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门诊规范化设置
- 格式:xl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一)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服务,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
儿科门诊部的设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设置:至少应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以及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医技科室。
2. 人员配置: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理人员。
至少有3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至少有4名护士和相应的放射、药剂、检验人员。
3. 房屋设施: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4. 设备配置:根据儿科门诊部的规模和业务需求,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如诊疗床、抢救设备、药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门诊部的设置标准可能因地区、医院等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标准可以参考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一)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服务,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
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一)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服务,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
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一)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服务,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
最新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医疗门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儿童医疗门诊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最新的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框架,帮助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建设,促进儿童医疗门诊的发展。
内容
针对儿童医疗门诊,我们制定了以下规范化建设标准:
1. 建立儿童友好环境:医疗机构应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明亮
的诊室、装饰有儿童图案的墙壁,以及丰富多样的儿童玩具等,让
儿童感到温暖和愉快。
2. 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医疗
设备,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培训专业医疗团队:医疗机构应提供针对儿科的培训计划,
确保医疗团队具备丰富的儿科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儿童医
疗服务。
4. 制定完善的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一套儿童医疗治疗流程,包括病历记录、诊断、治疗和随访等环节,确保医疗过程的有
效管理和规范化执行。
5. 加强沟通与交流: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儿童及家长沟通和交流,提供清晰明了的医疗解释和宣教,以增强儿童医疗门诊的亲和力和
信赖感。
6.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儿童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质化。
结论
最新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对提高儿童医疗门诊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文档提供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儿童医疗门诊的建设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____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范和提高全县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根据《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设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布局合理、环境温馨、设备齐全、服务优质的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有效提高全县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儿童保健服务需求。
____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二、功能设置儿童保健门诊至少包括候诊室(儿童活动室)、健康检查室、听力筛查室和宣教室____个部分,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鼓励设立视力保健室、智力筛查室和口腔保健室。
分区应相对独立集中,远离临床门诊(传染科)和医技科室(鼓励与预防接种门诊同步设置),布局、流程合理,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
各功能科室应有醒目的标牌、工作职责、体检程序和相关儿保工作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须在儿童保健门诊区域显要位置公示体检流程、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
按顺序设立:1、候诊室(儿童活动室):面积不少于____㎡;2、健康检查室:面积不少于____㎡;3、听力筛查室:环境要求相对比较安静,配备诊察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____㎡以上;4、宣教室。
面积不少于____㎡(可与其它宣教室合用)。
每室地面为防滑地面砖或强化地板,装有水池及水龙头、漏电保护器、10a电插座两只、16a电插座____只(插座要有防护盖,高度____m以上)、推拉式窗户和纱窗,健康检查室要____电话网络线路。
三、设备装备每室必须规范配备紫外线消毒灯和1.5匹及以上空调。
1、候诊室(儿童活动室)。
设在门诊入口处,室内整洁明亮,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有茶水供应。
内设电视机、dvd、健康教育光盘若干、候诊椅不少于____张,另应配备小型滑梯、木马、海洋球等玩具。
墙壁上悬挂宣传板面,宣传科学育儿相关知识。
2、健康检查室。
备有圆角办公桌____张、成人圆角椅子____张、儿童椅____张、污物桶____个;身高、体重测量仪(杠杆式)____只,卧式身高体重测量床____张、标准软皮尺1根、标准直尺1根,压舌板适量、听诊器____只、儿童血压计____台;ddst询问量表、____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表、____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表、红球、摇铃、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式)、儿童图形视力表、色盲检查图谱、指棒、眼罩、遮眼板、聚光手电筒各____只;电脑一台(网络畅通)、固定电话;文件资料柜适量、墙面有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宣传版面等。
卫生院(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一、功能和任务:开展儿童健康检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早发现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离和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进行科学育儿、早期教育、体格锻炼和疾病防治方面宣传和咨询,提高家长对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门诊资质实行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委托承担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医院)为单位的儿保门诊形式。
虞山镇城区儿童保健门诊由市卫生局会同妇保所设置,市妇保所统一管理。
三、门诊时间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可按日、按旬开设儿保门诊。
按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每月开设儿保门诊不得少于3次,日门诊量不超过100人次。
四、儿保门诊条件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应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可与儿童计划免疫门诊相邻,必须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和肠道病、结核病专科门诊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建有预诊室、体格测量室、体格检查室。
各室要求如下:1、预诊室:设在门诊入口处,(可与计划免疫门诊合用),室内整洁明亮,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内设检查台、桌椅,备有压舌板、体温表,每名就诊儿童需先行预诊,确定无传染病可疑者,接待至儿保门诊。
2、体格测量室。
光线充足,有冷暖空调。
放置医用办公桌、椅各一张,有资料橱,有杠杆式体重称、标准测量床、儿童保健营养评价电脑一台,家长候诊椅5-6张;墙壁上悬挂宣传板面,宣传有关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
3、体格检查室:光线充足,有冷暖空调。
放置医用办公桌椅各二张,检查用桌(小诊察台)二张;体格检查用具和神经精神发育检查用具;家长候诊椅5-6张;墙壁上悬挂宣传板面,宣传有关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
儿童保健门诊布置要求温馨,儿童化。
在儿童保健门诊区域显要位置公示体检项目、收费标准,体检流程,工作制度、服务承诺和投诉举报电话。
五、健康检查程序1、询问:小儿的一般情况、喂养情况、生活情况等;2、体格测量及评价,必测的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皮裰厚度。
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以确保提供给儿童的医疗服务能够高效、安全、质量可靠地进行。
目标1. 确立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 规范儿童医疗门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预约、接待、诊疗、收费等。
3. 提供儿童医疗门诊建设的参考标准,以便医疗机构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以下是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1. 儿童友好环境- 医疗门诊应提供舒适、安全、干净的环境,包括等候区、诊室和洗手间。
- 提供符合儿童喜好和安全要求的家具、儿童专用座椅等设施。
- 给予儿童带来欢乐和安全感的装饰,如贴纸、壁画等。
- 提供适宜儿童年龄的娱乐活动、游戏设施等。
2. 儿童专用服务- 提供儿童专用的接待窗口,包括专门的服务台和工作人员。
- 为儿童提供儿科医生的就诊服务,确保医生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经验。
- 提供儿童专用的医疗设备和检查设备,以适应儿童身体特征和需求。
- 为儿童提供专属的医疗用品,如儿童专用药物、注射器、尿布等。
3. 儿童健康宣教- 定期开展与儿童健康相关的宣教活动,包括儿童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
- 通过图文、动画等多种形式向儿童和家长传达健康知识。
- 提供儿童健康手册、宣教资料等,以便儿童和家长获取健康信息。
4. 儿童保障措施- 建立儿童疾病预约制度,确保儿童能够及时获得诊疗服务。
- 为儿童提供优先就诊和优先检查的服务。
-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照顾,包括分诊、陪诊等。
- 实施儿童隐私保护措施,保障儿童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结论本文档提出了儿童医疗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旨在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机构可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儿童医疗服务。
儿科门诊设置标准一、场地要求1. 儿科门诊应设在医疗综合楼的一楼或独立建筑的一层,方便患儿和家属出入。
2. 门诊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确保就诊环境舒适、宽敞、卫生。
3. 门诊区域应设有独立的患儿候诊区和就诊室,并应配备相应的座椅和设施。
4. 儿科门诊应设有独立的抢救室和观察室,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 门诊区域应设有卫生洗手设施,方便患儿和家属使用。
二、科室设置1. 儿科门诊应设置独立的儿科门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检验室等。
2. 各科室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医疗安全。
3. 儿科门诊室应配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如诊疗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4. 抢救室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等。
5. 观察室应配备相应的观察设备和设施,如观察床、床头柜、座椅等。
6. 治疗室应配备相应的治疗设备和药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急救药品等。
7. 检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试剂,如显微镜、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
三、设备配置1. 儿科门诊应配置独立的供电和供水系统,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门诊应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如诊疗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3. 抢救室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等。
4. 观察室应配备相应的观察设备和设施,如观察床、床头柜、座椅等。
5. 治疗室应配备相应的治疗设备和药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急救药品等。
6. 检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试剂,如显微镜、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
7. 其他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辅助设施,如电脑、打印机、电话等。
四、人员要求1. 儿科门诊应配备相应的医师和护士,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工作经验。
2. 医师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沟通能力,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医师和护士应定期接受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4. 其他必要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如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等。
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一)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服务,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
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标准〔样稿〕一、县级儿童保健门诊标准要求〔一〕儿童保健效劳内容。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表、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标准。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内容包括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情况、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4、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儿童喂养和营养膳食、早期综合开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平安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保健指导。
5、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6、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咨询指导,开展儿童智能测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或异常的识别、筛查,以及行为干预训练。
7、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指导。
8、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效劳,重点对视力异常、龋齿、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预防。
9、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疑难病例、不具有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和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
10、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1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或指导预防接种。
〔二〕专业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专职儿童保健医生2-4名,护士1-2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效劳人群和效劳工程增加相应的专业人员。
〔三〕业务用房、设置和设备设施。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程与布局合理,诊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有体检流程图、宣传版面、儿童玩具;应设立预检与分诊处、候诊区,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诊室、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眼听力口腔保健诊室等,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详见附表1〕。