎间孔。
4.髓核摘除通过椎间孔镜眼镜扩张椎间孔骨道,插入髓核突出部位,并使用相关器械,使摘除髓核。
5.闭合及术后处理在确认髓核已被摘除后,将椎间孔骨道关闭,进行逐层缝合,覆盖切口敷料,术后复位。
三、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要尽早行活动,适当做一些有利于腰部恢复的康复训练,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用消炎药和止痛药,控制炎症反应和缓解术后疼痛。
3.术后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脓液渗出、红肿发热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避免腰椎的过度压力,如需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手支撑腹部,减轻腰椎负担。
5.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评估手术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全面解析,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是外科手术发展趋势,脊柱外科目前已经开展的微创技术有: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其中椎间孔镜手术是脊柱外科目前最先进的微创靶点治疗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椎间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主导手术方式,国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经开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
根据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不同,从背部侧方或后放入路,进入椎间孔,在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实施手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清楚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治疗椎管狭窄、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证
1、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的腰痛、腰腿疼,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3、颈椎病:慢性头晕恶心,颈肩部沉重、疼痛,上肢根性酸胀、灼痛等症状。
4、腰椎椎间孔狭窄:腰腿痛,椎间孔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
5、椎管狭窄:疼痛、麻木、感觉运动障碍。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椎间孔镜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疾病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理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
1、微创:通过侧方或后方入路到达病变区域,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直接:靶点穿刺直达病灶,能够可视下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3、并发症低:创伤很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降低;避免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4、安全性高:整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书中医生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5、康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6、患者满意度高:术后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伤口仅0.7cm,符合美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